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窑址”查询结果

“窑址”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安田村窑址

安田村清至民国窑群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界溪中、上游两岸,东起安田村,西至撑岩村,前后绵延7公里,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堆积层包含物丰富,厚0.5至2米。据当地《赖氏族谱》记载,安田窑建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由德化县移民赖氏、许氏开创。已发掘清至民国时期8处窑址,其构造大小基本一致,属分室龙窑类型,俗称“鸡笼窑”,形体小、结构简单,节省材料和劳力,一次烧成时间短,便于小规模生产。窑具类有支座、垫饼 详情>>

田村 窑址


安溪瓷窑址

安溪瓷窑址,分布在福建省安溪县魁斗、龙门、龙涓、长坑、尚卿等12个乡镇,共155处,其中宋元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瓷器以青白瓷、青瓷、青花瓷为主,器物有碗、盘、粉盒、钵、洗、壶、瓶、军持、杯、罐、炉等。宋时在龙门桂瑶烧制的青瓷碗,器内划篦梳纹,卷草纹或压印单、双鱼,器外划莲瓣纹或篦梳纹,风格与同安窑相似,在日本称“珠光青瓷”。在龙涓等处明清瓷窑,还生产“沙足底”的青花碗。安溪窑产品也大量销往国 详情>>

安溪 窑址


安阳隋代窑址

AnyangSuidaiYaozhi安阳隋代窑址隋代北方重要青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郊洹河南岸。1974年发现,由河南省博物馆等单位调查与试掘。窑址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60米,面积达9万平方米。发现的窑体略呈圆形,内径约1米左右,窑壁厚0.15米,系用耐火土建造,残迹高1.1米。窑具有支烧具、支棒、器托、垫饼及范模等,其中支烧具数量最多,形制复杂,说明这里的烧瓷技术较为先进。瓷器主要有 详情>>

安阳 隋代 窑址


八义窑址

八义窑址(第一批省保)时代:宋地址:长治县八义镇八义村窑址分布在村北,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瓷窑已毁,地表可见残存大量白釉褐花瓷片,在一些暴露的遗址断面上可以看出瓷片、烧料等堆积十分丰富。50年代进行过调查发掘,共发现了18座瓷窑遗址,对采集到的瓷器和瓷片进行考证,确认窑址为宋代瓷窑。从遗址上采集到的瓷片和出土器物来看,窑址烧造以碗、盘、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以玩具、佣、尊为辅。瓷器的釉 详情>>

八义 窑址


保定古窑址

简介保定古窑址:碧湖保定村曾是元明时期瓯江流域的窑业中心。保定窑始于宋代,元代进入鼎盛期,明代衰止。历史上保定村有古窑址36处。除12号窑为宋窑,曾产有黑瓷产品外,其余窑址的时代均属元、明,生产青瓷。所产多为碗,少数为盘、杯、小碟。保定窑瓷器中印有蒙古八思巴文。八思巴文是元统治时期的标志,施用范围甚小,一般只有官方造作的器物上才能见到,刻印在瓷器上的只有保定窑和龙泉大窑等几处。保定古窑址现为丽水市 详情>>

保定 窑址


硋窑瓷窑址

硋窑瓷窑址,位于周宁县泗桥乡硋窑村东侧。硋窑瓷窑始建于宋代,后湮灭。1982年发现。窑址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挖掘出的遗物有青瓷、影青釉和白瓷,底足多露胎,装饰有划印花等。采集有青瓷盅、影青执壶、瓶、小碟、花口碗及高足杯等。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硋窑 窑瓷 窑址


长柄窑址

长柄窑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位于亭江镇长柄村,始建于宋代。相传有36窑,经普查发现,尚未发掘。从采集到青瓷和黑釉瓷标本进行鉴定,为宋代窑址。青瓷以灰青为主,有敞口圈足碗、碟、器盖等,质地细腻。黑釉瓷有双耳执壶、盏等。盏为敞口、斜壁、小圈足,通高5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3.7厘米,釉面光亮,色黑如漆,造型风格与“建盏”相似。1986年该窑址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长柄 窑址


车水岭青瓷窑址

车水岭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新民村东北车水岭北坡。属东汉遗存。遗物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出土罐、壶等。胎质细腻,呈浅灰色,釉色青中带黄。瓷器表拍回纹、菱格填线纹等。窑具为筒形垫座。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车水岭 车水 水岭 青瓷 窑址


陈家岭古窑址

简介陈家岭古窑址位于武宣县城郊陈家岭村东南枣树园内的黔江北岸台地上,属马蹄窑,专烧陶瓷器。瓷器主要釉色有褐色、少量青黄釉,大小碗底有印花,含支丁痕。大型器物有鱼纹、水波纹。器形有碗、碟、钵等,为宋陶瓷窑址。 详情>>

陈家 岭古 窑址


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

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二段31号,是成都博物院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成都隋唐窑址因制瓷兴盛于隋唐而得名;又因古窑遗址地处古道观青羊宫以北,故名青羊宫窑址。该窑址从1955年试掘到1983年发掘,其分布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是四川省迄今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隋唐时期的综合性窑场,填补了长江上游地区古代陶瓷遗址分布的空白。隋唐窑址可分为三个区域,即窑炉区、作坊区和废品堆积区。现窑址内有保护较好 详情>>

成都 隋唐 窑址 博物馆 博物 物馆


澄源罗金坂窑址

澄源罗金坂唐五代窑址位于南平市政和县澄源村罗金坂西侧山坡,面积约6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0.2至0.5米。为烧造青瓷的窑址。以产碗、碟为主,瓷胎质地较粗糙、有夹砂,胎色多为灰或青灰色,少量土黄色;釉色多为青灰、青黄、青绿,少量酱色;器外壁施釉多不及底;火候正常、瓷化程度较好。窑具多为筒形垫柱和托珠。其装烧多采用支垫叠烧,少量采用正烧或覆烧。 详情>>

澄源 罗金坂 罗金 金坂 窑址


瓷碗铺窑址

瓷碗铺窑址群位于通川区复兴乡两路口村,背靠铁山县平梁,南北为山脊环绕,分布面积约四万平方米,现已调查发掘宋代窑口5处,堆积物1处,出土有瓷碗、盘、碟、壶、瓶、罐、钵、盒、盏、杯窑具等数十种类,器物釉色以黄褐色、赭色、黑色为主,纹饰以牡丹缠枝、连枝纹为主,烧造以叠烧支垫,砂垫正烧,匣钵正烧为主。从釉色、工艺制作烧造技艺分析均已达到相当高西民窑水平。 详情>>

瓷碗 窑址


达河窑址

达河窑址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 代:宋、元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位于碗窑乡碗窑村东、西南。范围约5万平方米。堆积丰富,共有窑址5处。烧造年代从唐代始至明代,产品种类较多,有碗、执壶、灯台、盏、碟、盘、罐等,以碗为主,胎质坚硬,呈青灰色,也有仿景德镇白瓷的,釉色有青绿、淡青、灰、褐黑釉等。早期釉与龙泉窑较相似,光泽较好,纹饰多以花卉为主,窑具有匣钵、垫饼、垫珠等。该窑址对研究浙西南制瓷业的 详情>>

达河 窑址


大乌贼山青瓷窑址

大乌贼山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渔家渡村大乌贼山西坡。属东汉遗存。出土罐、壶、虎子、五管瓶、洗、碗、钟等。施黑色酱褐色和酱黄色釉。器表用拍印、刻划、堆塑等手法,饰窗棂纹、叶脉纹、方格纹、水波纹与席纹等。窑具有圆饼形、喇叭形垫座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乌贼 青瓷 窑址


德清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发掘报告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作者),故宫博物院(作者),德清县博物馆(作者)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第1版(2008年3月1日)外文书名:DeqingHuoshaoshan精装:235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7501024359,9787501024353条形码:9787501024353产品尺寸及重量:26.6x19x2.2cm;921gASIN:B001A9DZW 详情>>

德清 火烧山 火烧 烧山 原始 窑址 发掘 报告


东堡印纹陶窑址

东堡印纹陶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上蒋乡东堡村庙前山东北坡。属春秋战国遗存。面积约1400平方米。出土罐、坛等。胎呈褐色。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口沿经慢轮修整。器表拍印方格纹、回纹、菱形填线纹、复合纹及麻布纹。为绍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东堡 印纹陶 印纹 纹陶 窑址


东烧尾窑址

东烧尾窑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内厝镇东烧尾村东北,1974年调查发现。窑址分布在东烧尾水库西面山坡和宋厝村一带,范围约1平方公里。地面散见大量喇叭形窑具、窑砖、三角形陶垫、残缺器物和青瓷碎片。所采集实物标本主要有假圈足碗、盘口壶、罐等,皆施青釉,胎厚,具有唐代风格。下宋厝村东面山坡现残存3处窑基,呈椭圆形,较完整的一条长5.7米,中腹宽2.3米。该窑址的发现把厦门地区制瓷年代的上限前推至唐代。 详情>>

东烧 烧尾 窑址


东瑶古窑址

东瑶古窑址位于厦门市杏林区东孚镇东瑶村,范围约800平方米。废弃的瓷片和窑具堆积分布极为广泛,最厚堆积层达7米以上。器胎灰白细腻,修整尚欠光整,施釉不及底,碗盘内壁多以梳篦刻划疏简的唐草纹,外壁或装饰直条粗篦纹,主要器型有碗、盘、碟、杯、盏、钵等。此窑属南宋同安汀溪窑系的青瓷窑。该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东瑶 瑶古 窑址


东张窑址

东张窑址位于福清市东张镇石坑村厝后山和邻下村宫后山两处,是福清80年代发现的陶瓷业遗址。该遗址方圆2平方公里,地表散布大量漏斗型匣钵、瓷片、垫饼、支柱、支圈等遗物。在邻下村后遗有砖窑基残迹。该窑址为南宋福建四大瓷窑之一(同安、泉州、福清、连江),以烧制青瓷和乌金瓷为主,产品有各式碗、盏、碟、盘等,主要销往海外。宋窑的发现,弥补了地方文献记载,为研究福清宋代手工业陶瓷品工艺提供实物资料。1981年公 详情>>

东张 窑址


枫山坞青瓷窑址

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湄池镇渔村枫山坞峡谷口。1983年发现。属东汉遗存。遗物堆积层厚0.70至1.50米。出土器物多为壶、罐、瓿。外施黄褐或青绿色薄釉。壶耳面拍印杉叶纹,器外壁饰弦纹和水波纹。伴出网纹、梯形纹釉陶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山坞 青瓷 窑址


凤凰山青瓷窑址

位于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大善村凤凰山麓。属三国至西晋遗存。出土碗、盘口壶、罐、钵、碟、虎子、洗、樽等。胎质灰白细密,釉色以青绿为主,青黄次之,釉面匀润光亮。器表用堆塑和模印法饰网格纹、弦纹、联珠纹、蕉叶纹、铺首、鸟兽和乐伎。窑具有三足支钉、盂形齿口间隔具、盆形垫座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凤凰山 凤凰 凰山 青瓷 窑址


凤凰山窑址

凤凰山窑址群位于上虞市上浦镇大善小坞村的北面。由尼姑婆山、凤凰山和前山窑址3部分组成,其中,凤凰山、尼姑婆山窑址在大善北侧,前山窑址在大善南面。3窑址南北直线距离约1公里。文化层总分布面积为24081.63平方米。其中尼姑婆山窑址12395.14平方米,凤凰山窑址4499.43平方米,前山窑址7187.06平方米。三处窑址地缘相邻,除生产规模略见大小、主要产品略有侧重外,制作风格和装饰技法一致。时 详情>>

凤凰山 凤凰 凰山 窑址


扶摇窑址

扶摇窑址 位于宁德市九都镇扶摇村西200米。窑址背依高山,前有一小溪。窑址范围约3000平方米。溪两岸有10余处暴露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厚约1~1.5米。采集标本有残碗、碟、碗夹、支圈、垫饼等。釉色为白色和影青,是一处元至明代的民窑。窑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元代瓷业生产有一定的价值。1992年,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扶摇 窑址


富盛窑址

富盛窑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 代:周至战国公布时间:2006年5月25日位于富盛镇倪家溇村南300米瓜岭长竹园。面积约4000平方米。发现南北并列两条龙窑。1978年试掘,其中一条龙窑残长6米、窑床宽2.46米。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合烧。原始瓷有碗、盘、碟等,胎质坚密,胎骨灰白,釉呈青色。叠烧时以扁圆形垫珠间隔。印纹陶有坛、罐等。胎呈深紫、深灰色,外饰米筛纹、杉叶纹、回纹。该窑址对研究我国瓷业 详情>>

富盛 窑址


歌山窑址

歌山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 代:唐—北宋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歌山镇象塘村南山坡至下楼村南山坡。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表采集唐中晚期产品以玉璧足碗为主,用垫珠间隔叠烧。北宋有碗、罐、盏托、执壶等。碗施全釉,釉色青绿。窑具有匣钵、垫圈。 详情>>

歌山 窑址


葛府窑址

葛府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 代:五代、北宋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南马镇葛府村南山坡。面积约3000平方米。五代采集产品有莲花碗,北宋产品除各类碗外,尚有盘、壶、杯、罐、盏托、粉盒、瓷枕等。制作极为规整精致。印花、划花和刻花装饰手法均采用。施青釉,釉层均匀,釉色晶莹。窑具有匣钵及各种垫具。 详情>>

葛府 窑址


巩县窑址

巩县窑址中国唐代北方陶瓷窑遗址。在今河南巩义市(原巩县)。隋代开始建立作坊,到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兴旺发达。窑址规模很大,在陶瓷工艺上多有创新。据载曾为皇宫烧选贡瓷。巩县窑产品以白瓷为主。隋代的白瓷盅、碗、罐等胎薄质细,有很高水平。唐代生产规模扩大,产品以碗、盘为主,还生产瓷枕等。其产品有的十分精细,但多数质地较粗,是一种商品瓷。该窑青瓷、黑瓷质量也很高,而最出色的产品是釉陶。绚丽的三彩釉陶种类最多 详情>>

巩县 窑址


孤坟仓山青瓷窑址

孤坟仓山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双桥乡廿里村尖坑弄孤坟仓山南坡。1983年发现。属唐代遗存。龙窑。窑头与前段已辟为耕地,后段保存完好,残存12米左右。遗物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堆积层厚0.60至1.20米。出土器物多为敞口平底大盘、碗。盘口为喇叭形长颈,施青釉,微泛黄色,釉不及底。窑具有筒形垫座和圆形垫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孤坟 仓山 青瓷 窑址


古磁窑窑址

古磁窑窑址(第二批省保)时代:唐地址:浑源县城南15公里青磁窑乡古磁窑村南遗址现存面积约6000平方米,堆积厚约1--3米。散布在地面的残瓷片随处可见,烧造期为中晚唐至金元时期。器型有碗、钵、瓶、罐、注子等。釉色有白、黑、青三种。唐代以后,烧造规模小,品种单一,以白瓷为主,主要器型有碗、盘。装饰以黑画花为主。一般器物无花纹,也有个别的黑彩绘画、刻花、剔花等。器物全部为支珠垫烧。 详情>>

古磁窑 古磁 磁窑 窑址


古磁窑址

该遗址位于磁窑火车站东3公里处。窑址东南西北狭长2.5公里,宽约1公里。址上有西磁窑村、东磁窑村、华丰煤矿一号井、县陶瓷厂和瓷土矿。磁窑火车站、东磁窑、西磁窑村即因古瓷窑址命名。西磁窑瓷窑址建于唐代。宋代发展为陶瓷手工业生产的中心地区之一。元代废弃。窑址内瓷片、窑具俯拾皆是,不少古老院墙也为窑具垒砌。西磁窑村东南部瓷片堆积厚达2米以上。出土的窑具有匣钵、支烧窑棒、垫板、垫饼、点支、三角支垫;生产工 详情>>

古磁 窑址


古瓷窑址

古瓷窑址(第三批省保)时代:唐地址:交城县城东北3公里磁窑村唐宋窑址叠压于磁窑遗址之上,磁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左右。唐宋窑址有河东区和河西区两处,河东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河西区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有大量黑、白、青、黄褐等瓷器残片堆集,部分区段厚达1米,器型多以盆、碗、罐等生活用瓷为主,也有少量白釉绿斑标本和白釉红斑稀有标本。《中国陶瓷史》记载交 详情>>

古瓷 窑址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故宫博物院(编者)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第1版(1998年10月1日)精装:280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7800472833条形码:9787800472831产品尺寸及重量:29x21.8x2.6cm;1.7KgASIN:B0011CTMI2内容简介中国陶瓷生产有8000年左右连绵不断的历史,其间名窑迭出,佳作不断。自元末明初以来,出现了一种有意摹仿前代瓷 详情>>

故宫 传世 瓷器 真赝 对比 历代 窑址 标本 图录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品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书名: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品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作 者:故宫博物院 编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时间:1998-10-1ISBN:9787800472831开本:16开定价:420.00元内容简介中国陶瓷生产有8000年左右连绵不断的历史,其间名窑迭出,佳作不断。自元末明初以来,出现了一种有意摹仿前代瓷器的特殊品种,这就是人们习称的“仿古瓷”。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崇古的意趣 详情>>

故宫 传世 瓷器 赝品 对比 历代 窑址 标本 图录


官山青瓷窑址

官山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上灶村西南官山南坡。属五代至北宋间遗存。面积1400平方米。出土碗、盘、粉盒、砚、执壶、罐、枕、盏托、研磨具等。胎质细腻,呈灰白色。外施青绿釉,间有青中泛黄,釉面莹润。纹饰以刻划花为主,亦有镂雕飞蝶、鹦鹉、秋菊、莲荷和缠枝花卉等。窑具有匣钵和垫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官山 青瓷 窑址


官坂古窑址

官坂古窑址位于连江县官坂镇塘里村,分布范围3000平方米,堆积层0.5~1米。采集到的瓷器残品有碗、碟、盏、罐、瓶、执壶等,釉色有青白、青灰、青绿等。纹饰有刻划纹、卷草纹、弦纹等。经鉴定为宋、元时期古窑址。 详情>>

官坂 窑址


广州西村窑址

GuangzhouXicunYaozhi广州西村窑址北宋时广州规模较大的民间瓷窑址。以烧外销的青白瓷为主,产品输往南亚各地。在广州市西村增涉河东岸岗地上。遗址南北长1公里多,残存的3处堆积以“皇帝岗”的最大,是西村窑的主要遗存。1956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发掘。皇帝岗堆积高约7米,略近圆形,在堆积的东南角发现一座龙窑残址,残长36.8米,拱形窑顶已塌,窑身中宽4米,首尾稍收窄,窑床铺细砂,坡 详情>>

广州 西村 窑址


鹤山唐代窑址

鹤山唐代窑址是广东省鹤山市唐代民间日用陶瓷生产窑场之遗址。已发现鹤山境内目前最古老的窑址是唐代窑址。共有四处:古劳凤冈窑址、古劳宏冈窑址、沙坪镇玉桥大涌口窑址、沙坪镇坡山西头冈窑址。现场采集得的青瓷有碗、罐,陶器有炉、盆、釜等。 详情>>

鹤山 唐代 窑址


横历窑址

横历窑址,位于福建省闽候县鸿尾乡桥头村横历自然村西500米,为宋代窑址。1982年发现,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南向一座山腰发现一条龙窑窑基,遗物堆积丰富。采集有黑釉瓷盏、青釉碗、壶、碟、盘等瓷器及匣锛、垫饼等窑具。窑址保存较好,是闽候县大窑址之一。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头遗址,位于鸿尾乡桥头村,是新石器时代遗存。桥头遗址,位于鸿尾乡桥头村,是新石器时代遗存。闽候县鸿尾乡桥头的碗窑山 详情>>

横历 窑址


洪山窑址

古代瓷窑。在山西介休洪山镇,故名。也叫“介休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历史达千年之久,为北方瓷窑所少见。宋代烧瓷品种较丰富,除白釉瓷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绘和镂雕等。白釉印花大都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整,线条清晰,但不讲求均衡对称。褐釉盘、碗、洗等器物也大量运用印花装饰,盘洗器饰以婴戏荡船纹,为介休窑独出。介休窑还受磁州窑影响,烧制白釉 详情>>

洪山 窑址


吼山原始青瓷窑址

吼山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吼山村吼山东坡。属春秋战国遗存。面积4000平方米。出土器物多为碗、钵、盘。轮制成形。胎质细腻,呈灰白色。外施青黄色薄釉。窑具为扁圆形托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吼山 原始 青瓷 窑址


湖村瓷窑址

该窑址位于山东宁阳华丰镇湖村东南和灵山以北。窑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隋代正式开始在村东建窑,烧制瓷器。后移村南,从唐代一直烧到宋代。在村东采集到隋代黄绿釉、青绿釉小平底碗、高柄豆、盆、器盖和三角支垫、窑柱等支烧窑具。村南和灵山北瓷片堆积厚达1.5米以上。出土的器物有青、黄、白釉和淡黄釉碗、复式系罐和盆等。部分器物施护胎釉,釉色光亮润泽。该窑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湖村 村瓷 窑址


湖南古墓与古窑址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基本信息作 者:周世荣 编著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时间:2004-1-1版 次:1页 数:528字 数:1450000印刷时间:2004-1-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SBN:9787806653494包 装:精装内容简介湖南是陶瓷的故乡。长沙是西汉长沙国和五代十国的故都。长沙隋唐至元明80%的墓葬资料,都是在开发和抢救性的工作中挖掘出土的。笔者将资料分别写成专题 详情>>

湖南 古墓 与古 窑址


湖田古瓷窑址

湖田古瓷窑址在景德镇湖田村,面积大约40万平方米,窑业兴起于五代,经宋,元至明中叶结束,五代遗物堆积在村东。宋,元遗物在村南,元明遗物以琵琶山为中心,窑具与碎片堆积以刘家坞、琵琶山最丰富,中心处厚达数十米,保存较好,大窑炉与作遗迹则多聚集在天门沟两岸,五代产品以白釉为最精。其中出土的蟹壳青小碗和白釉盘,器型规整多水平,宋代产品以青刻,印花器物为主,亦有青花生产,明代以民用青花为主,此窑址反映了景德 详情>>

湖田 古瓷 窑址


虎头埔古窑址

位于普宁广太镇绵远村虎头埔南坡,1982年6月县文物普查队发现,1982年10月,省、地、县文博部门联合发掘,共清理了15座陶窑,出土大量的印纹陶片,比较完整的有陶罐3件、窑用鹅卵石7件。陶器和陶片是泥质灰陶,器形大多为罐壶类。主要特点是高领、鼓腹、圈底、矮圈足,外壁通体饰各种印纹,有条纹、间断条纹、长方格纹曲尺纹、圆圈纹、叶脉纹、编织纹等。窑形大致可分为平面葫芦形、平面圆形和平面方形三类。平面葫 详情>>

虎头 埔古 窑址


华家山窑址

座落福建省建阳莒口镇华家山毛竹采育场东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分布在碗厂、中窑和南窑三处,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1982年发现。采集标本有青瓷和青白瓷,器形有碗、盘、杯、碟、瓶、洗、匙等,胎骨洁白细腻。窑具有匣钵、垫饼、支圈等。装饰手法以印花为主,兼以少量刻花和划花,支圈复烧为该窑的一大特色。 详情>>

华家山 华家 家山 窑址


槐山古窑址

槐山古名“磁窑”与晋江的“磁灶”一样,在唐宋时期陶瓷生产方面极具盛名,有着悠久的历史。1981年10月,惠安县人民政府于槐山古瓷窑遗址竖立“文物保护单位”碑。槐山窑址共五处,该村境内林厝尾(碑文称“银厝尾”)二处、山仔头二处、许厝一处,系唐至五代古窑,至今时历千余年。由于荒废年代已久,窑址今因开荒造田或建造房屋而被破坏严重,地表残存瓷片甚少,只林厝尾一号窑遗址保存较好,范围近500平方米,深二至三 详情>>

槐山 山古 窑址


槐山窑址

窑址年代为宋、元时期。位于南埔乡槐山村北五百米处。1976年发现窑址四处,包括银厝尾一窑、二窑和山仔头一窑、二窑。分布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局部堆积层厚〇.二~二.五米,有两处可见窑床断面。采集标本有青釉四系罐、壶、钵、碟、盆、器盖等残片及窑具垫托、支座等。1984年福建省考古队发掘银厝尾一窑,已回填。 详情>>

槐山 窑址


淮南寿州窑址

参见:淮南寿州窑遗址 详情>>

淮南 寿州 窑址


黄冶三彩窑址

位于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大、小黄冶村,分布于黄冶河两岸,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巩义黄冶三彩窑址始烧于北朝,发展于隋,盛于唐,式微于宋、金。早期生产青瓷,隋代开始生产白瓷,唐代主要生产白瓷,另外还生产黑釉、黄釉瓷、三彩瓷。三彩瓷是巩义窑址的一大亮点。历史上关于唐三彩的产地,一般有西安、洛阳、扬州三地说,但目前发现窑址的,仅洛阳一地。巩义窑址发现的白瓷,胎质坚细,洁白莹润,其薄胎白瓷呈半透明状,质优者可 详情>>

黄冶 三彩 窑址


霍州窑址

HuozhouYaozhi霍州窑址元代烧造白瓷的窑址。位于山西霍县西南的陈村。1975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证明了明代曹昭撰的《格古要论》中有关“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的记载。霍州窑烧制的白瓷,以造型小巧、胎薄体轻、制作精工、纹饰精细为主要特色。[白瓷高足杯(元代)]调查中未发现霍州窑的窑炉,窑具只发现有一种圆饼形带数个小支钉的支托。烧制方法有叠烧与支烧两种,叠烧者器里一圈无釉(涩圈),支烧者器里 详情>>

霍州 窑址


吉州古窑址

州古窑址位于叶安县永和镇西侧赣江江畔,距吉安市约11公里。遗址长2公里,宽1公里。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星罗棋布;一条条用匣钵和窑砖砌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长街古道纵横交错;瓷片和窑具遍地可见,俯拾皆是。吉州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因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吉州窑以产品精美,尢以黑釉瓷产品著称,其“木叶天目”和“剪纸巾花天目”饮誉中外。古窑遗址上,有一座宋代本觉寺塔 详情>>

吉州 窑址


己古古窑址

己古古窑址位于位于连江县敖江南岸己古村西山麓田角湾附近。该窑址受基建破坏,残存面积仅余300平方米,堆积层1~1.5米,采集到的碗、盘、罐、灯盏等青瓷器和支圈、匣钵、垫柱等窑具。经鉴定为南朝至宋代古窑址。 详情>>

己古 古古 窑址


甲仗青瓷窑址

位于浙江省上虞市上浦镇甲仗村。窑址分布于寺山、立柱山、道士山和盘口湾等处。属五代至北宋时期遗存。遗物堆积以寺山为最丰厚。出土器物多碗、盘,另有碟、灯盏、罐、注子、盅、盏托、熏炉、盒、兽形枕等。胎呈灰白或浅灰白色。釉色大多青绿,亦有淡青、青黄等色,器表用刻划和剔刻法饰萱草、牡丹、卷草、云气、蝴蝶、鹦鹉、花鸟和荷叶小龟纹等。窑具有垫圈和匣钵。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甲仗 青瓷 窑址


建窑古窑址

座落在水吉镇池中、后井村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窑是宋代著名窑场之一,窑址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门和社长埂(包括园头坑)四处,方圆十数里,窑址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创烧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走向衰落。历史上建窑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瓷器著称,尤以免毫纹瓷器饮誉海内外。晚唐五代时期,在芦花坪、牛皮仑等处窑址均开始生产青釉和酱青釉瓷器,器形以碗、碟、盏为主,此外, 详情>>

建窑 窑址


将口唐窑窑址

将口唐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将口镇将口村。分布在郭垅山和仙奶岗两座山岗的东南坡,暴露窑具托座和青瓷残器等,堆积层厚1至2米,范围约1200平方米。该窑于1977年调查时发现。1985年,福建省博物馆进行发掘,发现唐代龙窑基一座,出土遗物数百件。瓷器胎骨绝大多数细腻、纯净,少量夹砂或羼细砂。产品均为青瓷,施石灰釉,釉色以青绿、青黄色为主,也有少量青灰色。釉层普遍较厚,均匀温润。釉面流行细小而密集的 详情>>

将口 唐窑 窑址


将口窑址

座落在福建省将口镇将口村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窑址分布在仙奶岗、郭龙山二处,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1977年发现。1985年6~7月间,省考古队在仙奶岗窑址发掘清理了长达52米的唐代龙窑基址一座,为国内目前最长的唐代龙窑。出土产品均为青瓷,器形有碗、碟、钵、盆、罐、盘口壶、执壶、灯盏、水注、器盖、枕、炉、秤砣等。装饰手法有刻花和釉下褐彩,窑具有支柱。1985年冬,文物部门组织力量修筑了围墙并加盖 详情>>

将口 窑址


江西玉山渎口婺州窑址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基本信息作者: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山县博物馆编出版社:文物出版社ISBN:9787501024810出版时间:2008-07-01版 次:1页 数:189装 帧:精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历史>文物考古内容简介渎口窑是晚唐至北宋中期烧造青瓷的民间窑场,虽然历代文献均无记载,但却是江西地区比较重要的早期窑址之一。无论是从地望考察,还是器物的造型、胎釉和纹饰特征 详情>>

江西 玉山 渎口 婺州 窑址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南的乌龟山西麓,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的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对窑址进行正式发掘,1988年冬,因建设南宋官窑博物馆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1400余平方米,共发现窑炉一座,作坊遗址一处,其中作坊遗址包括房基三座、练泥池一个、辘轳 详情>>

郊坛 坛下 下和 老虎洞 老虎 虎洞 窑址


金交椅山古窑址

二○○二年五月至九月,福建省博物馆、晋江市博物馆联合对金交椅山宋代窑址进行勘察发掘,在面积约四万平方米的西坡就发现了四条长度不一的龙窑遗址、作坊遗址及多处堆积层,较完整的一条龙窑长达七十米,宽二.五米左右,从残存的窑址可辨认出窑口、火膛、窑壁、窑门、窑床。在窑址周围发现大批支垫,且在出土器物的口沿、内部、底部发现有明显的烧结痕,可以判断,金交椅山窑炉是采用器物迭烧工艺的。估算起来,这样的龙窑一炉可 详情>>

金交椅 金交 交椅 山古 窑址


景德镇湖田古瓷窑址

湖田古瓷窑址在景德镇东南四公里湖田衬,是我国古代著名窑场。宋《陶记》、明《江西通志》,清《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均有记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窑场兴烧于五代,历宋、元至明代隆庆、万历之际结束。延续烧造长达600余年,遗迹遗物堆积面积约为40万平方米。村西月光山,有五代遗物堆积。产品类型丰富,纹饰工艺精美,装烧形式复杂,多具时代特征。有五代之钉迭烧灰釉青瓷与白胎青瓷,多为壶、碗、盘之类, 详情>>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湖田 古瓷 窑址


九岩青瓷窑址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九岩村九岩桥旁土丘。属西晋遗存。30年代,陈万里至此调查,获碗、洗、狮形插座、虎子、灯盏、鸡头壶等,其所著《瓷器与浙江》有记。1992年,文物部门复查,见窑址保存尚好。出土瓷器胎色灰白,外施青釉,间有青中泛黄。窑具为喇叭形垫座和盂形锯齿口间隔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九岩 青瓷 窑址


渴口窑址

枣庄市渴口村村南、村北分布两处古瓷窑址。北区,村北30米处有一座砖厂,因连年用土,窑址受到严重破坏,现存面积仅约400平方米。地面上散见一些瓷片,偶而有完整的器物、窑具出现,可辨出的器形有碗、罐、瓶、壶等。釉色为黄、白、青灰、酱色。窑具仅见窑棒一种。南区,村南铁合金厂南墙外的田地上,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100米,遍地散布着大量瓷片,俯拾皆是。可辨器形有罐、碗、瓶、壶等。其釉色主要为白釉、黄釉、 详情>>

渴口 窑址


魁岐古窑址

魁岐古窑址位于连江县敖江南岸魁岐村西南的山丘上,分布范围4000平方米,堆积层厚度1~3米。采集到的青瓷碗、碟、盏、瓶、罐等生活用品及支圈、匣钵、垫座等窑具。纹饰有印花纹、凹弦纹、篦纹或卷草花卉纹等4种。少数在碗具外腹饰刻划纹。釉色有青黄、青绿两种。经鉴定为南宋至元代古窑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魁岐 岐古 窑址


魁岐窑址

魁岐窑址位于连江县敖江镇魁岐村西南。烧制青瓷,胎体较薄,呈灰色,质地细腻。坯体表面有轮刮痕,碗内壁满釉,碗外壁上半部和圈足露胎,釉层厚薄不匀,釉色深浅不一,有的釉面上有小块空白,釉色有青黄,青绿。标本均是碗类,在形制、装饰、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与宋代瓷器的特征,风格相一致。196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魁岐 窑址


李家山商代印纹陶窑址

李家山商代印纹陶窑址,位于浙江省上虞市百官街道西南严村李家山北坡。属商代遗存。1984年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共清理6座窑床。一座为马蹄形,其余均为龙窑。龙窑长5.20米、宽0.90米,为我国现今发现年代最早的龙窑。窑旁出土印纹陶罐、坛残片145片,其中硬陶127片、泥质陶18片。纹饰有编织纹、回纹、云雷纹、绳纹、弦纹等。其中一块云雷纹碎片胎壁起泡,表层有“爆汗釉”。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李家山 李家 家山 商代 印纹陶 印纹 纹陶 窑址


两弓塘窑址

两弓塘窑址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 代:宋、元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官塘村两弓塘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8年局部发掘。清理龙窑一座,残斜长47.6米,窑床宽2米左右,倾斜度约15度。堆积厚1米左右,可分三个文化层。出土单色釉瓷和彩绘瓷两大类产品。前者见于所有文化层,主要器形有壶、瓶、碗、盆、罐等,包括青、褐、黑等各种釉色瓷器和类似紫砂器的汗釉瓷。后者见于一二两层 详情>>

两弓 弓塘 窑址


晾网山青瓷窑址

位于浙江省上虞市梁湖镇华光村晾网山南坡。属西晋遗存。出土盘口壶、水盂、洗、狮形器、鸡首罐、碗、钵等。胎质灰白坚实。施釉均匀,釉色以青绿、青灰为主。器表饰网纹、弦纹、联珠纹、铺首等。窑具有盂形齿口间隔具和喇叭形支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晾网 网山 青瓷 窑址


辽阳冮官屯窑址

窑址在今辽阳市东三十公里太子河南岸的冮官屯。窑场很大,已被太子河水冲去不少。所烧以白釉粗瓷为主,白釉黑花和黑釉瓷器较少,也烧少量的三彩器。该窑初建于辽,金代达全盛时期,元代渐衰至废,是一处烧造时间较长,规模宏大的烧造瓷器的民窑。辽阳冮官屯窑废弃至今虽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但窑址基本保存,而且面积大,文化层厚,瓷片堆积丰富,是当时东京辽阳府唯一的古窑址,对研究辽金时期陶瓷生产工艺、特点以及当时的社会生产 详情>>

辽阳 官屯 窑址


凌湖青瓷窑址

位于浙江省上虞市联江乡凌湖村窑山南坡。属唐代遗存。出土罂、注子、罐、钵、碗、灯盏等。胎质坚密,胎色灰白。通体施釉,釉色黄、青、青黄3种,色泽匀润。蟠龙罂颈部贴龙,碗、钵类器物大多素地无纹。窑具以喇叭形支座为常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凌湖 青瓷 窑址


灵武窑址

灵武窑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灵武县,东距灵武县城35公里,南距瓷窑堡镇4公里。窑址座落在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的小山上。文化层厚约2-4米。该窑历史始于西夏,经金代而终于元代。所烧瓷器十分品种丰富,有白瓷、青瓷、褐釉瓷、茶叶末釉瓷、黑瓷和少量紫色釉器物。产品有碗、杯、盘、盆、钵、釜、高足杯、壶、各式瓶、缸、瓮、罐、灯等。还有为西夏游牧民族所特有的扁壶、铃、钩等。器物胎体沉重,造型浑厚,很多 详情>>

灵武 窑址


岭垌窑址

景点简介景点历史景点简介岭垌窑址位于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平政镇岭垌村境内。是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也是我国宋代时期较大规模生产瓷器窑群。窑址主要分布在岭垌圩周围的圩头岭,龙山寺岭、埠头岭、坟地岭,大和佛冲一带,该窑址规模大,层次清楚,有许多遗物如匣钵,瓷片,露在地面依山从岭脚一层屋斜堆至岭。产品以影青印花碗,碟为主,器物十分精美,烧制技术高,所烧出的瓷器胎质细腻洁白,晶莹光洁,胎薄且有透明度可谓达到了 详情>>

岭垌 窑址


娄家坞青瓷窑址

娄家坞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娄家坞村畚箕窝山北坡。属西晋遗存。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碗、罐、壶等。胎质细腻,呈灰白色。施青绿色釉,均匀纯净。罐、壶肩部饰斜方格网纹带。窑具为盂形锯齿口等。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娄家坞 娄家 家坞 青瓷 窑址


罗岭青瓷窑址

罗岭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上虞市皂湖乡罗岭村西北多主山西坡。属西晋遗存。出土碗、盘口壶、罐、钵、洗、水盂等。胎质坚实,施釉均匀,以青绿为主,亦有绿中闪黄或闪灰者。纹饰有网纹、弦纹、联珠纹、铺首等。窑具为盂形齿口间隔具、喇叭形支座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罗岭 青瓷 窑址


骆家桥青瓷窑址

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新枫乡骆家桥村南面。1979年发现。属宋代遗存。堆积层厚2至3.50米。出土器物有碗、罐、壶、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骆家桥 骆家 家桥 青瓷 窑址


马面青瓷窑址

马面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马面村西缸窑背面南坡。属五代遗存。面积2000平方米。出土器物以圈足敞口碗为主,盘、罐、壶次之。胎色灰白,外施青釉。碗内壁刻划弧线纹。窑具为匣钵。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马面 青瓷 窑址


茅店窑址

座落于光泽县华桥乡大禾山的茅店村。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窑址堆积在两处山坡,一名九谷松,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50米;一名张家山,东西宽20米×南北长50米。其产品以釉色划分,可分为青白、黑和青三大类;品种有碗、盘、碟、炉、钵、盒等;器形内底多装饰花纹图案,新颖别致。 详情>>

茅店 窑址


毛穴广窑址

毛穴广窑址位于厦门市杏林区海沧镇毛穴广村北端小山包上,北距角嵩公路约500米。窑址相对高度约5米,窑炉位于山包中部,长约3米、宽1.6~1.8米,高5~15厘米。1990年9月文物普查时发掘,采集的标本主要有碗、壶、瓶、罐、盆、盘、带把器、网坠、莲花瓦当、垫柱、“宣和通宝”铜钱等。烧造品种包括青釉器、酱褐釉器、缸瓦器及陶器等。此窑大量烧造广肩小平底四系罐和梭形、圆饼形穿孔网坠,是厦门至今发现的宋代 详情>>

毛穴广 毛穴 穴广 窑址


庙湾青瓷窑址

庙湾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经济开发区,稽山街道(原禹陵乡禹陵村)庙湾西小山南坡。属东晋至五代遗存。遗物散布面积约500平米,堆积层厚约50厘米。出土东晋豆、盆、盘、钵、四系罐及唐代圈足碗、珠足砚等。胎色灰白,外施青釉。器表多素面,少数器物口部有褐色点彩。窑具有盂形锯齿口间隔具和匣钵。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庙湾 青瓷 窑址


墓林窑址

墓林窑址(唐至五代)位于美湖乡洋田村上田的墓林。该窑炉长21米,宽19~21米,为长方形龙窑。窑头和窑室分辨不清,窑尾火烧土尚存。经考古发现有青瓷器物壶、罐、碗、花口洗,以及窑具支垫等。主要器型1.碗(1)碗I型:敞口、圆唇、口沿外翻、鼓腹,假圈足、平底微内凹,口径17~18厘米,足径7~8厘米,高10~10.8厘米。(2)碗Ⅱ型:敞口、圆唇、口沿外翻,鼓腹、内心有一弦纹,假圈足、平底微内凹,口径 详情>>

墓林 窑址


南安县宋代窑址

白扩山窑址:在东溪第二大支流罗溪分派直坑溪北岸,罗东镇高塘许村白扩山,面积约8000平方米,堆积层1至2米左右。1961年发现。地表散见瓷片、匣钵甚多,以烧青瓷器为主。保存较好。梧毛寨窑址:在高塘村西北面梧毛寨山坡上。窑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堆积层1.5米左右,露出窑基1米左右。1961年发现。烧青瓷,碗类为主,敞口沿处卷,斜直腹,圈足,饰直线、草叶、弦、篦纹。保存较好。荆坑窑址:在直坑溪中段东 详情>>

南安县 南安 安县 宋代 窑址


南安县唐代窑址

坝头窑址:在东溪第三支流梅溪的分派四都溪上段,洪濑镇前瑶村鹰沟山下,面积约200平方米。1971年发现。堆积层约3米。器型唯罐类,四系硕腹平底,胎色浅红、浅灰,部分器物有阴刻草书“市片”或“片片”字样。遗址保存尚好。四甲墓边窑址:在前瑶村四甲墓道左侧。面积约100平方米,堆积层2米左右,1977年发现。器型仅罐、缸两类、部分器物施有青黄釉,其余为素面,造型粗糙厚重,窑具有垫托和圈垫。窑床已破坏。大 详情>>

南安县 南安 安县 唐代 窑址


南坑古窑址

窑址情况历史沿革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东田镇南坑村一带,于1977年发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大多为宋元窑址,少数延续至明。遗有青瓷、白瓷、青白瓷,为闽南沿海烧制青瓷的最大规模窑场,其产品在日本及东南亚大量出土或出水。1991年3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情况南坑四周群山起伏,在古窑址的山坡上,虽然长着草木,然而用手一扒,竟然全是陶瓷片。堆积范围连绵数里,面积20万平方米,堆积层厚达1至5米,是目 详情>>

南坑 窑址


南坑窑址

南坑窑址,位于南安市东田镇南坑村,分布2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多为宋元时期,少数延续至明代。烧制青瓷为主,也有白瓷、青白瓷;器型有碗、炉、洗、罐、杯、壶、瓶、碟等;饰有篦纹、莲瓣纹、缠枝纹等。所烧的碗造型与同安窑风格类同,但口径略大,器内刻划篦划纹,还有蔓草、草叶、大吉等,但不见双鱼装饰,器外刻直道纹、莲瓣纹、篦纹,素胎没纹饰的葵口碗为同安窑所末见。产品在国外多有出土。蓝溪村竂仔窑遗址还 详情>>

南坑 窑址


南胜窑址

南胜窑址的所在地为福建省平和县,类型为古遗址,批号为35060002,具体地址位于平和县南胜镇、五寨乡。南胜、五寨,均为乡镇名,分别位于平和县城东南约16公里和24公里。60年代文物普查时,已在这一带发现古窑址。此后,福建省博物馆与平和县博物馆作过多次复查,发现窑址有:南胜镇的花仔楼、田坑、欧寮;五寨乡的洞口、虎仔山、后巷碗窑山、田中央、垅仔山、大垅、二垅、蛤蟆坡、内窑、扫帚金等。采集的瓷器标本有 详情>>

南胜 窑址


南万山窑址

金元时期瓷窑址。位于淄博市博山区海眼乡南万山村西及村南的岭地上,部分被村庄所压。南北约250米,东西约140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窑址中部有一条小河,已干涸,俗称“龙湾沟”。窑址断崖上,暴露有3处窑炉残迹,直径约2米。窑址范围内散布有大量白釉、黑釉、白地黑花瓷片和碗形支具、匣钵、瓦底等残破窑具。胎质以白胎为主,亦有红胎和灰胎。器类均为生活用具,如碗、盆、盘、罐、瓶等。造型及工艺具有明显的金、 详情>>

万山 窑址


倪家溇釉陶窑址

倪家溇釉陶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瓶窑山西坡。属宋代遗存。面积约2800平方米。出土油盏、碗、瓶等。胎色深灰,质地较粗,外施褐釉。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倪家溇 倪家 家溇 釉陶 窑址


倪家溇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窑址

倪家溇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窑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富盛镇倪家溇村陈灶户山西麓长竹园。属战国遗存。遗物散布面积东西宽20米、南北长200米。出土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碎片、扁圆形托珠和红烧土等。窑址南部有南北并列龙窑遗址2处。1978年试掘出龙窑1座,全长不足6米,宽2.42米,为早期龙窑。窑内有原始青瓷和印纹陶残片,窑床旁有原始青瓷和印纹陶混合堆积,证实该窑同时生产原始青瓷与印纹硬陶。原始青瓷有碗、盘、碟、 详情>>

倪家溇 倪家 家溇 原始 青瓷 印纹陶 印纹 纹陶 窑址


尼姑婆山窑址

三国西晋时期青瓷窑址。位于上浦镇大善小坞村尼姑婆山东麓。窑址废品堆积丰富,主要产品有碗、罐、盘口壶、簋、泡菜坛、樽、盆、象形器、虎子、砚等,以碗、罐、盘口壶为多见。釉色青绿莹润,制作精湛,装饰手法多见网格纹、联珠纹、叶脉纹、水波纹,贴印的有铺首、佛像,特别是将罐或壶的流做成神气活现的牛头、马头、鹿头,将罐或壶的系捏塑成鼠形状,将樽或盆的底足用范印成硕大的兽头状,为同期其他窑址所罕见。另外,发现该窑 详情>>

尼姑 婆山 窑址


排山坞青瓷窑址

排山坞青瓷窑址,位于浙江省诸暨市高湖乡大联村排山坞东麓。1983年发现。属唐代遗存。龙窑依山而建,长25米、宽3米左右。窑前有取土、用水和制作遗存,保存完好。瓷片堆积层厚0.40至0.80米,分布范围2000平方米。出土器物多为碗、盘、盏、盘口壶。胎色灰白,细腻坚密。外施青釉,微泛黄色,晶莹滋润,外底部无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情>>

山坞 青瓷 窑址


坡山西头冈窑址

坡山西头冈窑址是唐代陶瓷生产窑场的遗址。在广东省鹤山市沙坪镇坡山村西头冈易氏六世祖祠背后。1995年发现,窑床或火膛位置现时已种竹(有待发掘证实),窑壁及拱顶仍存,用砖砌筑,两壁间约3米,窑的四周满布遗弃物。采集的器物有青瓷碗,半陶瓷小罐、陶器盖、夹砂陶釜等残件和垫座。碗内施青绿釉;小罐内施全釉,外施半釉,釉为青灰色。碗、罐的下部都有一圈弦纹。夹砂陶釜,胎灰色,砂粒粗。垫座是陶瓷坯入窑时在窑内承托 详情>>

山西头 山西 西头 窑址


浦口古窑址

浦口古窑址位于连江县浦口镇周围的山丘上,分布范围1平方公里,号称“三十六龙窑”。浦口中学所在地及周围堆积层1~1.5米,上元村公路两侧山丘上堆积层2~5米。是连江县古代瓷器生产窑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古窑址。从采集的瓷片看,浦口窑生产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其次是灰白瓷和少量黑釉和白瓷。器物制形多样,除碗、碟、杯、盏外,还有长颈瓶、圆唇撒口、鼓腹。36窑瓷器产品,窑窑各具一格。经鉴定为南宋至明代古窑址。列县 详情>>

浦口 窑址


浦口窑址

浦口窑址位于连江县浦口镇周围的山丘上,分布面积有1平方公里,1954年发现。浦口窑生产规模很大,品种多,其中青瓷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青白瓷,还有少量黑釉瓷。釉色有青绿、青灰、青黄及灰白、青白等,有的釉面粘有细小砂粒。常见的器物装饰主要有:在碗内刻篦纹,卷云纹,碗外刻划莲瓣纹或宽篦,碗心模印莲花图案,瓶身堆贴缠枝莲花等,有的在花卉图案中刻写“上吉”等字样。器物有:Ⅰ型碗 撇口,斜腹稍弧,碗心平或浅弧, 详情>>

浦口 窑址


齐村古窑址

坐落于枣庄市齐村镇西北隅沙河两岸,一部分已被村庄覆盖。河边、路口、田埂散布大量瓷片和煤渣,有的地方瓷片堆积可达2米厚。当地居民称这一带为“沙壶场”“张家窑”。标本可辨器形有碗、钵、灯、罐、盆,窑具有垫饼、支垫等。窑址出土的器物中以碗的数量最多,多施黑釉、酱釉,少量施靛蓝釉。碗底普遍拍印文字、图案或符号,如“王”“马”“金”“盛”“天”“东”“寿甲”“三全”“出”“x”及花瓣、方格等。窑址中大量黑釉 详情>>

齐村 窑址


清溪松岗村窑址

清溪松岗村窑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松岗村北部,年代为明清时期,延续至中华民国。分布范围较大。目前可见的遗迹有窑炉2座,均为龙窑。残留有夯土墙体或墙基的房址6间,灰砂构筑的淘洗池(炼泥池)2处,石块构筑的圆形池1处,以及取土的原生高岭岩矿。遗址中有大量废弃堆积,采集到大量的青花瓷器、青釉瓷器和褐釉瓷器残件,种类有碗、盘、杯、碟等日常用瓷,还有窑具匣钵、窑垫等生产工具。整个生产流程如取土、炼泥、制作 详情>>

清溪 松岗村 松岗 岗村 窑址


曲阜古窑址

息陬窑址河套窑址河夹店窑址宋家村窑址息陬窑址位于息陬乡息陬村北,遗址范围200米×300米。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采集到三足支架、支柱等窑具及白釉瓷片,为隋至唐代窑址。该遗址三面临路,破坏较严重。河套窑址位于曲阜城东南8公里,东河套村南,遗址范围50米×40米。遗址处于沂河北岸,经雨水冲刷常有青瓷碗等烧制半成品及三角支架、圆形支架等窑具暴露出来。1985年村民劳动时,在距地表l.2米处发现残窑 详情>>

曲阜 窑址


屈斗宫德化窑址

位于德化县浔中镇宝美村破寨山西坡上,面积45000平方米。德化是我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又是重要的外销瓷产地。全县已发现历代古瓷窑址238处,居全省之冠,屈斗宫窑址于1976年发掘一条长5701米、宽1.4为至2.95米的17间窑室的鸡笼式窑基,出土宋元进期的800多件烧制工具和6793件完、残瓷器。器型有碗、盘、碟、壶、罐、瓶、洗、盅、盒、杯、军持等十余种,其中有2件青白釉直道纹洗的底部刻划着穿长 详情>>

屈斗宫 屈斗 斗宫 德化 窑址


泉州屈斗宫古瓷窑址

门票·开放时间]:10元景点简介:位于德化县城郊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1976年发现,是宋元外销瓷古窑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东西宽约300公尺,南北长约150公尺。1976年发掘一座有17间窑室的鸡笼窑,长57.1公尺,宽1.4-2.95公尺,共出土800件烧制工具和6793件或完整或残缺的日用瓷器。其产品以纯净莹润的乳白色为特征,造型和制作工艺具有宋元的特点。出土的高足杯、直道纹洗、折 详情>>

泉州 屈斗 宫古 窑址


上虞小仙坛青瓷窑址

小仙坛青瓷窑址位于上浦镇石浦村四峰山东北坡小仙坛。属东汉遗存。瓷片标本的测试数据已达到或超过现代日用瓷器的标准,被陶瓷界称为“成熟瓷器”的发源地,认为“东汉时上虞烧制瓷器成功,成为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而且也是我国早期青瓷的生产中心”。 详情>>

上虞 仙坛 青瓷 窑址


十方堂窑址

在邛崃市郊西南南河乡十方堂。据1984年进行的调查和发掘,窑址范围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13万平方米。现存13个窑包分布在南河岸边的条形地带上。窑包的大小各异,高低不等,最大者直径为60米,最小者为25米;最高者11米,最低者6米。发掘了第3、5号窑包,清理龙窑数座,作坊遗址4间,出土数千件器物标本,种类繁多,器形复杂。该窑址的时代过去说法不一,从这次发掘的材料来看,约为五代 详情>>

十方 窑址


四都宋代窑址

位于邵武市水北镇四都村·宋一清·市文物保护单位。今称“四都窑”。共有三处:后门山、巴掌山、拳头山,分别称为上窑、下窑、水尾窑,以下窑最大。分布范围约2.64万平方米,号称“百座窑”。元、明时期烧造最盛。龙窑长约30至50米。宋、元时期产品有瓷碗、盘、碟、高足杯、罐、壶等,以小口瓷罐居多。装饰手法以印花为主,亦有划花、堆贴。胎质细密,色自和灰白,釉色以青自釉为主,亦有少量酱釉。明清时期烧造青花瓷。窑 详情>>

四都 宋代 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