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纹琮”查询结果

“纹琮”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白玉双节弦纹琮

横:6.8(厘米)高:7.7(厘米)内径:6.5(厘米);质地:玉;金沟屯镇西村砖厂后台子出土。玉料呈淡黄色,通体呈外方内圆状,并以四棱为脊线组成上下八组长方形凸面,每凸面边沿处以三条横向阴线作装饰,工艺精细,光泽度较强,圆孔内壁琢磨的很细腻。 详情>>

白玉 双节 节弦 弦纹 纹琮


东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东青釉八卦纹琮式瓶,清宣统,高27.6cm,口径9.3cm,足径10.6cm。瓶仿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体施东青釉。外壁四面各凸起八卦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此瓶从造型和色泽皆仿周代玉琮,古朴而雅致。 详情>>

东青 青釉 八卦 纹琮 琮式 式瓶


飞鸟兽面纹琮形玉镯

飞鸟兽面纹琮形玉镯高5厘米,射径7.1~7.4厘米,福泉山遗址出土。礼器。湖绿色,玉质晶莹滋润,用透闪石青玉琢制。中间大圆孔用对钻方法加工,孔壁磨光。琮面以减地法凸出四角齿形方座,以横槽分为上下两节,并以四角为中线展开纹饰。上节有两条平行的横凸棱,上刻数道弦纹,在两条横凸棱中间,填刻以云纹、横直线组成的几何形图案,其下为两个圆圈和一个凸横档,组成一个带冠的神脸。下节有椭圆形的眼睑、桥形的额和凸横档 详情>>

飞鸟 兽面 纹琮 琮形 玉镯


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参见:清乾隆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详情>>

青釉 八卦 纹琮 琮式 式瓶


清乾隆青釉八卦纹琮式瓶

名称:清乾隆青釉八卦纹琮式瓶类别:瓷器年代:清乾隆时期尺寸:高28.5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11厘米收藏:南京博物院文物鉴赏:清乾隆青釉八卦纹琮式瓶属仿上古玉琮造型,施开片青釉,外壁模印凸起的八卦图案。 详情>>

乾隆 青釉 八卦 纹琮 琮式 式瓶


神像飞鸟纹琮

【名称】:神像飞鸟纹琮【类别】:玉器【年代】:良渚文化【文物现状】:现存于世神像飞鸟纹玉琮,湖绿色,玉质晶莹,有透光性。在琮体四面分别琢出一组神人兽面纹,即良渚先民崇拜的神像。其四角有四只飞鸟,为神像的使者。 详情>>

神像 飞鸟 纹琮


神像飞鸟纹琮形玉镯

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西侧的福泉山,是一座良渚时期人工堆筑的显贵墓地,上世纪八十年代经科学发掘,出土了一批玉石器。这些玉石器选材精美,色泽青绿,质地纯正,器上纹饰雕刻得都极为规整,线条流畅,一丝不苟。这件神像飞鸟纹琮形玉镯高5.1厘米,射径8—8.2厘米。材质为透闪石。玉色青绿,半透明,弧面四方形,中间大孔是在管钻孔上再作研磨扩大。所以孔形方圆,镯壁较薄。器表纹饰除通常所见的横棱冠,凹圈眼、横鼻以及蛋 详情>>

神像 飞鸟 纹琮 琮形 玉镯


新石器玉兽面鸟纹琮

新石器玉兽面鸟纹琮,出自新石器良渚文化晚期,高38.2厘米。玉琮产生于新石器时期,主要作为礼器使用。《周礼·大宗伯》记载:"以黄琮礼地",即在礼仪活动中用黄琮表示向地神行礼。该件玉琮玉质为深浅不一的绿色软玉,并夹有褐、白绺斑,通体平滑光亮。形状呈外方内圆高柱体,两端对钻孔,孔径仅0.8厘米。器身共有十五节,每节两凸一凹,与相邻的面组成一兽面,每个平面都琢有圈形眼。直槽最上方有纤细如毫发的单阴线刻出 详情>>

新石器 新石 石器 兽面 鸟纹 纹琮


神面纹琮

神面纹琮新石器时代神面纹琮全器共分十五节,每节以四角为中线,刻有对应的两个圆圈和长短相间的阳线。这是一种象征性的兽面纹图案。定级民间国宝。此器制作精妙绝伦,所饰阴线细如发丝。传统琮为外方内园,有“天方地园”,之意;此琮外园内园,是目前的唯一,是否证明,先民同时具有“天园地园”之天地观。 详情>>

神面 面纹 纹琮


新石器时代神面纹琮

神面纹琮存两件,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时期的玉器,其一高4.7、宽7.3厘米;其二高5、面长7.5、射径7.7、孔径6厘米,均于1972年出土于浙江余杭钟介,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琮是良渚文化最具特征的玉器之一,集宗教、装饰、仪礼和权力于一体,是礼器的核心。在良渚文化的大墓中,琮作为重要的随葬品与璧、钺等玉器成套组合。良渚文化所见琮分圆形或内圆外方形,单节或多节 详情>>

新石器时代 新石 石器 器时 时代 神面 面纹 纹琮


新石器时代兽面纹琮

兽面纹琮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时期的玉器,宽8.4、高3.6厘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器为内圆外方的柱体,短射,分上下两节,每节一组兽面纹。兽面的冠状饰位于两节中部,鼻、眼等纹饰则刻划在冠的上下,从而形成上下相背的兽面形象。 详情>>

新石器时代 新石 石器 器时 时代 兽面 纹琮


玉神人纹琮

玉神人纹琮良渚文化尺寸:高6.8cm径8.3cm孔径6.2cm清宫旧藏说明:玉料深黄色,局部有火烧痕迹。体外方内圆,中心有通孔。琮外四角于上中下各琢三组神人像,人像为双圈眼,两侧有眼角,长方形鼻,冠帽以两条凸线表示,其上刻数目不等的阴线。良渚文化时期埋葬死人时有祭坑的习惯,故此器的火烧痕,应是经烟火所致,不似后做。此器进宫后,乾隆皇帝称此器名为“辋头”,并命玉匠将他的题诗刻在玉琮内壁上。诗曰:“所 详情>>

神人 纹琮


玉兽面鸟纹琮

参见:新石器玉兽面鸟纹琮 详情>>

兽面 鸟纹 纹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