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三昧”查询结果

“三昧”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三昧


三昧(sānmèi) 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 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 中文名:三昧 外文名:samadhi 出处:梵语 注音:ㄙㄢ ㄇㄟ 详情>>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大藏经文献书名。二卷。明·妙■集。又作《念佛直指》。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根据‘事理双修、禅净一致’之思想,以念佛三昧为诸禅三昧中之宝王,而劝禅者修持直指西方往生行之作。上卷内含〈极乐依正〉等九篇,论述净土之本质,正观等。下卷则含〈劝戒杀〉等十三篇,叙述念佛之实践方轨,列祖之行履等。卷末附有〈真妄心境图说〉及〈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二篇短论。 详情>>

宝王 三昧 念佛 直指


三昧耶印

【本三昧耶印】即莲华合掌,为密教行法最初所作之印。结印之样式为竖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此印系表示清净行者身、口、意三业,故又称净三业印。据秘藏记私钞卷六载,此印原为我等处于胎内时所结之印,为理智不二本地自证之体性,故称本三昧耶印。 详情>>

三昧 耶印


不坏三昧

定义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定义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了法性毕竟空寂,戏论不能破,无常不能转,是名不坏三昧。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失译经人名今附三秦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国大林精舍重阁讲堂。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摩诃迦旃延等众所知识。菩萨摩诃萨万八千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梵德菩萨。光德菩萨。星德菩萨。师子王菩萨。师子藏菩萨。妙音声菩萨。 详情>>

不坏 三昧


持本三昧

佛教术语,又名普载三昧。地神之三昧也。地为万物之根本,故名本,能持本,故称持本,能负载万物,故名普载。大疏十曰:“地能持万物,一切万物依之生长,当知即是佛心。犹如来心能持万物,深入持本三昧而说真言也。(中略)若人诵持修习,不久亦得如来心地也。(中略)此三昧名为普载三昧,以同大地故也。” 详情>>

持本 三昧


大悲如幻三昧禅观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作 者:洪启嵩 讲授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1ISBN:9787508053776开本:16开定价:40.00元内容简介本书总摄菩萨三味的根本一如幻三昧,为了彰显龙树菩萨“般若是诸佛之母,大悲是诸佛祖母”的深意,特别在此立名为“大悲如幻三昧”,以使修行者莫忘失大悲。本书从“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修持总颂”,叙说大悲如幻三昧 详情>>

大悲 如幻 三昧 禅观


大悲如幻三昧禅观:修行一切菩萨三昧的根本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本书目录作者介绍基本信息作者: 洪启嵩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条形码: 9787508053776;978-7-5080-5377-6ISBN: 9787508053776 出版时间: 2009-11-1开本: 16开 页数: 396定价: 40元内容简介本书总摄菩萨三味的根本一如幻三昧,为了彰显龙树菩萨“般若是诸佛之母,大悲是诸佛祖母”的深意,特别在此立名为“大悲如幻三昧”,以使修行 详情>>

大悲 如幻 三昧 禅观 修行 一切 菩萨 三昧 根本


大庄严三昧

【大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大庄严成就,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宝华香,庄严佛处,如是等庄严功德,而心无所著,是名大庄严三昧。 详情>>

庄严 三昧


第一最胜三昧耶印

佛教术语,为密教所说阿弥陀如来定印之一。略称最胜三昧耶印。又称法界定印、除散乱心印。据守护国界主经卷二载,此印之印相,系以左手掌上仰,置于脐上,右手掌亦上仰,重叠在左掌上,大拇指与食指相拄;结此印能息灭狂乱及一切妄念,而令心止于一境。p4759FROM:【佛光大辞典】 详情>>

第一 最胜 三昧 耶印


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

【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出法华玄义]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二十五三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三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三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一无垢三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三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此三昧。令其修行。出离重垢所报之处也。(重垢即恶业报。处即地狱也。)二不退三昧破畜生有谓菩萨修于持戒禅定。破诸恶业。 详情>>

二十五 二十 十五 三昧 二十五 二十 十五


二种超越三昧

【二种超越三昧】[出法界次第]超越者。谓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而具二义焉。一超入三昧超入三昧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入色界初禅。从初禅起。超入无色界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 详情>>

二种 超越 三昧


二种师子奋迅三昧

【二种师子奋迅三昧】[出法界次第]师子奋迅者。借譬以显法。如世师子奋迅为二事故。一为奋除尘土。二能前走却走捷疾异于诸兽。此三昧亦如是。一则奋除障定之惑。二能出入诸禅。捷疾无间。异于余之三昧。而具出入二义焉。一入禅奋迅入禅奋迅者。谓离欲界不善法。有觉有观而入初禅。如是次第入于二禅三禅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灭受想定。是为奋迅入也。(有觉有观者。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初禅 详情>>

二种 师子 奋迅 三昧


法华三昧

【法华三昧堂】又作忏法堂、半行半坐三昧堂、法华堂、三昧堂。指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而修法华三昧之堂舍。天台宗多将之与常行堂(修常行昧之堂舍)并设,或连结回廊,俗称担堂。此风行于中国,日本则以比睿山东塔法华三昧院为始,其后各地普遍设置。法华三昧又称法华忏法,故该堂亦作‘法华忏法堂’。又显贵之骨堂,称法华堂,即因修法华忏法追悼之故。 详情>>

法华 三昧


法性三昧

【法性三昧】《佛学大词典》指体得法性之理。即日常行为与法性绝对之理一致。马祖语录(卍续一一九·四○六下):‘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长在法性三昧中;着衣吃饭,言谈祗对,六根运用,一切施为,尽是法性。’ 详情>>

法性 三昧


佛印三昧

简介部分内容简介《佛印三昧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在耆阇崛山入于三昧,光照十方,大众云集,弥勒舍利弗,问文殊以佛身所在,文殊使入三昧观之,皆不能见。须臾佛现,乃问其义,佛言住于深般若佛印三昧故也。部分内容佛印三昧经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时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阿罗汉。时诸菩萨有四百亿万人。皆贤者如弥勒辈也。及八方上下诸菩萨。稍增无央数不可复计。皆飞到佛所。前以头面着佛足。起绕佛七匝却坐。上下相次。 详情>>

佛印 三昧


高出三昧

【高出三昧】百八三昧之一。能令行者生出福德与智慧之三昧。若菩萨入此三昧,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亦从心而出。 详情>>

高出 三昧


个中三昧

注音:gèzhōngsānmèi解释:“个中”的意思:此中,其中。“三昧”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是佛教用语,指心专注于一境,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这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另一个意思是指事物的诀窍或精义。个中三昧就是其中(里面)的精妙。用法:作宾语 详情>>

个中 三昧


海南陵水三昧

三昧寺简介三昧寺扩建部分功德项目千年神龟缘起腊梅酷暑绽奇雹三昧寺简介海南陵水三昧寺座落于海南省陵水县城南门区,背靠风景秀丽的南门山,面朝大海方向,幽静详和;三昧寺是海南建寺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据当地百姓口传,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与其弟子一行东渡日本时,遭遇台风,船只被风吹到陵水附近,禅师一行登岸后,便在陵水开演“般舟三昧”妙法,后人便在此兴建起“三昧禅寺”,使这一地区佛教曾非常昌盛,故在海南地区享有 详情>>

海南 陵水 三昧


海印三昧

【海印三昧】(梵sa^garamudra^-sama^dhi,藏rgya-mtsho-h!Iphyag-rgyatin%-n%eh!dsin)佛教术语《华严经》所依之根本定。为十种三昧之一。又称海印定。法藏《妄尽还源观》云(大正45·637b)︰‘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中略)所以名为海印三昧也。’如同大海,无风之时,澄波万顷,晴天无 详情>>

海印 三昧


火界三昧

梵语agni-dha^tu-sama^dhi。由己身发出火焰之禅定。又作火定、火界定、火光三昧、火焰三昧、火生三昧。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载,底砂佛敷尼师坛,结跏趺坐,入火界定。中阿含卷十一频鞞娑逻王迎佛经载,绷毗罗迦叶尊者入于火定,身发种种火焰。又有附于荼毗而称火界三昧者,如三卷本大般涅盘经卷下载,须跋陀罗于佛前入火界三昧而般涅盘。此外,密教不动明王所入之三昧,由己身出火焰,亦称火生三昧,系表示以 详情>>

火界 三昧


火焰三昧

佛教术语,又曰火光三昧,火生三昧等。佛曾为伏毒龙入此三昧,自身出猛火。释氏要览中曰:“长阿含云:佛在摩竭国毗陀山中,入火焰三昧。”又,诸罗汉入灭时,多入此三昧,灰烬其身。 详情>>

火焰 三昧


降三世三昧耶会

(佛教术语)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之一。又作降三世三摩耶会。三昧耶者,本誓之意。表降伏三界主大自在天之本誓,故有此称。为密教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之第九会,位于成身会之左下。于此会中,大日如来以降伏大自在天为本誓,其余诸尊亦皆住于降三世明王之本誓。此会之图位悉同于前一会降三世羯磨会,然彼会系表事业具足之身相,而此会则表彼诸尊内证之德,故特列其三昧耶形。其中,金刚萨埵之三昧耶形为八辐轮。乃摧破之具,用表众生本 详情>>

三世 三昧 耶会


口称三昧

口称三昧(kǒuchēngsānmèi)解释:佛教用语。指专心念诵佛经而达到拔除杂念、心神平静的境界。出处:《观念法门》卷一:“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 详情>>

口称 三昧


领导三昧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第2版(2001年1月1日)平装:220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32ISBN:7213022458条形码:9787213022456尺寸:18.2x12.8x0.8cm重量:159g内容简介《领导三昧》内容简介:事者,难成而易败;位者,难进而易退。观察古今中外前人的成功与失败,就会发现:成功者的做法都是相似的,而失败者则各有各的失败原因。元代宰 详情>>

领导 三昧


妙幢相三昧

佛学术语,为法华经妙音菩萨品所说最上最高之定。三昧,为梵语sama^dhi之音译,意译为定,即心住于一境而不妄动之状态。幢,原为大将军用以表示威严之旌旗,故以妙幢相三昧喻为各种三昧中最上最高之三昧。据法华义疏卷十二载,所谓得妙幢相三昧,即入于诸种三昧中之最尊最上者,犹如得将军之幢,表示其威严之大相。 详情>>

妙幢 幢相 三昧


灭尽三昧

佛教术语,又曰灭尽定。灭尽六识心心所之禅定也。(参见:灭尽定)。无量寿经下曰:“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 详情>>

灭尽 三昧


逆顺三昧

佛教术语,于顺逆诸法得自在之禅定。智度论四十七曰:“得此三昧,于诸法中逆顺自在。” 详情>>

逆顺 三昧


念佛三昧宝王论

【念佛三昧宝王论】三卷。唐·飞锡撰。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论述念佛三昧为禅定门之宝王、无上深妙之禅门。上卷立七门,以为一切众生均为当来成佛之未来佛。中卷立六门,说心应专注于现在佛阿弥陀佛。下卷乃以‘通念三世,无不是佛’而说应念过去佛,并论述此三世通修之念佛为理事双修之法,所谓八万四千的诸波罗蜜不外是念佛三昧的异名而已。 详情>>

念佛 三昧 宝王论 宝王 王论


普光三昧

【普光三昧】坐禅观想如来身,证得五神通、四无量、四无碍解,而至具足大光明之三昧。大宝积经卷八十九(大一一·五一三中):‘大精进菩萨持画叠像,(中略)观于如来,谛观察已,作如是念:如来如是希有微妙(中略)。菩萨如是观如来身,结加趺坐,经于日夜,成就五通,具足无量,得无碍辩,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又据八十华严十定品所说‘十大三昧’中,第一即指普光三昧。 详情>>

普光 三昧


清凉三昧

佛学术语,断一切憎爱之念使为清凉之三昧也。大集经十四曰:‘有三昧,名曰清凉,能断离憎爱故。’ 详情>>

清凉 三昧


三昧长老

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忏罪之魂卷入无涯之涯,因灵体残缺无法轮回,三昧长老只好将它们封印在忘生涯,维持隔绝状态。见黑色十九身携故友之物,便将当初暗中为缎君衡抽出的一部分记忆放入锦囊,让其代为转交。名称:三昧长老性别:男初登场:霹雳战元史之天竞鏖锋第30集来自:无涯之涯根据地:三昧无涯朋友:缎君衡部署:左刑官、右刑官 详情>>

三昧 长老


三昧耶会

三昧耶会,又称羯磨会,成身会诸尊之内证本誓,为四种曼荼罗中之三昧耶曼荼罗。系诸尊各以器杖、印契等象征其本誓之三昧耶来表示之形式。即中央月轮中安置由璎珞、风轮等庄严而成之多宝塔,象征大日如来之三昧耶身,塔身下横置五股金刚杵,代表五智显现之三昧耶形。四方四佛之三昧耶形依次为:东方阿閦佛为竖金刚杵,南方宝生佛为宝珠,西方阿弥陀佛为莲花,北方不空成就佛为羯磨杵。其余十六大菩萨、八供养菩萨、四摄菩萨等亦各皆 详情>>

三昧 耶会


三昧耶戒真言

三昧耶戒真言三昧耶戒真言:唵三昧耶萨埵錽1.三昧耶戒者,平等佛戒也,无上菩提,以戒为基,行者当自净其意,寂然安住,即诵三昧耶戒真言(三遍)。2.此陀罗尼令诵三遍即同闻戒,及余密法亦能具足,一切菩萨清净律仪诸大功德不可具说。《禅要》3.若族姓子住是戒者,当以身、语、意合而为一。《神变经》4.此咒能使六道众生得戒清净,具足律仪的来接受我们的供养。5.诵此咒一遍,入道场与一切所修心法相应,所修一切善法皆 详情>>

三昧 耶戒 真言


三昧禅观:证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的禅法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本书目录作者介绍基本信息作者: 洪启嵩讲授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条形码: 9787508053363;978-7-5080-5336-3ISBN: 9787508053363 出版时间: 2009-10-1开本: 大32开 页数: 282定价: 29元内容简介三三昧是三解脱门,是以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来修证解脱涅槃,是修证解脱的大方便法门。本书首先以“三三昧禅观修持总颂”来总摄 详情>>

三昧 禅观 证入 入空 无相 无愿 愿三 解脱 门的 的禅 禅法


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

佛教术语,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通达无碍,不见是法如是相,不见是法不如是相;于众生中亦无好丑诤论,但随其心行而摄受度脱之,是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 详情>>

一切 有诤 诤无 无诤 三昧


四种三昧

即杀盗淫妄之四波罗夷,因是诸佛所不可越的戒法,所以叫做三昧耶。 详情>>

四种 三昧


陀罗尼三昧

发无量陀罗尼的禅定名。 详情>>

陀罗尼 陀罗 罗尼 三昧


三昧

【王三昧】指三昧之王。全名三昧王安立三昧(梵sama^dhi-ra^ja-supratis!t!hitona^masama^dhih!),又作三昧王三昧、三昧王。即三昧中之最胜者。为首楞严定之异名。据大智度论卷七释之,谓王三昧于诸三昧中最第一自在,能缘无量诸法,一切三昧皆入于其中。又选择本愿念佛集以念佛为王三昧,坐禅用心记则以坐禅为王三昧。 详情>>

三昧


文殊三昧

发得无相妙慧之三昧。为文殊菩萨及其眷属所住之三昧。大日经疏卷五(大三九·六三五中):‘各作一奉教者,皆跪向使者,如承受音告之形,悉是文殊三昧,故经云侍卫无胜智也。’ 详情>>

文殊 三昧


药师三昧行法

药师三昧行法在<佛光大辞典>中的解释:全一卷。明代僧受登纂集。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九册。本书系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之忏法书。旨在说明依药师如来之誓愿而离苦得乐之行法。内容包括:(一)定名,叙述药师三昧名称之缘由。(二)劝修,劝诫修习本三昧,则所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等,皆得顺遂。(三)方法,揭示供养药师如来之方法。(四)释疑,因当时西方往生之思想极为盛行,故作释疑,以肯定本书为致福 详情>>

药师 三昧 行法


艺术三昧:丰子恺散文精读

图书信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第1版(2007年2月1日)平装:202页开本:0开ISBN:7801866304条形码:9787801866301尺寸:21x14.8x1.2cm重量:240g作者简介丰子凯(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散文家。早年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甘美的回忆 详情>>

艺术 三昧 丰子恺 丰子 子恺 散文 精读


三昧耶罪

佛教专有名词又作越三摩耶罪。指违越自己的三昧耶(即本誓)之罪。为密宗所谓三种重罪之一。如《大日经》卷四〈密印品〉云(大正18·30a)︰‘若异此者同谤诸佛菩萨。越三昧耶,决定堕于恶趣。’《大日经疏》卷九云(大正39·675a)︰‘若菩萨于众生诸法中,作种种不平等见,则越三昧耶法;若于此平等誓中,作种种限量之心,亦越三昧耶法;诸有所作随顺世间名利,不为大事因缘,亦越三昧耶法;放逸懈怠不能警悟其心,亦 详情>>

三昧 耶罪


月灯三昧

简介总十卷,又称《入于大悲大方等大集说经》、《大方等大集月灯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五册。经中述说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回答月光童子所问,云依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在因地所修的无量三昧。渊源(引)“费长房”在《历代三宝纪》卷九所说的‘月灯三昧经,十一卷,高齐·那连提耶舍,天保八年(557)于天平寺出。’即是本经,具有序、正、流三分,乃一世硕德奉诏而译,故文章流利。译出之时,有彦琮制序,但 详情>>

月灯 三昧


诊宗三昧

《诊宗三昧》脉学著作。全称《石顽老人诊宗三昧》。一卷,共十二篇。清·张珞著,张登编纂,书成于1689年。前篇阐明撰著此书宗旨,并批判前人的某些脉学著作,提出“入门宗脉不慎,未免流入异端”,力陈“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故撰此书。三-六篇,叙述脉位、脉象、经络;第七篇师传三十二则,详述浮、沉、迟、数等32种脉象;第八篇口问十二则,列叙古今辨证论脉之异同;第九-十二篇为逆顺、异脉、妇女及婴儿诸脉等。全 详情>>

诊宗 三昧


智慧人生三昧丛书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智慧人生三昧丛书作 者:释本性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1ISBN:9787561529492开本:16开定价:60.00元内容简介《智慧人生三昧:如何自在》、《智慧人生三昧:如何解脱》、《智慧人生三昧:如何安心》3本。禅师教你学“活法”!——聆听当代佛门高僧本性大禅师全新演绎自在、清凉的“活法”,用第三只眼透视喧嚣红尘,还你一个 详情>>

智慧 人生 三昧 丛书


重空三昧

佛教术语,有总别二名,别者单指重三三昧中第一,空空三昧之一,总者兼他称无相无相,无愿无愿之二。(参见:三三昧) 详情>>

重空 三昧


重庆三昧艺术培训中心

参见:重庆三味文化艺术培训中心 详情>>

重庆 三昧 艺术 培训中心 培训 训中 中心


自在三昧

佛教术语,又作自由三昧。远离烦恼昧之执缚,达到自由自在之境界。林间录序(卍续一四八·二九三上):“洪觉范得自在三昧于云庵老人。”p2520FROM:【佛光大辞典】 详情>>

自在 三昧


三昧

佛教术语,即禅那与三昧之并称。禅那,梵语dhya^na,意译作思惟修习;三昧,梵语sama^dhi,意译作定,二者同体异名。法苑珠林卷八十四(大五三·九○四上):“菩萨修定复有十法,不与二乘共。何等为十?(中略)八、修定其心寂灭,胜于二乘诸禅三昧故。”p6454FROM:【佛光大辞典】(术语)禅那与三昧。禅那译思惟,三昧译定,同体异名也。或以色界之所属为禅,无色界之所属为三昧。FROM:【丁福保《 详情>>

三昧


《唐贤三昧集》

参见:唐贤三昧集 详情>>

唐贤 三昧


百八三昧

简介相关信息简介百八三昧,出大智度论。首楞严三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三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诸三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垓。是名首严三昧。宝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夃至涅盘。能为利益。是名宝印三昧。(梵语涅盘。华颤灭度。)师子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于诸外道。强者 详情>>

百八 三昧


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又称“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三昧”。世尊住世时,佛在罗阅祇摩诃桓迦怜,颰陀和菩萨与五百菩萨俱。颰陀和菩萨叉手长跪白佛言:“菩萨当作何等三昧,所得智慧如大海,如须弥......”佛告颰陀和菩萨:“菩萨有四事法。疾逮得三昧。何等为四。一者所信无有能坏者。二者精进无有能逮者。三者所入智慧无有能及者。四者常与善师从事。是为四。菩萨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为四。基本简介经文讲解(《佛说般舟三昧经行品 详情>>

般舟 三昧


般舟三昧

《般舟三昧经》,又名《佛立三昧》,是一部专门讲一心念佛的经典。由东汉时代月氏国的支娄迦谶大法师翻译而成。世尊曾经在《法灭尽经》中沉痛地预告末法时代,正法灭尽地惨状,其中,首先失传的便是《首楞严经》,其次便是这《般舟三昧经》。本经第一次宣传弥陀信仰,开中国弥陀信仰之先河。《般舟三昧经》:原注二名《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般舟三昧经》,又名《佛立三昧》;修此三昧而得成就之人,能见十方诸佛立于面前。 详情>>

般舟 三昧


宝镜三昧

全一卷。又作洞山良价禅师宝镜三昧、宝镜三昧。唐代曹洞宗祖洞山良价(807~869)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人天眼目卷三)。[佛光]本篇系咏叙曹洞正偏回互之玄旨。然偏正回互之说实渊源于石头希迁所撰之参同契。其后,石头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洞山,至洞山始集五位说之大成。故本歌与参同契同为曹洞宗之宗典而备受重视。全篇由四言九十四句、三七六字所组成。[佛光] 详情>>

宝镜 三昧


宝王三昧

《宝王三昧论》,乃佛门修行要诀,为《禅门日诵》所收录,系明代高僧妙叶所集。类似格言警句,尽显辩证妙理,非仅利于佛子修行,实有助于一切众生。世人谁不希冀易成、益吾、顺适、无病、无难、无障?而现实情况则常是难成、损我、逆忤、多病、多难、多障。然以辩证观点审视之,前者并非完美无缺,后者亦非一无是处,或曰恰然相反,穷则思变,困乃图起,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舒适使人骄奢怠惰,磨难催人奋进成功。此道理并非深 详情>>

宝王 三昧


尘尘三昧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尘尘三昧作 者:无处可逃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8-1ISBN:9787508515625开本:16开定价:26.00元内容简介他和她在校园中分手,不是因为不爱,只是坚持于各自的倔强和理想。步入社会,两人总在种种机缘下尴尬的相遇,却已经有了身份上的鸿沟。她,仍是待业女青年,只想激扬文字,针砭时弊,过平淡如水的生活。虽然她知道他们就像两 详情>>

尘尘 三昧


三昧尊者

五百罗汉第贰佰柒拾叁尊持三昧尊者,即三昧藏菩萨。持三昧,善心定于一处而不动。三昧是佛教修炼心身故的方法,是一切禅定的总称,修行三昧可以获得无穷的智慧与神通。据《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一载,三昧藏菩萨坚持楞严诸三昧门,通晓无染著陀罗尼真言,由此觉悟到化学的真谛。他坚持修禅,书局获知极高的智慧和神通,他智慧深远,能洞悉事物的原委,预示事物的未来。他脱离了世俗,永远没有烦恼的困扰。他由诸原三昧门获得神通 详情>>

三昧 尊者


慈悲三昧水忏

佛光大辞典一、本忏的忏主二、本忏的忏题三、本忏的宗要佛光大辞典《慈悲三昧水忏法》 凡三卷。唐代知玄(一作智玄)述作。系依据宗密之圆觉经修证仪著录而成之忏法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唐懿宗时,悟达国师知玄膝上患人面疮,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喂之,则开口吞啖,与人无异,虽遍召名医而无效。后蒙迦诺迦尊者之助,殷重忏悔并以三昧水洗疮,疮乃愈。师为启后人忏悔之门,遂作本书。本书形式亦如其他忏法书,首先对诸佛 详情>>

慈悲 三昧 水忏


慈心三昧

慈心三昧出处及注解参考资料慈心三昧出处及注解慈心三昧又称慈三昧、白光明慈三昧、大慈三昧,或称慈心观。是大乘菩萨修慈悲行的根本。即去除妄念杂虑、远离嗔恚怨憎之念,专致于慈悲心,观一切众生普遍受乐的三昧。这是行者怜念众生、关怀众生的心理境界。《贤愚经》卷十二云(大正4·436b)︰‘是时如来,大众围绕,各悉默然端坐入定。有一比丘入慈三昧,放金光明,如大火聚。昙摩留支遥见世尊光明显赫,明曜逾日,大众围绕 详情>>

慈心 三昧


此中三昧

此中三昧拼音:cǐzhōngsānmèi释义: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出处: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示例:好在九公已得~,看他不费吹灰之力,何不略将大概指教。★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用法:作宾语;指这其中的奥妙 详情>>

此中 三昧


得其三昧

得其三昧发音déqísānmèi释义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示例:大贤天资颖悟,自能~,不能十分精通。应如何习学可以精通之处,尚求指教。★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七回用法:作谓语;借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 详情>>

得其 三昧


二十五三昧

众生流转轮回之生死世界,分二十五种:欲界十四有、色界七有、无色界四有。所谓“有”是现实生存执情。为破三界二十五有,以二十五种三昧正定,亦称三昧王。即:1。无垢三昧能坏地狱有,2。不退三昧能坏畜牲有,3。 心乐三昧能坏饿鬼有,4。欢喜三昧能坏阿修罗有,5。日光三昧能断东弗婆提有,6 。月光三昧能断西瞿耶尼有,7。热焰三昧能断北郁单越有,8。如幻三昧能断南阎浮提有,9。不动三昧能断四天处有,10。难伏 详情>>

二十五 二十 十五 三昧


法华三昧

【法华三昧】梵语saddharma-pun!d!ari^ka-sama^dhi。天台宗立有四种三昧,其中之半行半坐三昧又分为方等三昧、法华三昧等二种。法华三昧又作法华忏法、法华忏。即依据法华经及观普贤经而修之法,以三七日为一期,行道诵经,或行或立或坐,思惟谛观实相中道之理。此法以忏悔灭罪为主,故须于六时修五悔,即于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等六时,勤修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等五悔。其 详情>>

法华 三昧


法华三昧

【法华三昧经】(一)全一卷。智严译于刘宋元嘉四年(427)。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乃佛为罗阅王之女利行宣说法华三昧之行法。叙述罗阅只城耆阇崛山中,有无数比丘众、菩萨众等齐聚来会,欲请问佛,佛口放光明,遍照十方,佛身忽然不见。罗阅王辩通、王女利行、诸女等齐来,佛遂由地涌出,坐大宝莲花上,为王女宣说法华三昧之法。王女得道之后,与众问合,诸女皆发心出家,王亦出家并得授记。[历代三宝纪卷十、大唐内典录卷四 详情>>

法华 三昧


法界三昧

谓修法界观,得法界定,透彻一真法界的玄理。佛学术语,观见华严经所明一真法界之玄理之三昧也。配之于华严之三圣则为普贤菩萨之所得。又密教观;等五字谓之法界体性观,一名法界三昧。莲华部心轨曰:‘结三摩地印,入法界三昧。’ 详情>>

法界 三昧


三昧

【风三昧】风奋迅三昧之略称。乃指能兴起大风之禅定。三昧,为禅定之异称。起猛烈之风,分散身体诸部分之禅定,称为风三昧。摩诃止观卷一(大四六·一上):‘阿难河中入风三昧,四派其身。’ 详情>>

三昧


三昧

冯三昧(1899~1969)原名颐,字伯年。东朱乡乔亭人。自费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实验中学执教。30年代,为革命做了不少工作。解放后,历任华东财经委员会秘书,上海土产公司秘书科长,金华师范、义乌中学等校教师。1958年被捕判刑,1985年平反昭雪。 详情>>

三昧


观佛三昧海经

梵名Buddha-dhya^na-sama^dhisa^gara-su^tra。凡十卷十二品。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又称观佛三昧经、观佛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此经系佛于迦毗罗城尼拘楼陀林中,为父王阅头檀、姨母憍昙弥等所说,教以住观佛三昧,并谓此三昧功德深广,能得解脱。此经凡十二品:(一)六譬品,(二)序观地品,(三)观相品,(四)观佛心品,(五)观四无量心品,(六)观四威仪品,(七)观马王藏品,(八 详情>>

观佛 三昧 海经


海印三昧有十义

【海印三昧有十义】[出宗镜录]海印是喻。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三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一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三昧智中。犹海现像也。一无心能现谓如来三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以显现一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二现无所现谓如来三昧。随众生心。现种种相。如光如影。了不可得。是名现无所现。三能现所现非一谓如来三昧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 详情>>

海印 三昧 十义


华严三昧

概述三昧释义海印三昧概述佛华严三昧之略称。又名华严定。华严十定之一,乃普贤菩萨所入之禅定。此三昧系统摄法界,包容一切佛法之大三昧。旧译《华严经》卷三十六〈离世间品〉云(大正9·631c):“普贤菩萨正受三昧,其三昧名佛华严。”卷六〈贤首品〉云(大正9·434c):“不可思议庄严刹,恭敬供养一切佛,光明庄严难思议,教化众生无有量,智慧自在不思议,说法教化得自在,施戒忍辱精进禅,方便智慧诸功德,一切自 详情>>

华严 三昧


欢喜三昧

于诸法生欢喜之禅定,称为欢喜三昧。即安住此三昧,能受诸三昧之喜悦。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二五·四○○上):‘欢喜三昧者,得是三昧,于诸法生欢喜乐。’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载,大菩萨住无畏地,得二十五种三昧,能摧坏‘二十五有’。其中,若得证欢喜三昧,能摧坏‘阿修罗有’。又依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二谓,菩萨证果后,能随类现形,饶益众生,若得证欢喜三昧,可示现阿修罗身,以方便度化。[观音义疏卷下、维摩经略疏垂 详情>>

欢喜 三昧


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人名佛学术语一佛学术语二)金刚三昧经金刚三昧又名金刚定。见金刚定条。人名日本僧,为始入印度之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三曰:“国初僧玄奘,住五印取经,西域敬之。成式见倭国僧金刚三昧,言尝至中天,寺中多画玄奘屩及匙筋,以彩云乘之。盖西域所无者,每至斋日辄膜拜焉。”同续二有元和十三年金刚三昧游蜀之记事。佛学术语一如金刚能一切无碍,能通达一切诸法之三昧,名金刚三昧。涅槃经二十四曰:“菩萨摩诃萨修大 详情>>

金刚 三昧


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经》,隶属“般若波罗蜜”经类。经文中所言“得遇此经,则于其他一切经典无所希求”,此言,容易让人生误解。所谓“其他一切经典”,不应包括般若类经典。此句话的真正原意应该是:“得遇金刚般若类经典,则于其他一切二乘经典,无所希求。”所以,要学般若波罗蜜,行人必须要读玄奘大师所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乃至大藏经内,般若部一切小部头的般若经典。序品第一佛言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耆阇崛山 详情>>

金刚 三昧


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掌,又名重锤功,是峨嵋临济宗气功的传统六大专修功之一,也是其精华之一,历来被视为镇山之宝,不外传。全刚三昧掌共分为四重功夫,即金刚不坏、金刚大力、金刚礼维、金刚劈空。四层功夫练成之后,可达到健身筑基、培元固本、寒暑不侵、六淫不蚀的功效,甚至可以开砖劈石、隔空打牛。金刚不坏(动作呼吸注意事项)金刚大力(动作注意事项)金刚礼维(动作注意事项)金刚劈空(动作注意事项)掌法功效炼成时间掌法释疑吹气 详情>>

金刚 三昧


三昧

三三昧之一。 详情>>

三昧


魔人侦探食脑奈罗:奈罗和弥子的美食三昧

参见:魔人侦探食脑奈罗 详情>>

魔人 侦探 食脑 脑奈 奈罗 奈罗 罗和 和弥 弥子 子的 美食 三昧


念佛三昧

禅观之一。指以念佛为观想内容之一种禅定。亦即观念佛德或称念佛名之三昧。分为因行、果成二类解释(因行果成三昧念佛“念佛三昧”者)名称由来(诸佛现前三昧一行三昧般舟三昧普等三昧宝王三昧)竖论((1)凡夫念佛三昧二乘念佛三昧菩萨念佛三昧)故事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解释因行因行念佛三昧,指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二者皆为观想念佛,反之,一心称念佛名,即为称名念佛。果成果成念佛三昧 详情>>

念佛 三昧


念佛三昧:迅速汇集诸佛功德的法门

念佛法门,源起于古代的修道者,独自在远离人烟的林间修行日寸,佛陀即教以忆念佛身巍巍光明,使其生起信念,身心安稳。  念佛三昧法门,从忆念佛身,进而思惟佛身的内在意义,念佛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力等法身功德,乃至最后汇入空的实相。  念佛三昧,不仅是所有的念佛人都应修习的共同学分'更是一切菩萨所必须成就的深行。  本书深入探讨念佛三昧,内容涵盖了持名、观相、观想、实相念佛等完整的念佛法门,并将实际 详情>>

念佛 三昧 迅速 汇集 诸佛 功德 法门


菩萨修十种得地三昧

提要【菩萨修十种得地三昧】[出宝雨经]梵语三昧。华言正定。盖地之为德。博厚平静。物无不载。生育滋长。不自为功。包含摄受。周遍无量。于净于秽。了无憎爱。菩萨修行。得其三昧。有似于地。故名得地三昧。内容一广大无边谓菩萨功德智慧。不可思议。庄严愿行。无量无边。譬如大地。周遍十方。无有界限也。二存济众生谓菩萨以广大慈悲之心。遍行六度。于法界一切有情。悉能存济。得所依止。凡有所需。若法若财。悉如其意。随时随 详情>>

菩萨 修十 十种 种得 得地 三昧


三昧

三昧(sānmèi)一词,来源于梵语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教内外对此词皆有不同的论述和解释。其有一般和特殊两层含义:它可以指通常的集中思虑的能力,或者指修习所得的,发展了的集中力。从而,它也就变成了可以使禅定者进入更高境界并完全改变生命状态的神秘力量。中文名:三昧外文名:samadhi出处:梵语注音:ㄙㄢㄇㄟˋ词语解释(基本解 详情>>

三昧


三昧甘露尊者

五百罗汉第捌拾叁尊三昧甘露尊者,即军荼利明王,按其梵名本意为甘露,所以又称为甘露军荼利明王。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尊者为南方宝生如来的忿怒身。据说尊者能示现千手,手执种种金刚器杖,摧伏各种凶神魔鬼,调伏一切外道。同时,他还将甘露洒向人间,降福于一切佛教修行者。尊者形相一般常见的有八臂像和四面四臂像。其中,四面四臂像,据《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四面表情各异,正面作慈悲相,右面作忿怒相,左面 详情>>

三昧 甘露 尊者


三昧

霹雳布袋戏虚拟人物集境三宫主事者,下辖普晋、玉和二殿,武学以指功见长。三宫原为神武将军戴名山之副将,由於武皇心机深沉,将三人擢升为三宫之主,岂料反被三宫与刁七爷联手毒害。虽握有集境大权,但三宫能力平庸,又深惧於武皇未死,因而被灯蝶玩弄於鼓掌。名称:三昧光性别:男身份:朝圣宫之主初登场:霹雳天阙第10集退场:霹雳天阙第19集来自:集境根据地:朝圣宫组织门派:三宫六殿十八楼上司:武皇同伙:八方冥、五界 详情>>

三昧


三昧律师

人物基本信息剃度时间个人主要经历人物基本信息三昧律师,一五八○年出生生於广陵瓜诸。俗姓钱。剃度时间一六○○年,二十一岁,就乡里弥陀庵礼净源法师披剃。个人主要经历一六○四年至一六○九年,二十五岁至二十九岁,於润州甘露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为慧云律师,旋依止云公研习律典,严持律义。颇受云公器重,任命为副讲。一六○九年至一六一三年,三十岁至三十四岁,闭关九子三年。一六一四年至一六二○年,驻锡江西省庐山东林 详情>>

三昧 律师


三昧声尊者

五百罗汉第貮佰零叁尊三昧声尊者,大梵天的变化身。梵名摩诃婆罗贺摩,意为清净、离欲。为佛陀的护法天神。与湿婆、毗湿奴原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创造神,合称为三大神,主宰三千大千世界,是世间众生的创世神。据传,佛陀在灵山会上,尊者以金色波罗花献佛,并以身为床坐,请佛为众生说法。时佛陀登座拈花示众。大众皆罔然不知所措。唯大伽叶破颜微笑,于是他得佛印心,传涅盘妙心,实相无相之正眼法藏。此即禅宗“拈花微笑”、以 详情>>

三昧 尊者


三昧

出成都西北,由成彭公路驱车五十公里,沿镇国寺塔西侧的石级小道,进山约7、8里,便见圣境三昧水。三昧水有5处可观,千佛崖、石牌楼、下三昧、中三昧和上三昧。此五处沿至德山自下而上,由一条曲折的石级小道串联在一起。千佛崖摩崖造像盘踞于至德山麓的千佛崖上。造像至今尚存37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石刻中“引接众生”的延命观音,满身缨珞飘带.千手各执法器;以手支头的罗汉,仰天依坐,神气清逸,体态安然;手执文卷 详情>>

三昧


三昧

三昧寺,坐落在海南省陵水县城南门,拥有广阔田地,寺产丰厚,历代香火兴盛。有三进九间,前有山门,中有天王殿,后有大雄宝殿。寺内经阁、钟楼、僧舍、齐堂齐全,横廊曲径,古树参天,整个布局气势雄伟,壮严肃穆。据《琼州府志》记载,三昧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知县娄应先兴建,清朝乾隆三十六年知县喻宝忠、绅士周陵志重修,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系禅宗道场。概况由来介绍历史沿革奇闻怪事概况三昧寺,坐落在海南省陵水县城南 详情>>

三昧


三昧耶戒

三昧耶戒,密教的戒律。又称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三昧耶戒、三昧耶佛戒,略称为三戒。乃立于三三平等一致之理,以众生本有之清净菩提心为戒体,法界无量之万德为行相的秘密真言戒。为真言行者为止恶修善所修,戒法通显密诸戒,即含摄五戒、八戒、具足戒等,而归于‘众生诸佛平等一如’之一戒。介绍(各经书之解释含平等、本誓、除障、惊觉四义)受三昧耶戒的基本步骤佛法戒律论(吴明〈佛法戒律论〉(摘录)《金刚顶宗发菩 详情>>

三昧 耶戒


三昧耶曼荼罗

【三昧耶曼荼罗】(梵samaya-man!d!ala)密教四种曼荼罗之一。指画诸尊印契及所持器杖之曼荼罗。又称为三摩耶曼荼罗、平等曼荼罗或三昧耶智印。《理趣释》卷上谓(大正19·610a)︰‘若画本圣者所执持标帜,即成三昧耶曼荼罗。’《秘藏记》谓(大正图像1·1b)︰‘三昧耶曼荼罗,尊等所执持器杖、印契,平等义也。’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第二会及第九会等即属此种曼荼罗。又,《即身成佛义》谓(大正77 详情>>

三昧 曼荼罗 曼荼 荼罗


三昧耶形

“三昧耶形”指密教诸尊手持的器物及手结的印契。又作三摩耶形,略称为三形。是表示诸佛菩萨之本誓(因位的誓愿)的形相。三昧耶(sa-ma-ya)有平等、本誓、除障、惊觉四义,而诸尊所持的器物或印契皆具此四义,故名三昧耶形。【三昧耶形】诸尊所持器杖及印契等系象征诸尊内证之德,内德外相平等无别,故有‘平等’义;又如文殊菩萨所持的利剑表示大智断惑的本誓,转法轮菩萨手持的宝轮表说法破执之本誓,故有‘本誓’之义 详情>>

三昧 耶形


三昧耶印

三昧耶印全称为三昧耶陀罗尼印。佛教“手印”之一。两手虚心合掌开两食指,稍弯曲而各触于两中指上节再弯曲两拇指触于两食指下节。开拇指是开塔印,即法界塔印。中指是正体智,食指是方便智,其印成后置于当心。比喻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一分明,如在眼前。 详情>>

三昧 耶印


三昧真火

中国古典文学中和道教文化中经常出现的词语,一般认为“心者君火亦称神火也,其名曰上昧音妹,低去声;肾者臣火亦称精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即脐下气海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此为三昧真火。《西游记》中红孩儿亦是打鼻流血而喷出“真三昧火”简介道教总结简介三昧真火,就是木中火+石中火+空中火,或者说,上为君火-中为臣火-下为民火。要灭三昧真火只能用真水,乾坤玉露可灭;或者用四海海水淹没亦可。三昧,亦译“三摩地 详情>>

三昧 真火


三昧醍醐

『正藏香积佛品』《入阿毗达摩论》云:“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如是三种皆是鼻识,及所引意识所了别境”。香积佛品以此好香缘起流布南赡。正藏香积佛品以汉传《大正藏》记载香方,结合汉传禅净寺院用香史及《香乘卷》等中国香文化史籍,并以方便纳受民间礼祀用香习俗。香品拒绝化学染色及助燃剂,烫金闪光等重金属、劣质香精之污染,长养诸根之 详情>>

三昧 醍醐


三昧

三三昧,(梵trayah!Sama^dhayah!,巴tayosama^dhi^,藏tin%-n%e-hdsingsum),指三种三昧。为印度佛教的三种观行法门。也可视为三种实践原理。三昧,令心住一境不散乱之意。就能修之行而言,又称三三摩地、三三等持、三三定等;就所观之理,又称三空;若就断障之意,则称三治。其中,三三昧与三三摩地乃新旧译之不同;旧译将三昧翻为定,新译则将三摩地译作等持。此三三昧通于 详情>>

三昧


三昧

定义特征定义【三三昧耶(梵tri-samayah!)】密教用语。有三层意义,兹分释如次︰(一)即三平等︰‘三昧耶’即平等之谓。指自心、佛与众生之三法平等,并无差别;身语意三密平等;自他共三平等;理行果三法,三宝、三身、三世、三因、三乘等各种三法平等,皆可谓三三昧耶。《大日经》卷六〈三三昧耶品〉谓(大正18·42b)︰佛言︰“有三种法相续,除障相应生名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续生?所谓初心不观自性,从此 详情>>

三昧


三昧禅观

三三昧是三解脱门,是以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来修证解脱涅盘,是修证解脱的大方便法门。本书首先以“三三昧禅观修持总颂”来总摄三三昧,再总说三三昧,从皈命、发心到修学正确的见地,然后进入三三昧禅观的修证。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三三昧禅观作 者:洪启嵩讲授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0-1ISBN:9787508053363开本:16开定价:29.00元内容简介大 详情>>

三昧 禅观


生空三昧

佛学术语,指观想众生乃五蕴之假和合而无实体之理的禅定。秘藏宝钥论卷中(大七七·三六六上):‘生空三昧,知神我之幻影(阳)。’观察一切众生皆缘生性空的禅定。 详情>>

生空 三昧


诗家三昧

读音释义出处含义读音shījiāsānmèi释义指作诗的诀窍。出处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钱仲联校注:“三昧,《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此用以指诗家悟人之境地。”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含义陆游所说的“诗家三昧”,是指他在 详情>>

诗家 三昧


十种修三昧

【十种修三昧法】[出大集贤护经]一摧折我慢我即我见。慢即憍慢。谓修行之人。当先摧灭我慢之心。而于佛法僧三宝及一切众生之前。皆起恭敬也。二知恩念报谓修行之人。当知天地盖载。国王水土。父母养育。师长训诲。皆有恩德。于一切时。念念不忘。以报其恩也。三心无嫉妒谓修行之人。摄化有情。心无偏倚。于他所有名誉财宝。如同己有。不生嫉恶妒忌之心也。四断除疑惑谓修行之人。当以诸佛正知正见。断除疑惑。而于善恶诸境。皆无 详情>>

十种 种修 三昧


首楞严三昧

梵语s/u^ram!gama-sama^dhi。即坚固摄持诸法之三昧。为百八三昧之一,乃诸佛及十地之菩萨所得之禅定。又作首楞严三摩地、首楞伽摩三摩提、首楞严定。意译作健相三昧、健行定、勇健定、勇伏定、大根本定。大智度论卷四十七(大二五·三九八下):‘首楞严三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三昧行相多少深浅,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复次,菩萨得是三昧,诸烦恼魔及魔人无能坏者,譬如转轮圣王主兵宝将,所往至处,无不 详情>>

首楞 楞严 三昧


首楞严三昧:降伏诸魔的大悲勇健三昧

首楞严三昧是佛教诸种大三昧之一,此三昧含摄了一切菩萨的禅定三昧,是只有诸佛及十地的大菩萨才能证入的甚深三昧。证得首楞严三昧的菩萨,能自在示现于一切世界,行一切度化众生的事业,于魔界威力自在,能降伏内魔、外魔,是诸佛菩萨的大悲勇健三昧。依此首楞严三昧威力,三世诸佛能入于涅槃而不永灭,入于涅槃而能度化众生。本书首先讲解《首楞严三昧经》,再依修证法轨来总摄首楞严三昧的心要,使读者易于实修,深入诸佛菩萨三 详情>>

首楞 楞严 三昧 降伏 诸魔 大悲 勇健 三昧


四种三昧

念佛三昧出处较多。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之念佛圆通中所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四种三昧(基本信息宗教解释)常坐三昧常行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四种三昧基本信息据《摩诃止观》等,四种三昧就是在坐、行、半坐半行和非坐非行的时候实施念佛三昧,也就是努力修持我们 详情>>

四种 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