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延祐”查询结果

“延祐”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延祐


纪年 大事记 ( 出生 逝世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史书记载 简介 延祐 (元年:1314年——末年:1320年)是元朝元仁宗的年号,共计7年。 纪年 延祐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公元 1314年 1315年 1316年 1317年 1318年 1319年 1320年 干支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大事记 详情>>

延祐

刘延祐,刘胤之弟子,徐州彭城人也。弱冠本州举进士,累补渭南尉。刀笔吏能,为畿邑当时之冠。司空李勣尝谓曰:“足下春秋甫尔,便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后历右司郎中,检校司宾少卿,封薛县男。徐敬业之乱,扬州初平,所有刑名,莫能决定,延祐奉使至军所决之。时议者断受贼五品官者斩,六品者流。延祐以为诸非元谋,迫胁从盗,则置极刑,事涉枉滥,乃断受贼五品者流,六品已下俱除名而已。其得全济者甚众。出为 详情>>

刘延祐 刘延 延祐


延祐复科

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诏行科举“延祐复科”经过: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诏行科举仁宗自幼熟读儒籍,倾心释典,师从李孟、王约。曾下令将《大学衍义》、《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书译为蒙文,令蒙古、色目人诵习。仿唐宋旧制,于延佑二年(1315年)诏行科举,尊崇朱熹之学,史称“延佑复科”。“延祐复科”经过:皇庆改元(1312年)仁宗特命其儒师王约为集贤大学士并将他的“兴科举”建议“著为令甲(法令的 详情>>

延祐 祐复 复科


延祐三年铜壶滴漏

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造,整件由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组成。日壶高75.5厘米、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月壶高58.5厘米、口径54.5厘术、底径53厘米,星壶高55.4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39厘米,受水壶高75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31厘米。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通高264.4厘米。日壶的水以恒定的流量滴入下层的月壶,月壶之水滴入星壶,星壶之水滴入受水壶。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 详情>>

元延 延祐 三年 铜壶 滴漏


延祐

纪年大事记(出生逝世)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史书记载简介延祐(元年:1314年——末年:1320年)是元朝元仁宗的年号,共计7年。纪年延祐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公元1314年1315年1316年1317年1318年1319年1320年干支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大事记延祐元年——推行忽必烈的“汉法”政策,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祐经理”。延祐七年——元仁宗去世,元英宗继 详情>>

延祐


延祐经理

延祐经理是元仁宗延年间采取的清查田亩的措施。延元年(1314年),鉴于当时田亩“欺隐尚多,未能尽实”,造成国家“岁入不增”。元仁宗采纳中书平章政事章闾的建议,行经理之法。即查核土地田亩数额与理算租税钱粮,并对隐漏田产追徵租赋。遂以章闾、你咱马丁、陈士英等分别前往河南、江浙、江西督办,并责成行御史台及枢密院给予行政和军事协助。采取“揭榜于民,限四十日,自实于官”,严令百姓于限期内向官府申报本户的田亩 详情>>

延祐 经理


延祐四明志

元地方志。二十卷,今残存十七卷。袁桷等撰。延祐七年(1320年)成书。四明即当时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市。内容据*《宝庆四明志》,分沿革、土风、职官、人物、山川、城邑、河渠、赋役、学校、祠祀、释道、集古等十二考。袁桷博览典籍,熟识乡土文献,考核精审,为当时所推重。延祐四明志二十卷。元马泽修,袁桷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浙江鄞县人。少为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等荐为翰林撰修,累迁至侍讲学士。袁 详情>>

延祐 祐四 明志


延祐通宝

基本信息钱币形制现存情况基本信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元朝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铸造。形制大多为小平钱,大者极少见。今存世不多,比较珍稀。仁宗另铸有“延祐元宝”。钱币形制其钱直径为1.2-2.6厘米,重1.5-3.6克。钱面文字"延祐元宝"四字为不规整楷书,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光而无文。延祐元宝有大小钱数种,制作粗陋,文字拙劣,形制的杂乱不光是在元代钱中,就是在历代铸币史上 详情>>

延祐 通宝


延祐元宝

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元朝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铸行的汉文小钱,钱文楷书,极不规整,直读,光背无文。制作粗陋,文字拙劣。仁宗另铸有“延祐通宝”钱。 详情>>

延祐 元宝


延祐铜漏壶

元延祐铜漏壶是依据水流量计时的仪器。中国元代延祐三年(1316)铸造,是中国现存此类漏壶中最早的一套。为多级受水延祐铜漏壶型漏。分日壶、月壶、星壶3级,下面还有一件受水壶。通高264.4厘米,置于阶层式座架上。受水壶盖中央插铜尺一把,长66.5厘米,刻划十二时辰。铜尺前插放木质浮箭,下为浮舟,水积舟升,度尺计辰。这组漏壶原置于广州城拱北楼上,清咸丰七年(1857)拱北楼失火,漏壶略有损坏。咸丰十年 详情>>

元延 延祐 祐铜 漏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