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肾小管”查询结果

“肾小管”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肾小管


肾小管 shènxiǎoguǎn renal tubule 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reabsorption)和排泌作用(secretion).肾小管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肾小管在肾髓质中。 分布和功能 特点 功能障碍 功能检查 ( 尿酸、碱度检查 尿渗透压 尿浓缩和稀释试验 无离子水清除率 详情>>

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概述】本征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钠功能减退,致血中该盐降低,呈现高氯性酸中毒。由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碳酸钠减少,到达远端肾小管的碳酸钠增加,若超过后者的吸收阈限,尿碳酸钠增多,尿PH升高;若血中碳酸钠下降到一定程度,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吸收时,则尿可恢复酸性,尿PH可下降。此外,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磷酸盐,尿酸,氨基酸重吸收也可下降,而表现为范可尼综合征。【病因】一、原发性:家庭性或散 详情>>

II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疾病概述病因(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检查治疗预防护理预后疾病概述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typeⅣrenaltubularacidosis),又称高血钾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醛固酮不足或拮抗所致。其临床特征是高血钾、高血氯性酸中毒,尿铵排出减少、肾丢失盐及中度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病因发病原因主要病因为醛固酮缺乏、集合管对醛固酮作用耐受及电压依赖三种因素所致。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Ⅳ型RTA。1.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系由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管腔与管周液间无法形成高H+梯度。致此障碍的机制有:①肾小管上皮细胞H+泵衰竭,主动泌H+入管腔减少(分泌缺陷型);②肾小球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泌入腔内的H+又被动扩散至管周液(梯度缺陷型)。临床表现(一)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入管腔障碍或管腔中H+扩散返回管周,故患者尿中可滴定酸及铵离 详情>>

低血 血钾 钾型 型远 远端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虽可见于先天遗传性肾小管功能缺陷,但是主要由后天获得性疾病导致,包括肾上腺皮质疾病和(或)肾小管-间质疾病。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醛固酮分泌减少(部分患者可能与肾实质病变致肾素合成障碍有关)或远端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减弱,可能起重要致病作用,为此肾小管Na+重吸收及H+、K+排泌受损,而导致酸中毒及高钾血症。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某些轻、中度肾功能不全 详情>>

高血钾 高血 血钾 型远 远端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基本概述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预防方法治疗措施基本概述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混合型RTA)是兼上述两型Ⅰ、Ⅱ型RTA的临床特征并存。有人将本型分为混合型和Ⅲ型RTA两种。认为混合型兼有Ⅰ、Ⅱ型RTA两者之临床特征,被称为Ⅱ型RTA的亚型。发病机理(一)发病原因混合型RTA是兼上述两型Ⅰ、Ⅱ型RTA的临床特征并存,故发病原因也兼有Ⅰ、Ⅱ型RTA的特征。1.原发性疾病:散发的和遗传的。2.继 详情>>

混合型 混合 合型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近端肾小管

肾小管近端小管可分为直部和曲部。其曲部又称近曲小管,位于皮质迷路内,于肾小体附近高度蟠曲。电镜下,其腔面有大量密集规则排列的微绒毛,即光镜下的刷状缘,细胞侧面除有连接复合体外,还有许多侧突,相邻细胞从侧突相互交错,故使细胞界限不清。细胞基底部有发达的质膜内褶,内褶之间的胞质内有大量纵行排列的基底纵纹,近曲小管的微绒毛。侧突和质膜内褶等结构与其功能密切相关。近端小管的功能主要是重吸收。 详情>>

近端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肾小管基底膜抗体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基底 抗体


肾小管疾病

肾小管疾病是一组以特异或普通的肾小管功能障碍为检查主要特征的肾脏病变。肾小管疾病的临床表现①肾浓缩功能受损,表现为多尿、尿崩、烦渴、失水及低渗尿等;②肾酸化功能障碍,表现为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头晕、乏力纳差、恶心、尿呈碱性;③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缺陷,表现为低钾、低钠、低钙和低镁。治疗原则是治疗沟通原发病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肾小管疾病的治疗治疗原发病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肾小管疾病的饮食治疗仁心给与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疾病


肾小管间质疾病诊疗新技术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第1版(2002年1月1日)丛书名:临床新技术著作系列·国家级继续教育参考用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继续学教育丛书精装:277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7801574184,9787801574183条形码:9787801574183产品尺寸及重量:26x18.6x1.8cm;621gASIN:B0011ABICW内容简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间质 疾病 诊疗 新技术 新技 技术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也称肾小管间质瘢痕硬化(TIF),是各种致病病因引起进行性肾损害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根本病理改变之一。各类肾脏病,无论原发病变在肾小球、肾小管还是在肾血管,多数进展性肾脏病均存有TIF,而TIF的出现往往预示着预后不良。各类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就是肾小管-间质瘢痕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表现为:肾间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间质 纤维化 纤维 维化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

概述病因((一)发病原因(二)发病机制)症状((1)全身表现(2)眼部表现)诊断鉴别检查治疗预后概述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症(tubulointerstitialnephritisanduveitissyndrome,TINU)是一种新发现的累及肾和眼的综合症,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肾脏表现为特发性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眼部主要表现为双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病因(一)发病原因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间质 质性 肾炎 葡萄膜 葡萄 萄膜 综合征 综合 合征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症

参见: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间质 质性 肾炎 葡萄膜 葡萄 萄膜 综合症 综合 合症


肾小管磷重吸收率

一项用来判定甲状旁腺功能的试验参考值90.7±3.4%(84%~96%)临床意义甲状旁腺激素可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但不影响肾小球滤过的磷量,故在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时TRP下降,其均值约为79%,范围为76%~83%。若手术治疗,术后TRP可上升至91%至99%,稍高于参考值,表明存在暂时性功能不足。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磷重 吸收率 吸收 收率


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

这是一项通过测定葡萄糖重吸收来判断有效肾单位数的实验。参考值1.89±0.1mmol/min(男性1.67~2.5mmol/min;女性1.39~1.94mmol/min)临床意义葡萄糖在肾小管内正常时可100%被重吸收。当葡萄糖浓度升高到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尿中即出现糖。计算每分钟肾小球滤出的减去每分钟尿排出的葡萄糖量,即为肾小管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该试验可反映有效肾单位数。严重的急性肾小球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葡萄糖 葡萄 萄糖 最大 吸收量 吸收 收量


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概述病因(1、原发性2、继发性3、近端肾小管综合征:)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2、难治性佝偻病:4、低分子肾小管性蛋白尿:5、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表现:6、贫血和多发畸形:7、代谢异常血糖正常8、其他:)检查(1、血液检查:2、尿液检查3、辅助检查)对症治疗(1、佝偻病:2、低钾血症和酸中毒:3、肾功不全:4、利尿:5、脱水:)概述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即FanconiⅡ综合征,表现为生长缓 详情>>

小儿 多发性 多发 发性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功能 障碍 综合征 综合 合征


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系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不能在肾小管腔液与管周液之间建立起有效的PH梯度,泌氢及生成氨减少,使氢离子滞留体内,致产生酸中毒。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病因一、原发性 家庭性及散发性:并可伴发某些遗传病如骨硬化病、肝豆状核变性、碳酸酐酶缺乏。二、药物所致 两性霉素B、锂、甲苯及氨氯吡咪。三、钙代谢紊乱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等。四、自身免疫性疾病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急性肾小管坏死

为急肾衰最常见类型,约占75%~80%.它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缺血及/或肾毒性损害导致肾功能急骤、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进行性氮质血症,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低下所致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据尿量减少与否分少尿(无尿)型和非少尿型.治疗上对重型患者早期施行透析疗法可明显降低感染、出血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与原发病、年龄、诊治早晚、是否合并多 详情>>

急性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坏死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概述病因症状及诊断治疗预后概述急性风湿热肾损害是由风湿热引起的双肾短期,非进展性、病理改变较轻的一种免疫性损害。病患部位:腰部所属科室:肾内科症状特征:血尿并发症:尿毒症,肾移植,输尿管损伤,肾脏损伤,免疫介导性肾脏病,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良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肾动脉粥样栓塞,肾动脉闭塞,尿路真菌感染,中毒性肾病,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炎综合征,梗阻性尿路疾 详情>>

急性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间质 质性 肾炎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proximalrenaltubularacidosis)又称Ⅱ型RTA。本病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功能有缺陷,肾HCO3-阈值降低,尿液过多丢失HCO3-使血浆中HCO3-浓度下降而产生的高氯性酸中毒原发性PRTA绝大多数发生于男婴和儿童,大多自幼起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继发性PRTA多有全身性疾病、药物中毒及范可尼综合征等引起。本型RTA原发性多见于男性儿童,幼年期发 详情>>

近端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肾小管

肾小管shènxiǎoguǎnrenaltubule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reabsorption)和排泌作用(secretion).肾小管按不同的形态结构,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肾小管在肾髓质中。分布和功能特点功能障碍功能检查(尿酸、碱度检查尿渗透压尿浓缩和稀释试验无离子水清除率)肾小管酸中毒的检查(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碳酸氢离子重吸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之蛋白尿(proteinuria)。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有时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此外也可见于某些非肾脏疾病。对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评价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尿蛋白正常值分型说明(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溢出性蛋白尿4.分泌性及组织性蛋白尿)小儿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蛋白尿 蛋白 白尿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参见:间质性肾炎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间质 质性 肾炎


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renaltubularacidosis,RTA)是指由肾小管碳酸氢根(HCO3-)重吸收障碍或氢离子(H+)分泌障碍或二者同时存在所致的一组转运缺陷综合症,表现为血浆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髙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与此同时肾小球率过滤则相对正常。根据肾小管损伤部位及发病机制不同,临床将RTA分为I、II、III、IV型。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Ⅰ型)、近端肾小管碳酸氢根(HCO3-)重吸收障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肾小管性蛋白尿

炎症或中毒等因素引起近曲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的重吸收减弱所致,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如汞、镉、铋)中毒、药物(如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蛋白尿 蛋白 白尿


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近端及(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而肾小球功能正常或损害轻微。疾病分类临床表现(体格检查采样临床表现)疾病诊断(病史及症状体检发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疾病病因诊断检查(其他检查诊断标准)疾病危害(Ⅰ型肾小管酸中毒Ⅱ型肾小管酸中毒Ⅲ型肾小管酸中毒)治疗措施中西结合疗法疾病分类肾小管性酸中毒1.近端肾小管酸中毒(i型)(prtai)型,(1)多见于男性婴儿或儿童 详情>>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小儿肾小管性酸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tubularacidosis,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或远端肾小管排泌氢离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疾病分类临床表现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疾病诊断疾病检查(生化检查测定血钾测定尿铵X线检查B超检查超声检查)治疗措施(碱性药物钾盐补充钙制剂应用维生素D治疗利尿剂对Ⅰ,Ⅲ型病例可减少肾脏钙盐沉积型肾小管酸中毒的治疗)疾病预后疾病分类根据肾小管受损部位及其病理生理基 详情>>

小儿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distalrenaltubularacidosis),亦称经典型RTA(DRTA,ⅠType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尿NH4+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钠血症、尿液不能酸化(尿pH>6)等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一个综合征,临床上较常见。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肾排酸大大减少,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简介疾病描述症 详情>>

远端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


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RTA)自1936年首次报告以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肾小管酸中毒为一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由近端肾小管再吸收碳酸氢盐障碍及、或远端肾小管排氢离子功能障碍,而致发生持续性代谢性酸中毒。远端型肾小管酸中毒可形成结石,而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不会形成肾结石。主要缺陷是远端肾小管排氢离子障碍,可滴定酸及氨的排出减少,以致不能在血液和肾小管液之间建立足够的氢离子梯度。其特点是虽然有严重的全身性酸中毒 详情>>

端型 肾小管 肾小 小管 酸中毒 酸中 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