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一、基本情况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于2008年4月在原自然科学系基础上成立。

1、人员结构

(1)教职工。现有教职工29人。

——职称结构: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3人、初级职称1人,高职比约为20%。

——学历结构:博士1人(在读),硕士16人(1人在读),高学历比约为59%。

(2)学生。现有教学班14个(化学本科3个班,化学教育2个班,初等教育3个班,生物教育3个班,动物防疫与检疫3个班),在校学生730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

(3)师生比。全系师生比约为1:25。

2、现有专业

化学(本科)、化学教育、初等教育、生物教育、动物防疫与检疫五个专业。

3、实验室建设

实验用房总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化学4200平方米,生物5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720万元(其中化学600万,生物120万);共有实验室20个,附属用房有12间。

化学实验室15个:无机化学实验室2个、有机化学实验室2个、分析化学实验室1个、中学化学教学法实验室1个、物理化学实验室4个、现代仪器分析室1个、化学模型实验室1个、化学模拟实验室1个、开放实验室1个、中学化学教法研究室1个。

生物实验室5个:植物标本室1个、动物标本室1个、组织培养实验室1个、植物学实验室1个、动物学实验室1个。

附属用房有14个:4个准备室、2个天平室、1个蒸馏水室、5个药品库房、2个仪器库房。

二、办学特色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形成了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实验实践为主要手段,以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为依托,培养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适切性人才的办学特色。

三、教学改革

(1)教改成果。由苟如虎副主任主持的教学理论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7项创新成果,促进我校化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理论教学改革成果5项:①压缩教学时数,整合教学内容,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无机理论采用主线教学,主族元素采用疑问式讨论教学,副族元素采用实验式讨论教学。②运用数学工具推导出不饱和度公式,并广泛应用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③运用“数轴”和“不饱和度”两种方法判断分子的杂化类型。④运用数学方法归纳总结出一个计算16种溶液的pH的公式。⑤运用“数轴法”推求等价电子组态的光谱项。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电解水改进装置和气体发生器的优化组合装置。

(2)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总体按照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三大模块设计。通识课程包括通识1、通识2和通识3三个模块,其中通识1为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通识2、3为学生选修的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

(3)课外延伸的“五个环节”。加强学生课前预习、加强课后作业、加强课后阅读、加强课后讨论、重视期中考试。

四、科学研究

近年来,全系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源期刊4篇,主编教材1部、专著1部,承担省级课题6项,院长基金项目8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取得教学改革研究成果5项,2007年被评为校级科研先进集体,2010年我系巩红冬老师的系列论文被评为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我院该奖项零的突破。

五、实训基地

面积约230亩的实验实训基地,以药用植物资源学、栽培学、生态学及植物化学为重点学科,主要开展青藏高原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保存、良种繁育、示范种植、技术推广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正在进行研究的有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狭叶红景天、唐古特红景天、四裂红景天、秦艽、麻花艽、达乌里秦艽、管花秦艽、粗茎秦艽、匙叶翼首草、党参、藏木香、花锚、独一味、柴胡、甘肃贝母、膜荚黄芪等20种藏药材。已基本完成了唐古特大黄的示范种植,目前已与甘南百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临潭、卓尼、玛曲、碌曲等县进行大面积种植的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