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的病因未明,可能有关的因素有:感染、遗传因素、某些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及其他一些因素。农村较城市多见。以晚春及初夏季为高峰,多为散发病例。本病多见于儿童,是婴儿期急性肾衰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特点是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血小板减少。如能做到及时诊断、予与正确的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渡过危重期,避免死亡。成人预后较差,多遗留慢性肾衰,需长期透析治疗以维持生命或进行肾移植术。



简介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英语: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HUS)是一种由于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而引发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综合征。病因不明,发病者多见于但不仅限于婴幼儿。这一综合征最早于1955年定义。

该病多见于婴幼儿,部分儿童发病前有发热或病毒性疾病,因此可能与感染或免疫复合物介导有关。临床表现与TPP类似,有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高血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症状不常见。但微血管病性溶血性和毛细血管损害主要局限在肾脏,可看作TPP的局灶型。无有效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给予透析治疗,部分病例可自发性缓解。

病因


溶血性尿毒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感染(病毒、细菌、立克次体)、遗传及其它因素(如硬皮病、妊娠、口服避孕药)有关。

症状


1.前驱表现:腹泻、腹痛、呕吐及食欲不振数天;

2.急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表现广泛出血倾向;

4.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少尿,无尿;

5.其他:如循环系统表现(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神经系统(嗜睡、抽搐、昏迷)。

诊断


1.溶血性贫血证据:短时间内出现严重贫血,网织红细胞3%-5%,乳酸脱氢酶升高;

2.血小板减少的证据:全身多部位出血,血小板计数多〈50×10的9次方/L;

3.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少尿、无尿,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

4.凝血异常:凝血时间延长,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5.肾活检:肾脏微血管栓塞。

治疗


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 2.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 3.血液净化治疗; 4.抗凝治疗。

用药原则:1.一般情况下,首先考虑应用用药框限“A”; 2.疗效欠佳者,或病人病情较重者,再考虑应用用药框限“C”。

疗效评价:1.治愈:溶血、出血停止,网织红细胞0.5-1.5%,尿液检查正常,肾功能正常; 2.好转:出血停止,溶血大为改善,尿检正常,肾功能基本恢复; 3.未愈:出血、溶血未控制,肾功能未改善或变成慢性肾功能衰竭。

预防


此病常为临床的危急重症,一旦发现患者有进行性贫血,出现急性肾衰,务必分秒必争送到有做肾活检及血液净化的正规医院及时抢救。

检查


1.溶血性贫血证据:短时间内出现严重贫血,网织红细胞3%~5%,乳酸脱氢酶升高;

2.血小板减少的证据:全身多部位出血,血小板计数多<50×10的9次方/L;

3.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少尿、无尿,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

4.凝血异常:凝血时间延长,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5.肾活检:肾脏微血管栓塞。

病情事件


1996年,日本发生 EHEC O157:H7的爆发,上万人感染,其中有上百例HUS病例。

2011年,此综合征由于Escherichia coli O104:H4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德国爆发,并波及欧洲。截止至2011年6月3日已有19人因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