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是1929年12月11日广西百色起义时建立的。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龚楚,政治部主任陈豪人。经党中央批准,红七军组织了七人前委。红七军组成后,在前委和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下,坚持了右江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秋,红七军奉命北上。此后主力转战于黔、桂、粤、湘、赣五省边境,经大小战斗百余次,行程6000余公里,于1931年2月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进入中央苏区后,编入红三军团建制。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整编后,红七军与红二十一军缩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



红七军创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主力部队之一。

1929年12月11日,国民政府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军2800余人,在百色举行起义,宣布成立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参谋长龚鹤村、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陈豪人。下辖第一纵队,纵队长李谦、政治委员沈静斋;第二纵队,纵队长胡斌、政治委员袁任远;第三纵队,纵队长韦拔群、政治委员李朴。

发展历史


1930年2月,李明瑞、邓小平领导龙州起义,建立红八军,李明瑞被任命为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龙州起义失败后,红八军余部并入红七军。3月,中央代表邓斌(即邓小平)为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1930年秋,又成立第四纵队,纵队长黄治峰、政治委员罗少章。11月,红七军整编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师,留韦拔群率少数部队进行游击战,主力则奉命北进。在转进过程中,红七军损失惨重,进至湖南广东边界时,仅剩2个团。黄埔一期的李谦也在战斗中牺牲。部队进至江西南部后,邓小平离队去中央汇报(这是他后来被贬职到瑞金当县委书记的主要原因)。

1931年7月,全军抵达中央苏区,归红三军团建制。这段时期,红七军高级干部多被整肃调离,俞作豫、李明瑞被肃反、俞作柏牺牲,龚楚一度任红七军军长后也被调离。

1933年,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取消军一级编制,红七军番号取消。该部被缩编为红三军团第五师,是主力师,在东方军入闽战略行动中表现出色,师长寻淮洲指挥一个团歼灭战斗力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一个主力团。寻淮洲升任红七军团军团长后,由参加过百色起义的后起之秀李天佑担任红五师师长。红五师随三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东方军两次入闽,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三军团在扎西会议后缩编为一个师四个团,红五师缩编为红四师第十三团。过草地后,毛泽东将一、三军团缩编为陕甘支队,红十三团调入一军团系统的红一师,改称第十三大队,到陕北后恢复红十三团番号。由于三军团番号未恢复,该团隶属于红一军团红一师。

1938年8月,红十三团随红一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该团为685团第二营,11月随聂荣臻留在晋察冀开辟敌后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该部扩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四纵队,后改称解放军第64军。

相关介绍


广西红七军是一支正规红军野战部队,因为龚楚曾在井冈山红四军担任中层干部,对朱毛红军的建军思想十分熟悉,所以龚楚在军事政治上对红七军的建军有很大帮助。红七军的高层干部有李明瑞俞作豫这样的北伐名将,有张云逸带出来的广西军校干部,有李谦、冯达飞这样的黄埔精英,所以军事素质是较为出色的。只是政治上屡受当时的左倾路线影响,和强大的广西军阀死打硬拼,所以损失不小,难以在广西立足,被迫转移到中央苏区。后来在彭德怀的影响下,锤炼成一支能打硬仗恶仗的优秀部队。

红七军在转进江西途中一度被国军击溃,一分为二,一部分人马到了中央苏区,一部分却到了湘赣边界的地方红军王震所部(即湘东独立一师,后成为红六军团的主力师),结果袁任远带的这批军官为红六军团的建设和正规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外,1927年底,鄂东工农革命军转移到湖北黄陂,改编而成的部队也使用红七军番号,军长吴光浩、党代表戴克敏、参谋长汪奠川。1929年,该部改编为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后改为红四军第十师,属于红四方面军系统。

红七军军部旧址


百色军部旧址

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广西自治区百色市粤东会馆。该会馆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道光和同治年间先后两次重修,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坐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三进厢房和庑廊,整个建筑古朴雄奇,尤其是檐下雕刻精美绝伦。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农军在百色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中共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军政治委员。百色起义前后,粤东会馆成为红七军党的领导机关和部队指挥部所在地。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等领导龙州起义,创建了红八军和左江苏维埃政府。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李明瑞任红七、红八军总指挥。至此,初步形成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不久,红八军遭敌袭击而失败,余部转移到右江编入红七军。

1977年8月7日,邓小平亲笔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1988年1月13日,红七军军部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1月20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字“百色起义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1997年6月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至今观众已达270多万人次。

古州军部旧址

榕江古州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古州中路西侧,原为清 代镇台衙门,已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4月,红七军为摆脱国民党桂军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围困,开展游击战争,于30日击溃黔军第二师副师长史远勋部,攻占榕江县城(古州),红七军军部驻清镇台衙门内,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陈豪人、军长张云逸和总指挥李明瑞在这里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接见各界人士,宣传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旧址为四合院建筑,呈长方形,现存门楼、前厅、后厅、左右厢房、后院和南北耳房,有天井2个,四周为青砖空斗封火墙,占地面积2900余平方米。

古州镇台衙门原全称“古州镇总兵署”,是贵州唯一保留完整的清代军事机关,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古州镇,辖都匀、从江、黎平、天柱、镇远、台江、凯里、黄平、台拱等州府、县协营。

红七军走出的将军


1、 张云逸(1892——1974) 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2、韦国清(1913——1989)原名韦邦宽。广西省东兰人,壮族。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3、李天佑(1914——1970),广西省临桂县人,汉族客家人。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4、莫文骅(1910——2000),原名莫万,字六琴。广西省南宁市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5、覃健(1911——1959),原名覃秀华,曾用名谭健。广西省东兰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6、冼恒汉(1911——1991),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7、韦杰(1914——1987),广西省东兰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8、韦祖珍(1912——1982),广西省东兰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9、黄新友(1912——1985),原名邓新友。广西省百色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0、黄惠良(1912——-1975),广西省平治县(今属平果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1、卢绍武(1906——-1978),原名陆耀伍、卢焕光。广西省武鸣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2、欧致富(1913——-1999),原名欧阳致富。广西省田阳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3、姜茂生(1912——-1985),广西生凤山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4、覃士冕(1914——-1981),广西省东兰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5、覃国翰(1912——-1996),广西省都安县人,壮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


抗日战争爆发后,迎来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和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中国工农红军番号从此撤销。根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协议,将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

红一方面军 红一军团 红三军红四军 (红一方面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二军

红三军团 
红五军红八军红十六军

红五军团 红十三军红十四军红十五军

红十五军团 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

其他部队 红七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红三十五军少共国际师红十八军

红二方面军 红二军团 红二军红六军

其他部队 红六军团红三十二军

红四方面军  红四军 (红四方面军)红九军红三十军红三十一军红三十三军

其他独立部队  红十军团红十军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九军红三十四军红一军红二十三军红二十四军红十一军红十九军红七军

沿革路线图 中国工农红军沿革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