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陶塑”查询结果

“陶塑”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陶塑


简介 陶塑奇迹 ( 秦兵马俑 汉代陶塑 唐三彩 ) 简介 陶塑始于秦汉时期,它的出现为我国雕塑史和陶艺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陶塑奇迹 秦兵马俑 西安秦代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秦代兵马俑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严格的写实手段,制作上采用模、塑结合的手法,运用塑、捏、堆、贴、刻、画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秦代兵马俑,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凝神待命的 详情>>

河姆渡文化陶塑人像

河姆渡文化陶塑人像 1973~1978年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在遗址第三文化层,先后出土两件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陶塑人像:①长椭圆形人像,高约4.8厘米;②陶塑人头,高4.5厘米。这两件皆捏塑而成,颧骨突出,造型稚拙。遗址第二文化层为距今5200年前的堆积,从中出土一件陶塑人头,高4厘米,外眼角上挑,颧骨突出,精神饱满,塑工比前期进步,造型特征有明显继承关系。两件头像似乎皆是男子的面容。 详情>>

河姆渡文化 河姆 姆渡 渡文 文化 陶塑 人像


金代二十四孝陶塑

基本信息文物介绍基本信息【名称】:二十四孝陶塑【类别】:陶瓷【年代】:金代【尺寸】:高10~28厘米,座长21~28厘米,座宽42~43厘米。【文物出土】:稷山县马村出土【文物现状】:山西博物院收藏文物介绍金代二十四孝陶塑,该器物二十四孝故事盛行于金元时期,内容组合大同小异。这套二十四孝陶塑,共24件,人物生动传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详情>>

金代 二十四 二十 十四 陶塑


马家浜文化陶塑人像

马家浜文化陶塑人像 浙江海宁彭城遗址,1959年4月曾出土一块刻画着人面纹的灰陶圈足残片,人面长3.5厘米,宽4.1厘米,五官清晰,作双眉相连、尖下巴的造型,形状有些像猴,属马家浜文化遗物。1980年春,在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第二层出土一件陶塑男裸像,属距今约6000年前的马家浜类型遗物。人像系捏塑而成,陶色浅褐,整体作站立姿态,头及双臂皆残,身高6.5厘米,胸腹前鼓,臀部后突,两腿微张,腹下塑出形 详情>>

马家浜文化 马家 家浜 浜文 文化 陶塑 人像


狮子陶塑

狮子陶塑名称:狮子陶塑英文名称:年代:尺寸:长10.4cm来源:备注:长10.4cm 详情>>

狮子 陶塑


石湾陶塑《踏雪寻梅》

藏品名称:石湾陶塑《踏雪寻梅》收藏者:李星藏品来历:我朋友的。我今天替朋友来的。藏品特征:这件藏品高23厘米,底宽14厘米。质地为陶胎。造型为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身着寒衣,各自手持一枝梅花,相互对望。老者白发须眉,少者神态可掬。在器物底部内侧有“潘玉书制”的方形印款识。相关背景资料:石湾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开始生产了,到了明清两代更是兴隆昌盛。明至清初以仿钧著称,世称“广钧”和“佛 详情>>

石湾 陶塑 踏雪寻梅 踏雪 雪寻 寻梅


新开流文化陶塑人像

新开流文化陶塑人像 1972年秋采集于黑龙江密山新开流遗址的墓葬区,造型颇似人物胸像,以夹砂灰陶制成,锥划出五官,作尖顶、睁眼、有须、方颏的模样,风格古朴,具有古代渔民的装束特点,属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开流文化遗物。河姆渡文化陶塑人像 1973~1978年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在遗址第三文化层,先后出土两件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陶塑人像:①长椭圆形人像,高约4.8厘米;②陶塑人头,高4.5厘 详情>>

新开 文化 陶塑 人像


中国陶塑艺术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李艾东著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129267出版时间:2009-08-01版 次:1页 数:269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艺术>工艺美术内容简介陶瓷艺术是中国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许多研究中国艺术史的论著偶辟专辛论及陶瓷艺术,或更多的仅在工艺笑术史中分篇介绍陶瓷,但从艺术史角度系统而集中论述中国陶塑艺术发展的学术专著似乎还不多见, 详情>>

中国 陶塑 艺术 研究


半坡陶塑

半坡陶塑。1954—1957年陕西西安东郊半坡遗址出土,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物,大多是陶器上附饰品,运用捏塑与锥划相结合方法制作,塑工粗放拙稚。比较重要的作品有三件:一为陶塑人头,高4.6厘米,宽6厘米,泥质灰陶,面部略呈方形,五官多用泥条捏合,眼眶突出,鼻子高大,作嘴唇用的泥条已脱落,眼睛与耳孔均锥刺成洞,似为老年妇女头像;由头顶至颈部贯穿一孔,孔径7.7毫米,可能是插在某件陶器上或用于佩挂的饰 详情>>

半坡 陶塑


大溪文化陶塑人头

大溪文化陶塑人头 1978年冬出土于湖南安乡汤家岗遗址下层,属距今约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遗物,头像以泥质红陶制成,背面凹陷,正面凸起,眉骨、鼻梁及吻部均明显突出,高4厘米,似为老人头像。 详情>>

大溪 文化 陶塑 人头


二里头陶塑

二里头陶塑(Erlitou,potteryfigurinesof)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市西南约9公里的翟镇镇二里头村西南,属国家级保护单位。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徐旭生先生在踏察“夏墟”时发现了该遗址。经30多年的勘探、发掘,已证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坐落在伊洛交汇处附近,夏王朝中心地域内的大型都邑遗址,地下湮埋着许多夯土建筑遗存,已完整地揭露出2座宏伟的宫殿基址,发掘到大量中、小型房址、窖穴、 详情>>

二里头 二里 里头 陶塑


海宁市嘉华陶塑轴承厂

海宁市嘉华陶塑轴承厂位于中国举世闻名的观潮胜地,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浙江海宁,是一家集科研,开发,应用,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陶瓷轴承,塑料轴承,不锈钢轴承和各种工程塑料保持架。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化工,石油,冶金,机械,纺织等行业以及航空,航天,汽车,国防,环保等高科技领域,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以及加热器陶瓷载体的特殊用途配件,并可按客户需求加工高难度的陶瓷制品。在新产品 详情>>

海宁市 海宁 宁市 嘉华 陶塑 轴承厂 轴承 承厂


奴隶陶塑

中国商代晚期雕塑。两件人像,一男一女,都是受刑的奴隶形象。男像颈、腰套枷锁,双手枷于身后;身躯粗壮,胸前挺,头侧昂,双目仰视,鼻孔圆张,嘴半开,显出愤慨的神态。女像头盘发辫,颈、腰套枷锁,右后枷于,左臂似已刑断;弱臂细腰,面形较端庄。五官较秀巧,满怀哀怨与绝望。两像的塑造虽较粗简,却注重刻画性格和内心情感,深刻揭示了奴隶社会的残酷,粗略的手法又别有一种古拙之气。 详情>>

奴隶 陶塑


诺克文化陶塑头像

时期:公元前900-公元200年材料:赤陶规格:高26厘米诺克文化的陶塑头像侧重于不完全的自然主义风格,面部特征简约明晰。塑像的眼睛为程式化的倒三角形,眉为向下弯曲的弧线,鼻梁长,鼻翼很宽,嘴部阔大。瞳孔、耳孔、鼻孔及口部一般都以透穿的小洞表示。另外,陶像的发型变化多样,显现出当时人们独特的审美取向。诺克文化是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艺术衰退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陶像夸张头部,头与身的比例可达3:4, 详情>>

诺克 文化 陶塑 头像


青龙泉三期文化陶塑人像

青龙泉三期文化陶塑人像 1979年夏出土于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为距今约4000年前的青龙泉三期文化(即湖北龙山文化)遗物。人像共两件,以泥质红陶捏塑而成,皆作跽坐状的男子,高约7.5厘米。其一,头顶挽髻,两手笼套在袖口内,环垂腹前;其二,发式扁平,双手交叠置腹前,头部耳、鼻甚显,眼、嘴模糊,造型颇具淳朴之天趣。类似作品,以前在鄂东北圻春易家山遗址亦有出土,唯保存状况稍差。 详情>>

青龙 三期 文化 陶塑 人像


清代陶塑济公像

清代陶塑佳作。山西省五台山显通寺藏品。为珐花制品。高35厘米。济公面带微笑,目视远方,嘴微张,长耳,一手提僧鞋,一手握破扇,赤足,头戴褐色船形僧帽,身着翠蓝色露胸宽籼长袍,颈挂黑色念珠。表情滑稽生动,风姿幽默洒脱,形象写实。面部为肉红色,用彩丰富。为清代山西珐花人物塑像的代表作品。 详情>>

清代 陶塑 济公


石湾陶塑

石湾陶塑技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及周边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水陆畅达的交通条件,使石湾成为我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溯源艺术特点(总结第一特色是造型生动传神第二个特点是胎 详情>>

石湾 陶塑


石湾陶塑技艺

"石湾陶,景德瓷",可以说是概括了中国陶瓷的精髓。与景德镇陶瓷业不同,石湾窑是民窑,与官窑有根本的区别,它主要是为市场需要生产,为外销需要而生产。除了生产日常用陶瓷外,还大量生产美术陶瓷等作品。概况一、简介二、溯源(1、发展阶段2、唐代南方陶器3、宋代极盛时期4、明清鼎盛期)三、艺术特点(石湾公仔造型生动传神胎釉浑厚朴实技法多姿多彩)四、传承意义五、中华陶与石湾陶塑技艺概况所属地区:广东·佛山文化 详情>>

石湾 陶塑 技艺


陶塑

简介陶塑奇迹(秦兵马俑汉代陶塑唐三彩)简介陶塑始于秦汉时期,它的出现为我国雕塑史和陶艺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陶塑奇迹秦兵马俑西安秦代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秦代兵马俑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严格的写实手段,制作上采用模、塑结合的手法,运用塑、捏、堆、贴、刻、画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秦代兵马俑,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凝神待命的骑士(1.54),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1.55),那持 详情>>

陶塑


陶塑浮雕人面

用圆雕人物头像装饰的陶壶或陶瓶,也始于仰韶文化,陕西长武县和商县,皆有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红陶壶出土。商县出土的陶壶,通高约22厘米,壶口部分捏塑着一个发辫盘顶、笑容可掬的女孩头像,人物造型堪与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的圆雕少女头像媲美,而形象的完整性过之(见彩图人头形陶壶(仰韶文化)陕西商县出土)。甘肃秦安大地湾1973年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通高31.8厘米,细泥红陶质,在瓜子形的脸庞上,堆塑着清秀 详情>>

陶塑 浮雕 人面


陶塑人面

【年代】:新石器时代【所属文化】:龙山文化【尺寸】:人面长6.4厘米,宽6厘米【出土时间及地点】:1960年山东潍坊市姚官庄出土【特征】:泥质红陶,面呈椭圆,两眼外凸、眉骨高,看似男性凶悍的面目,高鼻梁。 详情>>

陶塑 人面


陶塑人像

裴李岗文化陶塑人头仰韶文化陶塑人像圆雕少女头像裴李岗文化陶塑人头为迄今所知黄河流域年代最早的一件陶塑人像,于1977~1978年在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发现,属距今7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物。头像用泥质灰陶制成,高约4厘米,颈下部分残缺;作扁头平顶、宽鼻深目、前额陡直、突颏缩嘴的造型,具有老年妇女的形貌特征,可能是当时受人尊敬的氏族老祖母形象。其塑造技法比较稚拙,但是,从其信手捏成,略加锥划即现 详情>>

陶塑 人像


陶塑瓦脊

瓦脊艺术是中国岭南传统祠庙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作用主要力图增加祠庙艺术表现力,使屋顶有崇高感,使建筑有丰富华丽的外天线。陶塑瓦脊上的装饰题材,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审美情趣和民风民俗等。这些造型精妙绝伦、釉彩鲜艳夺目的瓦脊,也反映了当时石湾陶塑业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准之高,并为近现代石湾陶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石湾陶塑瓦脊为古建筑增添了异彩,它是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枝奇葩。瓦脊艺术历史渊 详情>>

陶塑 瓦脊


陶塑

陶塑网的营运商是广州钜胶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了中国塑料协会及塑料再生利用专委会,整合了中国塑协授权的各检测站点,联合了全国唯一配送塑料检测及优惠验货的塑料物流服务平台——聚胶物流,联合了各大商业银行及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等机构,打造的一个塑料原料网上店铺。 详情>>

陶塑


天回山陶塑

天回山陶塑中国东汉晚期陶塑。1957年发现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门外10千米处的天回山崖墓中。时间为光和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184~220)。陶俑有男女舞俑、听琴俑、男女庖丁俑、持瓶(或镜铲)俑、武士俑、说唱俑;动物陶塑有:狗、马、鸡、鸭、长尾鸡等,皆为汉代雕塑艺术之精品。其中陶俑中的说唱俑,高56厘米,坐于圆榻上,右手挥舞鼓槌,左臂环抱圆鼓,着长裤,赤脚,似正说到精彩处,作手舞足蹈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 详情>>

天回 回山 陶塑


新石器时代陶塑人头像

陶塑人头像为新石器时代(约7000年前)的文物。1973年出土于陕西省黄陵县,高7.6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人头像以手工捏塑而成,制作粗率,造型稚拙,反映了先民原始的陶塑技艺。虽然其还不能称为真正的陶俑,但已经显现出一丝中国古代陶塑艺术的原始之光。 详情>>

新石器时代 新石 石器 器时 时代 陶塑 人头像 人头 头像


薛家岗文化陶塑人面

薛家岗文化陶塑人面 1981~1982年出土于安徽望江汪洋庙遗址上文化层(第二层),属薛家岗文化后期遗物;在高13.4厘米,直径6.5厘米的夹砂红陶圆柱体上端,捏塑出左右相连的两个人面,鼻梁凸起,眼、嘴皆锥划而成。 详情>>

薛家岗 薛家 家岗 文化 陶塑 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