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外感”查询结果

“外感”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外感


词目 :外感 拼音 :waì gǎn 字义: 外感 ,病因病理学名词,系病因分类之一。指感受六淫、疫疠之气等外邪。病邪或先侵入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起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故称。 词意探源: (1)指外来的刺激。《南史孝义传序》:“义发因心,情非外感。” (2)指感受风、寒等外邪而致的疾病。 基本解释: [affection by exogenous path 详情>>

产后外感

【辨证】外感风寒。【治法】养血温肺。【方名】宁肺生化汤。【组成】川芎3克,当归6克,杏仁10粒,知母1.8克,甘草1.2克,炙干姜1.2克,桔梗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灵验良方汇编》卷下。 详情>>

产后 外感


电磁外感应真空蒸馏分离炉

电磁外感应真空蒸馏分离炉,电磁感应加热器套装在真空炉壳的外面,真空炉壳选用具备不导磁、不导电、耐高温、高强度、高气密性和不老化六大特性的材料制作;冷凝室设置于蒸发室的顶部,两部分既相连而又独立布置,有效解决了常规真空电阻炉和真空感应炉的真空放电问题,彻底根除了常规真空炉因冷凝器层层套装在蒸发室外面所带来的弊端,一方面使冷凝室免受来自蒸发室的大面积辐射热的干扰,另一方面蒸发室的辐射热被圆筒形坩埚和绝 详情>>

电磁 外感 真空 蒸馏 分离


古今名医外感热病诊治精华

百度名片其它信息百度名片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以医家和病证为纲,全面梳理,系统地总结了历代医家在诊治外感病方面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为中医学在当代防治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发热性疾病提供依据;并就现代重大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方面进行了探讨,选取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等困扰当今医学界的传染病为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它信息编著者:颜新策划编辑:张钢钢责任编辑:徐珊ISBN:978- 详情>>

古今 名医 外感 热病 诊治 精华


简明中医外感病症治

基本相信内容简介基本相信作 者:金雪明,胡之璟著丛书名: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ISBN:9787801942234出版时间:2004-07-01版 次:1页 数:160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所属分类:图书>医学>临床医学内容简介《简明中医外感病症治》是作者对中医外感病辨证论治的归纳总结,共分四章。第一章简述了外感病的含义、分类与致病特点。第二章介绍外感病的病因,提出了六淫(风、热、 详情>>

简明 中医 外感 病症


气虚外感

详情>>

气虚 外感


石岐外感

预防流行性感冒用药,疏风清热,解暑消食。用于外感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骨痛,食滞饱胀,喉干舌燥。为中智药业集团的独家品种,中智下属子公司中山市恒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注册商标为“六棉牌”,历史悠久,被评为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在广东非典时期广受消费者欢迎!生产厂家:中山市恒生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0184产品规格:65克通用名称】石岐外感茶【拼音名】ShiqiWaigancha【成份 详情>>

石岐 外感


石岐外感凉茶

材料:做法:介绍:材料:岗梅、铁包金各10克。做法:茶剂,每包6克,水煎液黄棕色至红棕色。加白米3克煎服。每服1~2包。代茶饮。介绍:外感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骨痛,食滞饱胀,喉干舌燥;预防流行性感冒。 详情>>

石岐 外感 凉茶


外感半身不遂

外感半身不遂,病证名。由风邪入络所致半身不遂。因起居不慎,卫气不固,风邪袭踞经络,气血留绝而成。见《症因脉治》卷一。症见身发寒热,暴仆卒倒,醒后肢体或左或右偏废不用,或痛或木,或热或冷,二便赤涩,脉洪大者,宜祛邪涤热,用大秦艽汤;外邪抑遏,脉伏不出者,用加减续命汤,散其表邪;痰火壅闭经络,脉伏不出者,用三化汤、导痰汤清其壅滞。参见半身不遂条。 详情>>

外感 半身不遂 半身 身不 不遂


外感病脉

外感病脉名称定义感冒脉辨别中暑脉辨别外感病脉名称定义外感病脉是指感受外邪,真邪相争,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一类疾病。外感病得主要证侯有外邪袭表、外邪入里和外邪留恋所致相应脏腑功能失常的症候。如邪在肺卫和湿邪困脾、肠道湿热,以及胆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膀胱热证等。外感病从脉象上主要辨别病邪地性质,邪在地部位(或阶段),以及正邪进退、阴盛阳衰。《内经》云:“寸口脉浮而盛大者病在外,寸口脉盛滑坚者曰病 详情>>

外感 病脉


外感病误治分析

内容简介目录作 者:张国骏主编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1-1版 次:1页 数:295字 数:451000印刷时间:2007-1-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SBN:9787802311565包 装:平装内容简介编写新世纪创新教材《外感病误治分析》,目的在于为中医药类本科生提供一部内容新颖,科学性、应用性强,重在培养与提高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教科书,以求适应人才 详情>>

外感 病误 误治 分析


外感病因

代码10.1.4.1英文名causeofexogenouscontraction定义源于自然界,通过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疠气等。 详情>>

外感 病因


外感不得卧

外感不得卧,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不寐症。《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之症,诸经皆有,主热者多。在外感门,有表热、里热、半表半里热,有气分热、血分热,有余热未尽,汗下太过等多种。”详见表热不得卧、里热不得卧、半表半里热不得卧、血热不得卧、气热不得卧、余热不得卧、虚烦不得卧等条。 详情>>

外感 不得


外感喘逆

外感喘逆,病证名。由外感六淫引起的气喘。见《症因脉治·喘症论》。包括风寒喘逆、暑湿喘逆、燥火喘逆等。详各条。 详情>>

外感 喘逆


外感短气

外感短气,病证名。外邪袭肺所致的气短不能相续。见《症因脉治》卷二。因六淫之邪侵袭肌表,继入于里,致气道受阻,呼吸不能接续。症见身发寒热,呼吸不利,短息出入,似喘而不急促。脉紧为寒邪,洪数为风热,躁疾为燥邪,弦急为肝胆邪逆。治以祛邪为主,冒寒用三拗汤,冒风用防风泻白散,伤燥热用石膏泻白散、清肺饮。脉见促结,用宣通法;脉见沉伏,用升散法。参见短气条。 详情>>

外感 短气


外感恶寒

外感恶寒,病证名。恶寒证之一。由感受外邪所致恶寒。《张氏医通》卷三:“外感、内伤……皆有恶寒,非阳独虚也。”外感恶寒者,兼见脉浮紧,头痛拘急,身疼微恶寒,发热。参见恶寒条。 详情>>

外感 恶寒


外感风寒颗粒

外感风寒颗粒外感风寒颗粒拼音名:WaiganFenghanKeli英文名:书页号:z14-34标准编号:WS3-B-2680-97【处方】桂枝120g白芷120g防风120g柴胡120g荆芥穗90g羌活90g白芍120g葛根150g桔梗90g杏仁(炒)90g甘草30g生姜90g【制法】以上十二味,取桂枝,荆芥穗、柴胡、羌活分别提取撮挥发油;白芷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渗漉法(附录ⅠO),以60%乙醇作 详情>>

外感 风寒 颗粒


外感风泻

外感风泻,病证名。风邪入于肠胃所致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症见恶风发热,自汗头汗,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清水。治宜解表利水,有表证者当解表,兼利小便。可用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干葛防风汤调六一散,防葛汤调胃苓散等方。参见风泄条。 详情>>

外感 风泻


外感风痧颗粒

处方性状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处方苍耳草 726g 狗仔花 726g藤苦参363g山芝麻363g岗梅363g两面针218g【制法】 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或压制成块,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褐色的颗粒或块状冲剂;味甜、微苦。【鉴别】 取本品15g,研细,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详情>>

外感 风痧 颗粒


外感风痧片

【方剂名称】外感风痧片【方剂拼音】WaiganFenshaPian【方剂组成】苍耳草726g狗仔花726g藤苦参363g山芝麻363g岗梅363g两面针218g【方剂制法】以上六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功能主治】祛风,清热。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用法用量】口服,一次 详情>>

外感 风痧 痧片


外感腹胀

外感腹胀,病证名。感受六淫之邪所致的腹胀。见《症因脉治·肿胀总论》。有伤寒腹胀、风湿腹胀、湿热腹胀、寒湿腹胀等,详各条。 详情>>

外感 腹胀


外感高热

详情>>

外感 高热


外感寒邪泻

外感寒邪泻,病名。感受寒邪所致的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如寒邪直中三阴经,症见恶寒身痛,不发热,口不渴,小便清白,腹中疼痛,泄下水谷,脉沉迟,用理中汤、真武汤等方。若肠胃有热而寒邪外束,则泻而恶寒、发热、身痛、口渴、脉浮,用葛根黄芩黄连汤、羌活汤等方。 详情>>

外感 寒邪 邪泻


外感结胸

外感结胸,病证名。因外感病邪内陷与胸中痰饮互结所致的结胸。结胸有内伤、外感之别。《医学衷中参西录·论结胸治法》:“外感结胸,伤寒与温病皆有。伤寒降早可成结胸,温病即非降早亦可成结胸,皆外感之邪内陷与胸中痰饮互相胶漆也。”无论伤寒、温病,治法皆同,俱可用《伤寒论》之大陷胸汤及大陷胸丸,斟酌病之轻重浅深,分别用之。参见结胸条。 详情>>

外感 结胸


外感痢疾

外感痢疾,病证名。见《症因脉治·痢疾论》。为寒湿痢、湿热痢、燥热痢、疫痢的总称。详各条。 详情>>

外感 痢疾


外感平安茶

【方剂名称】外感平安茶【方剂拼音】WaiganPing'anCha【方剂组成】外感平安浸膏142g【方剂制法】取干浸膏1份,蔗糖粉6份,加入适量润湿剂,制成颗粒,75℃以下干燥,雾化喷入提炼收得的挥发油,闷润,制成?000g,即得。【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化湿消滞。用于四时感冒,恶寒发热,周身骨痛,头重乏力,感冒挟湿,胸闷食滞等症。【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7g,一日2~3次。【鉴别】(1)取本品 详情>>

外感 平安


外感平安茶颗粒

处方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处方金丝草362g连翘362g香薷362g土荆芥362g山芝麻362g布渣叶362g大腹皮362g土茯苓362g广藿香362g水翁花362g金刚头362g芒果核362g枳壳362g甘草121g厚朴241g大头陈362g岗梅362g葛根362g地胆草362g苦瓜干121g茵陈362g黄芩362g淀粉337g制成1000g同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5~65 详情>>

外感 平安 颗粒


外感湿痰

外感湿痰,证名。外感湿邪,与体内水湿互结所致的病证。湿痰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外感痰症》。多因坐卧卑湿之地,或感受雨湿,与体内水液交凝而致。症见身发寒热,面目浮肿,恶寒头痛,身痛不能转侧,呕吐恶心,烦满不渴。治宜散风除湿,用羌活胜湿汤、化痰二陈汤、平胃散等方。参见湿痰条。 详情>>

外感 湿痰


外感湿泻

外感湿泻,病证名。湿邪外侵,脾气不运所致的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症见水泻肠鸣,腹反不痛,或呕而不渴,身重身痛,脉多濡软,或细涩,或浮缓。治宜祛湿、利小便,用胃苓散、平胃散。表症较重,见身热身痛脉浮者,用败毒散、羌活胜湿汤解表祛湿。参见湿泻条。 详情>>

外感 湿泻


外感嗽血

外感嗽血,病证名。因外感时邪损伤肺络所致的咳嗽带血。见《症因脉治》卷二。因风寒外束肺热内郁者,症见发热形寒、咳嗽、脉象浮大,宜清热解表,用泻白散加荆芥、防风、葛根之属。因风热犯肺者,症见发热口干,脉象浮数,宜宣肺清热,用桑杏汤。因燥火伤肺者,症见鼻干咽燥,舌红脉数,宜清燥润肺,用清燥救肺汤。如血出较多,加茅根、藕节等药。本证见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等病。 详情>>

外感 嗽血


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头痛。起病较急,头痛持续不解,位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骨节疼痛、咳嗽等症,多属实证。外感头痛由于外邪性质、受邪部位和疾病发展阶段不同,有伤风头痛、伤寒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伤暑头痛、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等不同名称,详见各条。 详情>>

外感 头痛


外感吐酸水

外感吐酸水病证名。素有湿热郁结,复冒外寒所致吐酸症。见《症因脉治》卷二。症见发热,呕吐酸水,甚则酸水浸渍胃脘,吐出酸水令牙关酸涩不能合,脉多带弦。属本热标寒之症,不宜骤进苦寒,治当辛散。脉弦数者,用防葛平胃散、家秘神术汤,甚者加栀子、黄连。脉弦迟者,用辛热辛散,宜草豆蔻丸、姜桂大顺饮、连理汤。参见吐酸条。 详情>>

外感 吐酸 酸水


外感吐血

外感吐血,病证名。内有积热,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吐血。《症因脉治》卷二:“外感吐血之因,内有积热,诸经火盛,外有风寒,束其肌表,血络热甚,不得外越,妄行上冲。”外感风热者,兼见发热头痛,鼻干口燥,或有咳嗽,脉象浮数,宜外散风热,兼清热凉血,用桑杏汤加藕节、茅根之类。外感风寒者,兼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宜外散风寒,内清里热,用羌活冲和汤加减。若表邪已解,仍吐血发热,目痛不眠,为阳明热盛,宜清阳明里热 详情>>

外感 吐血


外感胃脘痛

外感胃脘痛,病证名。感受寒邪、湿热所致的胃脘痛。见《症因脉治》卷一。寒症多见于中气素寒,热症多见于内有积热者。寒邪入胃,凝结痰饮食积者,其人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卒然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吐冷沫,先用五积散,继用温胃汤。湿热所伤者,于时令暴热,心下忽见绞痛,手足冷而头额多汗,身恶寒而口燥舌干,大便泻而溺色黄赤,治用清中汤。参见胃脘痛条。 详情>>

外感 胃脘


外感小便不利

外感小便不利,证名。感受外邪所致小便不利证。见《症因脉治》卷四。包括运气小便不利、伤寒小便不利、阴寒小便不利。详各条。 详情>>

外感 小便 不利


外感泄泻

外感泄泻,病证名。因感受外邪所致的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包括外感风泻、外感寒邪泻、外感中暑泻、外感中热泻、外感湿泻及肺燥作泻,详见各条。 详情>>

外感 泄泻


外感休息痢

外感休息痢,病名。因外感失表,过早收涩,致邪伏肠间,痢疾时作时止,经久不愈。为休息痢之一。见《症因脉治》卷四。详休息痢条。 详情>>

外感 休息痢 休息 息痢


外感牙衄

外感牙衄,病证名。外感风热侵入阳明经所致齿牙出血。《症因脉治》卷二十:“外感牙衄之症,身发寒热,烦闷不安,目痛头额痛,鼻干不眠,牙血暴出。”因太阳表邪,侵入阳明,或阳明本经热甚所致。治宜清热解表,可选用葛根羌活汤、干葛防风汤、干葛清胃汤等方。参见衄血有关条。 详情>>

外感 牙衄


外感腰痛

外感腰痛,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的腰痛。见《症因脉治·腰痛总论》。有风湿腰痛、寒湿腰痛、湿热腰痛、风腰痛、风寒腰痛、风热腰痛、湿腰痛等。以实症居多。治疗以祛邪通络为主。详各条。 详情>>

外感 腰痛


外感腋痛

外感腋痛,病证名。感受风寒、燥热等外邪所致的腋痛。见《症因脉治·腋痛论》。详腋痛条。 详情>>

外感 腋痛


外感中热泻

外感中热泻,病证名。内有积热,外中热邪所致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症见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复泻,肛门如火,粪色色黄。治宜清热止泻,脉浮数者,热在表,用柴葛芩连汤;脉沉数或数实者,为里热重,用家秘枳壳黄连汤调六一散;二便涩滞者,宜八正散清热利湿。参见热泻条。 详情>>

外感 中热 热泻


外感中暑泻

外感中暑泻,病证名。夏秋之季感受暑湿所致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症见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板齿干焦,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治宜清暑利湿,脉虚细,体弱者,用藿香参桔煎;脉洪滑,热重者,用黄连香薷饮;热轻者,用木通汤。均宜调服六一散。参见暑泻条。 详情>>

外感 中暑


外感呃逆

外感呃逆,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见《症因脉治·呃逆论》。邪传半表半里,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者,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者,治宜攻下热邪,用承气汤;若胃热便利,用泻心汤;胃中兼痰火攻冲,呃逆乍发乍止,连续不已,脉滑大而数者,宜栀连二陈汤。参见呃逆条。 详情>>

外感 呃逆


外感衄血

外感衄血,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的鼻衄。见《症因脉治》卷二。其症恶寒身热,头疼身痛,鼻孔出血。多因外感风热;或内有积热,外冒风寒;或太阳失表,热郁于经;或阳明失下,热郁于里;或温病误用辛温,扰动经血所致。外感风热,有表证而见发热口干,头痛目瞑者,治宜清解,方用桑菊饮加丹皮、茅根、黄芩等。阳明失下,热郁于里者,多兼漱水不欲咽,治宜清下,用养营承气汤去归、朴,加丹皮、牛膝、茅根。温病误用辛温,扰动经血致 详情>>

外感 衄血


循证中医内科学-外感肺系病分册

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目录作者:李智ISBN:10位[7802312612]13位[9787802312616]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定价:¥38.00元内容提要站在巨人张仲景肩膀上,敢于超越《伤寒论》的一部力作!历经七年,打造精品,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亲笔为作者题词!本书内容包括:感冒,乳蛾,急喉风,咳嗽,哮病等。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学生、留学生、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 详情>>

循证 中医 内科学 内科 科学 外感 肺系 系病 分册


循证中医内科学:外感肺系病分册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作 者:李智著丛书名: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9787802312616出版时间:2007-11-01版 次:1页 数:242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医学>中国医学内容简介站在巨人张仲景肩膀上,敢于超越《伤寒论》的一部力作!历经七年,打造精品,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亲笔为作者题词!本书内容包括感冒,乳蛾,急喉风,咳嗽,哮病 详情>>

循证 中医 内科学 内科 科学 外感 肺系 系病 分册


阴虚外感

详情>>

阴虚 外感


中医外感病证临床研究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目录图书信息书名:中医外感病证临床研究作 者:吴银根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7-1ISBN:9787117119832开本:16开定价:48.00元内容简介《中医外感病证临床研究》以《伤寒论》、历代诊治外感病证的著作、经验以及明清时期温病学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近现代中医防治外感病证理论创新和临床积累为重点,立足于学术发展前沿,让研究生熟悉学术发展动态,培养研究 详情>>

中医 外感 病证 临床 研究


石歧外感茶颗粒

基本信息鉴别主治及用法基本信息石歧外感茶颗粒石歧外感茶颗粒拼音名:ShiqiWaiganchaKeli英文名:书页号:z14-26标准编号:WS3-B-2672-97【处方】岗梅铁包金蒲桃臭屎茉莉露兜勒【制法】以上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加蔗糖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颗粒;味甜。鉴别(1)取本品10g,加乙醇50m 详情>>

石歧 外感 颗粒


外感

词目:外感拼音:waìgǎn字义:外感,病因病理学名词,系病因分类之一。指感受六淫、疫疠之气等外邪。病邪或先侵入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起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故称。词意探源:(1)指外来的刺激。《南史·孝义传序》:“义发因心,情非外感。”(2)指感受风、寒等外邪而致的疾病。基本解释:[affectionbyexogenouspathogenicfactors;diseasesca 详情>>

外感


外感病证

外感病证的主要证候有邪在肺卫、湿邪困脾、肠道湿热、邪在少阳以及肺热证、胆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膀胱热证等。这些证候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季节性、发病急、病程短,均不外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人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相应脏腑功能失常所致的证候。但不同外感病证因其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有异,它们的证候特征也各有区别。属中医内科范畴。包括:感冒、外感发热、湿阻、痢疾、疟疾。【主要证候及特征】【病机述要】外感病证的病因为 详情>>

外感 病证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外感发热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结语文献摘要现代研究外感发热人体体温相对恒 详情>>

外感 发热


外感风寒

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风寒感冒的症状:风寒感冒的病因:风寒感冒的治疗:注意事项:风寒感冒的症状:风寒感冒属于太阳经症,太阳开机受阻。其特征症状为:*后脑强痛,就是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 详情>>

外感 风寒


外感风热

风热感冒的症状:风热感冒的病因:风热感冒的治疗:注意事项: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风热感冒的症状:*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浓涕,通常黄色*舌苔带点黄色,也有 详情>>

外感 风热


外感肩背痛

外感肩背痛,病证名。因感受外邪所致肩背痛。或因火热伤肺;或肺素有热,风寒外束肌表所致。见《症因脉治》卷一。火邪伤肺者,症见背痛肩痛,发热不恶寒,反恶热,烦躁不宁,便闭便赤,口渴唇焦,用家秘泻白汤、清燥清肺饮。风寒伤肺者,症见背痛肩痛,头痛发热,内虽烦躁,外反恶寒,用羌防泻白散。参见肩背痛条。 详情>>

外感 背痛


外感咳嗽

一、概述二、外感咳嗽分类((一)风寒咳嗽(二)风热咳嗽咳(三)肺(痰)热咳嗽(四)肺燥咳嗽三、注意事项)一、概述外感咳嗽,病证名。感受外邪所致的咳嗽。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医门法律》卷五:“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表现为起病较急,声盛而浊,兼见寒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痒等外感症候。多属实证,治宜祛邪宣肺。由于外邪性质和兼感的不同,有伤风咳嗽、伤寒咳嗽、伤热咳嗽、伤暑咳 详情>>

外感 咳嗽


外感六淫

外感六淫中医把导致疾病的因素分四类,外因、内因、病理产物和其他病因。外因,即中医中的外感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就是我们的各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病理产物就是痰饮、淤血、结石等;其他病因包括外伤、虫兽咬伤以及烧烫伤等。基本信息小贴士基本信息外感六淫致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和转化性。外感性是指外界的邪气通过人的体表、口鼻来侵入人体从而致病。季节 详情>>

外感 六淫


外感内伤

【词目】外感内伤【读音】wàigǎnnèishāng【释义】①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详情>>

外感 内伤


外感呕吐

外感呕吐,病症名。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见《症因脉治·呕吐论》。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外感表症与肠胃症状。外邪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详见各条。 详情>>

外感 呕吐


外感平安颗粒

基本信息鉴别主治及用法基本信息外感平安颗粒拼音名:WaiganPinganKeli英文名:书页号:GLF─356标准编号:WS-11512(ZD-1512)-2002【处方】金丝草362g连翘362g香薷362g土荆芥362g山芝麻362g布渣叶362g大腹皮362g土茯苓362g广藿香362g水翁花362g金刚头362g芒果核362g枳壳362g甘草121g厚朴241g大头陈362g岗梅362g 详情>>

外感 平安 颗粒


外感热病

外感热病,是指由外邪侵入人体、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为急性传染病,并包括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由细菌或病毒等引起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外感热病是人体的正气与温热病邪激烈相争的过程,通过辨证采取祛邪、扶正治疗,最终人体正气逐渐战胜病邪而使热病治愈。在这过程中,因邪能伤正,势必产生不同程度的脏腑、组织器官损伤,以及经络、气血津液的机能紊乱与损耗。因此,热病初愈这一特定阶段,应及 详情>>

外感 热病


外感三消

外感三消,一种病证名。感受外邪引起的消渴病。见《症因脉治》卷三。有燥火、湿火之分。详见燥火三消、湿火三消、消渴条。 详情>>

外感 三消


外感温病

外感温病,指感邪即发的温病。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王士雄注。与伏气温病相对而言。详见温病有关条。 详情>>

外感 温病


外感遗尿

概述中文拼音wàigǎnyíniào外感遗尿,病证名。外感热病中出现小便失禁。见《症因脉治》卷一。因温邪逆传心包,神识昏迷,故令小便自遗,尿色黄赤,脉数。治宜清心泻火为主,用导赤各半汤。里实腹满便秘者,用三化汤;外用表邪者,用羌活防风汤;挟痰挟滞者,用导痰汤、枳实消滞汤。参见遗尿、小便不禁条。疾病描述外感遗尿【遗尿之症】身体发热,神志不清,小便自出而不觉,便色黄赤,此外感遗尿之症也。【遗尿之因】外 详情>>

外感 遗尿


外感燥痰

外感燥痰,病证名。因时令燥热干犯肺胃所致燥痰证。亦称火痰。见《症因脉治·外感痰症》。症见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喘咳短息,时作时止,吐咯难出。治宜清热润燥,降火化痰,用竹叶石膏汤、二母石膏汤、二母二陈汤等方。参见燥痰条。 详情>>

外感 燥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