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石刻”查询结果

“石刻”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石刻


石刻,是造型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 简述 分类 ( 陵墓石刻 宗教石刻 其他石刻 ) 起源 ( 药王山摩崖石刻 石鼓文 ) 石刻之最 ( 界域石刻 石刻天文图 残石 摩崖石刻 ) 景点 武氏墓石刻 象鼻山石刻 简述 石刻艺术是造型艺术中的一 详情>>

2005年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基本信息作者:黎方银,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编出版社:文物出版社ISBN:9787501022410出版时间:2007-12-01版 次:1页 数:648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其它分类内容简介《2005年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足石刻首次科学考察60周年纪念会”上的43篇论文,主要包括《大足佛教孝 详情>>

2005 重庆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国际 学术 研讨会 研讨 讨会 论文集 论文 文集


ICA石刻

在秘鲁纳斯卡平原北部有一座名为伊卡(ICA)的小村庄有一座石头博物馆。馆中陈列着一万多块刻有图案的神秘石头,上面雕刻着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图画,记录的是一个业已消失的极其先进人类远古文明,这些石头画被称为ICA石刻。博物馆里这批雕刻着图案的石头是在伊卡河决堤时开始大量被人发现。刻石依照图案的类别,被划分为太空星系,远古动物,史前大陆,远古大灾难等几类。这种分类与现代科学完全脱节,似乎在谈论一个完全崭 详情>>

ICA 石刻


岊溪摩崖石刻

岊溪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东岐村北侧岊溪老虎厝溪涧西岸,距东岐村5公里。东北向,摩崖高1.73米,宽0.90米。楷书纵式2行,“灵应,绍定壬辰重刊。”“灵应”二字,各高0.61米,宽0.56米。旁款字径0.13米。 详情>>

岊溪 摩崖 石刻


滘西洲石刻

滘西洲石刻是香港史前时期的石刻,位于新界西贡区滘西洲西北岸,现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滘西洲石刻在1976年被发现。石刻所处之地很难由陆路到达,而且只离开最高水位约2米,为该石刻相比起其他香港石刻的特别之处。石刻刻在垂直石块上,图纹饱经风化,以下半部较严重,但仍依稀可见兽形纹样。 详情>>

西洲 石刻


安东寨仔石刻

安东寨仔石刻在汕尾城东乡安东寨仔村东侧。竖立一近立方形的花岗岩石。长、宽各0.76米,高0.86米,"佛、法、僧、宝"四字勒刻在该石的四面,篆体,字高45厘米,宽32厘米。其中正南面刻一佛像,象征"佛"字。西面刻"法"字,北面刻"僧"字。东面刻"宝"字。据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也指佛。"法宝"指经书法器、法具及佛教教义。"僧宝"指继承,宣扬佛教教义的僧众。刻"佛、法、僧、宝"四字的花岗岩石立于寨仔村 详情>>

东寨 石刻


安徽摩崖石刻精粹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安徽摩崖石刻精粹作 者:安徽省文物局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9826707出版时间:2011年2月1日开本:16开内容简介安徽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遗产积淀丰厚,可谓文物资源大省。有各种不可移动文物260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另有两处合并国保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全 详情>>

安徽 摩崖 石刻 精粹


敖家坟石刻

敖家坟石刻位于贵州省金沙县石场乡鹿楼村,由南北两组墓群组成。南墓群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北墓群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两墓群间隔30余米,依山而建,逐级升高,墓围占地1200余平方米,该墓群系葬敖正科祖孙三代七人,据北墓群碑文记载:正科祖辈,家境贫困,到其父敖治国时,家境渐富,治国死后,正科继承家业,成为一方巨绅,清光绪二十二年(1894),正科独子年轻早丧,又二年正科亦忘,只剩 详情>>

敖家坟 敖家 家坟 石刻


白鹤岭摩崖石刻

白鹤岭摩崖石刻,位于蕉城区市区南面白鹤岭。东侧山腰两处:一处高0.60米,宽约2米,横刻“海鹤雄观”四字,每字0.50米见方,为明万历年间知县高愈谦题刻,一处为明代分巡道徐用检的楷书“海阔天空”。四侧两处:一处高2米,宽1.2米,刻行草五言诗一首,为明万历年间例官题,另一处刻“俯视一切”,系清代知县汪大润题,保存完好。1992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白鹤 摩崖 石刻


白石岩摩崖石刻

白石岩摩崖石刻位于金平县金水河乡白石岩西南藤条江边。石刻楷体直书,高1.5米,宽0.94米,书"日必胜"四字,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刻。1941年底,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东南亚国家,占领越南领土,并企图进犯云南,于一河之隔越南八贡、十二楼等地觊觎金平,当地各族人民纷起抵抗,立此石碑以激励抗日斗志。1986年公布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滇南云贵高原,境内有石灰 详情>>

白石岩 白石 石岩 摩崖 石刻


白云石刻

白云石刻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上带溪上,路左有石,高宽均丈余,顶平铺如席,石刻:“处士台”三字。其下群石参错,刻“屏石”、“石几”、“飞来一派”、“深源”、“祥麟第一山”、“水竹村二乐牛眠”等字,均不署款,可能是南宋末白云遗民文人所刻。溪边有巨石,春雨绵绵,溪水澎湃,驻石可以“观澜”,有“横塘”、“镜泉”、“本泉”、“仙人迹”诸胜景。石上刻“北坡”2字,旁刻“辽东宣尉王嘉谟书”8小字,在“ 详情>>

白云 石刻


白云寺摩崖石刻

白云寺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白云山白云寺前的一块高0.7米、宽0.6米岩石上,镌刻草书:“降龙尊者临古刹,伏虎禅师镇此山”,字径约0.05米。此为白云寺主持贤朗法师于清道光丁未(1847年)所题。 详情>>

白云寺 白云 云寺 摩崖 石刻


百万庄民国墓园石刻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百万庄路8号陆徵祥家族墓地。陆徵祥出任外交总长时将其祖母及父母的遗骸从上海迁葬于此。墓坐东南朝西北,前方后圆、下方上圆,建筑分上下两层,上为墓室、下为墓穴。墓室建筑面积约18平方米,又分为前后墓室。整个建筑为砖石结构,磨砖对缝,梁柱均为花岗岩雕琢,屋顶为起脊,黑琉璃瓦。后墓室及内棚顶呈半圆型穹庐状,彩绘有仙女、天使、蓝天、星辰。墓室内有供桌、祭台等。墓室中间有圣台,原来 详情>>

百万 民国 墓园 石刻


邦彦画像石刻

共有30块刻石。现嵌于醉白池长廊南壁。上刻有松江明代著名人物书画家董其昌、名士陈继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和陈子龙等,共91人。画像线条流畅,根据人物各自的特点,作了逼真的描绘,形象生动。边上刻有各人的简介。邦彦画像是清乾隆初松江著名人物画家徐璋(字瑶圃)访求明代乡贤遗像而绘制的。后藏于韩扬生(名载阳)家。当时临摹的有数种本子,以改七芗(名琦)临本为最善,藏于啸园沈氏家。后屡经战乱,多数本子流失。到光 详情>>

邦彦 画像 石刻


宝山摩崖石刻

宝山摩崖石刻作者:不详宝山摩崖石刻摩崖石刻:Moyashike,以喇嘛教的六字真言而得名。1984年清理山景时,发现梵文,音译为“唵嚤呢叭吡吽”,是佛教密宗语,即喇嘛教的六字真言。峭壁之中。石刻前无记载,石刻长6公尺,高1.2公尺.刻于何时无考.今辟为招宝山景点之一.摩崖前筑有宽阔平台.置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 详情>>

宝山 摩崖 石刻


北京地区摩崖石刻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北京地区摩崖石刻定 价:¥280.00作 者: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0-1页 数:292字 数:401000印刷时间:2010-10-1开 本:大16开ISBN:9787507736434内容简介“摩崖石刻”是指镌刻于天然岩石或崖壁上的一类石刻。北京三面环山,西部有巍巍太行山自南向北逶迤蜿蜒,北部和东部有燕山山脉横亘雄踞,多山的地理环 详情>>

北京地区 北京 京地 地区 摩崖 石刻


北齐石刻造像

景点描述北齐石刻造像位于武乡县城西北35公里处的北良候村,石刻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立体造像。石像高3.9米,腰围2米,手长40厘米,背北面南,立于50厘米高的石雕莲花座上。石像刻线明显,披巾搭胸,细腰束带。雕线棱角分明,刀法洗炼,在个体石像中甚为罕见,为我国古代石雕珍品。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时间从东良侯村到北良的路面虽好,但是比较窄,所以如果有冰雪的时候最好不要去,此外造像位于一个小山 详情>>

北齐 石刻 造像


北山石刻

北山概况历史发展主要石刻(韦君靖毗沙门天王千手观音释迦牟尼佛龛)北山概况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 详情>>

北山 石刻


北魏石刻菩萨造像

描述菩萨像的收藏过程追索过程回归谈判及《备忘录》签署关于美秀博物馆名称:北魏石刻菩萨造像时代:北魏—东魏质地:石灰石尺寸:通高120.5cm、像高92.2cm出土地点:山东博兴县陈户镇张官村描述菩萨像整体瘦长,原有彩绘,已剥落。有圆形头光,头光正面和背面均雕饰一个莲花纹。头戴高宝冠,宝冠正中刻一只高浮雕蝉饰。佩戴项圈和璎珞,装饰十分华丽。菩萨像的收藏过程1976年山东博兴县陈户镇张官村村民张立山盖 详情>>

北魏 石刻 菩萨 造像


不尔项石刻

不尔项石刻在叶城县城东南50公里的河西岸。在一白色墙壁上,以红线条组成梯级形之尖状物,高约5米,有铲刮痕。东壁有3尊石刻坐佛像,均已残毁。由此西行百余步,在岩壁最高处,有类似飞天绘画。又在不尔项东3里许,有石窟,可容百人,壁画已无存,估计为古代寺庙遗址。 详情>>

不尔 尔项 石刻


蔡牵、安澜侯宫石刻

蔡牵、安澜侯宫石刻,位于霞浦县长春镇吕峡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海上第一支渔民起义军首领蔡牵其将领在水沃石崖上留下石刻“朝一天古地”,每字50厘米,“海屏”每字120厘米。起义军在水沃设立水都提督的残碑及军规碑刻等现存安澜侯宫内。侯宫内还存有清代石狮等造像。1994年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蔡牵 安澜 侯宫 石刻


常熟石刻天文图

常熟石刻天文图苏州石刻天文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根据实测绘制的全天石刻星图。它的观测年代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至1085),刻制年代在南宋1247年。它的观测年代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至1085),刻制年代在南宋1247年。这份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这份星图是由南宋的黄裳绘制的。黄裳曾经被选为南宋皇太子赵扩的老师,为了向这位皇太子教授天文、地理知识,他绘制了八幅天文、地理图,这份星图就是其 详情>>

常熟 石刻 天文


城隍庙石刻

城隍庙石刻,位于霞浦县松城街道办事处万贤村,城隍庙始建于宋元佑二年(1087),已毁。现存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重建城隍庙”石碑1通,宋长溪“温麻县”疆界碑、福宁府总兵候名贵警示世人碑刻、城门碑刻等15通。还有船形石槽、梅花石鼓、练武石及宋代石狮、造像等。199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城隍庙 城隍 隍庙 石刻


赤壁石刻

赤壁石刻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葛岭乡赤壁溪左悬崖石壁上。元末王翰书刻“赤壁”2大字。清李拔书刻“中流砥柱”4字,知县三原王纲书刻“峥嵘江表”4字。均完好无损。 详情>>

赤壁 石刻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

位于浚县城区大伾山东麓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天宁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77—499年),史载:“石勒以浮图澄之言,馋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摩崖大佛为倚坐式弥勤造像,通高21.33米。属北朝时期作品。为中原地区年代最早,造型最大的摩崖大佛,还有唐代千佛洞石窟现存造像960余尊,历代碑刻三百余块弥足珍贵。 详情>>

大伾 伾山 摩崖 大佛 石刻


大安石摩崖石刻

大安石摩崖石刻在汕尾遮浪镇宫前村海边。在高5米,长、宽各12米的巨石上,刻"大安石"三字,距地面约2米高。"大安石"三字篆体,由右至左横书阴刻。字高0.4米,宽0.27米。大安石三字传说镌于清代。遮浪海面历来风浪较大,当地渔民为祈求出海平安,请来法师,在海边选择这一巨石书刻"大安石"三字,以取"巨石镇海"之意,保护渔民出海捕鱼能够平安归来。 详情>>

安石 摩崖 石刻


大黑山摩崖石刻

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吐苏木境内的大黑山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曲折蜿蜒、神态万千。风光旖旎的山脉东端山势尤为陡峭,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海拔达300米。如果你攀岩而上,仰望山巅,一幅大大的人面岩画就会展现在你面前。人面像傲视前方,使人不敢逼视,顿生敬意,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震撼。人面岩画高130厘米,宽110厘米,图像为阴刻,开凿于山顶立石之上。人像双目圆睁,状如卵石,无眉,三角鼻,上唇两侧有倒八字胡, 详情>>

黑山 摩崖 石刻


大获岭摩崖石刻

位于大获岭之巅,距湾里村10公里。石刻为一长方形花岗巨石。石壁通高1.52米,宽6.2米,石质坚硬。石壁西方有一平面,平整如镜,其上直书阴刻草体行书,文字列十二行,计58字,曰:“大元后至亢唐辰五月住持铁舟邓元凯提点雪田邓禹孙联名钦受圣旨仙山九月登坛行香令工刊石以记岁月云提点杨昭灵立天顺元年二月”。此石距今600多年,仍清晰可辨。 详情>>

大获 获岭 摩崖 石刻


大藤峡石刻

简介大藤峡石刻位于武宣县城南1公里,黔江右岸璞玉山北面的悬崖峭壁上。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刻,刻面高4.5米,宽1.5米,上款“正德丙子岁秋日之吉分守柳庆右参将张佑奉”;下款“总督府太子太保左都御史陈金会议钩勒石”;正款“敕赐永通峡”五个大字,每个大字为0.8米见方。1985年12月1日武宣县人民政府公布永通峡石刻为县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敕赐永通峡是明代在大藤峡一带侗瑶壮等少数民族暴发农 详情>>

大藤 藤峡 石刻


大伟摩崖石刻

位于道县城西约40公里的仙子脚镇大伟村后半山中,面积约为3平方米。摩崖石刻共七方,书体有楷、隶、草等,碑文保存完好。其内容有唐大和七年(883年)仲冬三日记述熊氏族人始居大伟村的题刻一方,明嘉靖五年(1527年)灌阳府教谕顺德黎献和题咏一方,明进士、工部侍郎、道州(今道县人)何天衢品咏一方,另有无年款草书题刻“文光石”,隶书“大伟村八景述”和楷书“乾坤清气”,其书刻均为上乘佳作。“乾坤清气”古刻为 详情>>

大伟 摩崖 石刻


大峪沟摩崖石刻

大峪沟摩崖造像位于房山区张坊镇。距房山城西南约40公里。在面朝南的青石断面上,有造像两龛。右侧一龛高0.88米,宽0.98米。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坐像,两侧各为其弟子或金刚力士,顶部为二飞天。共有造像9尊。龛的两侧有题记。左侧一龛高1.7米,宽O.85米。有释迦牟尼垂足端坐造像。右侧一直为唐代;左侧一龛较之前者稍晚。与云居寺唐塔上人物浮雕同属一种艺术风格。为房山区重点保护文物。 详情>>

大峪沟 大峪 峪沟 摩崖 石刻


大泽山摩崖石刻

地处山东平度市大泽山南麓,以“郑文公碑”(又称郑羲上碑,下碑在莱州云峰山)为代表的天柱山摩崖石刻位于该山之阳。此碑高3米,宽1.5米,系在一块天然之碑状石上琢磨而成,文20行,每行45~50字不等,共881字。碑文为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所书,内容系为其父——兖州刺史郑羲歌功颂德。此碑结字宽正,笔力雄健,系魏碑之冠,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北宋末年,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李清照之夫)将其收入《金石录》; 详情>>

大泽山 大泽 泽山 摩崖 石刻


大智彭氏家族石刻

位于江西省安福县山庄乡大智村,现存16处,散布在大智村旁约1公里长的古道、田垄一带的花岗岩石上,可考释文字六千余个,记载的是明朝正统八年至弘治六年(1443-1493年)官宦之家彭氏家族历史。因此,大智石刻也被文史界称为“彭氏家谱”。彭氏家族时称“父子四进士”(彭贯和其子彭彦充、彭华、彭礼),显赫一时。石刻内容涵盖彭氏家族半个世纪的升迁、寿诞、丧事等家事、族事。刻石或圆或扁,石刻字体阳镌正楷,大者 详情>>

大智 彭氏 家族 石刻


大足石刻阿弥陀佛龛

此龛作品龛窟浅小,造像精美。窟正中阿弥陀佛跌坐于莲座之上,左右侍立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净土的教主,是无比光明和长寿的佛。观音是在世俗中最受敬爱和崇拜的神祇,是大慈大悲解危救难的救星。众生受苦受难,称诵其名号即可获救。地藏是在释迦牟尼灭寂后未来佛弥勒下世前这段“无佛世界”里,代理教化六道众生之职任。所谓“地狱不空,不证菩堤,众生度尽,方证菩堤”便是他的宏大誓愿,“大愿地藏”是其美称。西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阿弥陀 阿弥 弥陀 佛龛


大足石刻博物馆

介绍奠基仪式出席领导介绍重庆大足石刻博物馆于2011年4月18日举行奠基仪式,大足石刻博物馆占地约100亩,预计投资2.9亿元,将修建中国佛教艺术陈列厅、大足石刻艺术陈列厅、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展示厅等陈列展览馆,以及配套展示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民间雕刻艺术品陈列厅等项目。建成后,该馆将以大足石刻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利用为主体,采用数字化、虚拟成像、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更充分地展示大足石刻的历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博物馆 博物 物馆


大足石刻地藏十殿阎王龛

地藏菩萨,作比丘装,头后发出两道毫光,毫光汇集成祥云,袒胸,胸下贴身着僧祇支,外着广袖袈裟,左腿盘于座上,右腿弯曲下垂,足踏座下前并蒂莲上,左手置于腹前,右手结说法印。其左右立一比丘,身著圆领广袖服,手结至上菩提印;右后立一侍女,头束发髻,手持九环锡杖。主像两侧前排坐十大冥王,左侧由里至外依次是阎罗天子、五官大王、宋帝大王、初江大王、秦广大王,侧立现报司官;右侧由里至外依次是变成大王、泰山大王、平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地藏 十殿 阎王


大足石刻后土三圣母龛

后土圣母凤冠霞帔,足蹬朝靴,膝间垂吊金圈,端坐于双背四龙头靠椅上,头上悬八角形宝盖,宝盖上匾额刻“注生后土圣母”;主像左右侧各刻有一圣母,均头戴孔雀金钗,端坐于单背二龙头靠椅上,头上亦悬八角形宝盖;三圣母两侧,各立一双手持龙头吊拂尘的女侍者。龛左壁立“九天监生大神”,顶盔着甲护法;二供养人(出资镌造者)何正言、何浩父子并立于旁;龛右壁立“九天送生夫人”,金钗霞披,飘带飞拂,二女供养人侍立。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后土 圣母


大足石刻景区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加速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大足石刻景区项目建设步伐,切实加强大足石刻景区建设资金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成立大足石刻景区建设办公室的通知》(足委发〔2007〕143号)精神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大足石刻景区建设资金(简称景区建设资金)是指政府投入专门用于大足石刻景区建设的财政性资金。具体包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景区 建设 资金 管理办法 管理 理办 办法 试行


大足石刻孔子十哲龛

至圣文宣王孔子坐于龛正壁中央,头扎巾,正襟危坐,身着圆领广袖长服。腰束玉带,手持宝扇,脚着云头靴,踏于双孔方几上。孔子两侧各排列五弟子。并排而立,由内至外,左起分别是颜回、闵损、冉有、言偃、端木赐;右起分别是仲由、冉耕、宰我、冉求、下商。十哲像皆头戴冠,身著圆领广袖长服,腰束玉带,双脚着云头靴。孔子,名丘,字仲尼。据记载孔子是因其母求家旁的尼丘山之神得而生他,或说是孔子生下来头顶如山丘,故名丘。又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孔子 十哲


大足石刻摩利支天女龛

摩利支天女是佛教的护法神。龛中摩利支天女三头六臂,手执剑、戟、弓、盾等兵器,脚踏战车,俊面秀容,张嘴娇唱发号令,飒爽英姿。前面二象奋力挽辕,两旁侍立八个金刚力士,皆作武士装束,形体夸张,肌肉强健有力,粗犷剽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大有扫除魔障澄清寰宇之气概。佛教护持天神共有二十个,据说摩利支天女是具有大神通自之法的光明女神,最大特点是隐身,与恶魔交战,一贯所向披靡,在二十位大神中,是一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摩利 天女


大足石刻毗沙门天王龛

此龛是韦君靖据《毗沙门天王经》镌造,通编为第5号。韦君靖造此像有自我比附为唐之毗沙门王之意。传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安西城(今新疆库车县)被番兵围困,有表请救援。但路途遥远,救兵难到,唐明皇即让不空和尚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救援。于是天王金身出现,大放光明,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和铠甲绳,神兵著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番兵大败。唐玄宗闻奏大悦,救令诸道节度,所在州府于城西北及营寨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毗沙门天王 毗沙 沙门 门天 天王


大足石刻三世佛龛

三世佛,又称三世如来。指弥陀、释迦、弥勒,配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佛经说,释尊为历史上之佛,故称现在佛;弥陀如来乃往昔十劫之佛,故称过去佛;弥勒系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将出现于此娑婆世界之佛,故称未来佛。该龛凿三世佛,正中是现在佛释迦牟尼,左手托钵;左边是过去佛弥陀;右边是未来佛弥勒。迦叶、阿难二弟子侍立释迦左右,左右壁刻文殊骑青狮,普贤乘白象,天王护法,俗者供养。全龛造像形体虽小,但形象古朴,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三世 佛龛


大足石刻十六罗汉龛

此龛作品刻于五代,编为第36号。龛正中释迦佛跌坐于莲台之上,慈悲、沉稳;其左右分别刻出八尊罗汉,称十六罗汉。在佛教寺院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的壁画、雕塑,它们常是佛教文学艺术作品表现的主题。在佛教中修行有四个层次:一、佛:梵文音译,佛陀略称。意译为“觉者”,觉有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二、菩萨:菩提萨埵的简称,是梵文音译。意译为“觉有情众生”“道心众生”。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十六 罗汉


大足石刻释迦牟尼佛龛

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出生于今印度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几乎同一时代。他原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后为寻得人生真谛而出家,经过六年的修行,最后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佛”汉译为“觉悟者”,是信徒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苦、集、灭、道四圣谛和十二因缘学说是其最基本的教义。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便与传统文化的儒、道相互融合从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释迦牟尼 释迦 迦牟 牟尼 佛龛


大足石刻数珠手观音龛

数珠手观音以其秀丽妩媚,典雅精美被视为北山观音精品之精品。观音俨然一位妙龄少女,立身斜依石壁,赤足站于莲台之上,头戴精美花冠,目光下视,嘴角上翘,双唇微收,流露出一种含颦欲笑天真腼腆的少女情态。她身段窈窕,三道弯的轻盈体态,显得落落大方;肌肤柔和,上体微露;肘悬飘带,腰系长裙,侧面迎风,那裙纱衣带在微风中轻扬,颇有一种静中寓动,“吴带当风”之妙。同时,观音右手持珠,左手轻轻地握住右手腕,双手自然下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数珠 观音


大足石刻水月观音龛

观音造像的命名一般有三种,一者以观音手的数量命名;二者以观音手持的法器命名;三者以观音身处的环境来命名。此龛观音造像是以环境命名,龛口部刻水波纹,龛中观音身后有一椭圆形月亮背光,“观音坐水旁,静观水中月”,故名“水月观音”。观音头戴花冠,身披短衫,下系短裙,袒胸露背,披发散垂于肩,璎络蔽体,披巾上下飘动;左脚下垂踏于莲朵上,作戏水状;右腿翘于座上,左手撑座面,右手肘靠膝轻拈天衣一角,呈游戏坐坐于金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水月观音 水月 月观 观音


大足石刻韦君靖碑

大足石刻韦君靖碑,位于佛湾之首,通编为第2号。碑高260,宽310厘米。由军事判官将仕郎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撰文,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上石。碑文分上下两部左行竖刻,上部53行,除首行刻35字外,其余满行为30字,计1440字,字径3.5厘米;下部101行,计2866字,字径2厘米,序署145名节级将校名衔。中文名:大足石刻韦君靖碑外文名:dazushikeweijunjingbei高:260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韦君靖 韦君 君靖


大足石刻文殊普贤龛

龛正壁左刻文殊,右刻普贤,皆发丝垂肩,胸饰缨络,身着短袖袈裟,结跏跌坐于青狮、白象背负的莲台之上。文殊头戴花冠,花冠正面刻一坐佛,左手持贝叶经,右手抚右膝。青狮左侧站立狮奴,狮奴头戴冠,豹眼浓髯,身著紧身长服。腰束玉带,双手挽持缰绳。普贤手持如意,面向东南。座下白象站立象奴,象奴头布卷发,身饰飘带,手臂赤祼,手腕戴镯,腰间系带裙裾,双手持缰牵象。龛外左壁立阿难,右立香花童子,皆面身向东南,上身赤祼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文殊 普贤


大足石刻艺术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本书目录基本信息作者: 王庆瑜主编出版社: 中国旅游出版社条形码: 9787503218460;978-7-5032-1846-0ISBN: 7503218460 出版时间: 2003-1-1开本:  页数: 100内容简介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艺术


大足石刻真武大帝龛

真武原称玄武,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楚辞·远游补注》载:“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道神以此四神作为护卫。传说玄武得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无极上道,命其赴太和山修炼,久而得道飞升,玉帝册封为玄武。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真武大帝 真武 武大 大帝


大足石刻志公和尚龛

志公头戴无顶帽,身著斜襟宽袖长袍。肚腹外凸,足蹬草履,两脚迈开向左前行。左手持一角尺,腕上挂一铁剪,伸出右手笑指右侧的徒弟。志公像右侧弟子,满头披发,身著窄袖长服,腰间系带裙绾结束衣,双手托肩挑,挑棍左挂一方斗,一秤杆及秤砣,挑棍右挂拂帚,双脚前绊耳草鞋。此二像脚下刻饰祥云。志公,古籍中多有记载。他乃南朝齐、梁时高僧宝志禅师,据说金陵(今南京)东阳民朱氏之妇听见老鹰巢中有婴儿啼哭,架梯上树接下婴儿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志公 和尚


大足石刻诃利帝母龛

龛正壁主像诃利帝母,凤冠霞帔,冠带垂肩,面目秀丽,颈戴项链,身著广袖长服,飘带贴肩压臂垂身两侧,善跏跌坐宝宣台上,左手于身前抱一小孩坐左膝上,右手于胸前持一吉祥果,双脚着靴踏双孔方几。主像左右各立一侍女,头盘双髻斜垂于两耳,著对襟长裙服腰间系带束衣。右侍女之右壁,刻一乳母和两小孩,乳母头绾两髻,两耳垂珰,身着开领广袖长服,袒胸露乳,双手正抱一小孩怀中喂奶,小孩儿天真活泼,煞是可爱,或酣睡,或游戏玩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利帝母 利帝 帝母


大足石刻诃利谛母龛

参见:大足石刻诃利帝母龛 详情>>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利谛母 利谛 谛母


戴冠观音石刻造像

戴冠观音石刻造像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九仙山西侧补陀岩洞前露天之处。石刻造像全高1.65米,上身高0.77米,右脚平放于左脚膝上,右脚垂直,足不外露。双手下垂置于膝部。衣袖略卷,手的下部露出,服饰讲究对称,图案线条较为精细。头部已断,颈部留有插孔。喉咙部位有一圆状的石头插柄,头与身分成两段雕刻而后衔接而成。面部已风化。造像背后的石洞,有一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字刻年款。 详情>>

戴冠 观音 石刻 造像


道彰岩摩崖石刻

道彰岩摩崖石刻位于平潭县平原乡白沙垅村西北山麓。岩斜靠重叠,构成上下两个洞穴。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僧道彰募缘至此,建庙居止,于上洞。洞西壁有宋代摩崖题刻。石上横镌:“道彰岩记”四大字,字面长1.8米,宽1米;竖镌:“岩本无有,道假人弘,熙宁己酉、兴自彰公”十六大字,下有:“本贯怀安,受业仰山,特寻胜慨,遇兹岩穴,堪为寂止,遂用兴修,已逾一纪,乃志昔耳。时元丰五年岁次壬戊冬十月”。下洞东西壁 详情>>

道彰 彰岩 摩崖 石刻


德阳石刻艺术墙

石刻艺术墙坐落在德阳市内泰山北路干道旁,全长1000多米,高7米,由牛门、生命之歌、艺术长廊、智慧之光、中华魂、十二生肖大柱等景观组成。以自然、生命为表现主题,运用浮雕、圆雕、建筑以及墙体的各种空间组合托出主体格调。与德阳石刻艺术墙融为一体的是墙对面的草坪、园林景区及景色秀丽的上旌湖。 详情>>

德阳 石刻艺术 石刻 刻艺 艺术


登龙拱桥摩崖石刻

登龙拱桥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德化县美湖乡尊美村登龙桥头。在摩崖上镌刻“悬车束写”四个大字,为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林峰钟倡建拱桥时所刻。 详情>>

登龙 拱桥 摩崖 石刻


登龙岭摩崖石刻

林显等题刻“登龙”题刻登龙岭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君竹村登龙岭东南侧。石壁上原有2段摩崖石刻。林显等题刻南向。摩崖高0.48米,宽0.5米。全文;“林显与室吴四娘舍钱三十贯□□□修道路,愿延景福。时庆元五年正月日谨志。楷书,纵式4行,字径6厘米。“登龙”题刻位于林显等题刻上方,南向。摩崖高1.06米,宽0.53米。全文楷书直下3行。“登龙”2字纵式楷书,字长49厘米,宽37厘米;旁款 详情>>

登龙 摩崖 石刻


地藏王石刻

地藏王石刻在九华山景区,过净土庵,路右有一巨石,上有石刻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此即著名的地藏王石刻。这些石刻反映了恶业地藏菩萨的伟大精神,即所谓越是浊恶世界越要去,越是深重众生越要去度化,是佛教大智、大行、大悲、大愿精神的精髓所在,充满了空门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沿石阶而上,过金刚茅蓬,沿途将有许许多多个体餐馆、酒家、饭店、旅社,备有喷香可口的酒菜 详情>>

地藏王 地藏 藏王 石刻


定武石刻

词语注音词语解析词语注音dìngwǔshíkèㄉㄧㄥˋㄨˇㄕㄧˊㄎㄜˋ定武石刻词语解析即定武《兰亭》。亦兼指其拓本。宋高文虎《<兰亭博议>序》:“又有旧藏定武石刻,亦设诸几席。”详“定武兰亭 详情>>

定武 石刻


东汉郭季妃门扉石刻

【名称】东汉郭季妃门扉石刻【类别】雕塑【年代】东汉【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简介】郭季妃门扉石刻,东汉,高124cm,宽97cm。门扉上部饰朱雀,中间为铺首衔环,下部一为独角兽,一为玄武。门扉中间各凿一孔,为安置把手之用。门扉上刻有“西河圜阳郭季妃之椁”9字。门扉是地下墓室的大门,按照墓葬构筑规律,其旁应有门柱,门柱与门扉之上有门额,门扉上有轴与门额相接,这样可以开启或关闭墓门。此石扉为192 详情>>

东汉 郭季妃 郭季 季妃 门扉 石刻


东狮山摩崖石刻

东狮山摩崖石刻,位于柘荣县东狮山灵岩洞。石刻高1.41米,宽1.1米,行书竖行,共10行计100字,每字高约0.10米,宽0.08米,风化严重。石刻正文系历史名人游朴之父游德游东狮山时,见柘荣百姓因旱灾在灵岩洞前“设坛祈雨”有感而题的《吟东山》诗一首。整个石刻内容:“孤峰突与碧霄摩,双屐疑从绛阙过,全柘万山罗小队,扶桑千里见微波,晴云不散坛前树,明月长依石上萝。仙子高居绝尘敲,岂知人世有悲歌。”“ 详情>>

东狮 狮山 摩崖 石刻


东岩石刻

东岩石刻东岩亦名月亮岩,在长江南岸,背靠少鹤山,石刻分布在长约400米,高约50米的巨型石壁上,共有7组石刻,2尊造像。石刻从明朝至民国,明代有“岩云水月”“山高水长”和“波光云影”;清代有“少鹤山”,“波使君记”“十方三宝”,南无释迦牟尼佛和南无阿弥陀佛等;民国有1929年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隶书阴刻。标题和款识字经约0.7米,正文经约0.4米。抗日战争时期的“还我河山”规模宏大,正当月亮崖 详情>>

东岩 石刻


东峪石刻造像

东峪石刻造像位于沁水县城东90公里东峪村东,原址为丈八寺,木构建筑全部被毁,只留石佛造像一尊,站立于莲盆之上,右手下垂(已断),身穿僧袍大边作折带垂纹,莲座下刻有“北齐天统三年”字样,造型大方庄重,神态肃穆,高达4米。1965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佛头曾被盗,现存为仿原雕刻安装。 详情>>

东峪 石刻 造像


东岐摩崖石刻

“魁龙”题刻“感应”题刻“瀛州大道”题刻黄祖容题记东岐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东岐村,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魁龙磹题刻位于道头门,一方天然岩石兀立江边,高达数米,形如金印,上有题刻多段。“魁龙”题刻北向,2字纵式魏碑体,字高0.45米,宽0.38米,未署名,未纪年。“感应”题刻东向,“感应”楷书直下2字,字径0.27米。上横刻小字“隆庆三年” 详情>>

东岐 摩崖 石刻


董其昌临怀素石刻

1975年,松江教师进修学校搞基建,在校园内(原清代啸园旧址)拆除一堵旧墙时,发现五块石刻,上有明书画家董其昌临怀素自叙帖真迹和董其昌自叙草书。全套共有9块。1986年,另4块也在该地找到。该帖书继承了怀素的书法精华,又表现了董其昌自己的书法特点。现在,早先发现的5块藏于方塔园中,后发现的4块仍留在原地。 详情>>

董其昌 董其 其昌 怀素 石刻


兜率台摩崖石刻

兜率台位于浙江永康市东部的方岩风景名胜区五峰石壁颇多摩崖石刻,载诸典籍的就有陈亮书志朱熹、吕东莱行迹及时少章留题字迹等,因年深月久现在已不复可见;惟外洞覆崖上朱熹手写的的“兜率台”三个擘窠大字,犹依稀可辨。“兜率”是梵文音译。《法华经》说,一个人只要真正领悟经中所讲的道理,死后就能飞升兜率天,永远脱离人世的种种烦恼。朱熹所以不惮攀岩履险题书覆崖,就是希望学者志存高远,并以此作为力处,勇猛奋跃,迤逦 详情>>

兜率 率台 摩崖 石刻


独盾山摩崖石刻

独盾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北峰捷坂与亭江牛项交界的独屏盾山西北坡。摩崖高0.92米,宽0.70米,东北向,楷书直下6行,字径0.08米:“孝义里林仙才与室许四娘舍铺路壹仟丈,陈达与室王三娘舍铺路壹佰丈,劝首林益之□□庚申庆元伍年六月。” 详情>>

独盾 盾山 摩崖 石刻


枫坑摩崖石刻

枫坑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三班镇奎斗枫坑。在一方1.5X2米的摩崖上,竖刻楷书“太平年”3字,其中“平”字第一笔石头裂开。 详情>>

枫坑 摩崖 石刻


风俗的画卷:大足石刻艺术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前言图书信息作 者:龙红著丛书名:艺术设计人文丛书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2445555出版时间:2009-01-01版 次:1页 数:375装 帧:平装开 本:大32开所属分类:图书>艺术>艺术理论与评论内容简介较系统而深入地对大足石刻进行了考察、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作者从大足石刻的背景、艺术手法和装饰特征人手,着重探讨了唐宋时代 详情>>

风俗 画卷 大足石刻 大足 足石 石刻 艺术


佛石摩崖石刻

佛石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溪头对面的溪边。巨石上刻有竖写“大方广佛华严经”7个大字,右下方刻有“陈清天书”4个小字。周围刻有长方形的直线框,框高1.74米,宽0.47米,字的下面刻有莲花瓣纹饰。 详情>>

佛石 摩崖 石刻


福州十邑摩崖石刻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基本信息作者:黄荣春著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9320533出版时间:2008-11-01版 次:1页 数:265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艺术>书法与篆刻内容简介《福州十邑摩崖石刻》遵照文化部文物事业局(1985)关于组织编印《文物古迹分布图册通知》的有关规定,参考历代福建地方志记载摩崖石刻的篇目和式样,结合福州地区摩崖石刻实际情况 详情>>

福州 十邑 摩崖 石刻


辅弼石刻

辅弼石刻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同安乡辅弼岭后边岩壁上。清余盂枢(号时北,珠洋人,善书法)书刻“辅弼”2大字。为辅弼的乡界界标。 详情>>

辅弼 石刻


岗山摩崖石刻

简介岗山摩崖石刻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岗山之阴山峪(俗称狼沟)中。刻经以中部俗称“鸡嘴石”的岩石为中心,顺“狼沟”两侧,共有刻石24处、400余字,分散地刻在摩崖石壁或岩石之上。据刻经内容及分布状况,岗山刻经可分为4种:一为题名,在鸡嘴石北面;二为《佛说无量寿经》,在鸡嘴石东、南两面;三为《入楞伽经·请佛品第一》,在鸡嘴石南约40米的摩崖石壁上;四为嵌刻《入楞伽经·请佛品》,分散在狼沟自东向西28块岩石 详情>>

岗山 摩崖 石刻


格萨尔石刻

泥朵乡阿尼玛沁——格萨尔石刻群,有格萨尔王和三十员大将,以及岭国八十员将士的前世,天竺八十大成就者和中阴百位文武神尊。这些石刻记载着格萨尔王及其将士南征北战,斩妖除魔的历史。格萨尔石刻,刀法精细,取材考究,是在铁青色软质天然石板上完成素描后,采用凿刻、石刻、斜刻刀法的同时,注重磨剑、磨划技术效果,使石刻画构图和谐,具有唐卡画的艺术特点。在石刻画上采用了彩绘工艺,这样既增加了画面视觉的艺术感和光泽度 详情>>

格萨尔 格萨 萨尔 石刻


耕织图石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刻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石刻据元程摹楼《耕织图》刻石,共45图,其中耕21图,织24图。各图右方署画目及篆书五言律诗一首,旁附正楷小字释文,刻石构图简明。原石原存圆明园多稼轩贵识山堂,英法联军入侵时被毁坏一部分,后徐世昌攫为己有。徐世昌籍没后曾流失在京郊农家砌作猪圈,20世纪60年代初归中国历史博物馆(见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存刻石23块,其中2块已全磨泐,2块陈列于中 详情>>

耕织 织图 石刻


勾漏石刻

勾漏石刻,位于广西北流市勾漏洞风景区,包括勾漏洞及周围石山崖壁石刻共有120多幅,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时期均有。最珍贵的是《唐相卫国李公上西岳书真迹》碑及刻于汉代的《王符弹琴处》、刻于唐代的《勾漏洞天》石刻等。 详情>>

勾漏 石刻


古代石刻水系图

古代石刻水系图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盘吉尔塔格山,县城以北,与托克逊镇直线距离42公里,在盘吉尔各山老煤矿附近的高约6.7米的台地上,有两处石刻图是现代地图的原始标本,也是最初创制的水系图。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种石刻水系图系世界首次发现。 详情>>

古代 石刻 水系


石刻

古石刻云峰山又名文峰山,位于莱州市区东南15里处,海拔326米,因主峰东西两侧各有一峰,形同笔架,又称笔架山。其西连高望山,东接寒同山。站在云峰山顶,可北望沧海,南眺群峰。虽海拔仅300余米,却山岩耸秀,林壑优美,景色宜人,更以其拥有众多的北朝刻石而蜚声艺苑,驰名中外。这些北朝刻石为南北朝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的手书碑记、诗赋、题名等,是书法艺术的稀世珍宝。主要刻石有《郑文公下碑》、《论经书诗》、《观 详情>>

石刻


观成万亩石刻

观成万亩石刻 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北厝镇湖南村东侧山上,系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平潭县丞宋廷模为“竭湖为田”而作。刻石二处,一处刻于山巅巨岩上,楷书“观成万亩”两行直下,字径1.2米,落款“宋廷模”,并刻篆书“宋廷模印”和“子山”印鉴;一处刻于距“观成万亩”石刻东南500米处,卧石岩面题刻“沙开涵固,水涸田增,农欢国裕,岁乐福臻”,楷书4行,字径25厘米,落款的上款单行为“子山驻工谨题”,下款 详情>>

观成 万亩 石刻


观自在菩萨石刻

观自在菩萨石刻像观自在菩萨石刻像原在琅琊寺观音殿,民国五年(1916年)移至大雄宝殿后院,镶于墙壁。为琅琊寺镇寺之宝,该像为唐代吴道子所绘,“眉目津津向人欲语”,堪称绝笔,该像在文革期间受损。 详情>>

自在 菩萨 石刻


桂海碑林石刻博物馆

桂海碑林石刻博物馆石刻是人类用来表达和记录思想的最好的载体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中华大地上遗存的石刻浩如烟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桂林石刻就是这历史文化瀚海中一枚闪亮的珍珠,它留存在桂林30多座名山胜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桂林历史文化的多彩画卷。桂海碑林石刻博物馆设在广西桂林市小东江畔月牙山下,是广西惟一一座从事保护研究、收藏整理和展示桂林石刻文化的博物馆。1999年1 详情>>

桂海 碑林 石刻 博物馆 博物 物馆


郭季妃门扉石刻

【郭季妃门扉石刻】郭季妃门扉石刻,东汉,高124cm,宽97cm。门扉上部饰朱雀,中间为铺首衔环,下部一为独角兽,一为玄武。门扉中间各凿一孔,为安置把手之用。门扉上刻有“西河圜阳郭季妃之椁”9字。门扉是地下墓室的大门,按照墓葬构筑规律,其旁应有门柱,门柱与门扉之上有门额,门扉上有轴与门额相接,这样可以开启或关闭墓门。此石扉为1920年左右出土于山西离石,经北京大学收藏,20世纪50年代拨交故宫博物 详情>>

郭季妃 郭季 季妃 门扉 石刻


郭寨观音石刻造像

位于长垣县县城东3公里的孟岗乡郭寨村中,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共有11尊,计有观音、罗汉、关羽、周仓、关平、土地、财神等。其中观音造像,骑一怪兽、面容慈祥、造型优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精细,细条流畅,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石刻艺术才能,是不可多得的明代石刻艺术精品。造像北部有“万历四十年七月初一立”字样。 详情>>

郭寨 观音 石刻 造像


韩家窝明清石刻

位于南郊镇韩家窝村北、大埠山南,2003年7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暂保单位。周村韩家窝村韩氏,有记载的先祖可上溯至明初,至明末已成为地方大族。明万历二年韩萃善考中进士,授官常州府推官;其弟韩取善明万历五年又考中进士,任工部主事。此后韩氏子孙连考皆捷,至清初,号称七十二显官,各处建有府第七十二处,现村中仅存两处楼阁。韩氏墓地在村东墨水河畔,枕棘山之阳,风光秀丽,气象不凡。当年,墓林面积达百亩,松柏等到 详情>>

韩家 明清 石刻


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

作者:蒋英炬、吴文琪先生ISBN:7-5330-0916-9/J.915页数:170开本:16开封面形式:简装本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1995-9-1内容简介《汉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一书,对山东嘉祥县武宅山遗存的汉代武氏祠汉画像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对零散的各个祠堂画像石做了建筑配置和研究,并使各个祠堂得到了基本的建筑复原。为人们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增添了新的资料。 详情>>

汉代 武氏 墓群 石刻 研究


汉魏石刻文学考释

《汉魏石刻文学考释》《汉魏石刻文学考释》(全三册),叶程义著,新文丰出版社,1997年。本书探讨汉魏时人所撰,而刊刻於石之文学作品,分为杂记、碑志、颂赞、哀祭、箴铭、传状、诏令、序跋、奏议、辞赋、诗歌、论辨等十二大类,每篇前为考述,後为释文,以质而言,以石刻摩崖为主,间亦述及玉石,以时为言,分为西汉、东汉、蜀汉、曹魏,附述东吴。末附录重要参考资料目录及检字索引,以利查考。 详情>>

汉魏 石刻 文学 考释


河头摩崖石刻

河头摩崖石刻:北魏石刻。位于沁水郑庄镇河头村南断岩上。高2米,东西长5米,中间有龛,成圭形,夔凤相交,单线刀刻,龛左上角刻有佛像,4排36尊,左右题供养人姓名,右下角有牛拉车,前后有10个侍女。龛左题记:“延昌四年岁在乙未八月辛未朔十四日”,“延昌”为北魏宣武帝年号,延昌四年当为公元515年。 详情>>

河头 摩崖 石刻


鹤山摩崖石刻

鹤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长乐市琴江鹤山云门寺周围的陡崖和奇石上,摩崖石刻琳琅满目。主要有清咸丰年间郑宪庆录宋状元黄裳、枢密使郑昭先及明代林鸿等纪游云门寺之作。寺后有郑昭先之父郑珪墓、墓道及翁仲。 详情>>

鹤山 摩崖 石刻


黑山摩崖石刻

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吐苏木境内的大黑山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曲折蜿蜒、神态万千。风光旖旎的山脉东端山势尤为陡峭,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海拔达300米。如果你攀岩而上,仰望山巅,一幅大大的人面岩画就会展现在你面前。人面像傲视前方,使人不敢逼视,顿生敬意,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震撼。人面岩画高130厘米,宽110厘米,图像为阴刻,开凿于山顶立石之上。人像双目圆睁,状如卵石,无眉,三角鼻,上唇两侧有倒八字胡, 详情>>

黑山 摩崖 石刻


后梁石刻

后梁石刻位于山东宁阳神童山是神童山最珍贵的历史遗迹,共6处,尚能辨认者252字,字迹清晰可读者190字。南向石刻现存167字,有“梁贞明五年”(919年)、“龙德元年”(921年)字样,皆为后梁石刻。后梁存世石刻为数极少,该处刻石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其余五处刻石年代待考,统称“后梁石刻”。 详情>>

后梁 石刻


葫芦山摩岩石刻

葫芦山摩岩石刻位于西湖公园内,主要集中在南岩和北岩,是墨客骚人留题的好去处。自唐宋以来,历朝累积,蔚为大观。至今尚保存130多处。唐宋石刻多在北岩,明清石刻多在南岩。石刻书体有真草篆隶行,内容分风物题词、科举题名、重要纪事、名人纪游、写景抒情、诗词联语、官衙文告等。较著名的有宋代的《俞献卿葬妻文》、《重辟西湖记》、《寿安岩》、《放生》、《湖山图画》等石刻。立于南岩峭壁之“湖山图画”四字,字径达1. 详情>>

葫芦山 葫芦 芦山 摩岩 石刻


胡旋舞石刻墓门

陈列于宁夏博物馆的胡旋舞石刻墓门是1985年在盐池县苏步井乡一座唐代墓葬中发掘出土的,这在唐代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出土时它是成套的两扇紧闭的石门,单扇石门呈长方形,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上下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面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用铁锁锁扣。胡旋舞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种乐舞,出自于西域小国康国,对其只有一些史书记载,并没有实物佐证。胡旋舞石刻墓门是非常清晰、典型的胡旋舞图案。胡 详情>>

旋舞 石刻 墓门


虎贲山摩崖石刻

虎贲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德化县雷峰镇李溪村虎贲山。石刻发现3处:①“有这亭”:字刻为从左至右横写楷书。右下方竖写楷书“道泰”2字。为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辛丑科进士李道泰所题刻。昔日这里曾建有亭,为避兵之处。②“玄门”:字刻为从左至右横写楷书。③“风穴”:字刻为从上至下竖写楷书。 详情>>

虎贲 摩崖 石刻


花台寺石刻

花台寺又名石牛寺、寿昌寺,位于市区大南街,现市工业职业中学校园内,为唐代宪宗年间(公元806年-820年)所建。南宋《方舆胜览》中记载:“花台寺……东殿石壁,露立大像,其地内外,石间嵌有万佛”。现石壁已残,大像无存,四周尚有菩萨、佛像、宝树、楼阁等浮雕,但已风化模糊。现存一殿系清代重建,为卷棚顶水榭殿。另,水池建于清道光年间,解放前为“放生池”。 详情>>

花台 石刻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

漳州华安有一仙字潭,那儿的崖壁石刻,被民间传为神仙的笔迹,称“仙字”、“仙书”、“仙篆”,地名遂为“仙字潭”。那些似字非字、似画非画的“图字符号”,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专家学者前往考究。1957年8月,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经实地调查后做了全面介绍。石刻现存50多个符号,似字似画,形状奇特,大者长74厘米、宽35厘米;小者长15厘米、宽9厘米,分布范围约200平方米。关于仙字潭古石刻,清《漳州府志》、 详情>>

华安 仙字 字潭 摩崖 石刻


华夏石刻艺术展示园

华夏石刻艺术展示园位于宁夏永宁县青银高速以南,北至建设中的望通路与滨河大道以东延伸线,西起规划中的立掌公路,东临滨河大道,总体规划用地面积约19.8平方公里。根据自治区政府提出的“以全面整合、提升全区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形成有机联系的沿黄城市带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华夏石刻艺术展示园从论证阶段开始即明确提出“以文化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共同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理念。目前已 详情>>

华夏 石刻艺术 石刻 刻艺 艺术 展示


华阳洞摩崖石刻

华阳洞位于句容市茅山风景区老虎岗西侧,南离顶宫两公里,北距印宫300米。现洞口上方刻有“华阳洞”3个1米见方的大字,直行排列,楷书,传为苏轼所书。与相连的玉柱洞、仙人洞一起被称为三溶洞,崖壁上留有20多块唐代以来名人雅士的石刻,由于风化剥蚀严重,部分石刻已辨别不清。相传洞中有天市坛,且有天窗洞在洞中央,秦时名为“句金之坛”,又称“金坛百丈”,故有“第八洞”之称,茅氏三兄弟、陶弘景等曾在此洞中修道传 详情>>

华阳 摩崖 石刻


黄山摩崖石刻

图书基本信息图书内容简介图书章节目录图书基本信息作 者: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编出版时间:2006-8-1版 次:1页 数:124印刷时间:2006-8-1纸 张:胶版纸ISBN:9787807302247包 装:平装图书内容简介黄山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它使神奇险秀的黄山更具灵妙之蕴。黄山风景区园林管理者为弘扬黄山博大精深的文化,保护黄山独特绝伦之瑰宝,对全山摩崖石刻进行普查与 详情>>

黄山 摩崖 石刻


晦翁摩崖石刻

晦翁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长安村西岩寺后院石壁。“仙苑”2字为楷书直下,1行字高0.59米、宽0.53米,旁署草书“晦翁书”,字径5.2厘米。庆元三年至四年(1197~1198年),朱熹避伪学禁,寓居长安村时到此留刻。1996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晦翁 摩崖 石刻


晦翁岩摩崖石刻

在长乐市潭头镇二刘村。原名龙峰岩。朱熹曾寓此讲学,乡人刘砥、刘砺从之学。朱熹号晦翁,故名晦翁岩。明永乐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舟师驻泊长乐时,曾在此修三贤祠并建亭,俗称三保岩。岩石陡峭幽绝,古树参天蔽日,有三贤祠、海天山月亭等殿堂屋宇。现存摩岩石刻,虽历经岁月,依然无恙,较为珍贵的有“读书处”、“晦翁岩”、明万历年间叶向高诗刻二首、明知县万编重修三贤祠记碑等。1986年4月29日,经长乐县人民政府 详情>>

翁岩 摩崖 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