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腰鼓”查询结果

“腰鼓”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腰鼓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释义 简介 历史 风格特征 形制 奏法 表演形式 传承 发祥地及起源 发展 活动习俗 释义 词目 :腰 详情>>

安乡腰鼓

腰鼓属打击乐器。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 详情>>

安乡 腰鼓


高邑腰鼓

起源特色起源高邑腰鼓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系陕北腰鼓向全国辐射、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经50年的发展演化及加工改造,已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特色高邑腰鼓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系陕北腰鼓向全国辐射、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经50年的发展演化及加工改造,已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高邑腰鼓为大型战鼓的配鼓,与钹、镲等民族乐器地位相同,在一些社火、喜庆活动中 详情>>

高邑 腰鼓


黑釉腰鼓

参见:唐黑釉腰鼓 详情>>

黑釉 腰鼓


横山腰鼓

“横山腰鼓”广泛流传于横山县各乡镇村落,是当地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深受陕北群众喜爱,有“腰鼓正宗窝子”之美称。横山腰鼓逢节必闹,遇节必舞。它的竟打性很强,鼓手们一旦跃上场子,比不出个高低好坏决不下场。横山腰鼓分文、武两种。“文腰鼓“俗称”老人腰鼓“,一般由老人和孩子组成,三个老人配一个孩子,已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动作表演又称“下三路”,“即缠腰打”、“掏腿打”、“转身打”。表演显的稳沉平 详情>>

横山 腰鼓


腰鼓

红腰鼓是个注册商标。包含婴儿服装和儿童玩具两个类别。注册于2000年,注册地北京。 详情>>

腰鼓


花腔腰鼓

花腔腰鼓:huāqiāngyāogǔ花腔鼓的一种。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花腔腰鼓出临桂职田乡,其土特宜鼓腔,村人专作窰烧之,细画红花纹以为饰。”参见“花腔鼓”。 详情>>

花腔 腰鼓


腰鼓

来腰鼓村隶属于贵州省普定县猫洞乡,地处普定东北部,与西秀区轿子山镇大洞口村头村相邻,距普定县城34公里,有通村公路与白猫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山绵起伏。全村可使用土地面积980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全村人口1278人,其中苗族占35%,是汉苗杂居村寨。近年来,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村民除保留传统种植、养殖外,还发展起了茶叶产业,村民人均收入有较大提高。该村现有党员21名,其中,30岁以下党员1名,初中以 详情>>

腰鼓


明黄花梨有束腰鼓腿彭牙炕桌

炕几,和炕桌、炕案都属于同一范畴的家具。它们在使用中既可依凭靠倚,又可用于放置器物或用于宴享。炕几和炕案只是形制不同,长短大小则相差无几,多呈长条形,主要用于坐时靠倚,有时也有用于放置器物。概括起来说,炕桌是一种近似方形的长方桌,它的长宽之比差距不大。炕案除结构和造型有别于桌外,长宽之比的差距也较大。炕几也叫靠几,长和宽的比例外也较大,有别于炕桌。明代时,炕几、炕桌和炕案的使用很普遍,而且非常讲究 详情>>

明黄 花梨 有束 腰鼓 彭牙 炕桌


明紫檀束腰鼓腿彭牙方凳

此为有束腰家具常见形式之一,名曰“鼓腿彭牙”式。“鼓腿”是说腿向外鼓,“彭牙”是牙子向外彭出。足下端向内兜转,形成内翻马蹄。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常安角牙,加强连接。方凳用紫檀板作面,稍稍落堂安装。边抹背面无穿孔痕迹,说明自始即为硬屉。此凳57×57、高52厘米。四件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藏。 详情>>

紫檀 腰鼓 彭牙 方凳


全景延安腰鼓之乡-安塞县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朝华出版社;第1版(2008年6月1日)丛书名:全景延安平装:270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ISBN:9787505417229条形码:9787505417229尺寸:23.8x18x2.6cm重量:540g内容简介《全景延安?腰鼓之乡:安塞县》主要内容:作为踏访和游历延安地区的导览,它描绘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地图,细致到了体贴的程度,一册在手,按图索骥,寻寻觅觅,便 详情>>

全景 延安 腰鼓 之乡 安塞县 安塞 塞县


宋永福窑青釉彩绘花腔腰鼓

名称:永福窑青釉绘彩花腔腰鼓尺寸:长46.7厘米、鼓面径19.8厘米、另一端径11厘米。时代:宋(960-1279年)产地:1979年永福县窑田岭窑址出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腰身长而细,一端近球形,另一端为喇叭形。灰胎,胎中部较厚,表面施青釉,釉层稍薄。鼓身绘釉下褐彩花纹。永福窑位于广西永福县南2公里的窑田岭,最具地区特色的便是釉下褐彩青瓷腰鼓。早在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志器》中便有 详情>>

宋永福 宋永 永福 窑青 青釉 彩绘 花腔 腰鼓


隋唐花瓷腰鼓

参见:隋唐鲁山窑花瓷腰鼓 详情>>

隋唐 花瓷 腰鼓


隋唐鲁山窑花瓷腰鼓

花瓷腰鼓长58.9cm,鼓径22.2cm腰鼓广口,纤腰,鼓身凸起弦纹七道。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泼洒出块块蓝白色斑点,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腰鼓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不仅被吸收进唐乐,且又以陶瓷烧制鼓腔,别具特色。河南省的禹县、郏县、鲁山窑等在唐代均产花釉瓷,而以鲁山窑腰鼓最为有名。70年代,故宫博物院与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工作人员根据唐代人南卓《羯鼓录》 详情>>

隋唐 鲁山 花瓷 腰鼓


唐黑釉腰鼓

唐黑釉腰鼓长57.8厘米,鼓面径22.6厘米。筒形,束腰,两头大,腰细,中空,鼓身有七道凸弦纹。器表施黑釉,釉层莹润凝厚。通体上点缀41个造型各异的月白色釉彩斑,水墨浑融,十分醒目。在烧制过程中,经过窑温作用,釉彩发生变化,形成了各种抽象的动物形釉彩斑,鸡、鸵鸟、鸭、狗、猴、象、骆驼,形象生动,神态自然,奇妙无比。腰鼓又名拍鼓,原为西域打击乐器之一种,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乐器陆续传入中 详情>>

唐黑釉 唐黑 黑釉 腰鼓


腰鼓包子

原料:精面粉,枣泥馅,绵白糖。制作:1、酵面揉匀,摘剂,拍皮,包入枣泥馅后,将两端捏紧,成中间圆,两头稍尖的腰鼓状。2、腰身用铜夹压出条纹。3、蒸熟。 详情>>

腰鼓 包子


腰鼓式添加剂效混合机

概述腰鼓式添加剂效混合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性能可靠。与物料接触的部位分为不锈钢、碳钢两种结构,可由用户根据物料性质任意选择。混合不产生偏析,对被混合物料适用范围广,尤其对比重、粒度等物性差异较大的物料混合时不产生偏析,从而得到高精度混合物。混合精度高,其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5%。混合过程温和,混合中不会破坏物料的原始物理状态。装填量可变范围大,无残留,从而克服一般混合机的弱点。密闭操作,运 详情>>

腰鼓 添加剂 添加 加剂 混合机 混合 合机


腰鼓型混合机

一、概述:腰鼓混合机具有混合均匀度高、混合无死角、无残留、噪音低、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同时该机由不锈钢和碳钢制造,采用内外壁抛光处理,结构紧凑、造型美观、布置方便。二、工作原理:该机主要由物料在混合桶内不断的翻转来达到混合目的,混合机运行时,混合桶在一个方向不断地运转,混合桶内有两组错位排布的导料板,使物料在混合桶内的翻转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相互位置;可达到很高混合效果。它主要有混合桶、减速机和机架几部 详情>>

腰鼓 混合机 混合 合机


腰鼓之乡:安塞县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目录图书信息出版社:朝华出版社;第1版(2008年6月1日)丛书名:全景延安平装ISBN:9787505417229条形码:9787505417229尺寸:23.8x17x2.2cm重量:662g内容简介《腰鼓之乡:安塞县》不仅介绍了安县腰鼓还介绍了安县的各种风土人情与传统文化……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 详情>>

腰鼓 之乡 安塞县 安塞 塞县


永福窑青釉绘彩花腔腰鼓

参见:宋永福窑青釉彩绘花腔腰鼓 详情>>

永福 窑青 青釉 釉绘 绘彩 花腔 腰鼓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并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 详情>>

安塞 腰鼓


彩绘骑马拍腰鼓女俑

彩绘骑马拍腰鼓女俑制造年代:唐材料:陶规格:高37.5厘米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此俑是陕西西安东郊唐墓陪葬品。它反映出唐代社会生活中胡人文化的渗入。唐初以来,随“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与日俱增。至唐开元、天宝年间,京都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长安的“胡化”也盛极一时,贵族平民都竞相效法。“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生活情趣的改变,也影响到俑的创作。这件骑马拍腰鼓女俑为彩绘, 详情>>

彩绘 骑马 腰鼓 女俑


腰鼓

打腰鼓也是春节闹秧歌时表演的一个节目。据说,闻名全国的安塞腰鼓,最早还是佳县、横山等地的移民带到那里后流传开来的。打腰鼓一般是由多人组成的方队集体表演的。表演时,演员腰间斜挂小鼓,双手持鼓槌,随锣鼓、唢呐的伴奏声挥臂击鼓。其动作,时而腾挪跳跃,热烈奔放;时而轻敲慢打,柔和灵巧取豪夺。其队形,时为长龙,时为方阵,变幻有序,步伐齐整。特别是年轻演员,在表演中极其投入,龙腾虎跃,充溢着阳刚之气,往往博得 详情>>

腰鼓


黑釉蓝斑腰鼓

黑釉蓝斑腰鼓(唐)基本信息釉中彩班蓝花跃动音乐无限乐队指挥东邻鼓点黑釉蓝斑腰鼓(唐)基本信息鼓长60厘米鼓面直径22.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瓷器精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造型为一鼓腔,长58.9厘米、面径22.2厘米。通体施黑釉,黑乌中闪出蓝斑,装饰效果极佳。鼓身凸起七道弦纹。形制类似今延边兄弟民族使用的长鼓。在我国古代壁画、雕刻画面上,均可看到拍击腰鼓的伎乐形象。腰鼓本是西域乐器,汉张骞出使 详情>>

黑釉 蓝斑 腰鼓


横山老腰鼓

“横山腰鼓”广泛流传于横山县各乡镇村落,是当地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深受陕北群众喜爱,有“腰鼓正宗窝子”之美称。腰鼓一般穿插在秧歌队中进行,但也有单独表演的。传统腰鼓只限男性踢打,20世纪60年代后,女性也打,只是有别于男性的动作风格。横山老腰鼓逢节必闹,遇节必舞。陕北横山老腰鼓在横山流传颇广,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产生的具体年代,至今未见史籍详细记载,据横山文化馆调查及部 详情>>

横山 腰鼓


唐鲁山窑花瓷腰鼓

【名称】:唐鲁山窑花瓷腰鼓【类别】:瓷器、花釉瓷【年代】:唐代【文物原属】:唐代鲁山窑烧制【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长58.9cm,鼓径22.2cm。腰鼓广口,纤腰,鼓身凸起弦纹七道。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泼洒出块块蓝白色斑点,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腰鼓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不仅被吸收进唐乐,且又以陶瓷烧制鼓腔,别具特色。河南省的禹县、郏 详情>>

鲁山 花瓷 腰鼓


腰鼓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释义简介历史风格特征形制奏法表演形式传承发祥地及起源发展活动习俗释义词目:腰鼓拼音:yāogǔ基本解释[waistdrum]打击乐器,短圆柱形,两头略小,挂在腰间敲打详 详情>>

腰鼓


腰鼓式直管压力平衡波纹膨胀节

结构特点产品详细波纹膨胀节设备中应用结构特点腰鼓式直管压力平衡型波纹膨胀节的两端各有一个工作波纹管,中间有一个平衡波纹管,膨胀节通过受力构件(大拉杆或舌管)来承受内压推力,因此管系只需中间固定支架。此类膨胀节只能吸收轴向位移。产品详细产品型号:HCZPB口径:DN200-DN2200工作压力:0.25-1.0MPa波纹膨胀节设备中应用腰鼓式直管压力平衡波纹膨胀节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其作用是补 详情>>

腰鼓 直管 压力 平衡 波纹 膨胀节 膨胀 胀节


腰鼓

我国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解放前流行于陕北一带,解放后腰鼓舞遍及全国城镇农村,群众称“打腰鼓”。腰鼓舞属集体舞蹈,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舞者男女都有,均穿彩服,腰间挂一只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持一根鼓槌,鼓槌上扎有红绸,边打边舞,鼓点变化丰富,节奏强烈,舞步多变化,能走出各种复杂美妙的图案。腰鼓队少则四至八人,多至十人甚至上百人。表演时情绪热烈,动作健壮,队列 详情>>

腰鼓舞 腰鼓 鼓舞


腰鼓兄弟

【名称】腰鼓兄弟【拼音】yāogǔxiōngdì【解释】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行中成就相形见绌。【出处】《齐书·沈冲传》:“冲与兄淡渊,名誉有优劣,世号为腰鼓兄弟。” 详情>>

腰鼓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