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之学”查询结果

“之学”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本草之学

本草之学为中国古代的药学,其内容为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 详情>>

本草 之学


变化之学

图书信息目录图书信息书名:变化之学作 者:《科学王国漫游记》编委会 编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5-1版 次:1页 数:164字 数:170000印刷时间:2010-5-1开 本:24开纸 张:铜版纸印 次:1ISBN:9787531178910包 装:平装20903268目录前言第一章 打开变化之门第二章 认识空气,保护空气第三章 宝贵的水第四章 火是怎样烧起来的第五章 进入材 详情>>

变化 之学


畴人之学

所谓“畴人之学”,是世袭制度下的职官性科技教育,这是西周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畴人,又称世官或畴官,即世承官职的人。如《史记?历书》和《汉书?律历志》都将周朝深通天文历法知识的人,称做畴人,即科技教育的传人。畴人之学与前章讲的国学、乡学不同,畴人之学是职官性的,结合官职来进行教育活动,其对象是已仕的官生。而国学、乡学受教育的对象则是贵胄子弟,是未仕而将仕的学生。西周社会国家机构的职能逐渐复杂多样 详情>>

畴人 人之 之学


分析哲学与中西之学:思想与文化第九辑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本书目录基本信息作者: 杨国荣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条形码: 9787561773574;978-7-5617-7357-4ISBN: 9787561773574 出版时间: 2009-12-1开本: 16开 页数: 273页定价: 34.8元内容简介本书是“分析哲学与中西之学”之《思想与文化》第9辑,全书共分5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东西之学、传统与现代、文 详情>>

分析 哲学 中西 之学 思想 文化 第九


感应与意义体悟--传统心性修养之学的核心问题

内容提要编辑推荐目录作者:周一骑ISBN:10位[7310027906]13位[9787310027903]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定价:¥18.00元内容提要本书所探讨的,是王阳明及其后学的心学问题。按照传统的说法,王阳明心学直接来源于南宋的陆九渊。但是,如果不是停留在“现成的”结论上,而是深入到新儒学的问题本身,就会发现,与陆九渊相比,阳明乃至整个阳明后学所面对的问题,显然要 详情>>

感应 意义 体悟 传统 心性 修养 之学 学的 核心 问题


跟着君之学烘培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书名:跟着君之学烘培作 者:君之 著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版 次:1页 数:全2册字 数:印刷时间:2011-5-1开 本:16开纸 张:铜版纸印 次:10ISBN:9787530444122包 装:平装21106168内容简介《跟着君之学烘焙》经过了漫长的几个月时间,《跟着君之学烘培》终于出版了,而我的博客“君之的手工烘培坊”访问量也突破 详情>>

跟着 君之 之学 学烘 烘培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之学在中学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之学在中学作 者:东子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8月1日ISBN:9787308088800开本:16开定价:29.00元内容简介初中的孩子就该每天埋首在堆地比人还高的作业中么?初中的孩子早恋了家长该怎么告诉他们爱情的道理?初中的孩子成绩不够好,家长该怎么办?著名教育专家东子所著的成绩并不是初中孩子的一切,中学生也可以玩 详情>>

爸爸 胜过 老师 之学 学在 中学


江海之学

【词目】江海之学【读音】jiānghǎizhīxué【释义】比喻学识渊博。【出处】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 详情>>

江海 之学


罗王之学

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甲骨文以前,罗振玉、王国维以自己的大量著作为甲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甲骨学研究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罗振玉、王国维还提携和奖掖了一批甲骨文字研究的专门人才。[1]他们和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使甲骨文字研究达到了传统金石学研究的高峰。而自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甲骨文开始以后,由于田野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近代考古的科学方法被不少甲骨学者所接受并被引入甲骨学研究领域,从而使甲 详情>>

罗王 之学


难素之学

【词目】难素之学【读音】nánsùzhīxué【释义】难:《难经》;素:《素问》。原指研究《难经》和《素问》。后用作医书的代称。【出处】《金史·张丛正传》:“精于医,贯穿难素之学。” 详情>>

难素 素之 之学


器物之学

器物之学鼻祖“旧石器”器物之学的重大变革“陶器”器物之学的新纪元“陶瓷”器物之学鼻祖“旧石器”器物之学,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10000年前,器物是远古人类在长期劳作过程中发明创造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包括石器、古器、木器、陶器等。是人类远古器物之学领域的文明。中国在仙人洞遗址中发现远古人类的器物多达上千件,为中国远古器物之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为远古器物之学提供了宝贵的依据。这些出土的石 详情>>

器物 之学


清代永嘉之学:纪念张振夔先生诞辰210周年

版权信息内容简介目录版权信息书名:清代永嘉之学:纪念张振夔先生诞辰210周年作 者:张鸣华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ISBN:9787305056178开本:32定价:20.00元内容简介2008年是张振夔先生诞辰210周年,为此出版了这个论文集作为纪念。这文集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关于清代永嘉之学》以及《张振夔先生传略》,是对清代永嘉之学以及张振夔先生的一般介绍。第二部分是五篇 详情>>

清代 永嘉 之学 纪念 张振夔 张振 振夔 先生 诞辰 210 周年


通向义宁之学:王永兴先生纪念文集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通向义宁之学:王永兴先生纪念文集作 者:《王永兴先生纪念文集》编委会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0年6月1日ISBN:9787101074130开本:16开定价:56.00元内容简介《通向义宁之学:王永兴先生纪念文集》是对王先生人生价值和学术成就的高度肯定和褒扬。尽管先生一生坎坷,尽管先生处世为人的细节之处并非完美无缺,但无论是先生的故交友朋,还是受业弟子 详情>>

通向 义宁 之学 王永 先生 纪念 文集


无美之学

版权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版权信息书名:无美之学作 者:叶知秋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ISBN:9787010040950开本:32定价:15.00元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在自身对美的本质作出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西方美学史上有影响的关于美的本质学说进行了批判研究。本书指出,西方众多古典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是很不得力的,在他们那里,美学被分割成为彼此疏离的“美”与“ 详情>>

无美 美之 之学


宪法的形而下之学-生活中的宪法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书名:宪法的形而下之学-生活中的宪法作 者:江国华 著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0-1版 次:1页 数:281字 数:210000印刷时间:2007-10-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307058231包 装:平装20072554内容简介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性要件,是法治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法治发育水平。倘若 详情>>

宪法 形而下 形而 而下 之学 生活 中的 宪法


心性之学

1基本信息:心性之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畴。举凡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无不涉及这个范畴。2详细释义:心,本心;性,本性。心性之学是关乎本心、本性的学问。3辨析:心性之学中的三个关键词语:(1)“心”,特指“本心”,不是一般心理学意义的心;(2)“性”,特指“本性”,不是一般“性别”、“性质”的“性”;(3)“学”,也不是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特指关乎人的内在品德修养的学习。所谓“学者,觉 详情>>

心性 之学


元典文化丛书-外王之学

图书信息媒体评论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河南大学;第1版(1997年6月1日)精装:298页开本:0开ISBN:7810411608条形码:9787810411608尺寸:21x14.8x2.2cm重量:399g媒体评论后记对于中国古代典籍,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这是第一次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了如实地、恰如其分地把握荀子的思想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我必须对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 详情>>

元典 文化 丛书 王之学 王之 之学


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

版权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版权信息书名: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作 者:鱼宏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ISBN:9787301141182开本:16定价:32.00元内容简介《知识与救世:明清之际经世之学研究》以“经世知识”为研究中心,使用知识考古学、知识社会学、历史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角度对中国学术史上的传统课题“经世之学”进行了研究。试图重构“经 详情>>

知识 救世 明清 之际 经世 之学 研究


中国叙事之学:结构历史与比较的维度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作 者:罗书华著丛书名: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0470663出版时间:2008-12-01版 次:1页 数:379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内容简介《中国叙事之学:结构、历史与比较的维度》是一部从中国叙事实际出发,以中国叙事实践和理论为对象的中国叙事(学)研究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叙事的形象:生成、结构与意义;叙事的历史:从史传到 详情>>

中国 叙事 之学 结构 历史 比较 维度


才性之学

简介历史研究探讨简介中国汉魏之际讨论评论人物的标准和原则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有刘劭、钟会、傅嘏、王广、李丰等。所谓"才"一般是指人的才能,而"性"大体是指决定人的才能的内在品质。晋人袁准的《才性论》说:"性言其质,才名其用"。历史东汉选取官吏,采取地方察举和朝廷征辟的方式,很重视人物的品评鉴别。起初只是评论具体人物的高下。到东汉末年,社会变乱,评论人物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如许劭评论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贼 详情>>

才性 性之 之学


虫鱼之学

词目虫鱼之学发音chóngyùzhīxué释义指繁琐的考据订正。出处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宋·陆游《晨起》诗:“旧学虫鱼笺《尔雅》,晚知稼墙讲《豳风》。” 详情>>

鱼之学 鱼之 之学


跟着君之学烘焙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卷首语Part1烘焙基础Part2饼干Part3蛋糕Part4面包Part5派、塔及其他点心)图书信息书名:跟着君之学烘焙作 者:君之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ISBN:9787530444122开本:16开定价:29.80元内容简介经过了漫长的几个月时间,《跟着君之学烘培》终于出版了,而我的博客“君之的手工烘培坊”访问量也突破了1500 详情>>

跟着 君之 之学 烘焙


记问之学

词目记问之学发音jìwènzhīxué释义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示例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 详情>>

记问之学 记问 问之 之学


家传之学

【词语】:家传之学【注音】:jiāchuánzhīxué【释义】:学:学业。家中世代相传的学业或知识。【出处】:家中世代相传的学业。《宣和书谱·王僧虔》:“王僧虔,琅琊临沂人,官至侍中。曾祖洽以书称于时,羲之,洽之族弟;献之,洽之族侄。至僧虔,家传之学不坠。”宋王十朋《送朱丞》诗:“好将平昔家传学,勉力登朝立世勋。” 详情>>

家传 之学


君子之学

原文译文出处作者问说(原文)原文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 详情>>

君子 之学


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原文(注释译文)指要原文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fǔ)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 详情>>

君子 之学 贵乎 慎始


君子之学必好问

作者人物生平《问说》原文译文作者刘开,汉章帝的第六子,其母申贵人,永元二年(90年)封为河间王,分乐成、勃海、涿郡三郡为国。延平元年(106年)就国。人物生平刘开生平以教书为业。授课之余,潜心散文创作与文论研究,主张“以汉人之气体,运八家之成法,本之以六经,参之以周末诸子”,“然后变而出之,用之于一家之言”。(《与阮云台宫保论文书》)他还提出:“夫文之本出于道,道不明,则言之无物;文之成视乎辞,辞 详情>>

君子 之学 学必 必好 好问


君子之学美其身

原文翻译指要原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人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荀子·劝学篇》)翻译君子求学问,从耳朵进去,牢记在心,表现在行为,体现在举止:说话语意精微, 详情>>

君子 之学 学美 美其 其身


口耳之学

词目口耳之学发音kǒuěrzhīxué释义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后也指从道听途说中获取的片断知识。)出处《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何)足以美七尺之躯哉!”示例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盖欲注杜诗,须去少陵地位不大远乃可下语。不然,则勿注可也。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宋·陆游《跋 详情>>

口耳 之学


之学

深圳易经研究会副会长荣誉深圳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号无为斋主人,1970年出生,祖籍湖北武汉,大学文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易经研究会副会长。自幼酷爱书法、国画、诗词,并涉猎《易经》研究。荣誉书法曾得到启功、杨再春等名家指点,作品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在《书法报》、《诗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20余次,2001年在深圳举办过个人书画展。擅长嵌名诗联创作,先后在深圳中国民 详情>>

李之学 李之 之学


之学

马之学,男,石家庄肾病医院肾病三病区,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出身于杏林世家,90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肾病近16年,担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协会会员。 马之学遵循“不为良相必为良医”古训,潜心研究祖国医学,精读《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博采众长,积极创新,从祖国医学“阴阳学说、八纲辨证、脏腑学说”等各种学说和中医两大特色“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 详情>>

马之学 马之 之学


名理之学

名理之学是中国汉末到魏晋时期以考核名实和辩名析理的方法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潮。对名理问题的研究,始于先秦的名家。他们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概念("名")之间的关系,概念、名称和实际之间的关系即名实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等。"名理"一词始见于帛书《经法·名理》:"天下有事,必审其名,......循名厩(究)理之所之,是必为福,非必为材(灾)","故执道者之观于天下,......能与(举)曲直,能与( 详情>>

理之学 理之 之学


三式之学

简介:奇门遁甲六壬太乙,奇门,六壬其中太乙神数号称神仙术,奇门遁甲号称帝王术,六壬号称庶人术。简介:太乙,又及称太乙数,太乙是术数的一种,为三式之首,(“三式”即我国古代术数中三大秘术太乙、奇门、六壬同称“三式”),是古代高层次预测学,相传太乙式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奇门五总龟》曰;“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宫法,以灵龟洛书之数┄,”仿易理所作,属易经象数之学。其法大抵本于《易纬.乾凿度》太乙 详情>>

三式 式之 之学


事功之学

shigongzhixue事功之学中国南宋时期反对理学谈论心性而强调事功的学说。浙江永嘉的叶适和永康的陈亮为事功之学的代表人物。当时的陈傅良(1137~1203)把陈亮的思想归结为:“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视事业的成功为言论的标准。叶也同样重视事功,主张“务实而不务虚”。但他比之陈亮“专言事功”更深入一步,能够用“功利”来衡量义理,强调理论必须通过实际的活动来检验,认为“无验于 详情>>

事功 之学


天人之学

广义地说,一切学问都是天人之学。因为,一切学问无不源于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人,不能离开环境即自然和社会而存在;所谓学问,正是如此生存着的人对如此生存着了和如何生存下去的方方面面的表白和回答。而环境,由于它是人之生存的第一条件,从而这样那样地被人尊称为此种彼种用语的"天";某些时候,人们相信环境之上或之外还有此种彼种超环境的力量,更崇之为这样那样理解着的"天"。人正是如此生存着的,一切学问正是在这样状 详情>>

天人 之学


之学

履历简介擅长履历文之学,男,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1962年生,一直从事耳鼻喉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原广州空军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眼耳鼻咽喉医院、武汉同济医附院深造并从事临床工作。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次获得省、市科研奖项。在全国及全军耳鼻喉治疗领域,享有较高声誉。擅长?从事耳鼻喉专业工作三十年,积累了丰富的 详情>>

文之 之学


无用之学

基本信息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第一辑哲学的魅力第二辑尼采散论第三辑哲学:对世界的认识第四辑论哲学)基本信息【书名】:无用之学/周国平散文哲学家园篇【作者】:周国平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10-01【出版地】:【ISBN】:756333291X【价格】:14.8【简介】:本书分为四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哲学的魅力、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哲学的魅力、哲学与随感 详情>>

无用 之学


一家之学

词目一家之学发音yījiāzhīxué释义自成一家的学派。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示例自梁以来,始以其当时所行傅于《周官》五礼之名,各立~。★《新唐书·礼乐志一》卷十一用法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详情>>

一家 之学


伊洛之学

北宋程颢、程颐所创理学学派。世称程颢为“大程”,程颐为“小程”,合称为“二程”。二程为亲兄弟,均为洛阳(今属河南)人,长期在洛阳讲学,后来程颐又居临伊川,二人讲学于伊河洛水之间,因称其所刨学派为“伊洛之学”,也叫“洛学”。二程十五、六时,继承与发扬学说内容主要著作流派影响继承与发扬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继承周敦颐的学说,仍不满足,又同张载、邵雍等频繁交往,切磋学术。终于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吸收佛、 详情>>

伊洛 之学


谶纬之学

概述简介事例(公孙病已当立)概述流行于中国两汉时期的一种学说。“谶”,即一种神秘的预言假托神仙圣人预决吉凶,又分为符谶、图谶等;“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谶纬之学以阴阳五行学说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为依据,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故流行一时,在东汉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魏晋后日渐衰落,刘宋后谶纬之书亦受到历朝查禁,所存仅少量残篇,有明《古微书》、清《七纬》等辑本 详情>>

谶纬 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