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宣慰司”查询结果

“宣慰司”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宣慰司


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它是中央机构。宣慰司长官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 宣慰司这一机构最早见于金朝,元朝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到明清时则只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宣慰司数量比前朝要少。 元世祖忽必烈时将每个行中书省划分为六十个宣慰司,每个宣慰司下辖大约180个路(州)。宣慰司起着上行下达的作用,据元史记载:“宣 详情>>

邦牙宣慰司

至元年间,元朝于蒲缅王城置邦牙宣慰司。不久被废。至元四年十二月(公元1339年1月)元朝再次设立邦牙宣慰司。至正二年六月(公元1342年7月)再次被废。 详情>>

邦牙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车里靖安宣慰司

明永乐十九年(1421)于小彻里地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勐腊县境。辖境在澜沧江以东,比今云南勐腊县大。宣德九年(1434)废入车里宣慰司。 详情>>

车里 靖安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大员宣慰司

台湾大员宣慰司是明代最后设立的一个地方土司。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陈第和黄合兴号组织移民半年后,台湾在二层行流域的西拉雅平埔族人的新港社通过福建巡抚徐学聚表示愿意内附中华,并入版图。明神宗实录是年八月记有“先是东番新港土蕃打马等言于巡抚徐学聚愿率蕃民男女千余人内附,学聚议蛮夷虽顽犷然亦有信义今能慕华内附请命恭虔可谓深识天道者,当降勑给印坚其向化之心,上从之,设大员安抚使司,命仍於本族居之。” 详情>>

大员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广东道宣慰司

广东道宣慰司,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设立,治广州路(今广州市)。后兼都元帅府,隶属江西行省。所辖广州、韶州、惠州、南雄、潮州、德庆、肇庆七路和英德、梅、南恩、封、新、桂阳、连、循八州,大体是接收原南宋广南东路的三府十一州之地。明洪武二年(1369),并广东道宣慰司和海南海北道宣慰司,置广东道等处行中书省。 详情>>

东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湖北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鄂州。属湖广行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湖广行省移治鄂州,湖北道宣慰司随之撤消,所领路州直隶行省。 详情>>

北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淮东道宣慰司

淮东道宣慰司,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立,治扬州,属江淮行省。十九年,省。二十一年,行省移杭州,复立淮东道宣慰司。二十二年,又废宣慰司。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江淮行省易名为江浙,属之。特别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淮东道宣慰司最终得以恢复建置,长期管辖扬州、淮安二路和高邮府,以及真州、滁州、泰州、通州、崇明州、海宁州、泗州、安东州等八州。淮东遭宣慰司大体是接管原南宋淮南东路所辖九州、 详情>>

东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淮西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四月设立,治所在庐州(合肥市)。十四年(1277年)十月另置黄州宣慰司,或称黄蕲州宣慰司、蕲黄宣慰司,辖黄州、蕲州、江州、安庆四路及光州。而淮西道宣慰司仅管辖庐州、安丰二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黄州宣慰司并人淮西道。此时的淮西道宣慰司,管辖庐州、安丰、黄州、蕲州、安庆、江州六路,大体是接管原南宋淮南西路的二府、六州、四军之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江州路改隶 详情>>

西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黄蕲州宣慰司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月置黄蕲州宣慰司,或称黄州宣慰司,治黄州。辖黄州、蕲州、江州、安庆四路及光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黄州宣慰司并人淮西道宣慰司。 详情>>

黄蕲州 黄蕲 蕲州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江东道宣慰司

元代行政区。至元十三年设立,治所在建康路(南京市)。管辖宁国、徽州、饶州、建康、太平、池州、信州、广德八路及铅山一州。其与所接管的南宋江南东路二府、五州、二军之地比较,主要变化是南康划归江西行省,府州军升路以及增设铅山州。因江南行御史台治于建康路,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江东道宣慰司废罢,所属路州直隶江浙行省。江南行御史台对江东道路州,同样具有镇遏和监督功能。 详情>>

东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江西道宣慰司

江西道宣慰司的前身是宋都台为首的江西行都元帅府,主要任务是攻略江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十二月,改江西道宣慰司,治所在隆兴路。所辖隆兴、吉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江州、赣州、建昌、南安十路及南丰州,大体是接收原南宋江南西路的一府、六州、四军之地。后来,兴国路划属湖广行省,南康路归于本道。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因建立江西行省,江西道宣慰司随而废罢,所辖路州直隶江西行省。 详情>>

西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荆湖北道宣慰司

元世祖至元13年(1276年),置荆湖北道宣慰司,治常德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年废。 详情>>

荆湖 北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蒙庆宣慰司

.元泰定四年(1327年)以其在今缅甸掸邦东部,西至萨尔温江,东至湄公河地区设置蒙庆宣慰司,至顺二年(1331年)改置八百等处宣慰使司统辖,明洪武时改置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详情>>

蒙庆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木邦宣慰司

明朝时期(1413--1606年)木邦宣慰司,明清王朝行政建制,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明时治所在今缅甸兴威。1413年(明永乐十一年),在云南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府州,还设有南甸、干崖两个宣抚司和麓川平缅、木邦、孟养、缅甸、八百、车里、老挝、大古喇、底马撒和底兀剌十个宣慰司。1531年(明嘉靖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并不断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至1566年(嘉靖末),缅甸吞并了 详情>>

木邦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思州宣慰司

思州宣慰司,本唐思州。元设思州军民宣抚司、宣慰司,治龙泉坪(今贵州凤冈县)。辖区约今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一带及沅水、清水上游,明玉珍时移治台蓬若洞(今贵州岑巩县)。永乐十一年(1413年)改为思州府。 详情>>

思州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浙东道宣慰司

浙东道宣慰司,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立,属江浙行省。治所先后在庆元、绍兴、处州、温州、婺州间迁徙不定。大德六年(1302年)十月固定在庆元路。管辖庆元、衢州、婺州、绍兴、温州、台州、处州七路。与南宋两浙东路所辖三府、四州之地比较,除了府州升路外,辖区几乎没有变化。明太祖戊戌年(1358)废。 详情>>

东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浙西道宣慰司

元代行政区。至元十三年(1276年)设立,起初治所在杭州。后因江淮行省迁徙而暂时徙治平江路(苏州市。浙西道宣慰司管辖杭州、湖州、嘉兴、平江、常州、镇江、建德七路及松江府、江阴州。其与南宋两浙西路四府、三州、一军的辖区范围相同,接管替代的色彩颇重。变动的仅是四府三州升路、江阴改州及增设松江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江浙行省治所固定于杭州,浙西道宣慰司随而废罢,所辖路州直属江浙行省。 详情>>

西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在四川徼外,地通乌斯藏,唐为吐蕃。元时置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六安抚司,隶吐蕃宣慰司。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一也二也三也四也五也六也始合为一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洪武时,其地打煎炉、长河西土官元右丞剌瓦蒙遣其理问高惟善来朝,贡方物,宴赉遣还。十六年复遣惟善及从子万户若剌来贡。命置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以剌瓦蒙为安抚使,赐文绮四十八匹,钞二百锭,授惟善礼部主事。二十年遣惟 详情>>

长河 西鱼 鱼通 宁远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广西道宣慰司

广西道宣慰司,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立,治静江路,隶属湖广行省。辖静江、南宁、梧州、浔州、柳州五路和郁林、容、象、宾、横、融、藤、贺、贵九州.大体是接收原南宋广南西路北部中部地区。元贞元年(1295年)与左右两江道宣慰司合并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设立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邕州。元贞元年(1295年)并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和广南西路宣慰司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 详情>>

西道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旧港宣慰司

旧港宣慰司,明代行政建置,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首任旧港宣慰使为施进卿。1407年设置旧港宣慰司之后,施进卿向明朝贡。然而宣慰司虽为明建置,施进卿依然服属爪哇,他所控制的范围狭小,比不上过去的三佛齐国。后施进卿的子孙继承了宣慰使的官职,后来向明朝的朝贡次数就越来越少了。1440年之后,旧港归入满者伯夷国的统治,三佛齐国最终灭亡,旧港宣慰司不复存在。 详情>>

旧港 宣慰司 宣慰 慰司


宣慰司

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它是中央机构。宣慰司长官官称"宣慰使",是负有承上启下的一个地方区划的军政最高长官。宣慰司这一机构最早见于金朝,元朝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到明清时则只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宣慰司数量比前朝要少。元世祖忽必烈时将每个行中书省划分为六十个宣慰司,每个宣慰司下辖大约180个路(州)。宣慰司起着上行下达的作用,据元史记载:“宣慰司,掌 详情>>

宣慰司 宣慰 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