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方壶”查询结果

“方壶”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方壶


方壶,中国古人名。方壶,紫砂壶其中的一种。方壶也是澎湖的旧称。 方壶—东海仙山 方壶—壶名 ( 基本资料 简介 制作技法 成型方法 种类 ) 古地名—方壶 方壶—东海仙山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 秦汉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东海仙山相传位于山东蓬莱 详情>>

白玉扁方壶

基本信息形状特征基本信息朝代:清中期尺寸:高14厘米估价;RMB25~35万形状特征此方壶以直线造型,壶身为多面体,壶盖为长方形,壶流为直线,壶柄为盘曲的直线,这种多种因素的对比,已并不复杂的形式,于最简单的平面之中体现出视觉的美感和理性的韵味。通体光素无纹,但整体的每一构架设计都极精致,工艺技术高超。 详情>>

白玉 方壶


碧玉衔环耳方壶

碧玉衔环耳方壶,清中期,高22.3cm,口径6.6cm,足径6.9cm。壶碧玉质,色呈暗绿色,稍有瑕斑。器方形,直口,腹部渐鼓,足外撇。梯形盖,盖上镂雕四个方环状装饰,方形钮。颈部琢一周云纹加兽面纹,颈两侧浮雕兽首衔环耳。此器不求雕工的精致而是追求仿古彝器的形似,它的附耳未形成活环。 详情>>

碧玉 衔环 环耳 方壶


蔡侯申方壶

时间原始用途出土地尺寸介绍时间春秋原始用途盛酒或盛水器出土地1955年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尺寸高79.8厘米,口长18.5厘米、口宽18.3厘米介绍此壶颈内有铭文6字,为蔡侯申作器。蔡侯申即蔡昭侯。蔡是周初武王弟叔度的封国,后因叔度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改封其子蔡仲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春秋时期蔡常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今河南省新蔡),昭侯时又迁州来(今安徽省凤台),称 详情>>

蔡侯申 蔡侯 侯申 方壶


垂鳞纹方壶

参见:战国垂鳞纹方壶 详情>>

垂鳞 鳞纹 方壶


春秋曾中斿父方壶

曾中斿父方壶于1966年出土于湖北省京山县苏家垅,为春秋早期的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简介详细信息藏品简介通高:65.5厘米口长:22.8厘米宽:16.5厘米足长:30.5厘米宽:23.5厘米所处时期:春秋早期出土时间:1966年出土地点:湖北省京山县苏家垅详细信息容酒器。形体高大,长颈,鼓腹,圈足。两耳作龙首衔环。盖上有镂孔的莲花瓣。盖沿及器的颈部饰窃曲纹,器物口沿和器腹饰环带纹,线条 详情>>

春秋 曾中斿 曾中 中斿 方壶


珐琅彩花卉纹方壶

高8.3厘米宽11.2厘米清康熙这件宜兴紫砂方壶,外表以珐琅彩牡丹花卉纹装饰,金碧辉煌,显得富丽华贵。底款“康熙御制”。此壶三弯嘴,孔为单孔方形;壶盖嵌入式,盖内拱起。《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瓷胎陈设档》记载这些描绘精致的宜兴紫砂素胎加彩茗壶、盖碗,器底均写款识。当时的珐琅彩紫砂壶专作宫廷玩赏器和宗教、祭祀的供器,制作极为考究,传世品很少。十八世纪初,法国的里摩巨工厂生产的珐琅彩器,传入中国后,甚 详情>>

珐琅 花卉 方壶


珐琅彩绘牡丹方壶

清代康熙画珐琅彩绘牡丹方壶高:9.0公分长:14.5公分宽:7.4公分器作方形,肩部较宽,而中部微敛,器形相当特别。全器为黄地,器颈为图案式的转枝牡丹,花为渲染而成,并加细点。器腹四面作绘画式之红、蓝牡丹,较为写实,花为深色钩勒,浓淡渲染,叶以黑色钩筋,转折有致,绘画技巧纯熟,呈富丽堂皇之感。器底有朱红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外加双方圈。 详情>>

珐琅 彩绘 牡丹 方壶


方壶

《方壶词》·三卷、《水云词》·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方壶词》,宋汪莘撰。《水云词》,宋汪元量撰。莘词本载所著《方壶存稿》中,元量词亦载所著《湖山类稿》中。此本乃休宁汪森从二集摘出合刊者。《方壶词》前有自序,则宋嘉定元年尝刊版别行故也。 详情>>

方壶词 方壶 壶词


方壶外史:道教东派陆西星内丹修炼典籍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方壶外史:道教东派陆西星内丹修炼典籍作 者:陆西星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9月1日ISBN:9787802543065开本:16开内容简介《方壶外史:道教东派陆西星内丹修炼典籍(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首次汇集中国道教内丹东派祖师陆西星(1520-1606年)的内丹修炼典籍,展现中国道教博大精深的内丹学修炼体系、内修思想和实修体验。道 详情>>

方壶 外史 道教 东派 陆西星内丹 陆西 西星 星内 内丹 修炼 典籍


方壶岩石刻

方壶岩石刻 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盘谷乡水尾村方壶岩寺。有宋石刻:“巍峨嵋壁立上巅,瞧步云生别有天。豹脊歌支依古洞,龙口幽德涌清泉。钟声远应千峰间,雾艳长空万壑连。登眺陶然忘薄暮,依僧留宿细谈禅。”署款“张仁裕题”。现有些风化,个别字已看不清了。 详情>>

方壶 岩石


方壶岩寺

方壶岩寺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盘谷乡水尾村方壶山。始建于宋代,明隆庆二年(1568年)重建,是尤溪人为纪念张圣者(1139~1183年)到尤溪“为民除害”而修建,祀张圣者像。寺为土木结构,总面积865平方米。“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被破坏。1980年再建,正座为“圣君殿”,两旁有观音殿和伽兰殿。三殿面积327平方米,均为石木结构,建筑物仍保留有宋代风格,有莲花、双狮抢球、双龙抢珠、鳄鱼、鹿竹、茶花、乌 详情>>

方壶岩 方壶 壶岩


方壶斋胡同

位于宣武区北部。北起西茶食胡同,南至枣林胡同。《燕都丛考》:“京师戏馆比年如方壶斋、蓬莱轩、升平轩最著。今皆园皆废,惟方壶斋屡易新名,人尚称为方壶斋,城西仅此一馆,春初尚盛,在永光寺西街。”方壶斋建于乾隆三年(1738),清末废,为旧京戏园。原九号院,民国三十五年(1946)为新华社北平分社社址,和《解放》报编辑部。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政府几次查封捣毁。5月底工作 详情>>

方壶斋 方壶 壶斋 胡同


粉彩灵芝方壶

高130mm口径60mm宽60mm清乾隆时代的粉彩灵芝方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也是宜兴进贡宫廷的紫砂素胎,在宫中作坊施加釉上彩的茶壶。粉彩的画面线条纤细秀丽,形象生动逼真,色彩粉润柔和,富有立体感,故而能长时期的受到喜爱并享有盛誉。这件宜兴紫砂壶设计成方形,壶面上有紫砂陶塑——九支灵芝。壶面满绘拼莲花,意喻“饮茶长寿”。壶盖为嵌入式,出水孔为单方孔,持壶时应为四指穿孔、大拇指压盖,较为顺手得宜。 详情>>

粉彩 灵芝 方壶


花鸟砖方壶

花鸟砖方壶高154mm口径69.34mm宽210mm近代·吴德盛款。盖内钤:耀庭。此壶胎为紫砂泥,表面饰黑料化桩土,属20年代工艺技术上的一大发明。器形似砖,主体,附件均由直线组成,成传统优秀壶式。线面干净利索,直挺不扳,给人以坦坦荡荡之感。这是20年代出品的茗壶。吴德盛陶器店办于1916年至1939年,业主叫吴汉文,善制壶,钤“岩如”印款,陶刻署“岐陶”、“启陶”,且懂经营,深韵紫砂陶艺。早期亲 详情>>

花鸟 方壶


华亦林款泥绘松鹤方壶

高:175mm宽:205mm底印:荆溪华奕林制华奕林,生卒待考:松鹤是紫砂传统装饰题材之一。常装饰于壶、盆、瓶、罐和杯等器皿上,一般以刻为主,而用泥绘手法表现的则难得一见。紫砂泥绘工艺始于清乾隆年间,时在精品,代不泛人。此壶泥色纯正,制作精良,端应大气,泥绘竹石图、松鹤图布局合理,手法老到精练,尤其松、鹤的绘制技法勘称紫砂泥绘中的精典之作。人叹为观止。(杭州赏壶阁藏品) 详情>>

华亦林 华亦 亦林 款泥 泥绘 松鹤 方壶


画珐琅牡丹紫砂方壶

高831mm宽112mm口横长65mmx65mm底横长71mmx71mm清康熙御制款。底款:康熙御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壶表画珐琅牡丹花卉饰,显得富丽华贵。珐琅彩紫砂壶专做宫廷玩赏器和宗教。祭祀的供器,制作极为考究,因此。成本高,产量少,传世品很少。清康熙乾隆时代是紫砂壶第二个发展时期。当时字数茗壶特别讲究外表的装饰,除了画珐琅,粉彩,还有刻画、泥绘、包锡、炉均等特种工艺装饰。1991年台湾邮政 详情>>

珐琅 牡丹 紫砂 方壶


景德镇窑画珐琅菊花方壶

清康熙景德镇窑画珐琅菊花方壶,通高9.6厘米,口径6.0厘米。菊瓣式子母盖,盖面以柱头式之钮为花心,錾成一朵浅浮雕式花瓣平展的菊花。壶身四面方而边角圆滑,流与把手均呈方形,镀金圈足亦成菊瓣式。壶内施浅蓝珐琅,器表颈部浅蓝地,每一菊瓣内各画一朵小菊花,壶腹黄地,四面以菊瓣式铜圈围成开光,其内绘不同颜色的盛开菊花各一朵。开光外绘彩色折枝菊花枝叶,流与把手绘图案式菊花。底白地书蓝色“康熙御制”双圆框双竖 详情>>

景德镇 景德 德镇 窑画 珐琅 菊花 方壶


开光方壶

【名称】:开光方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明【作者】:时大彬【文物现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简介】:时大彬,号少山,是供春之后,明代著名紫砂大师,与著名书画家陈继儒品茶论艺,陶艺大进。此壶原料杂以细砂,呈现金星点点,俗称“梨皮”,十分名贵。 详情>>

开光 方壶


葵花棱方壶

葵花棱方壶高12厘米宽16厘米明无款此壶为典型明代风格的筋纹器造型,壶身直,呈四葵瓣,葵瓣分割精确,线型优美,显得刚柔相济,轻松灵巧。葵瓣钮,秀巧分明,三弯形流,把则方,棱角婉委奇巧,使整个造型重心上移,呈现了一种稳重实厚的视觉印象。壶用紫砂红泥制作,表面砂质细腻,铁质星点散落,烧成已炉火纯青,嫣红似绸布,惹人喜爱。器身由泥片分组镶接成型,同时加强造型的边、口、角等分局部的宽度,全器力求简洁实用, 详情>>

葵花 方壶


龙耳虎足方壶

参见:战国龙耳虎足方壶 详情>>

龙耳 虎足 方壶


鸣远四足方壶

【名称】:鸣远四足方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清代【制造人】:陈鸣远【文物原属】:民间收藏【文物现状】:此壶现藏上海博物馆【文物简介】:高10.3厘米口径6.7厘米清陈鸿远此壶材质为紫褐色泥,砂质隐现,造型寓圆于方,敦实厚重。弯曲流,环形把手,下附四饼形底足,制作精细,质朴大方,结构合理,用功独到。盖面鼓出,子口密缝紧凑,盖顶与壶身形制相若。壶腹刻铭:“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为禹同道兄,远。”钤“ 详情>>

鸣远 远四 四足 方壶


泥绘方壶

泥绘方壶在紫砂装饰上,施釉加彩可以使器物绚丽多姿,而另一类平淡朴实的装饰方法——泥绘,则可以使作品具有一种简约的美,带有乡间泥土的气息。这件方壶从造型上说特点在于“方”,甚至似乎过于方正了些。其外延线搭成方脚,把手的耳也方得出奇,除三弯流上缘有注水曲线之外,视觉所及几乎全是方形、直角、直线,线面挺括周正,轮廓线条分明。方壶以线条有棱有角为特点,然而这种棱角须是不生硬才好,否则就有唐突、刺目、笨重的 详情>>

泥绘 方壶


嵌松石勾连云纹铜方壶

参见:战国嵌松石勾连云纹铜方壶 详情>>

松石 勾连 云纹 方壶


清代康熙《珐琅彩绘牡丹方壶

参见:珐琅彩绘牡丹方壶 详情>>

清代 康熙 珐琅 彩绘 牡丹 方壶


清康熙画珐琅牡丹方壶

【名称】清康熙画珐琅牡丹方壶【类别】珐琅器【年代】清代康熙时期【文物原属】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高:9.0公分,肩:7.0x8.9公分。铜胎,壶盖、流及把手均成方形,四个倒梯形焊合成壶身。器内施浅蓝釉,器表黄地,长方盖钮画成牡丹花心,盖面錾成凸起的牡丹花瓣,涂施粉红釉。肩饰转枝牡丹,壶腹四面画各色折枝牡丹两朵。底成瓦状内凹,白地书红色「乾隆年制」双方框双行楷书款。 详情>>

康熙 珐琅 牡丹 方壶


清乾隆紫砂描金山水方壶

【名称】清乾隆紫砂描金山水方壶【类别】陶器、紫砂器【年代】清乾隆年间【文物原属】清乾隆宜兴窑烧制,清宫御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9cm,口径4.5cm,底径10cm。壶方口,三弯流,蝉肩方体,下承四方折角包边足。紫色砂泥,通体金彩篆书装饰,腹一面绘金彩山水人物纹,另三面有金彩乾隆御题五言诗《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节选:“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穿玲珑石,檐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 详情>>

乾隆 紫砂 描金 山水 方壶


清万泉六方壶

名称:清万泉六方壶类别:紫砂年代:清代尺寸:高9.5厘米,口径7.1厘米收藏:南京博物院文物鉴赏:清万泉六方壶体及流、把、钮均作六方形,浑朴素雅。盖内钤“万泉”篆书阳文方印。 详情>>

万泉六方壶 万泉 泉六 六方 方壶


清雍正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名称】清雍正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类别】紫砂器【年代】清雍正年间【文物原属】清雍正宜兴窑紫砂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11.5cm,口径12×9cm,足径8×9cm。壶直口,略呈长方形。器身方中见圆,圆中见长方。弯流,方柄,壸门足。出沿式盖,方亭式钮。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以 详情>>

雍正 紫砂 黑漆 描金 彩绘 方壶


商晚期兽面纹方壶

商晚期兽面纹方壶说明:江西省博物馆藏高27.8厘米,口径7.3厘米商代晚期。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隆盖圆口,长颈斜肩,方体圈足,龙兽提梁,蟠龙形盖钮与提梁相连。盖饰兽面纹,颈饰龙纹三周,肩饰兽面纹,方腹饰兽面纹和目雷纹,圈足饰镂空云纹,提梁饰鳞纹。 详情>>

晚期 兽面 方壶


十四年方壶

战国中期十四年方壶通高45、口边长11.3厘米,重6.3公斤。横截面作方形,胎壁轻薄,直口小折沿,短颈溜肩,鼓腹平底,方圈足,盖作子口,盝顶形,上有四个云形钮,腹两侧有一对衔环铺首。通体饰各重勾连云纹图案。花纹中镶嵌红铜、绿松史和填充蓝漆。铭文字数,下腹刻铭文16字铭文释文为十□□(四枼),□(关)器啬夫亮疸所□□(勒看)器乍□(作勒)者。 详情>>

十四年 十四 四年 方壶


束腰方壶

【名称】:束腰方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清代【制造人】:陈鸣远【文物原属】:民间收藏【尺寸大小】:高9.8厘米宽12厘米【文物简介】:此器出自闽南,出土时壶嘴与盖子口沿俱残,乡人无知乃以砂轮磨整,殊为可惜。壶胎砂质坚致,掺以五色砂泥,文采斑谰。壶底平整,假圈足中留出四个犴门,以虚空间破沉闷感,形成虚怀若谷之热。壶钮作桥形,上方镂出长方孔,与壶的底足遥相呼应。器形敦穆稳重,中束腰带纹,壶纽、底足 详情>>

束腰 方壶


水仙花瓣方壶

【名称】:水仙花瓣方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明·嘉靖【作者】:时鹏【文物现状】: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简介】:此壶为水仙六瓣造型,寓圆于方,见棱见角,明快动目,是早期紫砂精品。 详情>>

水仙 花瓣 方壶


四羊方壶

【四羊方壶】青铜器,20世纪20年代河南出土,后被国民党军官带到台湾的文物。青铜四羊方壶虽然只高37厘米,但纹饰繁复典雅。壶体四面饰相互纠结的蟠虺纹,布局均衡对称;两侧面的腹部饰两对昂首、垂尾的兽;壶颈饰浮雕镂空的回首二兽为器耳,二兽作高冠、卷尾形,整体有一种“凌于云气、入于深泉”的雄伟气魄,器耳下各铸一似虎形的怪兽。台湾中华文物学会秘书长张克晋透露,专家们在鉴定中发现,四羊方壶与故宫博物馆保存的 详情>>

四羊 方壶


贴花莲塘纹御制诗方壶

高12厘米口径10厘米清乾隆此壶取材白泥,呈茶黄色。壶形为扁四方,弯流、环把亦作浑四方形,削肩,矮颈,圆盖为嵌入式,扁圆形钮,整器造型端正,制作精细。采用贴花技法在壶的三面装饰出了莲塘图,画面深浅有致,莲花朵朵,姿态各异,莲叶片片,互有掩映,颇得池中清趣。另一面为《御制诗》:“御制再游龙,井即景杂永,振鹭翻飞百尺流。声空尘耳色空眸,却曾识得根源处,乃自龙湫更上头。” 详情>>

贴花 莲塘 御制 方壶


亭盖方壶

明代宣德开始出现,嘉靖年间流行的壶式之一。器身和柄均为方形,壶盖形状颇似四角亭的顶部,故名。造型雅致俊秀。 详情>>

盖方壶 盖方 方壶


外销贴花六方壶

高100mm宽85mm清·无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这种壶为做坯时将捏好的花纹贴在壶上。壶肩和足均镶有金属镂空纹饰,而壶嘴又包锡,壶钮和把手还用金属链条连起来。整器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此壶约烧成于17世纪晚期。早期欧洲各地所收藏的紫砂茗壶,大多是18世纪的,这种壶都镶金镶银,壶上也都有浮雕堆塑,没有传统紫砂茗壶那样的朴素高雅。 详情>>

外销 贴花 方壶


万泉六方壶

参见:清万泉六方壶 详情>>

万泉六方壶 万泉 泉六 六方 方壶


印包方壶

印包方壶高6.9厘米宽7.7厘米明时大彬此壶泥色呈紫红,砂质温润细腻。壶体长方形,塑作印包形式,包袱纹以线条勾勒,上部渐敛略有弧度。以袱结为钮,盖左右交替与壶身褶纹互接相通,口盖紧密、吻合。壶底刻有“墨林堂大彬”五字楷书款。“墨林堂”乃明代收藏家项子京(元汴)的斋名,并非时大彬的作坊雅号。看来,此壶是大彬专为藏家制作的,故底款既有藏家斋号,又有作者的名款。细看这件印包方壶,虽用陶土制作,却有布包扎 详情>>

包方壶 包方 方壶


御制诗堆泥方壶

清乾隆御制诗堆泥方壶规格:长16.5cm、高9.5cm清代初年是紫砂器制造的繁荣时期。江南一带,经济发展,商贸活动频繁,康熙二十四年海运开禁,与海外通商便利。宜兴从水路可达扬州,从而使紫砂器具的销售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同时,紫砂器(特别是壶)也逐渐成为贡品,上奉皇宫,受到青睐。清宫内务府档案中,有不少皇帝指定式样烧造宜兴壶的记录。当然,正如外销瓷、外销紫砂茶具一样,寻常百姓家的凡物一走出乡间,走出国 详情>>

御制 诗堆 堆泥 方壶


圆角方壶

高10.5口径5厘米明陈信卿此壶造型四方圆角,材质紫泥调砂,胎体匀薄。壶身肩部较宽,向下渐敛,下承四折角足。壶身四周有素面开光,微呈弧形外拱,有秀润之姿。盖面浮雕四瓣柿蒂,盖钮作圆角方形,壶把及流亦稍成方形,与壶身相呼应。整体淳朴浑厚,是几何形紫砂壶的代表作。壶底刻有“翠竹轩信卿”五字楷书款。陈信卿,明万历十年至崇祯十四年间(1582—1641年)宜兴川埠上袁村人。以善仿时大彬、李仲芳之传器而知名 详情>>

圆角 方壶


曾中斿父方壶

参见:春秋曾中斿父方壶 详情>>

曾中斿 曾中 中斿 方壶


曾中父方壶

ZengzhongyoufuFanghu曾中父方壶中国西周晚期青铜器。1966年出土于湖北省京山县郑家河水库,通高65.6厘米,盖及器内各铸铭文:“曾中父用吉金作宝壶”。此方壶的装饰纹饰以穹曲纹、环带纹为主,间以夔纹,采用多层装饰法,从壶盖到圈足共分7层:①壶盖为透雕环带纹,略向外卷,似盛开的莲花瓣;②盖身为8个夔纹;③口沿亦用环带纹,以线条式为之;④为壶盖夔纹的重复;⑤再用环带纹,以浮雕形为之; 详情>>

曾中父 曾中 中父 方壶


战国垂鳞纹方壶

名称:战国垂鳞纹方壶类别:青铜器年代:战国时期收藏:南京博物院出土时间及地址:1958年江苏邳县刘林出土文物鉴赏:战国垂鳞纹方壶呈敞口、直颈、鼓腹下垂、方座。颈部有一对环状耳。饰象鼻夔龙纹、龙纹上有羽。四脊上饰变体兽耳,上刻阴线夔龙纹,腹饰细密的垂鳞纹。 详情>>

战国 垂鳞 鳞纹 方壶


战国龙耳虎足方壶

战国龙耳虎足方壶,通高79.2厘米,口径18.6~22.7厘米。腹径35~36.2厘米,盖冠高9.3厘米。盖冠顶外径26.4~33.1厘米,重26.5公斤。壶上有冠,中空,四壁镂出蟠虺纹。壶冠下沿四边各有兽首边4个,使壶冠不易脱落,侈口,弧颈,颈侧有双龙环耳,垂腹,长方形圈足,圈足下有双虎承托。该壶高大壮美,纹饰繁缛精细。其造型飘逸洒脱,动静结合,已成为楚系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1978年 详情>>

战国 龙耳 虎足 方壶


战国嵌松石勾连云纹铜方壶

战国嵌松石勾连云纹铜方壶,通高45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22厘米,直重6.3千克。直口,小折沿,短颈,溜肩,鼓腹,平底,方圈足。肩部两侧对称置兽面铺首衔环。兽面威严,圆晴突出,纹毛细腻。盖有子口,盝顶形,四个坡面各置立环云形钮一个。胎壁轻薄,棱角周正。器盖纹饰则由嵌镶红铜丝和填蓝漆构成,细线用铜丝,宽沟填蓝漆。盖顶饰三角卷云纹构成方格状云头纹,四坡面饰变形云纹。通身饰各种勾连云纹图案。图案花纹 详情>>

战国 松石 勾连 云纹 方壶


战国四升客方壶

战国四升□客方壶,高38.1cm,口径17.2cm,腹径20cm,重4.9kg故宫博物院壶方体,双兽首衔环耳,壶口下饰嵌铜三角纹,方足。足外壁刻铭文13字:四升客四爰十一冢右七内□□铭文大意:记此壶重四锾十一,容积四升,为客所做,置于内曹,位置是右七。方壶为河南洛阳金村出土 详情>>

战国 四升 升客 方壶


中山王方壶铭文

其刻款制作之精为战国时代铭文之冠,工丽秀美无与伦比,字体修长,匀称流美,装饰意味十分浓厚。铭文字数之多,仅次于西周《毛公鼎》,中山国文字资料也首次出土,极富史料价值。 详情>>

中山 王方壶 王方 方壶 铭文


朱砂六方壶

高110mm口径57mm明时大彬制。壶底刻楷书款:大彬。扬州博物馆藏品。此壶泥色红如胭脂。从形制上考证,手法属大彬中晚期风格,是时大彬游娄东后改制小壶时所作,它是具有确切可考年份的大彬壶之一。其制作技法,舍弃了木模的成型手段,用裁片镶接而成,且开始选用紫砂细泥,这是紫砂工艺历史演进中一个转正期的明显标志。时大彬,号少山,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制壶大家。他对紫砂壶的泥色、形制、技法、铭刻等匠心独具、有杰出 详情>>

朱砂 方壶


柱形方壶

【名称】:柱形方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清代【文物原属】:民间收藏【文物现状】:南京博物院藏【简介】:通高13.5cm方口纵6.5cm横6.5m朱石梅制壶身呈方柱形,敛口,平肩,直腹,平底内凹,流、盖、钮、把均呈方形。质地细腻,色呈茶黄。腹壁一侧模印隶书“传世富贵”四字;另一侧镌刻楷书“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署“道光己酉春行有垣堂主人 详情>>

柱形 方壶


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参见:清雍正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详情>>

紫砂 黑漆 描金 彩绘 方壶


包锡础方壶

【名称】:包锡础方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清代·道光九年(1829)【作者】:杨彭年、朱石梅【文物现状】:南京市博物馆藏品【简介】:杨彭年、朱石梅《包锡础方壶》清·道光九年(1829),杨彭年(制),朱石梅(铭),高:83毫米,口径:45毫米,壶内底印:杨彭年制。南京市博物馆藏品。朱石梅擅长为紫砂镶锡包玉工艺,别开生面,相映生辉。此为二人典型合作作品,堪称珠联璧合。壶身铭:“微润欲沾,雨前吐尖 详情>>

包锡础 包锡 锡础 方壶


彩绘陶方壶

参见:秦汉彩绘陶方壶 详情>>

彩绘 陶方壶 陶方 方壶


蔡侯申铜方壶

蔡侯申铜方壶铸造于中国春秋晚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蔡国第20个国君,蔡侯申专用的盛酒壶。这个盛酒壶是方形铜壶,它造型独特,设计精巧,侈口长颈;壶的腹部呈椭方形,装饰繁缛的蟠虺纹,并有十字界栏;铜方壶两耳为兽形衔环,底有四兽承托,相互应合,给人轻盈、移动的感觉。盖顶采用中原流行的样式,设计成镂空的莲瓣形,清新盎然。一.简介二.方壶的历史故事三.方壶的艰苦岁月四.方壶的出土一.简介壶,是盛 详情>>

蔡侯申 蔡侯 侯申 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Lotusandcranerectangularhu)是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时期铜器、青铜器,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简介相关资料简介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高126厘米,口纵25厘米,口横31厘米,重64.28公斤,1923年河南省新郑市李家楼出土长方形口,上有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盖上饰盛开莲瓣两层,中立一鹤,颈两侧有 详情>>

春秋 莲鹤 方壶


春秋青铜方壶

文物名称方壶数量2件时代春秋发掘地点长清仙人台质地铜现存地点库房用途容器入藏日期2001-8-1尺寸通高63.5、口长20.2、宽15.5、底长29.5、宽22.3厘米 详情>>

春秋 青铜 方壶


春秋兽耳虎足方壶

春秋晚期盛酒盛水器,质地青铜,通高35.7厘米,1923年河南省新郑县李家楼出土,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简介文物介绍简介【名称】春秋兽耳虎足方壶【类别】铜器、青铜器【年代】春秋【尺寸】通高87.5cm,宽47.2cm,重41kg【文物原属】春秋晚期盛酒盛水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介绍此壶有盖,盖似华冠。直口厚唇,束颈修长似扁方筒,鼓腹,圆形底。颈饰蕉叶纹,颈两侧附一对壮硕的龙形耳,龙回首卷 详情>>

春秋 兽耳 耳虎 虎足 方壶


方壶

方壶,中国古人名。方壶,紫砂壶其中的一种。方壶也是澎湖的旧称。方壶—东海仙山方壶—壶名(基本资料简介制作技法成型方法种类)古地名—方壶方壶—东海仙山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秦汉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东海仙山相传位于山东蓬莱县沿海一带,据《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 详情>>

方壶


方壶存稿

《方壶存稿》·八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宋汪莘撰。莘字叔耕,休宁人。嘉定间以布衣上封事。不用,退而筑室柳溪之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与朱子颇相善。然集首《辞晦庵朱侍讲书》,反覆以调和两宫责望朱子。至称建明稍缓,非特不能为天下学道者之地,亦不能为後世学道者之地。其言剀切耿直,相规以善。非依草附木,苟邀奖借者比。朱子答书,今佚不传。而集中别有与莘两书。其一书颇以好论说、喜文章为戒,亦深以道义相切靡刂 详情>>

方壶存 方壶 壶存


方壶胜境

简介文物现状相关资料简介【名称】:方壶胜境【类别】:文化遗址【年代】:清【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福海东北岸建筑景观文物现状整个方壶胜境景群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劫掠后焚毁,焚毁初期,这片遗址上还残存有相当数量的建筑构件,其中以石制为多。虽然经过1900年战乱和民国时期的军阀盗运,以及当地民人的拆挖,这里残存的石构件还是数量很多的,近年来经过发掘清理,出土了大量建筑残件,其中还包括建筑梁柱若干 详情>>

方壶 胜境


方壶

方壶寺,始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于有隆庆二睥(1568)重建,世称“方壶母殿”。与闽清之金沙堂、德化之石壶殿并称于世,是张圣君信仰最重要的发祥地和策源地之一。“月落天地沉宝璧,日出方壶浮紫烟。”这是古人咏方壶岩的名句。方壶岩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即永福)城西盘谷乡境内,离城30公里,是闽中闻名遐迩的儒、佛、道圣地和名胜古迹之一。深受闽台两地人民崇奉的民间信仰神张圣君(法主公)的童年即在此度过,方 详情>>

方壶寺 方壶 壶寺


方壶外史

《方壶外史》为明道士陆西星撰著的内丹丛书。早有明刊本,已难觅;现存民国四年(1915)郑观应据明刊之重刻本。分八卷,收书十四种。主要内容注释陆西星内丹法理论主要内容可概分为两类:一为注释。计有:《黄帝阴符经测疏》二卷,《老子道德经玄览》二卷,《周易参同契测疏》一卷,《周易参同契B义》一卷,《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一卷,《崔公入药镜测疏》一卷,《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一卷,《紫阳真人金丹四百字测疏》一 详情>>

方壶 外史


方壶岩摩崖石刻

方壶岩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乡水尾村。现存宋至清摩崖题刻十二方,有王用文、曹学佺、王大壮、张大韶、沈野等人的题刻,为研究福建地方社会、风俗历史以及张圣君信仰起源,提供重要实物资料。附属文物方壶寺是张圣君信仰文化的发祥地,是闽台张圣君信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详情>>

方壶岩 方壶 壶岩 摩崖 石刻


粉彩方壶

简介制作过程规格简介粉彩由于其彩料中含有铅粉的成分而得名,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用的彩色比五彩丰富,最多的达到十几种以上,颜色浓淡谐调,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粉彩创始于康熙朝,而以雍正朝产品最为著名。雍正彩瓷中以粉彩为主流,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珐琅彩变化而来。因为粉彩利用了进口的金红,而且它的施彩方法及画风是外来的,所以与珐琅彩一样,也被称为洋彩。除胭脂红之外,还有洋黄、洋绿、 详情>>

粉彩 方壶


立鹤方壶

参见:春秋莲鹤方壶 详情>>

立鹤 方壶


莲鹤方壶

参见:春秋莲鹤方壶 详情>>

莲鹤 方壶


莲鹤铜方壶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春秋中期。1923年于河南省新郑市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出土。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厘米,口长30.5厘米,宽24.9厘米。此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壶 详情>>

莲鹤 鹤铜 方壶


方壶

【名称】:六方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清代【制造人】:蒋万泉【文物原属】:民间收藏【文物现状】:此壶现藏南京博物院【尺寸大小】:高9.5厘米口径7.1厘米【文物简介】:此壶材质紫砂,呈深栗色,珠粒隐现。壶呈六方形,造型挺拔,线面清爽,棱角分明。六棱流直而上翘,壶把也起六棱,方中带曲。盖圆形嵌入式,以六方立体形盖钮为中心点,通贯六棱,直达壶底。整器造型严谨,制作精细,是几何形方器中的佳作。壶盖内 详情>>

方壶


龙耳虎足铜方壶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基本简介:类型:文化背景:相关文物中文名称:龙耳虎足铜方壶英文名称:Bronzerectangularhuwithdragon-shapedhandleandtiger-shapedleg基本简介:规格:高79厘米Height79cm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年代:春秋时期SpringandAutumnPeriod类型:质地类型:铜器功用类型:酒具栏目关键词:夏商周时期酒器收藏地: 详情>>

龙耳 虎足 足铜 方壶


明文伯仁方壶

【名称】明文伯仁方壶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明代【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轴纸本,纵:120.6公分,横:31.8公分。文伯仁(西元一五0二~一五七五年),江苏吴县人。文徵明侄子,字德承,号五峰,又号葆生、摄山老农。工画山水,宗王蒙,笔力清劲,能传家学。善画人物,亦能诗。碧波万顷、祥云缭绕中,有仙岛浮现,道观数处隐于其间。依道教传说:仙山有五,方壶山即其一。< 详情>>

明文 伯仁 方壶图 方壶 壶图


秦汉彩绘陶方壶

【名称】秦汉彩绘陶方壶【类别】陶器【年代】秦汉时期【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简介】口边长:11.5cm,足边长:12.6cm,高:39cm壶口部与足底皆为方形,四角攒尖方盖,壶身两侧各有一铺耳。通体饰以黑、红彩为主色调的图案,颈与腹部皆绘流云纹,并以菱格纹条带相间。此件方壶的造型和彩绘纹饰均仿照同时期的漆方壶而作。此类彩绘陶器在战国和西汉墓葬中出土较多,可能是专用于殉葬的明器。 详情>>

秦汉 彩绘 陶方壶 陶方 方壶


青铜中山王方壶

青铜中山王方壶1978年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方体,小口,斜肩,腹两侧有一对环耳,这是战国中、晚期常见的方壶形式。它在造型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八条雕龙为装饰。在壶盖上有四个抽象的龙形钮,在壶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条小龙,龙头冲上,独角大耳,颈背生鬃,长尾。这些龙装饰的使用,为光素无花纹因而略显呆板的壶体增加了活泼气氛,而龙身无繁缛的花纹,与壶体协调相称,共同构成一种素雅明快之美感。 详情>>

青铜 中山 王方壶 王方 方壶


清康熙画珐琅菊花方壶

基本资料器物简介纹饰之美器物功用珐琅器注基本资料【器物名称】清康熙画珐琅菊花方壶【材质类别】珐琅器【制作年代】清代康熙【文物原属】宫廷御用,中国故宫博物院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型规格】高:9.9公分,口径:6.0公分。器物简介清康熙画珐琅菊花方壶是铜胎,菊瓣式子母盖,盖面以柱头式之钮为花心,錾成一朵浅浮雕式花瓣平展的菊花,壶身四面方而边角圆滑,流与把手呈方形,镀金圈足亦成菊瓣式。壶 详情>>

康熙 珐琅 菊花 方壶


清乾隆画珐琅菊花方壶

清乾隆画珐琅菊花方壶是铜胎,菊瓣式子母盖,盖面以柱头式之钮为花心,錾成一朵浅浮雕式花瓣平展的菊花,壶身四面方而边角圆滑,流与把手呈方形,镀金圈足亦成菊瓣式。壶内施浅蓝釉,颈浅蓝地,每一菊瓣内画一小菊,壶腹黄地,四面以菊瓣式铜圈围成开光,内绘不同色的盛开菊花一朵,开光外绘折枝菊花装饰,流与把手饰图案式菊花。底白地书蓝色“乾隆年制”双圆框两行楷书款。基本资料纹饰之美器物功用珐琅器注基本资料【器物名称】 详情>>

乾隆 珐琅 菊花 方壶


清乾隆画珐琅牡丹方壶

清乾隆画珐琅牡丹方壶是铜胎,盖、流及把手均成方形,由四个倒梯形焊合成壶身。器内施浅蓝釉,器表黄地,长方盖钮绘成牡丹花心,盖面錾成凸起的牡丹花瓣施粉红釉。肩饰转枝牡丹,壶腹四面饰各色折枝牡丹两朵。底成瓦状内凹,白地书红色「乾隆年制」双方框双行楷书款。基本资料器物简介纹饰之美器物功用珐琅器注基本资料【器物名称】清乾隆画珐琅牡丹方壶【材质类别】珐琅器【制作年代】清代康熙【文物原属】宫廷御用,中国故宫博物 详情>>

乾隆 珐琅 牡丹 方壶


清乾隆青花胭脂红云龙纹方壶

【名称】清乾隆青花胭脂红云龙纹方壶【类别】瓷器【年代】清乾隆时期【文物原属】宫廷御用【文物现状】现存于世【简介】壶方形,高23厘米,敞口,颈内收,腹自上至下渐外鼓,颈两侧附衔环象耳。形制规整秀美,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滋润透亮。青花艳丽明亮,胭脂红娇柔鲜美,两种色泽映衬,十分耀眼。通体纹样以釉下青花与釉上胭脂红绘成,青花饰如意云头、朵云、江牙海水、蕉叶纹等,胭脂红渲染龙纹、蝙蝠及朵花。器底书青花“大清 详情>>

乾隆 青花 胭脂红 胭脂 脂红 云龙纹 云龙 龙纹 方壶


清青花胭脂红云龙纹方壶

参见:清乾隆青花胭脂红云龙纹方壶 详情>>

青花 胭脂红 胭脂 脂红 云龙纹 云龙 龙纹 方壶


商兽面纹方壶

【名称】商兽面纹方壶【类别】铜器、青铜器【年代】商代前期【文物原属】商代盛水器【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通高28.1cm,宽13.8cm,口径10.4×7.3cm,重1.38kg。壶体扁方,直颈,直口,颈两侧各有一环耳,长方圈足,足上有四个方穿孔。颈部饰弦纹二道,肩、足各饰目雷纹一圈,腹饰兽面纹,上方饰目雷纹一圈。撰稿人:何林 详情>>

兽面 方壶


兽耳虎足方壶

参见:春秋兽耳虎足方壶 详情>>

兽耳 耳虎 虎足 方壶


兽面纹方壶

参见:商兽面纹方壶 详情>>

兽面 方壶


四足方壶

四足方壶是青铜盉造型,四楞形袋状腹外鼓,四柱形细足,柄端雕刻兽面,璜形盖钮。是造型古朴、制作精湛的上佳紫砂器。基本信息简介基本信息【名称】:鸣远四足方壶【类别】:紫砂壶【年代】:清代【制造人】:陈鸣远【文物原属】:民间收藏【文物现状】:此壶现藏上海博物馆简介高10.3厘米口径6.7厘米清陈鸿远此壶材质为紫褐色泥,砂质隐现,造型寓圆于方,敦实厚重。弯曲流,环形把手,下附四饼形底足,制作精细,质朴大方 详情>>

四足 方壶


方壶

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宋子正“不择地而有其乐,则非‘方壶’而‘方壶’也”。因得名。中文名:宋方壶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松江县职业:诗人代表作品:仙吕一半儿、怀古、阅世、隐者百科名片人物简历作品风格作品一览(仙吕一半儿中吕红绣鞋 阅世中吕山坡羊 道情商调梧叶儿 怀古双调清江引 分韵为崔月英双调水仙子 隐者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居黄钟醉花阴 走苏卿南吕一枝花 蚊虫越 详情>>

宋方壶 宋方 方壶


镶嵌几何纹方壶

镶嵌几何纹方壶战国战国晚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221年)敞口,直颈,弧形方腹,有一对兽首铺首衔环,方圈足。通体镶嵌红铜和绿松石组成的几何纹饰,线条曲折多变而富有规律,色彩协和而富有对比,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体现出战国晚期青铜器装饰艺术的高超水准。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详情>>

镶嵌 几何 方壶


玉兽面纹方壶

玉兽面纹方壶清嘉庆尺寸:通高25.3cm口径7.9cm足径8.6×8.9cm清宫旧藏说明:新疆上等碧玉。盖饰对称垂云纹,四角琢带孔圆角形饰。盖口及器口外沿饰回纹。颈部为带式捆扎的俯仰蕉叶纹,两侧各兽耳形耳,并套活环。腹部四面为兽面纹。外底中部阴刻隶书“大清嘉庆仿古”六字款。此器仿古代青铜壶,是嘉庆时期仿古佳作。 详情>>

兽面 方壶


曾仲斿父铜方壶

春秋曾(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通高66.7厘米底长30.8厘米底宽23.8厘米1966年湖北省京山县苏家陇出土壶为古代盛酒器或盛水器。青铜壶始见于商代,西周壶一般为圆形,春秋壶多扁圆而方,战国的壶则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样式。发展到汉代,大的圆形壶称为锺,方形壶则称为钫。曾仲斿父铜方壶,器体高大,纹饰精细,显示了其主人高贵的身份。壶上刻有十二字铭文,其大意为“曾仲斿父用上等金属铸 详情>>

曾仲斿 曾仲 仲斿 父铜 方壶


战国粟纹方壶

【名称】战国粟纹方壶【类别】铜器、青铜器【年代】战国【文物原属】战国时期盛酒盛水器。清宫旧藏文物,原藏颐和园。【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49.4cm,宽31.5cm,口径16.5cm,足径19.2cm,重12.72kg。壶体作正方形,肩部有四兽首衔环,方圈足。颈饰蕉叶纹,肩饰蟠螭纹一周,腹部饰粟纹,以三周几何云纹相隔,圈足亦饰粟纹及几何云纹。 详情>>

战国 粟纹 方壶


中山王方壶

中山王方壶实力雄厚的中山王国补文献之缺漏方壶铭文中山王方壶1978年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方体,小口,斜肩,腹两侧有一对环耳,这是战国中、晚期常见的方壶形式。它在造型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八条雕龙为装饰。在壶盖上有四个抽象的龙形钮,在壶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条小龙,龙头冲上,独角大耳,颈背生鬃,长尾。这些龙装饰的使用,为光素无花纹因而略显呆板的壶体增加了活泼气氛,而龙身无繁缛的花纹,与壶体协 详情>>

中山 王方壶 王方 方壶


夔龙纹刻铭青铜方壶

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文物.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重28.7公斤。此为盛酒器。壶的四壁锲刻长篇铭文,共450字,字体修长优美,笔画圆润流畅,刀法洗练自如,是一篇战国书法的优秀作品。铭文记述了治国之道和中山国的王系。壶造型生动而富神秘感。此壶是用于祭祀之器。 详情>>

夔龙 纹刻 刻铭 青铜 方壶


蟠龙方壶

春秋蟠龙方壶高∶90.3公分,深∶57公分,外∶36x31.5公分,口径∶19.8x14公分长∶二尺八寸,重量∶49.987公克此器由河南新郑郑冢出土蟠龙方壶一对,现存台北历史博物馆,形制为长颈、束腰、垂腹、圈足、敛口外反、宽口边饰不规则、乳丁纹,历史博物馆存其一。为青铜质,绿锈坚实,斑驳瑰丽,壶盖上是仰帽式细密蟠璃纹镂空雕饰,盖外壁系带状细密双八字蟠璃纹。上缀乳丁,作叁角折线式安置。壶颈部上为山 详情>>

蟠龙 方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