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工农红军”查询结果

“中国工农红军”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 详情>>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谴队政治部布告

概况详情概况名 字: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谴队政治部布告级 别: 一级年 代: 近现代尺 寸: 纵34.6,横23.8厘米来 源: 浙江省档案馆拨交收藏单位: 浙江省博物馆详情1934年11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七军团在江西德兴县重溪与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成红十军团,对外仍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谴队。原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原红十军改编为第二十师(后第二十师改编为 详情>>

1934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北上 抗日 先谴 谴队 政治部 政治 治部 布告


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前后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作 者:江南著丛书名: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ISBN:9787506552417出版时间:2006-09-01版 次:1页 数:372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内容简介《大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前后》以红军长征行程中的红一、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北红军的永坪会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的吴起镇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红一、二、 详情>>

大会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三大 主力 会师 前后


第二次反“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方面军指挥部旧址

第二次反“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建宁天主教堂)。该旧址在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建于20世纪20年代,建筑面积466平方米,为中西结合、砖木结构楼房,前面是两层楼的起居房,后面是礼拜堂。1959年,辟为建宁县革命纪念馆。1931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率领下,歼灭建宁县守敌刘和鼎师7000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胜利。当晚,毛泽东、朱德在此总结 详情>>

第二次 第二 二次 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方面军 方面 面军 指挥部 指挥 挥部 旧址


纪36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

名称: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二十周年志编号:纪36发行日期:1955/12/30全套枚数:2型张数:全套面值:0.16邮局售价:0.16发行量:6000000发行机构:邮电部市场价:备注:该套邮票共包括以下各枚邮票01强夺泸定桥02过雪山 详情>>

36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胜利 完成 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 万五 五千 千里 里长 长征 二十 周年


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

参见: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 详情>>

军队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创建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

纪念碑简介修建纪念碑的意义准备过程纪念碑简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位于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纪念碑总占地面积20.5亩,建设规模2000平方米,碑身长39.8米,宽15米,高度12.75米。主体用钢筋混泥土浇筑,外挂花岗岩火烧板,群雕部分用铜浮雕,总投资为700万元。修建纪念碑的意义纪念碑生动地反映了方志敏等人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战斗于怀玉山区的英勇事迹。19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北上 抗日 先遣队 先遣 遣队 纪念碑 纪念 念碑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

基本信息作者:力平,余熙山编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ISBN:9787800239595出版时间:2006-03-01版 次:1页 数:412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政治/军事>军事史内容简介这是一部系统而全面的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史》是参阅已有著述和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根据当年的原始文电和材料,以及近年来党史学界的研究成果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简史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

内容提要目录作者:李海文 主编ISBN:10位[7220073968]13位[9787220073960]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5-1定价:¥48.00元内容提要70年前英雄史诗般的长征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本书就是一部关于红军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最早——本书绝大部分内容写于1936年10月;最真实——每一位作者都曾是党的高级干部,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冒弹雨,越天险,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亲历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

书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    图书编号:2284366    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定价:35.0ISBN:780137965作者:徐占权出版日期:2006-01-01版次:开本:24cm简介:目录:总序引言第一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被迫实施战略转移一、中央红军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全面推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接连受挫三、中共中央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全史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2:红二方面军征战记

基本信息作者: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译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ISBN:9787801379641出版时间:2006-05-01版 次:1页 数:231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政治/军事>军事史内容简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2:红二方面军征战记》本着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参考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和多年来在长征研究中形成的一些有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全史 红二方面军 红二 二方 方面 面军 征战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新历记

参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新历 历记


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成立旧址

旧址位于福建省仙游县钟山镇麦斜村麦斜岩寺。民国19年(1930年)秋,以黄杨和林石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带领部分游击队员驻扎在麦斜岩寺,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后该游击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该寺建于宋代,清代重修,土木结构。1980年9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108 成立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该军团是1930年6月19曰应中央苏维埃代表会议和红军代表会议关于整编红军的指示,由井冈山红4军并集合闽西和赣西南地方主力红军合编而成的。红1军团总指挥为朱德,政委为毛泽东,政治部主任杨若彬参谋长朱云卿。下辖红4军、红6军(后改称红3军)、红12军。红4军军长为林彪,政委为彭清泉(后为罗荣桓),参谋长为曾士峨;红3军军长为黄公略,政委为陈毅,后由蔡会文继任);红12军军长为伍中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该军团是由湘鄂西的红军合编而成的。其前身为湘鄂西地区的红4军和红6军。成立时间为1930年7月7曰。总指挥为贺龙,政委为周逸群,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为李克明,并组成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下辖两个军,红2军军长由贺龙兼,政委为朱勉之;红6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为段德昌。红2军下辖第4师,师长为王炳南,政委为陈协平;红6军下辖第16师、第17师,16师师长为王一鸣,政委为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简称红3军)司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余家桶子。1934年6月,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3军曾在此创建苏维埃政权,同年10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6军团与红2军团会师于此。旧址系廖汉生同志题词,正面建有“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大会纪念亭”,左侧建有红军烈士墓。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司令部 司令 令部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

基本信息作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编委会编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ISBN:9787506553957出版时间:1992-08-01版 次:1页 数:602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所属分类:图书>政治/军事>军事史内容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红二方面军辖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32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第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 方面军 方面 面军 战史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简称红二十二军。史载红二十二军有两支。一支为赣南红二十二军。1930年6月,由赣南的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等纵队编成红二十二军。军长陈毅,政治委员邱达三。全军共2400余人,下辖5个纵队。红二十二军成立后,即同红三十五军及赣南地方武装连续攻打赣州,部队受到削弱。1930年底缩编为红六十四师。另一支为赣南新二十二军。1932年8月,赣南独立第四、五师合编而成红二十二军。军长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 第二 二十 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三军:1933年3月25日,由江西军区第五分区所属各县独立团在会昌合编为红军第二十三军。刘雄武任军长,李宗白任政治委员,辖4个团。红二十三军成立后,即转战于闽西和粤赣边地区,配合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6月,红二十三军缩编为粤赣军区第二十二师。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 第二 二十 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广西河池市东兰县西南部武篆镇政府院内;东兰县至巴马县三级公路从景区穿过,距首府南宁市330千米,东兰县城30千米;是集近代楼堂建筑艺术欣赏与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人文风景旅游区。又名“魁星楼”、“陈公祠”,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武篆民众响应一批文人倡议,为纪念给广西灾荒免缴田赋有功的清朝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七 前敌 委员会 委员 员会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1932年11月,吉林省海(龙)、柳(河)工农义勇军在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杨靖宇的领导下,根据中共中央北方会议精神进行整编,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第一大队(未成立军部)。1933年9月取消红三十七军番号。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三十七 第三 三十 十七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五军:1930年夏,赣南行动委员会发出第三号通告,决定成立红三十五军。11月19日,赣南特委又发出第八号通告,确定将信丰、南康、安远、寻乌等县的地方武装、游击队合编为红三十五军,并重新任命了领导人。军长为邓毅刚,原军长罗贵波改任政治委员,原政治委员邱达三调任赣南暴动总指挥,副军长为曾毅生,参谋长鄢一心,政治部主任谢嘉禧。下辖3个师5个团及1个特务营。赣县、兴国赤卫军合编为第一师第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三十五 第三 三十 十五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八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八军:1933年2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将湘鄂赣军区红军独立第一、二师合编,在湖南省浏阳县正式成立第十八军。军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下辖五十二师和五十四师,共计3000余人。同年6月,红十八军缩编为红十八师。接着,根据中央军委指示,红十八师南渡袁水,进入湘赣根据地,编入第六军团建制。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八 第十 十八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1933年3月,中共鄂东南道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以湘鄂赣军区红军独立第三师为基础,与赣北独立师、河北指挥部合编为红十七军。8月1日,红十七军在湖北省通山县黄石洞成立,军长张涛,政治委员方步舟,下辖第一、二、三师。1934年2月,经过鄂东南地区一系列战斗的十七军,将部队缩编为红三师第七团。10月,该部编入红十六师。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七 第十 十七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座落于永嘉县五尺乡五下村隔岸降山头东麓胡氏四房宗祠。坐西朝东偏南,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红十三军军部旧址景区主要由军部旧址、纪念碑、纪念馆三部分组成。军部旧址占地面积1467平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三军 军部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及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

位于新县陈店乡程七湾村。1928年7月下旬,第七军和地方党领导人在柴山保的尹家咀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吴光浩牺牲后由徐向前担任),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全师120余人,编为四个大队。这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红军队伍。军部设在尹家咀,后迁至这座祠堂。军长兼师长徐向前曾住在祠内办公,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鄂豫”、“徐夏”会剿,并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一军 三十 一师 司令部 司令 令部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

书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人物志    图书编号:1682981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定价:62.0ISBN:750653365作者: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日期:1998-10-01版次:1开本:32开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四方面军 四方 方面 面军 人物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和政治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和政治部旧址,为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和政治部旧址的所在地为福建省新罗区,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批号为35080019,具体地址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和平路62号。1929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次攻克龙岩城后,司令部和政治部设于此,军长朱德住在二楼。1930年,龙岩县第二届苏维埃政府也在此办公。旧址位于在龙岩市和平路市政府大院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四军 司令部 司令 令部 政治部 政治 治部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前委机关旧址—望云草室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委机关旧址——望云草室】 位于福建连城县新泉乡新泉村。原系张氏家祠书院,砖木结构的厅堂建筑,建筑面积583.3平方米。该旧址附有工农妇女夜校、士兵调查会址、官庄农民调查会址。1929年12月,红四军为召开古田会议,在新泉进行了为期10天的政治、军事整训和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工作。毛泽东、朱德、陈毅和前委机关驻此。毛泽东亲自指导创办了工农妇女夜校,还召开了士兵调查会和官庄农民调查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四 前委 机关 旧址 望云 草室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塔内还悬有甘肃楹联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一 四方面军 四方 方面 面军 会师 纪念塔 纪念 念塔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司令部旧址

位于新县箭厂河乡黄谷畈村。1930年春,随着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的成长壮大和鄂豫边、豫东南根据地、皖西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鄂豫皖边区燃起的革命烽火已形成燎原之势,初步实现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为统一这三块根据地和三支红军的领导,使革命力量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发展根据地,2月,中共中央决定划鄂豫皖边3省18县为特别区,成立鄂豫皖特委。3月18日,又向特委和三个师发出指示信,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一军 司令部 司令 令部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坐落在漳州市委机关大院内,1992年落成。纪念碑采用抽象设计,主碑高19.32米,象征主力红军1932年攻克漳州。碑座高出地平线90厘米,前后分六级台阶而上,表示为纪念红军攻克漳州60周年而建。碑正面镌刻着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1932年春,中央红军为了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向外发展,提出攻打漳州的决策,由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五军团组成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东路 攻克 漳州 纪念碑 纪念 念碑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芝山红楼的所在地为福建省芗城区,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批号为35060029,具体地址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胜利西路118号。1932年春,中央红军为了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向外发展,提出攻打漳州的决策,由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五军团组成东路军(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东征闽南。4月20日攻克漳州城,缴获2架飞机和大量枪支弹药。之后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东路 领导 机关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

红六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1933年6月,湘赣苏区的红八军、红十六军和红十八军会师,改编为三个师统一行动:第十六师师长高永生、政治委员温锦惠、参谋长李鄂;第十七师师长萧克、政治委员蔡会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王震;第十八师师长严图阁、政治委员徐洪、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袁任远。但是未成立正式军团领导机关,也未正式使用红六军团番号。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训令成立红六军团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红六军团 红六 六军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

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是l931年在中共山西省委领导下成立的。这支百余人的革命武装,在吕梁山区汾阳、孝义、离石、中阳、石楼等县,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建立了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抗粮、抗款等斗争,斗争地主豪绅。并在孝义县西宋庄等地建立了初步的苏维埃政权,从而发展了革命力量,播下了革命火种,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后因敌人调遣强大兵力围攻,游击队按照省委的指示精神实行战略转移,西渡黄河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晋西 游击队 游击 击队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烈士陵园内。西宁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7月,园内安葬着1776位烈士遗骨,其中包括西路军第九军军长孙玉清在内的840位红军烈士。陵园门楼为两层楼阁建筑。门前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其基座上镌刻着李先念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986年,园内增建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陈列展出了在青海牺牲的5600余名中国工农红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西路军 西路 路军 纪念馆 纪念 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

基本陈列珍贵藏品基本信息基本陈列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基本陈列》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西路军兵败祁连山后,由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400余人进驻迪化(今乌鲁木齐市),组建了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的史实。“新兵营”成为我党在新疆培养和训练我军特种人才的基地。珍贵藏品       党中央给西路军的电报 1937年,党中央给西路军发电报,指示前进方向是新疆或蒙古,并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西路军 西路 路军 支队 纪念馆 纪念 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在今芦山县城北街畜牧局院内。原为县主祠,木房数十间,已拆除。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以陈昌浩为主任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设在这里。中共四川省委、少共四川省委旧址在芦山县城东门外骆家营。原为木瓦结构,三个无井相通的四合院。这里背靠金井阁,面临芦山河,地势险要,树高林茂,易于隐蔽。1985年,中共芦山县委党校新校址建在此。1935年11月至1936年2月,以傅钟为书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总政治部 总政 政治 治部 旧址


铁流二万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

长征,其行程之长、路途之险、困难之巨,古今中外,闻所未闻。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像火炬一样,照耀着红军将士,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心同德,团结互助,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历尽千山万水,冲破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在世界军事史上树立了一座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不朽丰碑。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上有敌机轰炸、下有围追堵截和缺衣少粮的绝境中义无反顾、前仆后继?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感触颇多。 详情>>

铁流 二万五 二万 万五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纪实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背景过程结局背景一九三四年十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苏区的西南方向突围,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次战略转移之前的三个多月(一九三四年七月),中央派出一支部队(红7军团),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为宣传和推动抗日民族运动,调动钳制国民党军,减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压力,红7军团受命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军团长寻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北上 抗日 先遣队 先遣 遣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参见:长征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

《铁流二万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实》一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再现了长征那段波澜壮阔的场景。内容选材严谨,史料翔实,写作风格既规范又灵活多样,具有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书籍简介内容提要目录书籍简介作者:张宇中,枊泉 主编ISBN:10位[7543638827]13位[9797543638821]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0-1定价:¥58.00元内容提要长征,其行程之长、路途之险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长征 纪实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培养和训练军事、政治、专业干部的学校。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开学。1927年11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创办了红军教导队,吕赤任队长,陈伯钧任党的书记。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最早培训干部的机构。1930年4月,闽西红军学校扩建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蔡申熙、何长工先后任校长,邓子恢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大学


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团

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10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

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15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

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方面军 方面 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红25军长征成功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该军最早组建于1931年10月,属4方面军建制。军长为邝继勋,政委为王平章,下辖73师、74师、75师。红4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留下25军一部坚持斗争。年冬,恢复25军建制。军长为吴焕先,政委为王平章,下辖74师、75师。1933年9月间,红25军在演麻公路遭敌包围,25军被分割。75师由吴焕先、戴季英率领突围会鄂东仍保留25军番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25


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英文:27thCorpsoftheCWPRA简介:1933年2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指示,在中共中央特派员粟裕策动下,部分抗日先遣队余部联合萧山衙前暴动保留下来的农民武装在绍兴孔山举行了“2.6”暴动。起义胜利后,随即编为红27军,何彤任军长,毛竹西任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邓孝凭。下辖16,53师,分别由曾思玉、孟非武任师长,全军共1900余人。4月7日,红27军在半山歼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27


中国工农红军第2方面军

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方面军 方面 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

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方面军 方面 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

标题及英文历史上的三支红八军(广西龙州红八军鄂东南红八军湘赣红八军)中国工农红军简介标题及英文标题: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英文:8thCorpsoftheCWPRA.历史上的三支红八军史载土地革命时期有三支红八军。广西龙州红八军1930年2月1日,在中共中央特派员邓小平策动下,由俞作豫率领的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及部分反桂系军阀武装在左江龙州举行起义。起义胜利后,随即编为红八军,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八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是一个军团。1934年9月21日组建,由红23师、中央警卫师即工人师改编而成,整个军团约10000余人,枪支不到3000支,属红军第1方面军建制,军团长为周昆,政委为黄苏,参谋长为唐溶后为张云逸,政治部主任为罗荣桓。11月30日,红八军团因故掉在整个中央红军队伍最后面的部队,基本与中央失去联系。12月1日晚上,罗荣桓收容渡过湘江的人员,战斗人员仅剩600余人,连挑夫、勤杂人员等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八军团 第八 八军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是红军长征中唯一没有损失的部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红军第2军团、第6军团及第32军组成。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概况成立始末(土地革命反围剿策应转移运动战战略转移)贺龙红二六军团时期红二方面军时期评价将士名录概况中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 方面军 方面 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简称红二军。是湘鄂西红军主力部队之一。军队概况历史沿革军队概况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前身是贺龙在湖北洪湖一带领导创建的洪湖赤卫队,原称红四军。1930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湘西红四军和鄂西红六军合编为红军第二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恽代英(未到任,由朱勉之代理),参谋处长张应南。辖第四师,师长王炳南,政治委员陈协平;第十一团,又称警卫团,团长覃苏(后贺佩卿)、政治委员汪毅夫(后吴协仲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军团该军团是由湘鄂西的红军合编而成的。其前身为湘鄂西地区的红4军和红6军。成立时间为1930年7月7曰。总指挥为贺龙,政委为周逸群,参谋长孙德清,政治部主任为李克明,并组成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下辖两个军,红2军军长由贺龙兼,政委为朱勉之;红6军军长为邝继勋,政委为段德昌。红2军下辖第4师,师长为王炳南,政委为陈协平;红6军下辖第16师、第17师,16师师长为王一鸣,政委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史载红二十八军有两支。一支为皖西红二十八军。1933年1月上旬,由红二十五军第二二一团和特务营为基础组成红二十八军。军长廖荣坤,政治委员王平章。4月间,红二十八军一部留在皖西,主力转战至鄂东南与红二十五军会合,并进行整编,以集中力量对付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围剿”。红二十八军主力改编为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留在皖西的部队和部分游击队组成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1933年10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八 第二 二十 十八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九军:史载红二十九军有两支。一支为川陕边红二十九军。1933年2月,中共陕南特委将川陕边游击队改编成红二十九军。军长陈浅伦,政治委员李艮。下辖两个团,共2000余人,400余支枪。红二十九军成立后,开辟了以西乡马儿岩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后来,该军主要领导被敌人暗害。副军长刘瑞龙将余部改编为陕南游击队。不久,撤至川北地区,归入红四方面军序列。另一支为陕北红二十九军。1936年初,中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九 第二 二十 十九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

军事辞海(闽西地区第二十军赣西南地区第二十军直南地区第二十军)闽西地区第二十军(初创细说发展事迹)福田事变赣西南红二十军(建立发展福田事变)冀南红二十军(建立事迹)军事辞海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武装。史载红二十军有三支:闽西红二十军、赣西南红二十军和冀南红二十军。闽西地区第二十军1930年5月,闽西第十二军进军东江后,闽西苏维埃政府将当地部分武装合编为红军第二十军。胡少海任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 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史载红二十六军有两支。一支为冀南红二十六军。1930年9月19日,东明(今属山东)、长垣(今属河南)两县及附近农民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联合武装暴动,并组成了红二十六军。共2000余人,枪800余支。不久,在战斗遭遇失败。另一支为陕甘红二十六军。1932年2月12日,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总指挥谢子长,政治委员李杰夫。后刘志丹、阎红彦先后任总指挥。1932年12月24日,中共陕西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 第二 二十 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史载红二十七军有两支。一支为鄂豫皖红二十七军。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留在该地的八十一团、英山独立团及霍山独立团和霍邱一个营等部组成红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政治委员郭述申,副军长吴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下辖第七十九师,师长徐海东,政委王建南,辖第一团,由原由红二十七师第七十九团改编,团长张四季、政委杜本莲第三团,由六安、霍丘两个独立营和皖西北道区战斗模范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七 第二 二十 十七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

红色档案主要功绩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1931年7月4日,中共山西省委,领导驻平定地区西北军高桂滋部第十一师一部发动武装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军长赫光,政治委员谷雄一,副军长窦世雄,参谋长刘德铭,政治部主任刘子祥。下辖两个团,共1100余人。7月18日,但当该军转战到河北阜平后,连战失利,。8月9日,在张学良命令下,石友三部下沈克诈降红二十四军。红二十四军领导轻易中计,在两天内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 第二 二十 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简称红二十五军,初隶属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后改隶红一方面军红十五军团。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安徽金寨麻埠,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第七十三师: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吴焕先。1932年秋,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1932年11月30日,奉命留守的红二十五军一部编成新的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第七十四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五 第二 二十 十五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旧址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方湾村。原是闵氏宗祠,坐北朝南,背靠太平寨,面临一条小溪,门前有两株枝繁叶茂的古枫树。该祠建于清咸丰元年,系砖木结构的南方民族建筑形式,占地面积316平方米。布局为前后两排,每排5间,与东西各两间耳房构成“四水归池”的天井院,院内地平用条石砌成。祠内建筑均为梁柱组合起来的通屋,面向院内的一周前墙全部砌装木隔扇,隔扇外有宽敞的廊檐。祠堂正面中部为一吞字大门,大门和后排走廊装有拱形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五 第二 二十 十五 司令部 司令 令部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简称红二十一军。史载红二十一军有三支。一支为闽西红二十一军。1930年6月底,由闽西最初之红四军四纵队与红十二军一纵队合编为红二十一军,军长胡少海,政治委员李任予。下辖5个纵队,共2000余人,千余支枪。红二十一军成立后,奉命出击广东,连连受挫。1930年11月,红二十一军与红二十军合编为红军新十二军。第二支为赣南红二十一军。1932年7月,由信丰独立营与龙南、安远、寻乌等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二十 第二 二十 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简称红九军,史载红九军有三支。一支为鄂北地区红九军。1930年7月,出襄、枣、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组成红九军第二十六师,张香山担任师长,余益庵担任政治委员,何尚志担任参谋长。下辖4个团,共500余人。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打下蔡阳等三市镇后,仅枪支就猛增至3000余支。1931年初,中央派赵侗担任师长,参与红九军第二十六师的第二阶段斗争。1931年9月,在均县、房县地区活动的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九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是中央红军突围转移,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力部队之一。这支部队,组建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被动时期。1933年10月2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组建红九军团的命令,28日,正式成立。红九军团简介战斗历程评价红九军团简介军团长是红一军团第三师师长罗炳辉,军团政治委员是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蔡树蕃;军团参谋长是红三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张翼,1934年8月底在江西广昌驿前投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九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

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见习排长,同年在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参谋长。六军共有4支,详见正文。基本信息(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第四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西征(简介历史)基本信息第一支是鄂西长阳红六军,成立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是在1933年8月12曰,由湘赣地区红8军、红16军、红18军合编而成的。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以任弼时、萧克、王震三人组织6军团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简介红二、六军团会师后部队的组织变化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简介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为萧克,政委为王震,参谋长为李达,政治部主任为张子意。军团领导机关成立后,下辖17、1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六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西征

10月24日,红六军团主力经过10余天的艰苦转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石阡以南的马家坪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达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红六军团的西征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反革命"围剿",保存了革命力量,为红军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简介历史简介中文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西征发生时间:1934年8月~10月发生地点:湖南、广西、贵州广大地区历史1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六 军团 西征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1929年12月11日广西百色起义时建立的。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龚楚,政治部主任陈豪人。经党中央批准,红七军组织了七人前委。红七军组成后,在前委和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下,坚持了右江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秋,红七军奉命北上。此后主力转战于黔、桂、粤、湘、赣五省边境,经大小战斗百余次,行程6000余公里,于1931年2月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进入中央苏区后,编入红三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七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坐落于广西百色市解放街39号“粤东会馆”内。“粤东会馆”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1929年12月11日,由邓小平、张云逸同志发动和领导的百色起义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同志亲自为旧址题写了址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1987年1月13日,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述红色旅游概述“粤东会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南方古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七 军军 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是1933年7月由原赣东北地区南下的红11军改编的。计编20、21、34三个师,8月彭德怀率领东方军分三路从四堡、朋口、追击十九路军至永安、沙县。留34师(师长陈树湘)驻守连城,组建连城独立营(明光独立营)。1933年10月28曰,军委正式命令成立红军第7军团。党中央代表曾洪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1934年7月五日发布政治训令,红7军团在瑞金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七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简称红三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武装。军史上同期有3支红三军,分别是赣西南红三军、湘鄂西红三军和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基本信息(基本介绍领导组成军队建立)红三军介绍(赣西南红三军湘鄂西红三军红一军第三军)基本信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简称红三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早期的革命武装。基本介绍中国工农红军,一般简称为“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8年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成立历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是由湘鄂赣红5军、红8军合编而成的。时间为1930年6月间。军团总指挥为彭德怀,总政委为滕代远,参谋长为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彭德怀任***第3军团前委书记。军团下辖红5军、红8军,5军军长为邓萍(兼),政委为张纯清,政治部主任为吴溉之;8军军长为何长工,政委为邓乾元,政治部主任为柯庆施。全军团共万余人枪。6月底,3军团挥师南下,勇夺崇阳,强攻岳州,激战平江所向无敌,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三军团 三军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史载红三十二军有两支。一支为东北地区红三十二军。该军于1932年9月在中共满洲省委指示下,由吉林省磐石、海龙县农民武装组成,共500余人。由李红光、孟洁民负责。11月间,杨靖宇受党的派遣到三十二军,负责领导工作。从此,红三十二军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参军者日众,仅党员就发展至3000多人。1933年9月,红三十二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另一支为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十二军。19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三十 第三 三十 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军:史载红三十军有两支。一支是红四方面军的第三十军。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进行整编,以原红十一师为基础,加上苍溪、长池独立团等部队扩编组成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下辖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后汪烈山代)、政治委员郑维山(后王建安代);八十九师,师长徐世奎(后柴洪儒代)、政治委员杜义德;九十师,师长邹洪盛、政治委员程世才。军部有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军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三 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1933年10月,川东游击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合于川东宣汉地区,11月2日,川东游击军改编组成红三十三军。川东游击军始建于1929年4月,最初组成第一路军,几经反复到1930年7月26日又成立了第三路军。由于“左”倾路线影响和敌人围攻,部队损失严重。1931年夏,中共四川省委决定重组川东游击军,王维舟任总指挥,蔡奎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支队。此后,声威日震,活跃于川东。红三十三军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三十 第三 三十 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军:1933年,由升钟寺独立师和原川陕军区的几个独立师组成红三十四军。军长张广才、副军长于江震。下辖二、三、五3个师。二师师长丁武选,三师师长徐长勋,五师师长袁克福。不久,吴世安率领的三十三军1个团改称第四师。红三十四军成立后,部队始终没有集中起来。红四方面军不久又放弃根据地开始长征,所以,不久这个番号便撤销了,编入其余各军。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三十 第三 三十 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军: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进行整编,以原七十三师为基础,连同任玮璋起义部队、独立团等扩编成立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后曾传六代),下辖第九十一师,师长朱德崇(1939年因贪污。于纵队副司令任上投敌。)、政治委员林英安;、第九十二师,师长陈友寿、政治委员杨朝礼、第九十三师,师长叶道智、政治委员叶道智。军部设有司、政两部和经理处、军医院,以及一个包括炮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三十 第三 三十 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

简介史载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有三支。一支为鄂东南红十二军。1929年9月,鄂东南中心县委将阳新、大冶等地游击队合编组成工农红军第十二军,共200余人,百余支枪。由中央派来的谢振亚任军长。1929年秋,红五军第五纵队由江西转战鄂东南,开辟根据地,扩大工农武装,红十二军编入红五军第五纵队。1930年红八军成立后,原红十二军主力编入第三纵队,纵队长谢振亚,政治委员余海清。第二支为闽西红十二军。1930年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二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九军,简称红十九军。史载红十九军有三支。一支为冀中红十九军。1930年8月,由河北完县五里庄爆发武装起义的农民赤卫队组成红军第十九军。军长葛占农。全军约4000人。红十九军成立后不久,在与敌人战斗中因敌众我寡,遭遇失败。第二支为冀东红十九军。1930年夏,冀东暴动武装组成了红军第十九军。不久,在敌人的进攻中失败。第三支为闽西红十九军。1933年3月,由上杭、南阳、旧县一带红军游击队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九 第十 十九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是由方志敏、周建屏、邵式平等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建立于1930年底。计划与基础(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赣东北第二游击大队)建军扩军缩编计划与基础1929年下半年,为了实行所谓的“武装保卫苏联”,中共中央提出了“极力扩大红军”的策略,产生了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中心城市发展的超越“六大”以来党的总路线的“左”倾指导思想。1930年4月,中央军委制定了《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是应中央军委指示“七、十两军团应即合编为十军团”之后于1934年11月4日成立的。军团长为刘畴西,政委为乐少华。下辖十九、二十、二十一三个师。十九师为原7军团改编,师长为寻淮洲,政委为聂洪钧,参谋长为王如痴,政治部主任为刘英;二十师由红十军改编,师长、政委由刘畴西、乐少华兼任;二十一师也是由红十军改编,师长为胡天桃。中央军委指示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五人组成军政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军:1930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以湘鄂赣边独立师和红五军第一纵队为主,与修水、平江、铜鼓等各县赤卫队合编成红十六军。属红三军团。军长胡一鸣,政治委员李楚屏,副军长孔荷宠。下辖两个师。红十六军编成后,随即配合红五、红八军向长沙进攻。7月27日晚,红军一举攻克长沙。1933年夏,红十六军编入红六军团,缩编为第十六师。师长高咏生、政治委员温锦惠。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六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于1930年5月在温州永嘉楠溪江畔正式成立,军长胡公冕,政治委员金贯真。红十三军建立后,战绩颇丰。8月底,红军攻陷城池,开放监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9月,红十三军因敌强我弱,在敌人的进攻中大部失散,余部转为零星的游击活动。1935年11月,红十三军余部加入红军挺进师。基本简介沿革概述组建基础大事记载活动简介行动结局历史点评另一部队基本简介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正式编制序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三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简称红十四军,史载红十四军有两支。一支是苏北红军第十四军,活动在江苏通海、如皋、泰兴地区的农民武装组建成红十四军。另一支为红五军团的第十四军,宁都起义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部改编为红五军团第十四军。简介大事记(1929年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简介)简介一支是苏北红军第十四军。1930年4月,根据中央指示,将活动在江苏通海、如皋、泰兴地区的农民武装组建成红十四军。军长何昆,政治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

如皋烈士陵园是国家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之一。它创建于1952年,当时坐落在人民公园东隅。1989年迁建到这里,1992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陵园由著名园林建筑专家、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设计,由门楼、河道、园林、内广场和纪念馆五部分组成。门楼内广场纪念馆历史事件门楼大家都已经看到,陵园的门楼高大雄伟,造型别具一格。门徽上的一颗大五角星和四颗小五角星,象征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迎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四军 纪念馆 纪念 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简称红十五军。史载红十五军有三支。一支为徐海蚌地区的红十五军,第二支为鄂东南地区红十五军,第三支为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徐海蚌地区红十五军鄂东南地区红十五军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徐海蚌地区红十五军一支为徐海蚌地区的红十五军。1930年7月上旬,中共徐海特委领导徐海蚌地区的农民武装起义,并成立红十五军。陈资平为军长。下辖3个师:以萧县黄口、王寨、永固地区的暴动队伍编成第一师;以铜山县东黄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五 第十 十五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是1935年9月17日鄂豫省委和西北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的。1935年9月18日,原在鄂豫皖苏区留守的红二十五军渡过渭河后,于陕西延川与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会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上述会议决定的命令,两军合编而成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岗、副主任郭述申。下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五 第十 十五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简称红十一军。史载红十一军有三支。一支是鄂豫边红军第十一军。1928年7月,根据中央指示,鄂东北特委在河南省光山县柴山保尹家咀村召开会议,决定将以湖北黄安、麻城农民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军长吴光浩兼师长,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曹学楷,政治部主任陈定侯。三十一师下辖4个大队,共300余人。11月间,又成立了政治部,主任陈定侯。经过一年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十 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四方面军成立鄂豫皖反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粉碎三路围攻四方面军训词四方面军长征(前期嘉陵江战役战果)川陕时期序列红军主力会师四方面军西征奔赴抗日前线四方面军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红军第四方面军是在1931年10月底,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军、第二十五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四方面军 四方 方面 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基本信息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第1版(1989年10月1日)平装:499页开本:32开ISBN:9787506553940条形码:9787506553940产品尺寸及重量:20.8x14.6x2.6cm;621gASIN:B0011C3MVU内容简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成立,鄂豫皖边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黄安七里坪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四方面 四方 方面 军战史 军战 战史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简称“红四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有3个第四军:(1)井冈山红四军。1928年6月,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等。1933年6月缩编为第一军团第二师。(2)湘鄂西“红四军”。1928年7月,湘西北桑植起义武装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0年7月改为第二军。(3)鄂豫皖红四军。1931年1月由红军第一、第十五军合编。成立后,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二、第三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团即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四军团兼有称谓。鄂豫皖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是1931年11月初成立的。1931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即以红4军和新成立的红25军开始组建。11月7曰,在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红四方面军。方面军总指挥为徐向前,政委为陈昌浩,政治部主任为刘士奇。方面军下辖4军、25军。4军军长为徐向前(兼),政委为陈昌浩(兼);25军军长邝继勋,政委为王平章。原4军部改为方面军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四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简称红五军。史载红五军有两支。一支是湘鄂赣边的红五军。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领导湘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等部于湖南省平江起义。起义后的第三天,部队即奉命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彭德怀为红五军军长兼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邓萍任军参谋长。下辖一、四、七团及1个特务连,1个机枪连,1个炮兵连,共2000余人。第一团,团长雷振辉、党代表李灿;第四团,团长陈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五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之后改编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参加过赣州、湘江等著名战役。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红五军团的建制变迁李达曾经任红五军团连长宁都起义诞生的雄师铁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1931年12月14曰,由赵博生、董振堂等同志领导的宁都起义爆发,并获得成功。起义军共1.7万余人。中央军委十分重视这支有生力量,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五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FirstFrontArmyoftheChineseWorkers'andPeasants'RedArmy),简称红一方面军,曾称“中央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军队简介历史背景成立始末(红一方面军组成红一方面军建制过程红一方面军发展)军队发展(红一方面军组建,实现战略转变打破国民党围剿,在胜利中发展整编部队,反对第四第五次围剿完成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一方面 一方 方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简称红一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武装。简介(鄂豫皖边的红一军红一方面的红一军)中国工农红军简介简介在中国军史上,曾经先后有过两支红一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之所以将自己领导的武装称为“红军”,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鉴苏联红军的称谓。鄂豫皖边的红一军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大别山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包括有20余县的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一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红一军团,是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全国红军中建立最早的军团,有着光荣的战斗历史。一九三O年六月,根据中共中央扩编红军的命令,于福建长汀成立了中国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军第一军团。将原红四军军部和政治部改为红一军团指挥部和政治部。总指挥朱德,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后叛变),副官主任陈叶珍。统辖红四军、红三军和红十二军,共二万余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第一 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方面军序列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 详情>>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 国工 工农 农红 红军 方面军 方面 面军 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