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之辩”查询结果

“之辩”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大律师之精彩刑辩系列:生死之辩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书名:大律师之精彩刑辩系列:生死之辩作 者:翟建 著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6-1版 次:1页 数:337字 数:220000印刷时间:2008-6-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509305140包 装:平装20305359内容简介衡量律师辩护是否成功的标志,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关键在于律师是否真正全面地抓住了 详情>>

律师 精彩 刑辩 系列 生死 之辩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作 者:黄全愈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8月1日ISBN:9787300123790开本:16开定价:26.80元内容简介《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国素质教育之辩》内容简介: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量,要多学、多记;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性思考,让学生多问、多 详情>>

一动 中国 基础教育 基础 础教 教育 基础 中国 素质教育 素质 质教 教育 之辩


古代诗路之辩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作 者:杨晖著丛书名: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3378845出版时间:2008-12-01版 次:1页 数:221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内容简介《古代诗路之辩:〈原诗〉和正变研究》从叶燮正变观念出发,将叶燮的正变观置于清初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对《原诗》正变观进行了深入的富有现代色彩的阐释。作者认为,叶燮在《原诗》当中消解了“正”与“ 详情>>

古代 路之辩 路之 之辩


古代诗路之辩:原诗和正变研究

图书信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8年12月1日)平装:221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32ISBN:7563378847,9787563378845条形码:9787563378845尺寸:22.4x15x1.6cm重量:440g作者简介杨晖,1964年生,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全国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协会会员,主 详情>>

古代 路之辩 路之 之辩 原诗 诗和 和正 正变 研究


和同之辩

春秋时期关于事特矛盾对立因素的多样性和单一性的论辩。《国语.郑语》记载:西周末年,周太史史伯认为幽王”去和而尚同”,使国家处于危亡之中。他说:”夫和实生特,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特归之。若以同碑同,尽乃弃矣。”和,指的是事物矛盾对立因素的单一性与一致。罗伯认为只有保持矛盾对立因素的多样性及和谐怀统一,事物才能够发展;若只维持矛盾对立因素的单一性与一致,事物就不能发展。《左传》昭公二十 详情>>

和同 之辩


让法律温暖动物:动物保护之辩、思、行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0年11月1日)平装:419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9787562034575,7562034575条形码:9787562034575尺寸:22.6x16.8x2.6cm重量:640g内容简介《让法律温暖动物(2):动物保护之辩、思、行》主要内容简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 详情>>

法律 温暖 动物 动物保护 动物 物保 保护 之辩


无诤之辩--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图书信息图书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作 者:释印顺 著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1-10-1版 次:1页 数:167字 数:110000印刷时间:2011-10-1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ISBN:9787101080599包 装:平装图书简介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 详情>>

无诤 诤之 之辩 印顺 法师 佛学 著作 系列


有无之辩: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本书目录基本信息作者: 康中乾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条形码: 9787010039084;978-7-01-003908-4ISBN: 7010039089 出版时间: 2003-5-1开本: 小32开 页数: 548重量: 500 多媒体: 定价: 30元内容简介这部著作紧紧抓住了魏晋玄学的中心议题,即“本末有无”的本论论问题而展开,力图揭示魏晋玄学本体论思想内在逻辑发展基本线索。 详情>>

有无 之辩 魏晋 玄学 本体 思想 解读


再见大师:语言之辩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作 者:常磊著丛书名: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1023067出版时间:2005-07-01版 次:1页 数:92装 帧:平装开 本:所属分类:图书>艺术>艺术理论与评论内容简介《再见大师:语言之辩》作者所阐述的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沃尔夫林以来形式主义美术史观有映照之处,侧重绘画语言的演变及其不同形态和样式的探讨。与沃尔夫林的风格学不同的作者更 详情>>

再见 大师 语言 之辩


志功之辩

指动机与效果。即: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墨子·大取》:“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谭戒甫注:“义不义,志也;利害,功也。盖人存义不义之意志,苟见诸行事,即呈利害之功效。” 详情>>

志功 之辩


强弱之辩

原文:夫强不自强,因弱以奉强;弱不自弱,因强以御弱。故弱为强者所伏,强为弱者所宗,上下相制,自然之理也。然则所谓强者,岂壮勇之谓耶?所谓弱者,岂怯懦之谓耶?盖在乎有德,不在乎有力。夫金者,天下之至刚也;水者,天下之至柔也。金虽刚矣,折之而不可以续;水虽柔矣,斩之而不可以断;则水柔能成刚,金刚不辍其弱也。译文:强的不是自己很强,由于依靠弱陪衬出它的强;弱的不是自己很弱,由于依靠强显出它的弱。所以弱被 详情>>

强弱 之辩


天人之辩

天人之辩,即关于“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关系的论争。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 详情>>

天人 之辩


义利之辩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道义和功利相互关系的争论。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荀子主张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墨子的说法与儒家不同。他认为“义,利也”(《墨子·经说上》),主张义和利是一致的。西汉董仲舒概括孔孟的义利 详情>>

义利 之辩


众口之辩

【词目】众口之辩【读音】zhòngkǒuzhībiàn【释义】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出处】《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详情>>

众口 之辩


濠梁之辩

原文(文言文白话文)赏析著名的“濠梁之辩”记载于《庄子﹒秋水》篇中。原文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白话文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 详情>>

梁之辩 梁之 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