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敷灸”查询结果

“敷灸”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敷灸


概 述 操作方法 主治病证 注意事项 概 述 敷灸法是指将艾绒加适量的水或药液再加热后敷于穴区,通过湿热剌激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艾灸法,属于铺灸法的范畴。本法虽为现代针灸工作者所研制,但其源则可追溯到古代,明。《本草纲目》中曾载:“鹅掌风病:蕲艾真者四五两,水四五碗,煮五六滚,入大口瓶内盛之,用麻布二层缚之,将手心放瓶上熏之,如冷再热 ”。与本法颇相似。经研究野艾叶水 详情>>

斑蝥敷灸

斑蝥敷灸【概述】斑蝥散灸法,又称斑蝥灸。系以斑蝥粉敷贴穴位或患部,使皮肤充血,发泡,甚至化脓,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斑蝥,又名斑毛、斑猫。临床所用的是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虫体。。早在《医宗金鉴》就有用斑麝丸(斑螫、麝香研末白酒调丸)贴灸治疗咽喉肿痛的记载。《卫生鸿宝》也有用斑蝥散贴灸治疗风寒湿痹的记述,稍后的《外治寿世方》提到:疟疾“斑毛一个用膏药贴于印堂,须早一 详情>>

斑蝥 敷灸


敷灸

概述操作方法主治病证注意事项概述敷灸法是指将艾绒加适量的水或药液再加热后敷于穴区,通过湿热剌激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艾灸法,属于铺灸法的范畴。本法虽为现代针灸工作者所研制,但其源则可追溯到古代,明。《本草纲目》中曾载:“鹅掌风病:蕲艾真者四五两,水四五碗,煮五六滚,入大口瓶内盛之,用麻布二层缚之,将手心放瓶上熏之,如冷再热”。与本法颇相似。经研究野艾叶水煎剂对细菌包括多种致病真菌都有抑制作用,但是, 详情>>

敷灸


蒜泥敷灸

蒜泥敷灸是将大蒜捣烂如泥,敷于穴区达到类似灸法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本法在《本草纲目》即有记载:捣敷足心,治霍乱转筋、泄泻暴痢、鼻血不止;敷内关治疟。现代还有人在蒜泥中加上其它药物以增加疗效。用大蒜施灸,在古代文献中还有“水灸”、“内灸”的记载。所谓水灸,是指用大蒜在体表外擦,如《理瀹骈文》:“痨瘵用大蒜擦脊梁,名水灸”。内灸则指内服生大蒜,如《医心方》载:将大蒜“合皮截却二头吞之,名为内灸”。 详情>>

蒜泥 敷灸


威灵仙敷灸

威灵仙敷灸法是应用威灵仙叶捣烂后贴敷穴位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威灵仙,属毛茛科灌木,其根叶对皮肤都有一定剌激作用。敷灸法,古代虽无明确记载,但现代临床应用颇多。如《安徽药材》提到“捣敷眉心治白喉”。并发现贴足三里治痔疮下血;贴太阳穴治疗急性结膜炎;贴身柱治百日咳;贴天容穴治扁桃体炎等。当然,其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详情>>

威灵仙 威灵 灵仙 敷灸


吴茱萸敷灸

吴茱萸敷灸是应用芸香科常绿灌木或不乔木吴茱萸的成熟果实要外敷以治疗病证的一种外治法。本法古人已有应用,如《濒湖集简方》中以“茱萸末,醋调涂足心”治口疮口疳及咽喉作痛。清代叶桂《种福堂公选良方》提到治鼻衄:“用生吴萸研末,津调,涂足底心涌泉穴上”。现代在方法上和治疗病证的范围上都有一定的扩展。如方法上包括单味和复方,调敷除醋调还有用凡士林作为基质的。吴茱萸出自《神农本草经》,所含主要成分吴茱萸碱、吴 详情>>

吴茱萸 吴茱 茱萸 敷灸


白芥子敷灸

白芥子敷灸法是最为常用的冷灸法之一。白芥子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白芥的干燥成熟种子。以白芥子研末水调外敷,可合局部皮肤发热乃至起泡,类似灸法。概 述操作方法(灸膏制备:具体操作:)主治病证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概 述有关白芥子敷灸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备急肘后备急方》:治瘰疬:“小芥子末,醋和贴之,看消即止,恐损肉”。明。《本草纲目》认为白芥子具有“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的作用,并载有“白芥子末, 详情>>

芥子 敷灸


葱姜敷灸

葱姜敷灸【概述】葱姜敷灸法是现代针灸工作者在蒜泥敷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冷灸法。葱、姜,一般用于艾炷或艾条的隔物灸,葱姜敷灸则是将二者混合捣烂成泥后,敷贴于穴区,刺激穴区皮肤而达到治疗作用。葱姜敷灸,与蒜泥敷灸相比,对皮肤剌激较温和,故可用于面部等皮肤娇嫩的部位。当然本法目前应用的病种还不多,有待进一步实践。 详情>>

姜敷灸 姜敷 敷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