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槎杯”查询结果

“槎杯”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槎杯


槎 ,是用竹木编成的筏,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称为 星槎 。因此,把 酒杯 做成槎的形状,是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博物志》所记,有人乘槎到天河遇织女。相传西汉张骞通西域,寻找黄河的源头,以求调节水量,避免经常泛滥成灾。当时人们相信黄河通天,是天河即银河的延伸。张骞乘木槎溯河而上,遇见一位坐着织布的少女和一个牵着牛在水边饮水的男童,询问这是什么地方,织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了他一枚织布机上 详情>>

明犀角雕仙人乘槎杯

犀角雕刻是明清工艺品中的重要门类。它与竹、木、金、石工艺品一样,成为几案上不可缺少的清供和珍玩。角的使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之,而角易腐朽,故极少出土的记载。至明代,犀角的雕刻工艺逐步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清代中期则达到历史的鼎盛。这件“明犀角雕仙人乘槎杯”,是犀角雕刻品中的佼佼者,它材质晶莹纯净,琢磨光滑圆润,作品利用犀角的天然形状巧做为槎,槎长19.2厘米,宽10厘米,高10.5厘米。角尖部分为两枝 详情>>

犀角 仙人 乘槎 槎杯


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

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高11.7厘米,宽8.7厘米,形如小舟,尤通(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犀角雕刻能手)根据犀角材料的自然形状设计巧制而成。该件作品使用的是非洲犀角,同时采用了加热方法,使槎首的犀角裙边如同灵芝花瓣。杯腹内镌有乾隆后题的诗句“照诸幸而逭温氏,刻杯仍此遇尤家,河源自在人间世,汉使讹传星汉槎。”由于这支犀角尾部形似船首,中部角彩微暗,尤通在船身上刻出树干与波纹,使多节的树干缠绕在船头。又 详情>>

明尤通 明尤 尤通 犀角 仙人 槎杯


清尤通制犀角槎杯

【名称】清尤通制犀角槎杯【类别】犀牛角雕【年代】清代【文物原属】清宫旧藏【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高:11.7cm,长:27cm,宽:8.7cm。杯由长形如舟的广角制成。作者根据犀角的形状,采用圆雕、浮雕等多种技法,巧做成仙人乘槎形杯。槎首如同灵芝花瓣。槎中后部以梅花、牡丹、荷花相拥,似为舟篷,花间篷下坐一老人,手持如意,架腿翘足,昂首向天。老人身前为杯口,口不甚圆,有一圆洞与杯口相通 详情>>

尤通制 尤通 通制 犀角 槎杯


天成款犀牛角雕仙人乘槎杯

明末,朱碧山式槎杯更以另外的材质流行开来,上海博物馆藏“天成”款犀角雕仙人乘槎杯、故宫博物院藏“尤通”款犀角雕仙人乘槎杯均是其例。“天成”款犀杯因材施雕,顺犀角之势而成一具水天之际的仙槎,下边用不多的浪涛助成腾涌之意。各色花卉结为舟篷,舟篷下的主人一手持书卷,一手持如意,波涛不惊。槎身的宽敞处为杯,旁侧有圆洞与槎端的吸孔相通。虽然它依旧保存了酒杯的形式,其实已成案头清玩,而不再是实用之具。天成,即 详情>>

天成 犀牛 角雕 仙人 乘槎 槎杯


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

参见:明尤通款犀角雕仙人槎杯 详情>>

尤通款 尤通 通款 犀角 仙人 槎杯


朱碧山造银槎杯

概要造型制作工艺概要朱碧山造银槎杯为元至正五年(1345)制作的元代工艺珍品。造型银酒杯为树槎形,槎上一老人仰坐束发,颌下长须髯髯,身着宽袖长袍,腰束飘带,背靠槎尾,神态安逸怡然,注视远方,作乘舟凌空行游状。槎舟枯枝杈,瘿节错落,舟尾斜翘,枯峰四起。舟身四周镂刻出缠绕的云气纹。制作工艺这件作品制作工艺上运用了镂刻、焊接等多种技法,结合圆雕、浮雕表现人与舟、舟与云气、人与槎树间的层次。槎杯的后背部还 详情>>

碧山 银槎杯 银槎 槎杯


犀角槎杯

中文名称:犀角槎杯英文名称:Rhinoceroshornware规格:长25.5厘米、高9.7厘米Length25.5cm·Height9.7cm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年代:明代MingDynasty类型质地类型:牙骨器功用类型:酒具栏目关键词:明清酒具收藏地:上海博物馆theShanghaiMuseum主题词或关键词:杯犀牛角辅助分类项:酒具介绍由著名雕犀匠所制犀角槎杯系明代著名雕犀匠师鲍天成雕 详情>>

犀角 槎杯


槎杯

想象的美丽《银槎杯》元(1271~1368年)朱碧山高18厘米长20厘米喝酒不方便看到这件水纹冉冉,枯树苍秃,老者怡然的器物,你能想象出它实际上是一只喝酒的酒杯,虽然怎么看上去都叫人不能置信。估计也装不进多少酒。这么重的银具,我看喝起酒来一定不便,也许制器者就是仅仅仿照酒具的样子作出的一件精巧怡人的小摆设。水中的船槎,即树杈。它是整个器物的主体构成部分。枝枝杈杈的,这么老的树年岁一定很大了。最早的 详情>>

银槎杯 银槎 槎杯


槎杯

槎,是用竹木编成的筏,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称为星槎。因此,把酒杯做成槎的形状,是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博物志》所记,有人乘槎到天河遇织女。相传西汉张骞通西域,寻找黄河的源头,以求调节水量,避免经常泛滥成灾。当时人们相信黄河通天,是天河即银河的延伸。张骞乘木槎溯河而上,遇见一位坐着织布的少女和一个牵着牛在水边饮水的男童,询问这是什么地方,织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了他一枚织布机上用于压布的叫做织机石 详情>>

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