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建窑古窑址

建窑古窑址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建窑古窑址


座落在水吉镇池中、后井村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窑是宋代著名窑场之一,窑址分布在芦花坪、牛皮仑(包括庵尾山)、大路后门和社长埂(包括园头坑)四处,方圆十数里,窑址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创烧于唐末五代,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走向衰落。历史上建窑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瓷器著称,尤以免毫纹瓷器饮誉海内外。

晚唐五代时期,在芦花坪、牛皮仑等处窑址均开始生产青釉和酱青釉瓷器,器形以碗、碟、盏为主,此外,尚有执壶、盘口壶、罐、盒、盏托等。两宋时期,建窑窑工们的杰出成就主要是生产了一批批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的黑釉瓷器。代表性的作品有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黑釉器型制以碗为主,有大、中、小型之分,敝口、敛口之别,俗称“建盏”,这一时期,上自宫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对建盏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建盏还流传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外友好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5年,美国学者詹姆斯马歇尔普拉玛教授曾到建窑进行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对建窑遗址进行科学调查和发掘。1960年和1977年,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及历史系、福建省博物馆和建阳县文物部门联合对芦花坪窑址进行二次科学发掘。1989年12月~199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及建阳县博物馆共同在大路后门、园头坑、庵尾山、营长乾(社长埂)等处窑址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基本摸清建窑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队先后清理了五代至宋代的窑址11座,其中9OSJY3长135.6米,为目前国内最长的宋代龙窑。此次发掘获取了大量的实物资料和文字材料,出土了鹧鸪斑等极名贵瓷品,填补了建窑的一项空白。

1979年9月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研究所和建阳县瓷厂的科技人员组成攻关小组,进行建盏仿古瓷试验;1980年初见成效,样品烧制成功;1981年5月产品通过专家鉴定。失传600年之久的古瓷工艺重放异彩。

相关分词: 建窑 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