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格物”查询结果

“格物”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格物


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格”在这里有“穷究”的意思。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自于 《礼记大学》,后来成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 释义 (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 来历 格物致知的发展 释义 词目 :格物 拼音 :gé wù 含义:  1:穷究事物的道理 2:纠正人的行为 基本解释 1. [study the phe 详情>>

格物粗谈

古籍简介四库提要古籍简介《格物粗谈》·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四库提要旧本亦题苏轼撰。分天时、地理等二十门,与世所传轼《物类相感志》大略相似。后有元范梈识,断为后人假托。他书亦罕见著录,惟曹溶收入《学海类编》中。盖《物类相感志》已出伪作,此更伪书之重佁也。 详情>>

格物 粗谈


格物大馆

ɡéwùdàɡuǎn格物大馆清末译词。指国家设的科学研究机构 详情>>

格物 大馆


格物究理

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提到“格物究理”这个词汇,还提到了“格物致知”这个词,二者相差不大。"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究理”的意思我认为应该是探究事物的原理法则,注重探究二字!龚闯峰 详情>>

格物 究理


格物

〖格物通〗(又名《圣学格物通》),一百卷。明湛若水(1466一1560)撰。为嘉靖七年(1528)湛若水官南京礼部侍郎时所进。体例略仿邱□《大学衍义补》,分为六格。计诚意格十七卷,分审几、立志、谋虑、感应、儆戒、敬天、敬祖考、畏民八细目三百九十八则。正心格三卷八十四则。修身格九卷,分正威仪、慎言动、进德业三细目一百九十八则。齐家格十三卷,分谨妃匹、正嫡庶、事亲长、养太子、严内外、恤孤幼、御臣妄七细 详情>>

格物


格物致和

[典源]《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谓喻]喻指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详情>>

格物 致和


集程朱格物

古籍简介四库提要古籍简介《集程朱格物法》·一卷、《集朱子读书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清朝王澍撰。四库提要陆、王之学主於静悟,故以读书为粗迹,而所谓格物者亦以为格去物欲,还虚明之本体。故澍取程、朱格物之要语与朱子读书章程,排比联络,融会其意,各为一篇,以救其弊。其词澍所自撰,其理则洛、闽之绪言,故皆谓之集焉。 详情>>

程朱 格物


康熙几暇格物编译注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版(2007年12月1日)丛书名: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精装:156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32ISBN:7532548325,9787532548323条形码:9787532548323产品尺寸及重量:21.6x15.2x1.8cm;340gASIN:B0016K4IW4内容简介《康熙几暇格编译注》是清朝康熙皇帝在万几之暇所作的一本笔记,内 详情>>

康熙 几暇 格物 译注


论民法中的人格物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作 者:冷传莉 著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4-1书 名:论民法中的人格物版 次:1页 数:281字 数:213000印刷时间:2011-4-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511819420包 装:平装内容简介本书以司法实践中具有人格利益属性的特定物为研究切入点,全面梳理该类物司法案例的特点以及所展现的特定价值,在综合分析 详情>>

民法 中的 的人 格物


穷理格物

成语词条:格物穷理成语发音:géwùqiónglǐ成语释疑:穷究事物的道理。成语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成语示例: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者详之。格物穷理”之说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之《大学》篇。此篇居于南宋朱熹编定的《四书》之首,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其中说:“致知在格物..... 详情>>

穷理 格物


知识与道德:对儒家格物致知思想的考察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本书目录作者介绍基本信息作者: 冷天吉著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条形码: 9787500482277;978-7-5004-8227-7ISBN: 9787500482277 出版时间: 2009-12-1开本: 32开 页数: 212定价: 18元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以知识与道德关系为主题,以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儒学大家对格物致知提诠释为线索,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考察传统儒家在 详情>>

知识 道德 儒家 格物致知 格物 物致 致知 思想 考察


致知格物

古籍简介四库提要古籍简介《致知格物解》·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魏裔介撰。四库提要是编上卷载程子、朱子格致之说,下卷列诸儒格致之说,而附以裔介所作辨二篇,一曰致知格物非物欲扞格,一曰致知格物非去不正以全其正。又与孙承泽论学书一篇、或问一篇。 详情>>

致知 格物


格物

格物,意为穷究事物的道理或纠正人的行为,“格”在这里有“穷究”的意思。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出自于《礼记·大学》,后来成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释义(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来历格物致知的发展释义词目:格物拼音:géwù含义: 1:穷究事物的道理2:纠正人的行为基本解释1.[studythephenomenaofnature]∶穷究事物的道理格物致知2.[correct]∶纠正人的行 详情>>

格物


格物

“格物”指“格物穷理”。格物也就是“至”物,与事物直接接触而穷究其中之理,“穷”理是格物的目的,“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矣”(《遗书》卷二十五)。格物之要,在于就待人接物的具体人事中,体认其中蕴含的“所当然之则”与“所以然之故”。介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异议与传承(陆九渊、王守仁及他们的思想王守仁“理”的分歧“气”的分歧“心”的分歧)介绍宋明理学家对宇宙与人生作哲学观时,他们的焦点是人的伦 详情>>

格物


格物穷理

词目格物穷理发音géwùqiónglǐ释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出处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示例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者详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格物穷理,由朱熹提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明朝的王守仁一心想做圣贤,迷惘之余,"今日格一物,明 详情>>

格物穷理 格物 物穷 穷理


格物若痴

成语:格物若痴发音:géwùruòchī释义:因潜心研究事物而近乎痴迷。出处:《新千字文》(随缘似懒,格物若痴)。示例: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格物若痴,有时甚至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 详情>>

格物 若痴


格物摄影

格物摄影2010年更名为格物影像。格物影像是中国知名的新生代创作型影像工作室,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主要构成的格物团队,用创造力为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静态影像定制服务,创意产品包括原创情景婚纱、视觉大片级杂志写真、可读性婚礼故事。旗下品牌有格物视觉(电子杂志)、格物宝贝(高端儿童摄影)、格子(淘宝时尚摄影)。 详情>>

格物 摄影


格物

古籍简介四库提要古籍简介《格物图》·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四库提要明孙丕扬撰。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恭介。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分四篇,一曰格物图,二曰明物解,三曰原物辨,四曰人物镜。意其原有总名,传写佚之,而以第一篇为总名也。其图分物始、物格、物终为三。物始、物终皆画一圆圈,如周子之无极。物格则大圈中画一小圈,小圈之中书圣人成能字,小圈四旁分列天清、地宁、物阜、民安 详情>>

格物


格物

格物学即物理学。1900年以前,我国译述西方物理学著作没有采用“物理学”的译法,而是多译为“格物学”或“格致学”.如1879年美国人林乐知将罗斯古编写的一本物理书翻译成汉语并命名为《格致启蒙》,其中第二卷为格物学;188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丁韪良,英文名Martin,1888年曾来中国传教,接触中国古代文明后曾提出“丁韪良猜测”:中国的“元气说”曾影响过笛卡尔提出“以太”漩涡说)也将一本物理书译 详情>>

格物


格物影像

百科名片核心团队发展目标主打产品(1、情景婚纱2、杂志写真3、婚礼故事)合作机构百科名片格物影像是中国知名的新生代创作型影像工作室,以大学青年教师为主要构成的格物团队,用创造力为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静态影像定制服务,创意产品包括原创情景婚纱、视觉大片级杂志写真、可读性婚礼故事。旗下品牌有格物视觉(电子杂志)、格物宝贝(高端儿童摄影)、格子(淘宝时尚摄影)。核心团队由充满创作激情的80后青年大学教师 详情>>

格物 影像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现代汉语词典》2 详情>>

格物致知 格物 物致 致知


格物致知精神

其基本意思是说:考察事物,获得知识。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对古代科学发展从思想上有所影响,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是该书所提出的儒者求学八阶段的初始两个阶段:“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详情>>

格物致知 格物 物致 致知 精神


明德格物

明德格物是香港大学校训,与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意思差不多,这句话出自儒家者言,旨在训勉学生进德修业。“明德格物”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意指博大的学问。儒家治学,首重个人德行修为,“明德”就是彰显德行,先完善内在德智的修养,然后推己及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详情>>

明德 格物


体天格物

【词语】:体天格物【注音】:tǐtiāngéwù【释义】:体天:体察天意;格物:推究事物的规律。能体察上天的意志,推究事物的规律而适应它。【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 详情>>

体天 格物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理论来源原文欣赏关于作者(简介主要荣誉主要成就)整体把握问题研究练习说明教学建议理论来源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 详情>>

应有 格物致知 格物 物致 致知 精神


致知格物

【名称】:致知格物【拼音】:zhìzhīgéwù【解释】: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朱熹有言:“格物是物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出处】: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 详情>>

致知 格物


朱子格物致知论研究

内容简介:文摘(目录引言)作者简介作者:乐爱国ISBN:978-7-80761-279-7页数:265千字定价:¥28.00出版社:长沙:岳麓书社装帧:精装出版年:2010年1月内容简介:内容简介:本书所述,不是把朱子的格致论看做从本体论派生出来,也不只是把朱子格致论看做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依据朱子一生学术思想的心路历程,通过具体分析朱子思想体系中格致论与其他思想的关系,确立格致论作为 详情>>

朱子 格物致知 格物 物致 致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