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贴花”查询结果

“贴花”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贴花


种类 词语解释 种类 1. 古代妇女贴在额间﹑面部的装饰。 2. 一种贴在商品上的小型装饰图片。特指贴在火柴盒上的画片。 3. 一种零存整取储蓄的凭证。 4. 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使用印模印出纹饰后贴于器物上,再施釉烧成。唐代长沙(今属湖南)及巩县(今属河南)两窑已很盛行;前者在青釉褐斑器物上贴花,有人物、禽鸟、双鱼、花卉、园景等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后 详情>>

白釉三足贴花寿字炉

参见:清德化窑白釉三足贴花寿字炉 详情>>

白釉 三足 贴花 寿字炉 寿字 字炉


白釉贴花带盖瓶

参见:明白釉贴花带盖瓶 详情>>

白釉 贴花 盖瓶


北宋定窑白釉贴花弦纹长颈瓶

说明:1969年河北省宇州城内静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藏高12厘米口径3.7厘米胎白质细,釉白泛青,近足处无袖。口呈喇叭状,细长颈,颈中部饰凹弦纹五道。广肩,肩腹交接处饰凸弦纹,弦纹上侧堆贴排列均匀的五个圆饼形物,腹稍鼓,下收,圈足。 详情>>

北宋 定窑 白釉 贴花 弦纹 纹长 长颈 颈瓶


茶末釉贴花

基本信息文物鉴赏文物注释基本信息名称:茶末釉贴花枕年代:唐代材质:陶瓷收藏: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注音:chámòyòutiēhuāzhěn文物鉴赏此物高8.6、枕面长12.8、宽10.4厘米。枕作长方形,枕面两端稍高,面微弧凹。枕件中空,侧壁有一圆形小孔。前后壁各贴一片枫叶,再施灰褐色茶叶末釉,烧结后形成露胎的枫叶图案。枕底露胎,胎灰白细腻,为寿州窑产品。文物注释釉: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 详情>>

茶末 末釉 贴花


长沙窑模印贴花:大唐陶瓷装饰艺术之奇葩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作 者:李效伟著丛书名: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9787535628008出版时间:2008-10-01版 次:1页 数:213装 帧:精装开 本:12开所属分类:图书>艺术>工艺美术内容简介《长沙窑模印贴花:大唐陶瓷装饰艺术之奇葩》是我国第一部研究长沙窑模印贴花的专著,书中对长沙窑模印贴花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在:1.《长沙窑模印贴花:大唐陶 详情>>

长沙 模印 贴花 大唐 陶瓷 装饰 艺术 奇葩


珐华彩蓝釉贴花梅瓶

参见:明珐华彩蓝釉贴花梅瓶 详情>>

华彩 蓝釉 贴花 梅瓶


褐斑贴花舞蹈人物瓷壶

唐代(公元618—907年)1973年衡阳市司前街水井出土高16.4口径5.8厘米水器。壶上有双系,又有鋬(pàn)流,说明既可作执壶,又可系绳携带。模印贴花是长沙窑釉彩之外的另一重要装饰特征,这件贴花壶是其中精美者。壶小口卷唇,鼓腹。肩部两侧各有一双轮系,前有多棱短流,后有一双轮执鋬(pàn)。两系及流下分别饰以三块模印贴花,流下为一女子袒胸披纱,扭动身体,站在蒲团上婆娑起舞,左为方形塔建筑,右 详情>>

褐斑 贴花 舞蹈 人物 瓷壶


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凤纹碗

宋(公元960~1279年)1982年江苏常州青龙港工地出土口微敛,斜腹壁,小圈足。通体黑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其装饰手法新颖,碗内釉面饰等距三个剪纸贴花凤凰纹,凤纹展翅飞舞,生机盎然,碗外则饰以玳瑁釉。一器物上集两种装饰技法,而且均为吉州窑新颖超群之技艺,可见当时制瓷工匠的创新构思和卓越技艺。 详情>>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黑釉 剪纸 贴花 凤纹碗 凤纹 纹碗


吉州窑剪纸贴花

参见: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 详情>>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剪纸 贴花


剪纸贴花金玉满堂文盏

参见: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金玉满堂文盏 详情>>

剪纸 贴花 金玉满堂 金玉 玉满 满堂 文盏


金融贴花

金融贴花,是早年银行储户粘贴在存单上的一种缴款凭证。金融贴花的名称有“安徽省有奖储蓄兑奖号码”及“安徽省定期有奖储蓄存款凭证”两种,大小相差无几,均印有开奖日期、号码、月份、金额和期号,它们外形的主要区别是图案颜色、字体排版及有无齿孔。当然,每期字号也不可能一样。金融贴花的这些美妙特征,给我们的感官带来了类似印花税票、邮票等的审美情趣。上世纪50年代初开办的储蓄贴花奖项,对广大储户很有吸引力,开奖 详情>>

金融 贴花


钧窑青釉红斑贴花方耳三足炉

名 称: 元钧窑青釉红斑贴花方耳三足炉尺 寸: 高12.8cm年 代: 元代器 型: 炉釉彩纹饰: 色釉陶瓷纹饰明细: 青釉窑 口: 钧窑(钧窑系)这只钧釉方耳贴花三足小炉,造型古朴大器,胎骨厚重,整体制作工艺粗犷自然,窑变红斑沉着浓郁,唯釉水稍欠细润莹澈,略显乳浊。是元代钧窑系作品,贵在完整无损,较为少见。 详情>>

钧窑 青釉 红斑 贴花 方耳三 方耳 耳三 足炉


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花口瓶

参见:元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花口瓶 详情>>

钧窑 天蓝 贴花 兽面 双耳 连座花 连座 座花 口瓶


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

元(1279年-1368年)高63.2厘米,口径16厘米,底17.5厘米西城区新街口后桃园元代居住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详情>>

钧窑 天蓝 贴花 兽面 双耳 连座瓶 连座 座瓶


绿釉贴花

绿釉贴花罐(唐)细泥质红陶,通体施绿釉。小口,束颈,圆肩,鼓腹,平底。肩、腹部贴有分布不规则的模制莲花、兽首、飞鸟等变形图案二十四个。胎体厚重,造型较为独特。口径16厘米、底径21.6厘米、通高48厘米。 详情>>

绿釉 贴花


民国朱漆贴花小皮箱

基本信息文物介绍基本信息名 字:民国朱漆贴花小皮箱级 别:三级年 代:近现代尺 寸:长36.2,宽36.2,高36.6厘米来 源:收购收藏单位:浙江省博物馆文物介绍长方形,外髹朱漆,手工缝制。三面贴皮雕,两侧为双菱纹和连枝花卉,正面为鹿、蝶、桃、钱、兽等对称纹饰。铜锁扣钮双孔如意形,上下片各三枚乳钉;两侧铜提环,菊花形环钮。箱内无漆。 详情>>

民国 朱漆 贴花 皮箱


明白釉贴花带盖瓶

基本信息文物鉴赏基本信息名称:明白釉贴花带盖瓶类别:陶瓷年代:明代尺寸:通高30.5厘米,瓶身高26.8厘米,腹围50.24厘米,瓶口直径4厘米,外底直径9厘米,足墙厚0.5厘米,盖高6.5厘米,盖口直径5.9厘米收藏:广东东莞博物馆出土地址:广东东莞市寮步镇上屯村响堂岭一家族墓地文物鉴赏2003年2月26日,广东东莞博物馆在该市寮步镇上屯村响堂岭一座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大明年造”款“白釉贴花带盖瓶 详情>>

明白 贴花 盖瓶


明珐华彩蓝釉贴花梅瓶

珐华釉是一种低温色釉,又称法花、法华。一般采用牙硝做熔剂,先在陶胎表面采用立粉方式勾勒出文饰的凸线或者堆贴出文饰的轮廓,然后分别以所需的彩料填底子和花纹色彩,最后入窑烧成。以珐华彩制作的陶瓷器称为珐华器。一般认为珐华器最早出现于元代,而在明代大量流行。通常有陶胎和瓷胎两种,陶胎多产于北方的山西一带,瓷胎珐华产于景德镇,大致在明代宣德年间开始烧制。该件珐华彩小口梅瓶,陶胎,采用立粉技术堆贴出文饰轮廓 详情>>

明珐 华彩 蓝釉 贴花 梅瓶


明龙泉窑青瓷荷叶形贴花三足炉

概况详情概况名 字: 明龙泉窑青瓷荷叶形贴花三足炉级 别: 三级年 代: 明尺 寸: 高7.8,口径18厘米来 源: 移交收藏单位: 浙江省博物馆详情此器作荷叶状,口沿翻卷弯曲,腹壁垂弧,平底,底部置有三乳足,外壁贴塑有梅花图案三组。除器物足端外通体施釉,釉色青黄相杂,釉质光亮,开细碎冰裂纹,裂纹深浅不一。 详情>>

龙泉窑 龙泉 泉窑 青瓷 荷叶 贴花 三足 足炉


明龙泉窑青釉贴花兽足洗

基本信息文物鉴赏基本信息名称:明龙泉窑青釉贴花兽足洗类别:瓷器年代:明代尺寸:口径37厘米,高13.5厘米收藏:江苏宝应博物馆文物鉴赏明龙泉窑青釉贴花兽足洗呈小平沿,口部内敛,圆腹下收,腹装兽蹄三足,采用浮雕技法,生动逼真。三足之间有凸起的直径16厘米的饼形底,底高1厘米,微内凹,无釉。外口沿分饰宽弦纹和细弦纹,宽弦纹一周间饰花朵纹,与底部兽蹄三足的装饰形成呼应。内外均施青蓝色釉,釉面滋润莹亮,釉 详情>>

龙泉窑 龙泉 泉窑 青釉 贴花 兽足 足洗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金玉满堂文盏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金玉满堂文盏同时拥有吉州窑的三个特点:盏内为剪纸贴花,三朵窗花三角型排列,内有文字“金玉满堂”;盏内心釉带窑变,隐隐闪现曜斑;盏外为虎皮斑,色彩鲜艳。 详情>>

南宋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剪纸 贴花 金玉满堂 金玉 玉满 满堂 文盏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

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盏束口,斜削腹,平底,外部施黑釉,内部黑釉地,带灰白窑变花,剪纸贴梅花。地釉泛深褐色,为窑温偏低所致。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是其独特的装饰技艺之一,窑工们可以根据瓷器不同的造型,采用不同的花饰、配合不同的釉面和色彩相互搭配,使整件器物外观和谐,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故虽为民窑器物,也足显当年窑工们的高超技艺。 详情>>

南宋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剪纸 贴花


青瓷贴花

贴花为龙泉青瓷独特制作工艺,其制作方法为青瓷经过素烧之后再贴上装饰图案,之后经过上釉,烧制等多道工艺制成。贴花青瓷的图案非常有立体感,且手感细腻,非常有审美价值。 详情>>

青瓷 贴花


青釉褐斑贴花“张”字瓷壶

唐代高22.5厘米,腹径16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15厘米,重量1.45公斤1958年长沙铜官挖泥塅出土该器口沿外卷,短颈,八方形短流,肩部有双系,筒形腹,平底青釉,褐斑贴花装饰。壶流下部为一贴花“张”字,右侧堆贴一坐狮,左侧的贴花为椰枣纹,三处贴花上均罩以褐釉。该壶为唐代长沙窑产品,器形比较完整,釉色莹润,三块褐斑装饰既规整,又不呆板,流下贴花有“张”字,可能是作坊主的姓氏,目的应是为自己的商品 详情>>

青釉 褐斑 贴花 瓷壶


青釉模印贴花“张”字纹壶

高22.5厘米口径5厘米底径15厘米喇叭口,鼓腹,平底。流及两系下分别贴三块模印褐斑。一块为坐狮,另两块为一串串硕果累累的椰枣图案,椰枣为西亚常见果树,也是长沙窑模印贴花勤于表现的内容之一。狮与椰枣互相映衬,呈现出一幅热带风光下的动物画,西域风格跃然瓷上。有一椰枣正中有一“张”字,当是作坊主的姓。 详情>>

青釉 模印 贴花 字纹 纹壶


青釉模印贴花人物纹壶

高16.4厘米口径5.8厘米底径9.9厘米小口,鼓腹。两系及流下分别饰以三块模印贴花的人物图案,流下为一女子袒胸披纱,纹褶飘逸流动,站于蒲团之上,扭动身体,婆娑起舞,应是唐代风行于全国的胡腾舞,右边一人吹笛,左边一人执物站立。这些纹饰均与西、南亚文化有关,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详情>>

青釉 模印 贴花 人物 纹壶


青釉贴花凤纹镂孔盏托

中文名称:青釉贴花凤纹镂孔盏托出处:中国历代茶具年代:五代质地类型:瓷器功用类型:茶具栏目关键词:隋唐五代茶具主题词或关键词:茶托茶盏青釉辅助分类项:茶具盏托在东晋、南北朝已有制作,以青釉制品为多。至唐代,随着饮茶风气大盛,其产品也多起来,南方越窑、北方耀州窑均有出产。这里展示的是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制品。据北宋碑文记载,耀州“居人以陶器为利,赖以谋生”,产品“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 详情>>

青釉 贴花 凤纹镂 凤纹 纹镂 孔盏托 孔盏 盏托


青釉贴花兽足洗

参见:明龙泉窑青釉贴花兽足洗 详情>>

青釉 贴花 兽足 足洗


青釉印纹贴花

参见:西晋青釉印纹贴花洗 详情>>

青釉 印纹 贴花


清德化窑白釉三足贴花寿字炉

清德化窑白釉三足贴花寿字炉,其口直径约9.2厘米,高约6.8厘米,底直径8厘米。整体观之,上部略大,下部略小,微呈倒梯形。口沿内折,折面宽约0.8厘米,炉内壁和外底无釉。裸露烧结极硬的细密白胎,叩之声音清亮。炉外壁施满白中微泛青灰的乳白釉,釉下装饰一周贴花“寿”字纹。“寿”字纹上下各贴饰一周俯仰相对的菊花。炉底三脚,为顺势自然切削而成。非常简洁。整观此炉,器型规范有度,纹饰清晰,密而不繁,釉水肥厚 详情>>

德化 白釉 三足 贴花 寿字炉 寿字 字炉


清金箔贴花花轿

基本信息文物介绍基本信息名 字:清金箔贴花花轿(万工轿)级 别:一级年 代:近现代尺 寸:长150、宽90、高275厘米来 源:旧藏收藏单位:浙江省博物馆文物介绍清末民初宁波式花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轿顶上是锡制的立体形盛开的莲花,轿上雕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这顶轿子的结构前后左右对称,雕有24只凤凰,38条龙,54只仙鹤,74只喜 详情>>

金箔 贴花 花轿


清文竹贴花方水丞

【名称】清文竹贴花方水丞【类别】竹器【年代】清代【文物原属】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2.9cm,口径:3.4cm,底径:6cm。水丞作四方抹角马蹄式,凸口,方唇,平底。通体包镶文竹为饰,口边、足缘及转折棱线处均镶贴深色竹簧。器身每面中央饰变体几何纹样,抹角处过渡的四条窄面则于下部饰如意云头纹。此器形制乖巧可人,色泽淡雅,为同类制品中较为突出者。 详情>>

文竹 贴花 方水丞 方水 水丞


三彩釉堆贴花兽面纹净水瓶

唐(公元618~907年)1972年江苏常州半导体厂工地出土釉呈绿、黄、白三彩,釉层薄,为石灰釉,底无釉。口沿外翻,竹节状颈,球体腹,喇叭形底足。装饰手法为斑彩与模印贴花并用,腹部堆贴三个兽面纹。 详情>>

彩釉 贴花 兽面 纹净 水瓶


唐彩色釉陶贴花龙首执壶

唐彩色釉陶贴花龙首执壶,高26.9cm。这种类型的器物是唐代特有的一种器式。它通体施黄绿釉彩,口部为喇叭状,鼓腹、平底。以龙首为流,柄呈龙尾状,从口沿经腹部到壶柄,以一条长龙作为环绕的装饰。壶的腹部,一前一后都堆着贴花,左右堆贴着团龙图案,这也是唐三彩的一种器型。唐三彩的胎为白色,为了不使胎色影响釉色,有时需要在胎的表面施加一层白度较高的化妆土,在这类器物的露胎部常可见到这些白色化妆土。唐三彩有手 详情>>

彩色 釉陶 贴花 龙首 执壶


唐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名称】:唐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类别】:瓷器【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唐长沙窑烧制【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19.2cm,口径12.6cm,足径14.2cm。罐唇口,直颈,丰肩,圆腹,腹下敛,平底。胎呈灰白色,器身施褐中泛黄色釉。肩部有对称方形双耳及四朵模印贴花纹。近足处一周及底部素胎无釉。唐代长沙窑器物以日用瓷为主,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外销。其造型简洁朴素,讲究细微之处的 详情>>

长沙 窑褐 褐釉 模印 贴花 双耳


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高22.2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15.8厘米出自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黑石号”沉船大口,圆唇外卷,短直颈,八棱形短流,三股曲柄,三股双系,筒形深腹,大平底。流及系下饰模印椰枣纹贴花,上涂褐色斑块。胎色米红,外施白色化妆土,没上化妆土的部分颜色青黄,形成鲜明对比。通体罩透明青釉不及底,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薄、开细小片,釉色均匀,略有垂釉现象。器内轮制痕迹清楚,底足 详情>>

长沙 窑青 青釉 褐斑 贴花 椰枣 瓷壶


唐长沙窑贴花钮壶

此壶为筒行口,外卷沿,筒行深腹,假圈足,薄胎。楞边短流,三轮状系钮,侧视作“7”字行三轮状器柄。流下模印椰枣纹图形,生动灵活,素胎上施底粉。模印贴花处饰斑块状褐釉,外罩青黄色透明薄釉。该壶显示了长沙窑胎体轻薄、图形生动多姿和灵活精巧的神韵。 详情>>

长沙 贴花 钮壶


唐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参见:唐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详情>>

唐褐釉 唐褐 褐釉 模印 贴花 双耳


陶瓷堆贴花

陶瓷装饰的一种。亦称“模印贴花”、“模塑贴花”,也有简称“贴花”的。多见于西晋至隋唐的青瓷装饰。以胎泥为原料,用模印、模塑等方法,制成各种花纹,用泥浆粘贴在器物胎面,然后施釉入窑烧制。 详情>>

陶瓷 贴花


陶瓷模塑贴花

陶瓷装饰的一种。亦称“模印贴花”,也有简称“贴花”的。多见于西晋至隋唐的青瓷装饰。以胎泥为原料,用模印、模塑等方法,制成各种花纹,用泥浆粘贴在器物胎面,然后施釉入窑烧制。 详情>>

陶瓷 模塑 贴花


陶瓷模印贴花

陶瓷装饰的一种。多见于西晋至隋唐的青瓷装饰。以胎泥为原料,用模印、模塑等方法,制成各种花纹,用泥浆粘贴在器物胎面,然后施釉入窑烧制。 详情>>

陶瓷 模印 贴花


陶瓷贴花油墨

ceramicdecalprintingink由专用于陶瓷的颜料和连结料制成的油墨,印制成陶瓷贴花纸后,贴附转移在陶瓷上,再经烧结而发色。 详情>>

陶瓷 贴花 油墨


陶瓷贴花装饰工艺

百科名片内容提要:图书目录:作者介绍:百科名片作/译者:张朝晖宁钢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01月ISBN:9787562922988[十位:7562922985]页数:86重约:0.442KG定价:¥38.00内容提要:这本教材主要阐述陶瓷贴花纸在陶瓷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陶瓷贴花纸画面的设计创新对陶瓷贴花纸生产的重要意义。对陶瓷贴花纸的生产工艺过程及操作技术知识作了扼要叙述, 详情>>

陶瓷 贴花 装饰工艺 装饰 饰工 工艺


天蓝釉红斑贴花冲耳三足炉

金元时,钧窑还兼烧白地黑花及黑釉器。钧窑器多为盆、盘、碗、瓶等日常用品,也烧制奁、洗、尊等陈设瓷。到明宣德年间,还奉命烧造酒缸、罐等器。至于钧釉的紫斑,则有意在青蓝色釉上涂上一层铜红而造成的。另外,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折线。也是钧釉的特征之一。 详情>>

天蓝 红斑 贴花 冲耳 耳三 三足 足炉


贴花高足钵

唐代初期仿金杯银盏制作的白瓷器。1955年陕西西安市乾封二年段伯阳墓出土。高23厘米,敛口,圆鼓腹,喇叭形高足。口沿三道浅弦纹;以下第二、四层是圆月或菊花图案,四周饰联珠纹的贴花;第三层是小梅花图案的印花;第五层仰贴宽肥的莲瓣,空隙处饰莲瓣组成的宝相花;高足外壁又贴伏状莲瓣。 详情>>

贴花 高足


贴花莲塘纹御制诗方壶

高12厘米口径10厘米清乾隆此壶取材白泥,呈茶黄色。壶形为扁四方,弯流、环把亦作浑四方形,削肩,矮颈,圆盖为嵌入式,扁圆形钮,整器造型端正,制作精细。采用贴花技法在壶的三面装饰出了莲塘图,画面深浅有致,莲花朵朵,姿态各异,莲叶片片,互有掩映,颇得池中清趣。另一面为《御制诗》:“御制再游龙,井即景杂永,振鹭翻飞百尺流。声空尘耳色空眸,却曾识得根源处,乃自龙湫更上头。” 详情>>

贴花 莲塘 御制 方壶


贴花

明清家具工艺术语。明式家具中有以薄木片制成花边后胶贴装饰的,名曰“贴花片”。 详情>>

贴花


贴花织锦芋螺

基本信息分布范围基本信息【物种名称】贴花织锦芋螺【拉丁学名】Conustextilearchiepiscopus【命名者及时间】Hwass,1792【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芋螺科【螺壳尺寸】45-90mm分布范围分布于东非-澳大利亚西部。 详情>>

贴花 织锦 芋螺


贴花装饰

贴花装饰。民国时釉上贴花的花纸系从国外购进的。贴花所用的粘剂,通常为阿拉伯胶和牛胶。贴花的顺序一般为:先贴,后洗,再取纸。印花装饰。这种装饰比较简单,方法是先在橡皮上刻出纹样,再蘸以彩料,印于瓷面,彩料便附于其上了。吹色。方法是先用水将彩料调成稀液,盛入碗内,再用竹筒将料液吹于灸热之瓷面,使瓷器表层出现各类画面。拍色。方法是先用乳香油将彩料调匀,再将料液吹于瓷面,然后用棉花团将其渐次拍着于瓷器上, 详情>>

贴花 装饰


贴花镂空提梁壶

【名称】:贴花镂空提梁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清代【作者】:佚名【简介】:清·无款《贴花镂空提梁壶》清,无款。此壶壶盖取镂空式,在前人创造基础上又有发展,镂空技术也更见高超。而提梁与壶身浮雕连环纹饰也气势连贯,一气呵成,出手不凡。 详情>>

贴花 镂空 提梁


外销贴花六方壶

高100mm宽85mm清·无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这种壶为做坯时将捏好的花纹贴在壶上。壶肩和足均镶有金属镂空纹饰,而壶嘴又包锡,壶钮和把手还用金属链条连起来。整器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此壶约烧成于17世纪晚期。早期欧洲各地所收藏的紫砂茗壶,大多是18世纪的,这种壶都镶金镶银,壶上也都有浮雕堆塑,没有传统紫砂茗壶那样的朴素高雅。 详情>>

外销 贴花 方壶


西晋青釉贴花四系盘口壶

西晋青釉贴花四系盘口壶盘口,短颈,口沿处饰有一道弦纹。折肩腹交接处饰弦纹数道。腹斜收至底,平底。肩部横安四系,饰弦纹,贴辅首两对。满施青釉,釉面莹润晶亮。底部露胎。 详情>>

西晋 青釉 贴花 四系 盘口


西晋青釉印纹贴花

【名称】青釉印纹贴花洗【类别】陶器【年代】西晋【文物原属】【文物现状】【简介】高9cm,口径20.7cm,底径15.7cm。洗折沿,鼓腹,平底,三兽足。器外壁模印网纹一周,上下戳印圆圈纹,网纹上又分六方模印贴塑6尊佛像。洗沿刻划条形羽状纹饰。洗内底刻划太阳纹、水波纹和羽毛纹。此器内外施青黄釉,釉面有侵蚀剥落的现象。洗在当时是主要的生活器皿之一。此洗属南方青瓷越窑系,具西晋时期比较流行的造型,借鉴和 详情>>

西晋 青釉 印纹 贴花


釉下贴花

釉下贴花、印花、刷花,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技术革新的花朵,是把纯手工描绘的釉下装饰提高到贴花、印花、刷花的新阶段.这一革新,为一般的日用瓷器大量以釉下彩装饰提供了可能条件. 详情>>

釉下 贴花


羽毛贴花

名称:羽毛贴花绢类别:丝织装饰物年代:西汉收藏:湖南省博物院出土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鉴赏:汉代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白色平纹丝织物,一般称之为缟(gǎo)、素,也就是绢;细密的又称为缣(jiān);轻薄的则称为纨(wán)。实际上很难区分,因此,在平纹织物中,除将经纬线稀疏得可以看出明显方孔的另称为纱外,其他平纹类素织物,一般统称为绢。约在魏唐之际,绢正式成为一般平纹类素织物的通称。一号 详情>>

羽毛 贴花


元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花口瓶

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花口,1972年出土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元代遗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简介详细信息藏品简介高:63.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17.5厘米所处时期:元出土时间:1972年出土地点: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元代遗址详细信息口沿外折呈五瓣花形,长颈、丰肩收腹,下连五孔座,颈与肩部附摩羯形双耳,瓶腹贴模印兽面衔环,兽面的上额有一“王”字,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肥厚凝润,有 详情>>

钧窑 天蓝 贴花 兽面 双耳 连座花 连座 座花 口瓶


装点世界:钩针花样贴花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编辑推荐目录图书信息作者:(日)村林和子著(作者),卢淼译(译者)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2011年6月15日)平装:80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9787538169317条形码:9787538169317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用钩针制作简单花样造型,将这些图案嵌在不同的小物件上能够提升小物件的整体感觉。书中教授的花样主要以花朵、树叶和雪花为主。通过简单的钩 详情>>

装点 世界 钩针 花样 贴花


长沙窑褐斑贴花舞蹈人物瓷壶

参见:唐长沙窑褐斑贴花舞蹈人物瓷壶 详情>>

长沙 褐斑 贴花 舞蹈 人物 瓷壶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参见:唐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详情>>

长沙 模印 贴花 褐斑 注子


长沙窑青黄釉贴花人物注子

长沙窑青黄釉贴花人物注子:灰白色胎,青黄色釉,有小开片。喇叭形口,圆唇,鼓腹,圆饼状足。短流,曲柄,对称双耳。在流和耳下的褐斑上,饰模印贴花人物,有的吹笛,有的舞蹈,形象颇为生动。褐斑为釉下彩,是长沙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贴花也是它的特征之一。简介工艺特色简介长沙窑青黄釉贴花人物注子唐代瓷器高23.2厘米 腹径15.7厘米1965年安徽省濉溪县出土,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工艺特色长沙窑始烧于唐而终于 详情>>

长沙 青黄 贴花 人物 注子


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

【名称】: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类别】:瓷器【年代】:【文物原属】:长沙窑烧制【文物现状】: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阳市,曾参加1992年全国文物精华展览,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简介】:该壶造型为撇口、短颈、硕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与流对应的另一侧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间有双耳。腹部堆贴三处花纹、内容分别为单层方塔,在圆毯上跳舞的舞伎、侧立吹奏乐器的伴奏者,堆贴纹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 详情>>

长沙 贴花 舞蹈 人物 执壶


赫哲族贴花鲑鱼皮男服

赫哲族主要以捕鱼为生,他们不仅食鱼肉,还把鱼皮做成服饰,这套用鲑鱼皮做成的男服,镶贴了海浪形的边饰。加工时经反复锤打,变得柔软如棉。穿着捕鱼有防水作用。 详情>>

赫哲族 赫哲 哲族 贴花 鲑鱼 皮男服 皮男 男服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参见: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详情>>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剪纸 贴花 花纹


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参见: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详情>>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剪纸 贴花 小碗


剪纸贴花

简介应用简介剪纸贴花,陶瓷装饰技法之一。以剪(刻)成的纸花在坯体上(或施底釉)贴伏平整,施釉后把纸花剥去,然后烧制而成.这种方法吉州窑制品上曾大量使用,平定柏井窑中也有,四川荣昌陶器现仍沿用。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为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图案。家庭主妇们靠一把剪刀或刻刀和纸,就能剪刻出喜爱的花样,如北 详情>>

剪纸 贴花


剪纸贴花

简介工艺特色(吉州窑)历史传承(民国现在)相关资料(剪纸贴花瓷器和手绘的瓷器区别剪纸贴花瓷的主要特点)简介将剪纸花样移植到瓷器制作上,形成一种陶瓷装饰手法,故叫剪纸贴花瓷。这种瓷器装饰方法为宋代吉州窑所独创,像在黑釉茶盏器内,就常装饰有凤鸟、梅枝等剪纸纹样。民国时期,剪纸贴花瓷器成为一种流行的装饰手法。工匠们根据器型的需要,充分利用剪纸特点,剪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进行装饰。并采用各种印刷手段把陶瓷颜料 详情>>

剪纸 贴花


苗族茧绣贴花围腰

茧绣是将蚕放在平板上使它吐出平整的丝,结成茧帛,根据需要染成不同的颜色,剪出花样,贴绣在底布上而成。贵州凯里舟溪的茧绣工艺闻名遐迩,这件围腰先将彩色丝帛剪成小片,再用细丝线把它们根据图案需要紧密、细致地联缀起来,组成若干种几何纹样,色彩典雅,工艺精湛,在苗族绣品中独树一帜。 详情>>

苗族 茧绣 贴花 围腰


青黄釉贴花人物注子

青黄釉贴花人物注子制造年代:唐材料:瓷土介绍长沙窑在湖南长沙望城县,是唐代五代的重要瓷窑,这里烧造的釉下彩绘瓷在陶瓷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长沙窑,还烧造一种贴花器物,青黄釉贴花人物注子就是其中之一。这类器物多数青釉器身,在未上釉彩之前,在罐胎腹部贴上薄泥片印成的人物纹,然后在贴花部分浇上赭褐釉,烧好后就成为双色瓷器。近年来在亚洲以至北非的许多沿海国家的考古工作中发掘出了这类瓷器,说明这类瓷器在唐代就 详情>>

青黄 贴花 人物 注子


青釉贴花

青釉贴花罐是南朝时期瓷器,四系,釉为青色,呈现出青中带绿、青中带黄。釉满。透明度也较差。装饰方法为贴花。于1982年安徽省寿县出土。胎质坚硬,色灰白。釉色青中泛黄,积釉处呈酱黑色,有凝脂状蜡泪釉珠。直口,短颈,平底。肩置8系,并堆贴团花和佛像图案。腹上部堆贴老虎和团花,中部堆贴佛像立于莲花上。造型端庄,纹饰富丽,是南朝青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该文物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南朝时期瓷器高22.3厘米 腹径 详情>>

青釉 贴花


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名称】: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类别】:瓷器【年代】:宋代【文物原属】:宋代吉州窑烧制【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口径16.4cm,足径4.9cm。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且用黄褐色釉随意点洒成大小不一的斑点。碗心微凸,饰梅花一朵,内壁上饰三只凤凰,似在相逐飞舞。宋代饮茶、斗茶之风盛行,黑色茶盏受到斗茶者的喜爱,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盏色贵 详情>>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黑釉 剪纸 贴花 三凤 纹碗


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名称】:宋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类别】:瓷器【年代】:宋代【文物原属】:宋代吉州窑烧制【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5cm,口径15.7cm,足径3.2cm。碗敞口,斜壁,浅圈足。通体施黑釉,内壁兔毫纹为地,碗心装饰一株剪纸梅花,外壁以玳瑁斑纹为饰。此碗最大特色在于兔毫纹、剪纸贴花、玳瑁斑纹等多种装饰的综合运用,风格简洁大方,主题纹饰梅花突出醒目。碗的形状如斗笠,具有宋代瓷器的典 详情>>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剪纸 贴花 花纹


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

【名称】: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类别】:瓷器【年代】:宋代【文物原属】:宋代吉州窑烧制【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5.3cm,口径10.5cm,足径3.5cm。碗敞口,碗式较深,浅足露胎。里外施两种釉,外施酱釉,点以浅黄色斑点,里为窑变花釉。碗内壁饰3组酱色菱形开光式剪纸纹样。将民间剪纸贴花艺术直接运用到瓷器的装饰上是吉州窑匠师的创举。 详情>>

吉州窑 吉州 州窑 剪纸 贴花 小碗


唐长沙窑褐斑贴花舞蹈人物瓷壶

长沙窑褐斑贴花舞蹈人物瓷壶为唐朝的瓷器。高16.4,口径5.8厘米,1973年出土于衡阳市司前街水井。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水器。壶上所绘舞蹈人物袒胸露肩,衣着开放,站在蒲团上婆娑起舞,与中国传统的“长袖折腰”舞明显不同,为“胡腾舞”或“胡旋舞”。可见此壶也是中亚文化融入中土的见证。 详情>>

长沙 褐斑 贴花 舞蹈 人物 瓷壶


唐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名称】:唐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类别】:瓷器【年代】:唐代【文物原属】:唐代长沙窑烧制【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22.5cm,口径10cm,底径14.5cm。注子直口,阔颈,丰肩,腹壁斜直,平底。肩置八棱形流,对称处安三条形曲柄。与流、柄成十字形的颈、肩之间置一对三条形系。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略显灰黄。肩、腹处模印贴花椰枣纹,其上覆盖大块褐色釉,形成三个椭圆形斑块,突出了图案 详情>>

长沙 模印 贴花 褐斑 注子


唐青釉褐斑贴花“张”字瓷壶

青釉褐斑贴花“张”字瓷壶为唐朝的文物,高22.5厘米,腹径16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15厘米,重量1.45公斤,1958年出土于长沙铜官挖泥塅。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水器。壶流及两系下分别贴三块模印花纹,一块为坐狮,另两块为椰枣图案,流下椰枣图案正中有一“张”字,当是作坊主姓。椰枣是西亚一种常见的果树。 详情>>

唐青釉 唐青 青釉 褐斑 贴花 瓷壶


陶瓷贴花

一、是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亦称“移花”。是现代陶瓷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技法。分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釉上贴花有薄膜移花、清水贴花和胶水贴花等。釉下贴花有在贴花纸上只印出花纹轮廓线,移印后再进行人工填色的;也有一次性贴上线条色彩的,称带水贴花。贴花纸有纸质和塑料薄膜两种,用纸质花纸须经过揭纸、洗涤等工序,后发明了薄膜花纸,便不须揭纸等工序并便于机械化、连续化操作。二、为陶瓷 详情>>

陶瓷 贴花


贴花龙首执壶

【名称】:陶贴花龙首执壶【类别】:陶器【年代】:【文物原属】:【文物现状】:【简介】:胎呈白色。器身施黄、绿色彩釉,熔融流淌自然。造型饱满大方,堆贴形式优美,在晋瓷鸡首壶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进步。 详情>>

贴花 龙首 执壶


贴花

种类词语解释种类1.古代妇女贴在额间﹑面部的装饰。2.一种贴在商品上的小型装饰图片。特指贴在火柴盒上的画片。3.一种零存整取储蓄的凭证。4.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使用印模印出纹饰后贴于器物上,再施釉烧成。唐代长沙(今属湖南)及巩县(今属河南)两窑已很盛行;前者在青釉褐斑器物上贴花,有人物、禽鸟、双鱼、花卉、园景等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后者在三彩罐、瓶、壶上贴有各种团花纹饰,施加鲜艳的彩釉,增加 详情>>

贴花


贴花龙凤纹盖罐

龙泉窑贴花龙凤纹盖罐,元代瓷器珍品。1975年上海南汇出土。高28.6厘米。盖呈荷叶形,贴花飞凤穿云。器身贴花为云龙戏珠。下饰海涛纹一周。造型别致,装饰精工,形象生动,富有气势。制作严谨,规整。在龙泉窑瓷器中,龙凤纹盖罐很少见。按古代典章制度,龙凤装饰应为宫廷烧制的器皿抽专用。为此推断此器非民间用品。龙泉窑青釉贴花龙凤纹盖罐元通高28.6厘米口径24.8厘米足径18厘米1975年于上海市南汇县出土 详情>>

贴花 龙凤 盖罐


贴花印刷

贴花印刷,一般采用平版印刷的方式,将图案印在涂胶纸或塑料薄膜上,用时贴在被装饰的物体表面,通过转移得到贴花图案。简介类别介绍工艺流程转印原理简介贴花印刷是把图文用普通油墨或特殊油墨印在涂有胶层的纸面上的印刷方法。常用的胶层由树胶做成,既可使油墨不能透入纸张,又可使胶层纸上的图象极容易地转移到其它物体上。类别介绍贴花印刷印刷分为商标贴花印刷和瓷器贴花印刷两种。商标贴花印刷是用普通油墨或印铁油墨进行印 详情>>

贴花 印刷


贴花油墨

在特制的易剥离,并可水湿贴附转移的贴花纸上印制图象的油墨。 详情>>

贴花 油墨


元露胎贴花双龙纹龙泉盘

龙泉盘是元瓷器中的又一珍品。它出自龙泉窑。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是龙泉窑的极盛期,元代仍是龙泉窑的兴盛期。元代产品除部分上继宋代产品以外,在器形和装饰上又有新的创新,纹饰采用画、刻、印、镂、贴、堆等多种方法,其中印花、贴花和镂刻是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从出土器物分析,最早的露胎贴花是作为垫烧工具—垫饼来使用的,而后才作为一种装饰,并且日益精巧。而本馆这件露胎贴花龙泉盘就是反映这一演变的典型代 详情>>

元露 露胎 贴花 双龙 龙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