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红釉”查询结果

“红釉”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红釉


发展历程 类别 ( 矾红 胭脂水 珊瑚红 霁红 钧红 豇豆红 抹红 ) 发展历程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 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 详情>>

成化红釉

宣德以后,红釉制品极少烧制,所以成化红釉比较少见,其特点是釉质肥润,色泽浓艳。气泡大且多,釉厚处有波皱的桔皮纹。器口沿处,釉呈黑褐色,足边垂积釉则是红里透黑,口边白釉莹白,与红釉对比强烈。正德时期,曾力图重新烧造,但鲜有成功;清康熙年采用烧釉上矾红来代替,使其在中断二百年后又重新出现。 详情>>

成化 红釉


红釉

宋钧窑开始出现紫红色釉质品,清雍正仿钧窑器称为钧红,因为红釉中流淌着蓝色、月白色或深紫色的釉,又称窑变釉。此外历代仿钧窑器颇多,明名窑仿品称马钧,宜兴仿品称宜钧,清雍正还出现年均、炉均等。祭红始于明宣德。郎红始于康熙。缸豆红最早为康熙御用产品。抹红即樊红出自明永乐,延伸发展后明嘉靖出现珊瑚红。胭脂红多为官窑产品出现于康熙。 详情>>

红釉 釉彩


红釉长颈撇口瓶

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高32.7厘米,口径12.3厘米,底径14.6厘米,腹围11.7厘米。撇口,长颈,鼓腹下收,外斜削式圈足。除足底施黄红釉外,通体施钧红釉,釉面光亮,有开片。 详情>>

红釉 釉长 长颈 颈撇 撇口 口瓶


红釉花觚

图中这件清乾隆款珊瑚红釉花觚瓷器,大喇叭口、细长颈。腹部圆润如石鼓,底下为覆盆状高圈足,圈足底上起台,通体施珊瑚红釉,釉汁肥厚,釉色鲜艳明快。整个花觚胎体上布满雕刻纹饰,口沿下一周雕如意头纹,颈部与腹部连接处亦雕以如意头;腹部开光,内雕乾隆御制诗一首。圈足底一周雕饰仰莲纹,圈足台上雕饰回字纹;其余部分皆雕以均匀大小的菱格纹。更为珍贵的是:口唇部、颈部和底部描金,釉面上浅浮雕装饰纹样亦描金,繁缛而华 详情>>

红釉 花觚


红釉

明宣德,尺寸:高4.2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12.3厘米。撇口,圈足。内外施红釉,釉面均匀,釉色莹润。足内施白釉,刻“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暗款。 详情>>

红釉 釉盘


红釉盘口球体瓶

红釉瓷瓶高37厘米,腹部直径37厘米,口径11厘米,圈足直径14.3厘米。其釉面光洁透亮,釉色浓艳均匀,光彩夺目。底部有两枚印,一枚为葫芦形印,印文为“德化”,另外一枚为方形印,印文为“徐少东印”。颜色釉历来是中国瓷器中引人注目的艺术瑰宝。色釉工艺主要是以高低温颜色釉在烧成中的物理化学反应或各种施釉方法、烧成技术所形成的釉面色泽、肌理、质感的变化和神奇般的效果以作装饰的工艺。而红色釉是随着制釉工艺 详情>>

红釉 盘口 球体


红釉蒜头瓶

清·乾隆。口径2.6cm,底径6.9cm,高23.2cm,腹围38cm。鼓腹低垂,细颈。器外施釉深厚光洁,不很光亮,釉面有开片,器内施白釉带青色,蒜头形口部突出部分呈色浅淡。圈足,足端滚圆,器足内施白釉,并以青花划两道圆框。 详情>>

红釉 蒜头


火焰红釉

瓷器釉色名。花釉的一种。清雍正时景德镇窑始烧。把多种不同色釉施于一器,在高温下自然流淌,相互交融,呈现如火焰状的色彩和图案,较红的称火焰红,偏蓝的称火焰青。 详情>>

火焰 红釉


红釉胆瓶

清乾隆,尺寸:高16.8厘米口径2厘米底径5厘米。小口,长颈,圆腹,圈足。胎体白中泛黄,外施祭红釉,釉面薄而细腻。 详情>>

祭红 红釉 胆瓶


红釉梅瓶

名称:祭红釉梅瓶年代:清雍正高:30.5厘米估价:RMB25000一35000特征:曲线流畅,造型优美。口内施凝润的白釉,瓶身施浓艳的祭红釉,釉色鲜美有如宣德时的牛血红,此等工艺当为官窑制品无疑,惜底釉及款被磨。 详情>>

祭红 红釉 梅瓶


红釉

清·乾隆。口径11cm,底径7.5cm,高10.2cm,腹围56cm。鼓腹,口沿出一线,器外施红釉,釉面光滑明亮。器内施白釉略带青色,底部打磨成平足,足底内凹,并施白釉开片。 详情>>

祭红 红釉 釉盂


红釉玉壶春瓶

祭红釉玉壶春瓶清雍正高24.1cm口径7.3cm底径9.2cm江西省景德镇陶瓷馆藏品此瓶大撇口,颈细、腹丰满、圈足。外型俊秀,釉面明净无疵,胎质坚细,口沿有自然形成的一线白釉,即"灯草口",足脊圆凸如"泥鳅背"。底白釉有青花双圈内"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款。 详情>>

祭红 红釉 玉壶 春瓶


景德镇窑红釉印花龙纹盘

高31.4厘米口径8.4厘米北京丰台塔基出土釉里红是指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是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于高温气氛中烧成。制作工艺与青花相似,是元代景德镇瓷艺工匠的创新品种。 详情>>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窑红 红釉 印花 龙纹盘 龙纹 纹盘


景德镇窑豇豆红釉

景德镇窑豇豆红釉瓶清康熙(公元1662-1722)又称豇豆红柳叶尊。撇口,细颈,圆肩,长腹,小底,深圈足,足露胎,底内白釉,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釉面呈现出淡雅的桃红色,精美异常。釉层薄而细腻,造型秀美,制作精致。豇豆红为铜红釉品种之一。因在淡红色釉中有深红色晕点或绿色苔点,釉色宛如红豇豆,故名。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详情>>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豇豆 红釉 釉瓶


景德镇窑霁红釉梅瓶形鼻烟壶

名 称: 清光绪景德镇窑霁红釉梅瓶形鼻烟壶尺 寸: 高7cm口径1.5cm底径2.5cm年 代: 清代年 号: 光绪器 型: 壶釉彩纹饰: 色釉陶瓷纹饰明细: 铜红釉窑 口: 景德镇窑(湘湖、湖田、杨梅亭、黄泥头)此为鼻烟壶,梅瓶造型典雅秀美,红釉浓艳深沉,光泽似宝石闪耀,胎骨致密坚硬,火石红自胎釉间自然析出。口沿虽小有伤釉,仍不失为清末民初时期制作的精巧小品。可玩可藏。 详情>>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窑霁 霁红 红釉 梅瓶形 梅瓶 瓶形 鼻烟壶 鼻烟 烟壶


明嘉靖矾红釉梨式执壶

【名称】:明嘉靖矾红釉梨式执壶【类别】:瓷器【年代】:明嘉靖年间【文物原属】:明代宫廷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两侧各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釉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 详情>>

嘉靖 矾红 红釉 釉梨 梨式 执壶


明嘉靖巩红釉梨式执壶

通高15cm口径3.7cm足径6.2cm壶身呈梨形,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身对称置曲柄和弯流,柄上部置一圆系,可供系绳以防盖脱落。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施矾红釉,釉色红中泛黄,色调温润柔和。壶腹下隐约可见以青花料描绘的云鹤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详情>>

嘉靖 巩红 红釉 釉梨 梨式 执壶


明景德镇窑红釉梨式壶

明景德镇窑红釉梨式壶通高21.5厘米、口径4厘米。梨形,壶颈较元代稍短,比永乐时稍长。流弯曲不自然。底足平削,底边垂直。足内较深,镟削整齐。胎质细而洁白。器表有旋坯痕,釉层较薄,呈暗红色。这是洪武时期的典型器物。 详情>>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窑红 红釉 釉梨 梨式 式壶


红釉

瓷器釉色名。“珊蝴红釉”的一种,属低温红釉。创于明代,清代康熙时成就突出。它不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名。“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但色泽清丽温润。 详情>>

抹红 红釉


青瓷红釉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青瓷红釉作 者:秦燕春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ISBN:9787533453039开本:16开定价:36.00元内容简介晚清以降尤其民国年间,于中国历史为剧变,于中国文化为奇观,于生逢这一历史时段的人文化迹,则为百感丛生、悲欣交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亦泽被红颜、波及闺阁。本书遴选生此新旧杂糅、东西撞击之时代若干杰出非凡女子,铺 详情>>

青瓷 红釉


清代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

基本信息文物介绍基本信息【名称】: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类别】:陶瓷【年代】:清代康熙时期【尺寸】:高8.8、口径3.3、底径12.6厘米。【文物现状】: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文物介绍豇豆红釉是康熙时期创烧的颜色釉名品,多以小件的文房用具为主,见有柳叶瓶、菊瓣瓶、笔洗、太白尊、印泥盒等品种。此品种因烧造难度大,故传世品极少,为世所珍。 详情>>

清代 豇豆 红釉 釉团 团螭 螭纹 太白


清康熙款豇豆红釉

敛口、鼓扁圆腹、浅圈足、内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底部施白釉,有无边栏青花三竖排款“大清康熙年制”。 详情>>

康熙 豇豆 红釉 釉洗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名称】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类别】瓷器【年代】清康熙年间【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19.9cm,口径3.2cm,足径3.9cm。尊撇口,细长颈,丰肩,长腹,窄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口部红釉夹杂少许绿苔点。颈下部凸起弦纹3道,凸起处釉层较薄,透出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款。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莱菔尊又 详情>>

康熙 豇豆 红釉 莱菔


清康熙霁红釉笔筒

【名称】清康熙霁红釉笔筒【类别】瓷器【年代】清康熙年间【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16.7cm,口径18.5cm,足径16.3cm。笔筒撇口,斜壁,足微外撇,台阶底,浅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口沿处釉薄透出白色胎骨。近足处凸起两道弦纹,微透白色胎骨。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件笔筒胎体坚硬细密,浓重的红釉与口、足部白色的胎骨相互衬托,避免了色彩的单一,别有一番情趣。笔 详情>>

康熙 霁红 红釉 笔筒


清乾隆红釉仿朱漆盖碗

【名称】清乾隆红釉仿朱漆盖碗【类别】瓷器【年代】清乾隆年间【文物原属】宫廷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存于世【简介】直径10.8cm。乾隆帝好艺术,亦喜奇技淫巧,工匠们为了投其所好,以高超的手艺不断在各艺术门类之间融会贯通,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当时的各种仿木纹、仿竹器、仿象牙、仿漆器、仿玉器、仿石器及各类象生瓷纷纷出现,一时间装饰手法极为丰富。这只盖碗即仿自漆器。这种鲜艳的红釉叫珊瑚红,它与矾红都是以铁 详情>>

乾隆 红釉 釉仿 朱漆 盖碗


清同治红釉开光金囍字碗

【名称】清同治红釉开光金囍字碗【类别】瓷器【年代】清代同治【文物原属】宫廷御用瓷器,为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简介】高9cm,口径17cm,足径8.2cm碗直口微敞,弧腹,圈足。口描金彩,口沿内外均有描金回纹一周,碗内壁红地上描金“囍”字,里心饰金彩团寿字,外壁红地上有四个圆形开光,其内皆饰龙凤“囍”字,开光之间以花蝶纹相隔。外底白釉地上以红彩书“长春同庆”四字楷书款。全器以红色为主 详情>>

同治 红釉 开光 金囍字 金囍 囍字


清晚期红釉

基本信息文物介绍基本信息【名称】:红釉罐【类别】:瓷器【器型】:罐【年代】:清代晚期【收藏机构】:东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介绍清晚期红釉罐,该文物高33、口径15厘米。器口微撇,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平底,底心微内凹,有釉无款。胎体厚重,胎质粗松,造型端庄敦厚。口沿及内壁施白釉,外施红釉,釉色红中带紫,艳而不俗,釉面莹润亮泽。因釉厚而下垂,在近底部形成乳状垂轴,口沿及腹部有大小不一的冰裂纹,且腹部满 详情>>

晚期 红釉 釉罐


清雍正红釉梅瓶

名称:清雍正红釉梅瓶年代:清雍正尺寸:高22厘米类型:瓷器介绍瓶为撇口,短颈,丰肩,向下渐渐收敛至足部,足墙微外撇,造型端庄柔美,精致典雅。红色匀净肥厚,粗看一色,细察层次丰富,此器把红釉的色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红釉烧到这种程度可以说已到了极致,几乎成了一件红宝石制品。口部留白,给满身红釉增加了一点变化,一红一白对比十分强烈。肩部有微微的淌釉痕迹,红釉粘度看似不力,其实稍许的流动感,使釉色更为 详情>>

雍正 红釉 梅瓶


清雍正款霁红釉

敞口外撇,深腹,圈足较高。内外均施霁红釉。外不过底,底部施白釉。并有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 详情>>

雍正 款霁 霁红 红釉 釉碗


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

【名称】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类别】瓷器【年代】清雍正年间【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27.8cm,口径3.5cm,足径8cm。瓶直口,细长颈,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悬胆,故名“胆式瓶”。通体施高温铜红釉,釉面匀净,色泽纯正。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胆式瓶属于陈设用瓷,一般用于插花。这种器形创烧于宋代,当时钧窑、哥窑 详情>>

雍正 霁红 红釉 釉胆 胆式 式瓶


清雍正霁红釉玉壶春瓶

【名称】清雍正霁红釉玉壶春瓶【类别】瓷器【年代】清雍正年间【文物原属】【文物现状】【简介】高31.2厘米,口径8.7厘米,底径12厘米。撇口,细颈,垂腹,圈足。胎体厚重。釉呈紫红,有桔皮纹。器内施白釉。器型隽秀,典雅优美。底部青花双圈内书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相关连接】红釉、玉壶春瓶 详情>>

雍正 霁红 红釉 玉壶 春瓶


清豇豆红釉暗花团螭太白尊

名称:清豇豆红釉暗花团螭太白尊尺寸:高8.5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12.5厘米时代:清康熙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器的内壁和底部施青白釉,外壁施豇豆红釉,腹部有暗花团螭纹,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三竖行六字无边栏款。豇豆红因色调淡雅,呈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它在康熙时期较为名贵,因其用铜做着色剂,而铜在窑温里的化学反应比较活跃,要想烧得很匀净,难度非常很大,所以传世数 详情>>

豇豆 红釉 釉暗 花团 太白


珊蝴红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乾隆较盛。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蝴媲美,故名。雍正时釉色闪黄,乾隆时颜色深而釉层厚。康熙、雍正年间,珊蝴红曾用作地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器物造型、制作、彩绘都极精细。乾隆时多在珊蝴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饰器耳。 详情>>

珊蝴 蝴红 红釉


石榴红釉达摩

湾溪刘传」款20世纪中期高:47厘米 阔:25厘米石湾是广东重要民?之一。石湾陶器主要包括日用器皿和艺术陶塑。当中尤以造型活泼生动,具有强烈民间色彩的陶塑最备受称誉。塑像多以民间故事、传说与戏剧小说人物为题。此石榴红釉达摩取材自家传户晓的佛教故事。达摩在公元520年到中国,曾应梁武帝诏与他论佛法,最後因意见不同,达摩於是渡江而去,在少林寺中栖身。此模印达摩像,底部盖有「湾溪刘传」四字篆文款,是20 详情>>

石榴 红釉 达摩


硒镉红釉

Seleniumcadmiumredglaze;SeleniumRed硒镉红釉是含硒、镉化学成分的红色粉末颜料,是一种低温红无机颜料,主要用于陶瓷产品上色。和高温红不同的是,硒镉红釉只能耐720℃-820℃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烧出来的陶瓷产品具有色泽鲜艳、亮丽,釉面光润,着色产品美观大方等优点,尤其硒镉红釉用于工艺瓷,更能突出其着色的优势。硒镉红釉产品特性:化学名称:红釉(低温红)别名:中国红 详情>>

硒镉 镉红 红釉


雍正官窑祭红釉

常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雍正款祭红釉盘,高3.5cm,口径16.3cm,底径10.2cm,浅弧壁,大圈足,盘心微下凹,盘内外施釉均匀,釉色纯正浓重,釉面微起桔皮纹,有鬃眼,口沿由于修胎精细规整呈一圈自然的白釉边,俗称“灯草口”,圈足底部同样经过修胎处理,亦露自然的白釉边,光滑细腻,即俗称的“泥蚯背”,足墙直立,足底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一般来讲,铜红料由于所含氧化铜在高温 详情>>

雍正 官窑 祭红 红釉 釉盘


豇豆红釉

参见: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瓶 详情>>

豇豆 红釉 釉瓶


豇豆红釉太白尊

清康熙,尺寸:高9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12.5厘米。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并暗刻团螭纹。该器造型秀巧,釉层细腻,釉色淡雅。底施白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详情>>

豇豆 红釉 太白


红釉盖碗

【年代】清乾隆【名称】霁红釉盖碗【规格】:口径11cm【说明】乾隆朝在历史上是著名的盛世。乾隆帝喜爱各种工艺品,在他的推动下,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当时,景德镇制瓷业在制作技巧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单色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品种。乾隆朝的单色釉不仅继承了雍正朝的红釉、青釉、蓝釉,而且还有许多创新,如出现了茶叶末釉、孔雀绿釉、仿木釉、仿漆釉等。乾隆红釉以霁红为大宗,有碗、杯、盘等。这类器物的口沿及底足处有 详情>>

霁红 红釉 盖碗


红釉玉壶春瓶

参见:清雍正霁红釉玉壶春瓶 详情>>

霁红 红釉 玉壶 春瓶


宝石红釉

瓷器釉色名。亦称“鲜红釉”、“霁红釉”、“祭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氧化铜含量少于1%,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 详情>>

宝石 红釉


海棠红釉

瓷器釉色名。宋钧窑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釉层厚,釉面微微流淌。色调红里泛紫,又称“玫瑰紫釉”、“海棠红釉”。钧红釉中,常出现红、蓝、紫三色相交错的绚丽画面。它的创制,为陶瓷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明代宝石红、霁红,清代郎窑红、豇豆红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均与钧红有关。参阅“钧釉”。 详情>>

海棠 红釉


红釉加彩壶

简介相关资料简介中文名称:褐红釉加彩壶英文名称:Brownishredglazedandcoloredpot介绍雄浑的造型艺术此壶于陕西省宝鸡市谭家村四号墓出土,为方唇盘口,浑圆的腹部下接外撇的圈足,饱满圆润的线条反映了汉代造型艺术的雄浑之风。器表满布深红色釉,釉面匀称光洁,明亮如新。肩部和下腹部各饰有两周凹弦纹,且上组凹弦纹内另加绿釉填充,两组弦纹之间,以写意笔法绘出几组绿釉勾连状卷云纹。洁净红 详情>>

褐红 红釉 釉加 加彩 彩壶


红釉加彩陶鼎

简介多种成型工艺汉鼎其他相关信息简介中文名称:褐红釉加彩陶鼎英文名称:Brownishredglazedandcoloredpotteryding介绍复合彩釉装饰此鼎于陕西省宝鸡市谭家村四号墓出土,子口内敛,深腹下垂,腹中部有一周凸菱,腹下三条蹄状足较矮,两个宽板式附耳上端外撇,两耳间的鼎口上扣合有覆钵形鼎盖,盖顶有圆饼状把手。把手周围及鼎盖口部各有一周绿彩装饰带,与鼎腹的凸弦纹上下呼应。绿彩覆盖 详情>>

褐红 红釉 釉加 彩陶


红釉

发展历程类别(矾红胭脂水珊瑚红霁红钧红豇豆红抹红)发展历程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演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 详情>>

红釉


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参见:元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详情>>

红釉 釉暗 暗刻 云龙纹 云龙 龙纹 执壶


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

参见:元红釉印划花云龙纹盘 详情>>

红釉 釉印 划花 云龙纹 云龙 龙纹


红釉

简介“祭红”为何不易烧制祭红的故事简介祭红是景德镇的陶工在明宣德时期创烧的著名红釉品种,它是以铜为着色剂,生坯上釉,置于还原焰气氛中,在1250℃-1280℃温度下一次烧成。祭红色泽深沉稳定,不流釉不脱口,釉面也罕有龟裂纹理。解放前夕祭红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工艺人员经过不断研究试验,改变了祭红原料配方,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极大地提高了成品率。祭红釉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釉中 详情>>

祭红 红釉


红釉

钧红釉。瓷器釉色名。宋钧窑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釉层肥厚,红而且浓,滋润均匀,华而不俗,釉层中有细小的龟裂纹理。此釉在高温焙烧的过程中虽会向下淌流,但色釉一般不脱口。色调红里泛紫,又称“玫瑰紫釉”、“海棠红釉”。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烧制出钧红釉瓷器,因它最初为河南禹州钧窑所烧制,故称“钧红”。钧红釉瓷器属我国最早出现的一个铜红釉品种,它的诞生,结束了当时青瓷独占鳌头 详情>>

钧红 红釉


青花红釉花卉纹盖罐

青花红釉花卉纹盖罐中国元代景德镇窑瓷器。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盖罐口径15.5厘米、底径18.5厘米、通高41.2厘米,形体饱满,上下绘青花垂云纹、莲瓣纹,腹部四面各有一菱形开光,内浮雕四季花卉和太湖石,花卉施红釉,叶施蓝釉,开花外轮廓均饰以两道串珠纹。罐盖为一坐形狮纽。此盖罐保存完好,集青花、红釉及蓝彩装饰于一器,十分难得,共出土两件。 详情>>

青花 红釉 花卉 盖罐


清景德镇窑豇豆红釉

参见:清康熙景德镇窑豇豆红釉瓶 详情>>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豇豆 红釉 釉瓶


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名称】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类别】瓷器【年代】清康熙年间【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20.3cm,口径5.2cm,足径4.2cm。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因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瓶。通体施豇豆红釉,釉色滋润淡雅,呈现出深浅变化的粉红色,其间夹杂少许绿色苔点。口沿露白色胎骨。底部施白釉,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 详情>>

康熙 豇豆 红釉 釉菊 菊瓣 瓣瓶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瓶

【名称】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瓶【类别】瓷器【年代】清康熙年间【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19.8cm,口径3.2cm,足径4cm。瓶撇口,长颈,宽肩,长腹,浅圈足。外壁施豇豆红釉,通体素净,仅于颈部饰数道凸弦纹,起弦之处因釉层较薄可见白胎。内壁施透明釉,微泛绿色。外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豇豆红釉器外壁的铜红釉是分几次吹釉然后高温烧成的。由 详情>>

康熙 豇豆 红釉 莱菔


清康熙豇豆红釉

名称:清康熙豇豆红釉瓶年代:清康熙尺寸:高19厘米类型:瓷器介绍此瓶的造型为典型的柳叶瓶,特征是肩膀向下陡削,似柳叶状,轻巧美观。红色中的块块绿斑与红色交融,呈絮状。放大镜下见气泡稀疏,又小,不仔细看,难以发现。施釉采用吹喷法,故有雪花状效果,这种雪花状宛如美人的红晕,故被形象地称之为“美人醉”。瓶口和瓶底为白色束口,釉色艳美,玉质感强,放大镜下呈晶莹剔透之状。底部露胎较为粗糙,有污垢色,但放大镜 详情>>

康熙 豇豆 红釉 釉瓶


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

基本信息介绍市场参考基本信息名称: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尺寸:高9cm,口径3.7cm,直径12.5cm创作年代:清康熙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收藏:美国私人收藏家,亚洲古董艺术收藏家协会介绍太白尊小口微撇,圆唇,短颈,办球状腹,圈足,底施釉。内施白釉。腹部线刻三团螭纹。器因形似唐代诗人酒仙李太白饮酒的酒坛,故称为“太白尊”。豇豆红太白尊造型端庄优美,胎质细润致密,釉下暗刻团螭纹,外壁满施 详情>>

康熙 豇豆 红釉 太白


清康熙豇豆红釉

【名称】清康熙豇豆红釉洗【类别】瓷器【年代】清康熙年间【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3.9cm,口径8.2cm,足径7.5cm。洗敛口,圈足。里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有绿色苔点。足底施白釉,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豇豆红釉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用还原焰烧成,为清康熙时期铜红釉中的名贵品种。其基本色调如成熟豇豆的红色,故名。成品有高下之分,上乘者 详情>>

康熙 豇豆 红釉 釉洗


清郎窑红釉观音尊

参见: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 详情>>

清郎 窑红 红釉 观音


红釉

铜红釉是以含铜物质为着色剂,经还原焰烧成的红色釉。理论上讲,以氧化铜做发色剂,在还原焰中煅烧,就能得到鲜艳的红色,这就是铜红釉。但自古以来,这种鲜艳红色烧成者极稀,为世所珍。用适当的还原焰煅烧,可以得到美丽的红色,只要略有偏失,还原不完全,或部分氧化,都可能造成发灰、发绿、发黑、或烧失等现象。从考古资料看,我国唐代已开始利用铜烧出红色,山西省交城窑即出白釉红斑器;宋代河南禹县钧窑已大量烧制铜红斑钧 详情>>

铜红 红釉


宣德红釉

明宣德时,铜红釉的烧制达到成熟阶段,烧成了较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的祭红釉,色调深沉、不流釉、不脱釉,被称为“宣红”。宣德后,铜红釉一度衰落,清康熙时,才又仿宣德红釉烧制了著名的郎窑红、霁红等品种。宣德时期,红釉制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较之永乐鲜红更胜筹,出现我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醉红、大红、鸡血红、牛血红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种。以色泽而论,宣德红釉有深、略深、浅、淡四种。深者色为黑红,犹 详情>>

宣德 红釉


中国红釉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唯独没有大红色高温红釉瓷,这是因为红色釉不耐高温,烧制非常困难,被喻为千窑一宝十窑九不成之说,因此烧制大红釉成为世界史上一道千古难题,更是历代能工巧匠们的梦想。2006年8月厦门日源实业成立的大红釉烧制攻关小组终于攻克了因烧制困难,成品率极低的难题,价格大副下降成为中国红釉一支异军。代表意义历史背景色釉钧红铜红釉瓷器创烧阶段美丽的传说祭红高温铅红 详情>>

中国 红釉


豇豆红釉

瓷器釉色名。亦称“美人醉釉”。清康熙时铜红釉名贵品种之一。烧制时先在坯上施一层底釉,然后吹上一层颜色釉料,再盖上一层面釉,入窑高温还原焰烧成,呈色变化较多,粉红色中略带灰色的称“豇豆红釉”,灰而色暗的称“乳鼠皮釉”,粉红中有绿点的称“苔点绿釉”,带红块的称“孩儿脸釉”等。 详情>>

豇豆 红釉


豇豆红釉菊瓣瓶

参见:清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详情>>

豇豆 红釉 釉菊 菊瓣 瓣瓶


豇豆红釉莱菔瓶

参见: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瓶 详情>>

豇豆 红釉 莱菔


豇豆红釉

参见:清康熙豇豆红釉洗 详情>>

豇豆 红釉 釉洗


红釉

瓷器釉色名。亦称“鲜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氧化铜含量少于1%,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 详情>>

霁红 红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