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铜壶”查询结果

“铜壶”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铜壶


古代盛酒的器皿 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 小说《铜壶》 古代盛酒的器皿 《诗经》:“清酒百壶”;当时也用它盛水,《孟子》:“箪食壶浆”。它的形状因时代不同,变化较大。商代的壶多是扁圆形,大腹、贯耳(耳象筒子)、圈足。西周的壶圆形长颈,大腹有盖,两旁有耳,作兽头衔环。春秋时的壶,鼓腹长颈,肩上有两个伏兽;新郑出土的一件作扁圆形,圈足下有伏兽,盖上装饰着莲瓣并有一只立鹤,和周初的 详情>>

春秋编织纹铜壶

1969年11月,烟台市上夼村(今四眼桥街)在挖防空洞工程中发现一座周代古墓,出土了9件铜器,其中一件铜壶极具地方特色。铜壶高34.5厘米,口径13厘米。喇叭口,细长颈,又大又鼓的球形腹,平底,底部内凹,肩上有双环耳。颈部和肩部各饰一道凸棱,肩部和腹部装饰着细密的竖条纹,条纹之上又加上“之”字形和横直的宽带。如果单看这种像是竹器编织的纹饰和细颈大肚的器形,简直就是一只渔家使用的鱼篓!贵族使用的铜器 详情>>

春秋 编织 铜壶


东汉鸟兽纹铜壶

名称:东汉鸟兽纹铜壶类别:青铜器年代:东汉时期收藏:南京博物院出土时间及地址:1970年徐州出土文物鉴赏:东汉鸟兽纹铜壶呈侈口、束颈、鼓腹、圈足。立虎形鋬,昂首卷尾,管状流、上栖一栖鸟。 详情>>

东汉 鸟兽 铜壶


恋情深·滴滴铜壶寒漏咽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评析作者简介基本信息【作品名称】《恋情深·滴滴铜壶寒漏咽》【创作年代】晚唐五代【作者姓名】毛文锡【文学体裁】词【作品出处】《全唐诗》作品原文恋情深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宴馀香殿会鸳衾,荡春心。真珠帘下晓光侵,莺语隔琼林。宝帐欲开慵起,恋情深。作品注释⑴寒漏咽——春夜清寒,滴漏之声悠长沉闷,如位如诉,故曰“寒漏咽”。⑵醉红楼月——醉于月夜之下,红楼之中。⑶会鸳衾——合 详情>>

恋情 滴滴 铜壶 寒漏 漏咽


鸟兽纹铜壶

参见:东汉鸟兽纹铜壶 详情>>

鸟兽 铜壶


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战国通高40、口径13.4厘米1965年四川省成都市百花潭中学10号墓出土壶是古人乘酒浆或粮食的器皿。盖饰卷云纹、圆圈纹及兽纹,三鸭形钮鼎立。通体用金属嵌错出丰富多彩的图象。壶身以凸起的箍状带纹饰分为四层。从上至下第一层的左边为习射、厨房操作图象,右边为采桑歌舞图象。第二层场面宏大,左边为宴乐武舞图象,右边为弋射图象。第三层为水陆攻战图象。左边为步战仰攻,右边为水陆攻战。第四层为狩猎图象及饰双兽相 详情>>

嵌错 宴乐 攻战 战纹 铜壶


清宫兽耳八卦铜壶滴漏

【名称】清宫兽耳八卦铜壶滴漏【类别】故宫馆藏钟表【年代】清代【文物原属】宫廷御用,【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简介】高:51cm,上口径:32cm,箭尺长:48cm,宽:2.3cm。此滴漏形似腰鼓,壶外分别有八卦图、洛书图、海水江崖、篆刻铭文等纹饰。壶肩下方设两兽耳式提柄。壶内主体为播水壶、受水壶、箭尺,此外还有与箭尺相连的浮舟、滴漏管、灵气管、虹吸管、长柄活塞、唧筒、寒暑盒等部件。滴漏是古代利用 详情>>

清宫 兽耳 八卦 铜壶 滴漏


赏功宴乐铜壶

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壶高40厘米,重4.5公斤。此壶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象对称。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案。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舞武图像,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在整个壶面上,刻画了200多人的形象,人人各有特色,表现了精湛的技巧。商周的青铜器,都是图案装饰,而到了战国时期,青铜的装饰不少是画像,这在 详情>>

赏功 宴乐 铜壶


兽耳八卦铜壶滴漏

参见:清宫兽耳八卦铜壶滴漏 详情>>

兽耳 八卦 铜壶 滴漏


天台铜壶滴漏

石梁东行3.5公里,有一因地层裂陷而成的腹大口小的壶形瀑布,壶高15米,径达7米,壶壁岩石光滑,呈古铜色。瀑水泻落壶中,回旋打转,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注入深渊,形成一泓碧潭,宛若古代计时工具“铜壶”之滴水,故名“铜壶滴漏”。在铜壶滴漏下游数百米处,有一条长十余米、宽尺余,上宽下狭的天然石涧,宛如游龙躯壳,逢水流湍急时,一喷数十米,如白龙跃空,蔚为壮观,人称“龙游涧”。涧旁一40余米的瀑布贴 详情>>

天台 铜壶 滴漏


铜壶

撒尼人的铜壶茶:居住在阿诗玛的故乡路南县的撒尼人,喜欢饮用"铜壶茶",即将泉水注入紫铜壶内烧开,加入茶煮后饮用。回族的罐罐茶:居住曲靖、寻甸、马龙等县回族同胞喜欢饮用罐罐茶。这种茶茶汁十分浓烈,像烈酒一样,有时还会"醉人"。 详情>>

铜壶


铜壶滴漏水

考释相关历史事件考释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这种经过铜壶滴漏出的水就是铜壶滴漏水。可见此水在李时珍(生卒年为公元1518~1593年)之前的虞抟有关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相关历史事件(说文曰:漏以铜壶受水、刻节、昼夜百刻、周礼周 详情>>

铜壶 漏水


铜壶刻漏

【名称】铜壶刻漏【拼音】tónghúkèlòu【解释】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指时光正在流逝。【出处】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详情>>

铜壶 刻漏


铜壶

词语信息词语解释词语信息tónghúménㄊㄨㄙˊㄏㄨˊㄇㄣˊ铜壶门词语解释宋时成都铜壶阁附近门名。宋陆游《湖村月夕》诗之二:“最忆铜壶门外路,满街歌吹月如霜。”游国恩李易注:“铜壶门在成都。《渭南文集·铜壶阁记》:‘﹝阁﹞南直剑南、西川门,西北距府五十步。’则铜壶门亦当在此附近。” 详情>>

铜壶


西汉乳钉纹铜壶

简介西汉乳钉纹铜壶通高45厘米、圈足径17.9厘米。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壶口微敞,束颈,鼓腹,高圈足,腹部有一对铺首衔环。盖上有三云形纽。盖缘饰鎏金宽带纹,盖面上作方格纹、乳钉,镶嵌绿琉璃。颈和腹部的宽带纹间作鎏金斜方格纹,方格纹的交叉点上镶嵌鎏银乳钉。方格纹中填嵌绿琉璃,琉璃上划出小方格圆点纹。色彩缤纷,绚丽异常。壶盖、底及圈足内壁均刻有铭文,其中有“长乐飤(食)官”字样,推测 详情>>

西汉 乳钉 钉纹 铜壶


元双兽耳衔环铜壶

基本信息文物鉴赏基本信息名称 元双兽耳衔环铜壶类别 青铜器尺寸 口径9.2厘米;底径16.5厘米;高44.2厘米年代 元代(公元1279年~1368年)出土地点 福建省南平市区大桥工地馆藏机构 福建博物院文物鉴赏元双兽耳衔环铜壶,侈口,平沿内折,束颈,鼓腹,圈足。颈、身、底分铸。颈部饰以云雷纹为地的六片蕉叶纹,形似蝉体,并附对称的双兽耳衔环,圈足上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蟠虺纹,余素面。 详情>>

元双 双兽 兽耳 耳衔 衔环 铜壶


元延祐三年铜壶滴漏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造,整件由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组成。日壶高75.5厘米、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月壶高58.5厘米、口径54.5厘术、底径53厘米,星壶高55.4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39厘米,受水壶高75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31厘米。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通高264.4厘米。日壶的水以恒定的流量滴入下层的月壶,月壶之水滴入星壶,星壶之水滴入受水壶。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 详情>>

元延 延祐 三年 铜壶 滴漏


战国曾侯乙联禁铜壶

战国曾侯乙联禁铜壶出土于湖北随州。左壶通高99厘米、口径33.8厘米、盖罩径53厘米、底径40.6厘米,重106公斤;右壶通高99厘米、口径32.6厘米、盖罩径53厘米、底径40.6厘米,重99公斤;铜禁长117.5厘米、宽53.4厘米、高13.2厘米,重35.2公斤。壶为敞口,厚方唇,长颈,圆鼓腹,圈足。壶盖有衔环蛇形钮,盖外沿套装勾连纹的镂孔盖罩。壶颈两侧各有一攀附拱屈的龙形耳。器身饰蟠螭纹和 详情>>

战国 曾侯乙 曾侯 侯乙 联禁 铜壶


镏金铜壶

南越王墓出土了大量青铜酒器,反映了当时的饮酒之风。这里展示了一组酒器,有铜壶,铜瓿、铜钫等。其中铜壶、铜瓿、铜钫、铜壶都用来盛酒。铜除盛酒,还可用于温酒。南越王出土的酒器数量巨大,说明当时饮酒之盛。 详情>>

镏金 铜壶


鎏金铜壶

青铜酒器。通体鎏金,颈细长,腹圆,广圈足微向外撇。 详情>>

鎏金 铜壶


“曾侯乙”联禁铜壶

参见:曾侯乙联禁铜壶 详情>>

曾侯乙 曾侯 侯乙 联禁 铜壶


长嘴铜壶

由来传说故事当今成绩(龙行十八式最新贡献)由来长流壶是中国所独有的茶器具,长流壶的名称由壶嘴的长度而来。我们看到的长流壶多为铜制,少数地方有铁质和锡制,据说,曾经还有脱胎漆器的长流壶。古代有无流的泡茶水器,称为“无流壶”。“短流壶”通常指壶嘴出水口离开壶腔三寸以内的泡茶壶;“中流壶”出水口离壶腔距离约在三寸到两尺之间;壶嘴出水口离壶腔两尺以上的泡茶壶就称为“长流壶”,壶嘴长度多在三尺左右,现在常用 详情>>

长嘴 铜壶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

简介工艺特色简介错金银鸟篆文铜壶是大约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文物,通高44.2厘米、腹径28.5厘米。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工艺特色通体用金银丝嵌错出鸟篆文吉祥语和动物纹带。口、肩、腹部各有微凸的宽带纹一周,上错怪兽和云雷纹。其间用金银线错出鸟篆文三周,共32字,最后14字为:“口味,充闰血肤,延寿错金银鸟篆文铜壶却病,万年有余”。盖中心错一蟠龙,沿及卷云状纽错云纹,钮 详情>>

错金 银鸟 篆文 铜壶


错嵌红铜鸟兽纹铜壶

【名称】:错嵌红铜鸟兽纹铜壶【类别】:铜器【年代】:战国早期【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文物现状】:【简介】:通高46.6厘米,直口,长颈,圆肩,卵圆腹,直壁式圈足。肩两侧饰两个铺首衔环耳,盖微隆。通体错嵌红铜纹饰,以对三角纹组成格栏,由上至下分为7层,分饰夔龙纹、凤鸟纹、龙纹、鹿纹、垂叶纹等。盖面亦错嵌四分式红铜云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高崇文教授鉴定后认为,此件与河南陕县后川战国墓出土的错嵌 详情>>

错嵌 红铜 鸟兽 铜壶


铜壶

【词语】:点铜壶【注音】:diǎntónghú【释义】:1.用上等白铜掺和做成的锡壶。 详情>>

铜壶


龙嘴大铜壶

!龙嘴大铜壶也叫茶汤壶莲子粥铜壶,是纯手共制作,全铜。生产工艺:茶汤之所以色香味醇流传至今,归根到底就是“选料考究,做工独特”。茶汤系选用精选小米浸洗,晾干,碾碎磨粉过细箩,后炒制而成。以传统配方与现代科学工艺相给合,生产方法更科学健康,更显其独特风味特色。吃时温水调粉,开水冲沏,适量加入姜丝,豆腐丝,花生米,海带丝等佐料,口味更加多样。食用方法:开水冲搅至糊状。早晚餐温热服用,每次食1~2碗。色 详情>>

龙嘴 铜壶


龙嘴铜壶

龙嘴铜壶区别于普通的铜壶,比之一般的铜壶要大很多,因其外观形状的羽传说中的龙相似,所以称之为“龙嘴铜壶”。龙嘴铜壶常用于茶汤的制作。实用功能工艺价值实用功能在天津南市食品街、古文化街等少数几个地方的小吃摊中,常能见到用奇特的龙嘴大铜壶冲“茶汤”卖的情景,这是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的场面。长竿挑着由两块棱形木板带红穗组成的幌子,木板上分别写着“茶汤”二字。幌子旁边的台子上座着一个特制的龙嘴紫铜大 详情>>

龙嘴 铜壶


鸟兽龙纹铜壶

鸟兽龙纹铜壶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产品,通高59.5厘米、腹径37厘米,重16.25公斤。在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壶通体用鎏金、鎏银工艺装饰。口部和圈足饰鎏银卷云纹带,颈部饰金银相间的三角纹带,腹部饰四条独首双身的金龙相互翻卷蟠绕,并缀以金色卷云纹。铺首鎏金。盖面饰鎏金夔凤,盖缘饰鎏银卷云纹,卷云纽鎏银。纹饰金银相映,富丽堂皇。壶内壁髹朱漆一层。壶底刻铭文:“楚大官, 详情>>

鸟兽 龙纹 铜壶


鸟篆纹铜壶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基本简介:类型文化背景相关文物中文名称:鸟篆纹铜壶英文名称:Bronzehuwithsealcharacterandbirddesign基本简介:规格:高40厘米Height40cm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年代:西汉WesternHanDynasty类型质地类型:铜器功用类型:酒具栏目关键词: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收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题词或关键词:壶辅助分类项:酒具文 详情>>

鸟篆 篆纹 铜壶


嵌赤铜鸟兽纹铜壶

【名称】:嵌赤铜鸟兽纹铜壶【类别】:青铜器【年代】:春秋时期【简介】:传1923年山西省浑源县季峪村出土。壶高32厘米,器盖及器颈各有两个带环铜耳,壶颈用赤铜嵌出两行鸟形花纹;壶的上腹亦用赤铜嵌饰两行兽形图案。与该器同时出土的还有鼎、敦、盘、簋、匜、牺尊及剑、戈、车马具等。春秋末年浑源属北方民族建立的代国,所出青铜容器制作工艺精巧;造型和花纹独具风格,铜器嵌赤铜为饰的亦见于燕、蔡等国。战国初期代国 详情>>

赤铜 鸟兽 铜壶


嵌错攻战宴乐纹铜壶

嵌错攻战宴乐纹铜壶外形嵌错攻战宴乐纹铜壶酒器,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战国墓出土。通高40、口径13.4、腹径26.5厘米。壶通体嵌错有丰富多彩的图像,以3条带纹分为四层画面。以壶肩两耳为左右,壶前后两面图像是对称的。第一、二、三层图像又分别分为左右两组,共有6种,包括竞水战等场面。第一层左面和第二层右面上部图像为竞射场面。在右边建筑物旁设箭靶,参加竞射者皆着长裳,其中一个正在瞄准,引弓待发,一个 详情>>

嵌错 错攻 攻战 宴乐 铜壶


嵌错虺纹虎耳铜壶

这件铜壶一九九九年九月出土于户县黄堆村,二○○○年八月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其高四十三厘米、口径二十六点三厘米、重八点八公斤。八瓣莲花形套口,口沿外侈,长颈、鼓腹、圈足。颈部有对称的虎形双耳。虎身回首卷尾,口含圆环,作攀缘状。虎形双耳与器身有明显的铸接痕迹。盖顶中空,原应有盖,已缺失。为春秋晚期器物。此壶纹饰华丽,造型奇特,盖顶莲瓣正面嵌错虺纹,周边饰绞索纹,背面嵌错兽面纹,周边饰几何纹饰。壶身嵌错 详情>>

嵌错 错虺 虺纹 虎耳 铜壶


清剔红仿古铜壶式盒

基本信息简介基本信息【名称】清剔红仿古铜壶式盒【类别】漆器【年代】清中期【文物原属】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简介高35.3cm,腹径18.2cm。盒的造型为三撞式双贯耳仿古铜壶。通体髹朱漆,雕仿古铜器花纹。从上至下以弦纹界出五区,以回纹、龟背纹、方格花卉锦纹作地,压雕蕉叶、涡纹、凤鸟、夔龙及蝉纹等纹样,底座雕夔凤纹。该盒造型和纹样均为仿古风格。同期的雕漆作品还有仿古铜器觚、钫、簠等造型, 详情>>

剔红 仿古 铜壶 式盒


乳钉纹铜壶

满城汉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通体鎏金、银。有盖。束颈、鼓腹、双铺首衔环,高圈足。器身饰斜方格纹三组,由银宽带纹隔开,方格交叉点设银乳钉,格内嵌绿琉璃,画小方格和园点。盖竖三云形钮,内填绿琉璃。盖面纹饰与壶身同。盖子口刻有“甄氏”二字。器底和圈足内壁刻有铭文。 详情>>

乳钉 钉纹 铜壶


石梁铜壶景区

参见:石梁景区 详情>>

石梁 铜壶 景区


太平府铜壶

当涂县制作紫铜壶起始于唐中期。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自采石渡江取太平路(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后,当涂紫铜壶即冠以“太平府”三字,称“太平府铜壶”。“太平府铜壶”历史久远,种类较多,其中尤以“火烧心”为极品。制作工艺为手工制作,制作工具为大小铁锤、铁砧、剪刀等。“太平府铜壶”工艺独特,将七、八厘米厚的铜板凭千锤万锤打成不足0.3厘米厚的薄铜片,轻、重都要求十分严格。根据图样裁剪、成型, 详情>>

太平 铜壶


太平府铜壶技艺

太平府铜壶技艺太平府铜壶技艺传承人---张恒兴太平府铜壶技艺当涂县制作紫铜壶起始于唐中期。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自采石渡江取太平路(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后,当涂紫铜壶即冠以“太平府”三字,称“太平府铜壶”。“太平府铜壶”历史久远,种类较多,其中尤以“火烧心”为极品。制作工艺为手工制作,制作工具为大小铁锤、铁砧、剪刀等。“太平府铜壶”工艺独特,将七、八厘米厚的铜板凭千锤万锤打成不足0. 详情>>

太平 铜壶 技艺


剔红仿古铜壶式盒

【剔红仿古铜壶式盒描述】红仿古铜壶式盒,清中期,高35.3cm,腹径18.2cm。盒的造型为三撞式双贯耳仿古铜壶。通体髹朱漆,雕仿古铜器花纹。从上至下以弦纹界出五区,以回纹、龟背纹、方格花卉锦纹作地,压雕蕉叶、涡纹、凤鸟、夔龙及蝉纹等纹样,底座雕夔凤纹。该盒造型和纹样均为仿古风格。同期的雕漆作品还有仿古铜器觚、钫、簠等造型,这种艺术风格是清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详情>>

剔红 仿古 铜壶 式盒


天台山铜壶滴漏

在石梁东北角2.5公里的铜壶村附近。跨过町步,顺小岭曲径西下,就可以看到一个由悬崖壁围成的天然大石瓮。从下向上望,瓮高三四丈,突兀壁立,高耸天际,很象一把硕大无比的铜壶。壶口一端裂开一条约2米宽的大口,直裂至半岩处。从上往下看,飞瀑似银龙呼啸而下,窜入瓮内,声如雷炸石崩。顶端有可供驻足观赏的岩石,微微向瓮内倾斜。如要观赏奇景,就得卧伏岩上,但见石瓮里空旷幽深,充满神秘之感。飞瀑入潭,水花四腾,象煮 详情>>

天台山 天台 台山 铜壶 滴漏


铜壶

古代盛酒的器皿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小说《铜壶》古代盛酒的器皿《诗经》:“清酒百壶”;当时也用它盛水,《孟子》:“箪食壶浆”。它的形状因时代不同,变化较大。商代的壶多是扁圆形,大腹、贯耳(耳象筒子)、圈足。西周的壶圆形长颈,大腹有盖,两旁有耳,作兽头衔环。春秋时的壶,鼓腹长颈,肩上有两个伏兽;新郑出土的一件作扁圆形,圈足下有伏兽,盖上装饰着莲瓣并有一只立鹤,和周初的壶已大不相同。战国的壶更接近于后来 详情>>

铜壶


铜壶滴漏

成语漏壶文物成语【名称】铜壶滴漏【拼音】tónghúdīlòu【解释】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出处】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漏壶漏壶是我国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组型滴漏是元代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铸造,全组由4个安放在阶梯上的漏壶组成,最上层称日壶,高75.5厘米,外口径74厘米,内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第 详情>>

铜壶 滴漏


铜壶漏断

【词目】铜壶漏断【读音】tónghúlòuduàn【释义】漏壶里的水滴完了。表示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完,夜已深了。【出处】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时光流逝 详情>>

铜壶 漏断


铜壶镶嵌狩猎图

上层每格纵7.3厘米下层每格纵8.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1951年河北唐山贾各庄战国墓出土内容是猎人们手持长矛与野兽搏斗的场景,形象生动,是青铜镶嵌图案中的典范之作。 详情>>

铜壶 镶嵌 狩猎


铜丝网套错金银镶嵌铜壶

参见:陈璋圆壶 详情>>

铜丝网 铜丝 丝网 套错 金银 镶嵌 铜壶


维吾尔族刻花镂空提梁铜壶

维吾尔族刻花镂空提梁铜壶维吾尔族的铜器铸造是我国金属工艺的一朵奇葩,刻花镂空提梁铜壶产于新疆喀什,用黄铜和紫铜铸成,遍体采用錾花、刻镂等工艺,装饰花卉、吉祥图案,壶身还有伊斯兰文字,铜壶造型典雅古朴,风格华艳,是就餐时的净手器具。? 详情>>

维吾尔族 维吾 吾尔 尔族 刻花 镂空 提梁 铜壶


镶琉璃铜壶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基本简介:类型: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中文名称:镶琉璃铜壶英文名称:Bronzehuinlaidwithglazedware基本简介:规格:高45厘米(Height45cm)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年代:西汉(WesternHanDynasty)类型:质地类型:铜器功用类型:酒具栏目关键词: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收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题词或关键词:壶辅助分类项:酒具文化背 详情>>

琉璃 铜壶


曾侯乙联禁铜壶

曾侯乙联禁铜壶是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中众多古器中的一件。左壶通高99厘米、口径33.8厘米、盖罩径53厘米、底径40.6厘米,重106公斤;右壶通高99厘米、口径32.6厘米、盖罩径53厘米、底径40.6厘米,重99公斤;铜禁长117.5厘米、宽53.4厘米、高13.2厘米,重35.2公斤。壶为敞口,厚方唇,长颈,圆鼓腹,圈足。壶盖有衔环蛇形钮,盖外沿套装勾连纹的镂孔盖罩。壶颈两侧各 详情>>

曾侯乙 曾侯 侯乙 联禁 铜壶


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

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出自中国战国时期,该铜壶呈侈口、斜肩、鼓腹、圈足,其肩上有御环两兽耳;铜壶上的图像采用“嵌错”制作工艺,其嵌错精致、工艺高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基本信息文物鉴赏基本信息名称: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类别:青铜器年代:战国时期出土时间及地址:1965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百花潭文物鉴赏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侈口、斜肩、鼓腹、圈足,肩上有御环两兽耳;其壶身满饰嵌错图案,以 详情>>

战国 采桑 宴乐 射猎 攻战 战纹 铜壶


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西周青铜器是最大特色是大量青铜铭文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表现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壶高40厘米,重4.5公斤。此壶以壶肩两环耳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象对称。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舞武图象,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 详情>>

战国 嵌错 错赏 赏功 宴乐 铜壶


螭虺纹铜壶

螭虺纹铜壶汉代。口径10.6cm,底径14.1cm,高30.7cm,腹围68cm。直口,器颈较短,有盖,盖有三钮。半肩,鼓腹,肩部两侧有象首衔环(其中一环失)。腹起三道弦,并铸螭虺纹,圈足较高。螭虺纹春秋时期流行的青铜器纹饰。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虺是一种小蛇,都作卷曲盘绕的形象,四方连续的构成方式组成大面积的装饰,没有凸起主纹,在青铜器表面组成犹如锦缎般繁密的图案。前人习惯上将青铜器此类纹饰中,形 详情>>

螭虺 虺纹 铜壶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通高59.5厘米、腹径37厘米,重16.25公斤1968年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部一对铺首衔环。壶通体用鎏金、鎏银工艺装饰。口部和圈足饰鎏银卷云纹带,颈部饰金银相间的三角纹带,腹部饰四条独首双身的金龙相互翻卷蟠绕,并缀以金色卷云纹。铺首鎏金。盖面饰三只鎏金夔凤,盖缘饰鎏银卷云纹,盖竖三鎏银云形钮,卷云纽鎏银。纹饰金银相映 详情>>

鎏金 蟠龙 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