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

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


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aceruloplasminemia)是一种由于铜蓝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特点为视网膜和基底节神经元进行性变性。生化特点为血清铜蓝蛋白缺失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铁代谢障碍。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人类铜蓝蛋白基因定位于3q22~25。人铜蓝蛋白基因由19个外显子组成,长约45kb,铜蓝蛋白是由10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条多肽链,结合有6个铜离子,每3个铜离子形成一个三核簇状(trinuclear cluster)结构,在酶催化的过程中起着结合氧原子并活化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铜蓝蛋白作为血浆中铁氧化酶,氧化铁离子并将其转运到血浆的前转铁蛋白(apotransferrin),合成的转铁蛋白主要参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当血红蛋白衰老破坏后铁被释放出来再重新与转铁蛋白前体结合。铜蓝蛋白的缺乏将导致铁离子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大量积聚。到目前为止,在铜蓝蛋白基因中发现了6种形式的突变,从而引起铜蓝蛋白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发生改变,导致羧基端的、决定三核簇状结构的氨基酸链的功能丧失,使铜蓝蛋白无法和铜结合,导致患者铜蓝蛋白的氧化酶活性消失。

【病理】

肝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中铁浓度显著增高,肝实质结构未见异常,肝内没有铜积聚的迹象。胰腺和其他实质脏器的铁离子浓度增高,特别是胰岛的铁离子浓度增高。基底节神经元部分丢失。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如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增高等;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发展为痴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视力减退,检查可见视网膜变性。此外大多数患者有轻度贫血。

【实验室检查】

特点是血清中检测不到铜蓝蛋白。血清铜和尿铜含量正常。肝铜浓度也正常。

【诊断】 主要根据血清中检测不到铜蓝蛋白,锥体外系症状、痴呆、糖尿病等可作出诊断,如有家族史则诊断更明确。临床上必须与Wilson病鉴别。约有95%以上的Wilson病患者的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甚至达到零,大多数患者尿铜升高,血清铜降低,几乎所有的Wilson病患者均有角膜K-F环,而较少合并I型糖尿病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治疗】 去铁胺(deferoxamine)是一种具有高度亲和力的铁离子螯合剂,它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和铁离子以1∶1结合。对1例患有严重无铜蓝蛋白血症的病人的治疗表明,去铁胺可以使体内铁离子的储备减少,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