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山组”查询结果

“山组”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阿木山组

地层名称:阿木山组地层名称(英文):AmushanFm地层单位编码:05-15-0110地层地质年代:C2目录?命名:?特征:?备考:?参考资料命名:地质部二四一地质队,1955年。特征:层型:正层型:达茂旗白云鄂博正北22km阿木山剖面,地科院,1975,地层古生物论文集2。特征: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由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角砾灰岩、砂质灰岩、结晶灰岩或大理岩组成,局部夹硅质条带、钙质砂岩或其他 详情>>

阿木 山组


博罗霍洛山组

博罗霍洛山组(BorohoroshanFm,BoluohuoluoshanFm)的时代属末志留世。分布于中天山西段,新疆精河县城以南尼勒克达坂附近和霍城果子沟地区。为紫红色夹灰绿色块状砂岩和粉砂岩,具明显的韵律构造。与下伏库茹尔组呈整合接触。化石稀少,在上部砂质灰岩透镜体中含珊瑚Favosites。未见顶。岩性稳定,厚度不等,一般为1000~1500米。 详情>>

博罗 霍洛 山组


龙王山组

命名沿革特征命名顾雄飞1955年命名龙王山层。命名剖面位于安徽当涂县的鲁家村—龙王山—前岗;参考剖面在江苏溧水县甲山一带。沿革龙王山组是指介于西横山组与云合山组之间的一套火山-沉积岩系。1955年顾雄飞将这套地层命名为龙王山层,归属于“建德系”,时代定为早白垩世。1960年周仁麟将其改称龙王山组,置于“武彝群”的底部。1962年斯行健、周志炎首次公开引用,将其暂归中晚侏罗世。1974年江苏区测队采 详情>>

龙王 山组


山组

浓山组(NongshanFm)的时代属古新世晚期。分布于广东南雄盆地,典型剖面位于南雄大塘圩西的坪岭至古城一带。为陆相沉积,以灰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互层为主,含哺乳类化石Ernanodonantelios、Haltictopsmirabilis、Yantanglestesdatangensis等以及爬行类、介形虫、腹足类、轮藻等,厚460米。与下伏上湖组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详情>>

浓山 山组


七角山组

命名:沿革:特征:命名:1975年湖北省地质局区测队命名于湖北红安县七角山。参考剖面位于湖北黄陂县邓家湾。沿革:命名后,湖北省地矿局(1990)将其界线向下扩展到红安群底部;陈公信等(1996)将其作了较合理的划分,置于天台山组与塔尔岗组之间。特征:隶属红安群,下部以石墨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片状石英岩与白云母片岩为主,夹大理岩;中部为白云石英片岩、白云钠长片麻岩及钠长角闪片岩;上部以含石榴子石片岩 详情>>

七角 山组


上大民山组

上大民山组(ShangdaminshanFm)的时代属晚泥盆世晚期。分布于黑龙江大兴安岭中段。命名地点在黑龙江大兴安岭中段的大民山。为中酸性海底火山喷发及泥质碳酸盐沉积,由流纹岩、安山岩夹页岩及泥质灰岩组成。在底部泥质灰岩中含丰富的菊石,包含法门期下部两个菊石带:Cheilocerassubpartitum带及Platyclymeniawalcotti带,总厚1600米。与下伏上泥盆统下大民山组呈 详情>>

大民 山组


山组

蛇山组(SheshanFm)属更新世早期。命名剖面位于云南丽江盆地南部蛇山,岩性由粉砂、细砂、粗砂层组成,中夹少量白色粘土层及黑色炭质粉砂层,胶结好,具中—薄水平层理,局部见交错层,厚70米左右。含有淡水双壳类、腹足类化石,以及脊椎动物化石Rhinocerossinensis等。分布于丽江盆地南部蛇山,海拔2200~2500米,地貌上构成台地。在蛇山和大修厂(离蛇山很近)经钻孔揭露,本组岩性由灰色 详情>>

蛇山 山组


西阳山组

西阳山组(XiyangshanFm)曾称西阳山页岩。时代属晚寒武世中、晚期。分布于浙西一带。命名地点在浙江常山城西1.5千米的西阳山。本组为海相泥质沉积,以灰色或灰黑色钙质页岩为主,夹褐灰色薄层灰岩,页岩风化后呈土黄色、棕色或白色,富含球接子类三叶虫Lotagnostus等及后颊类三叶虫Charchaqia、Olenus等,厚约90米。与下伏华严寺组及上覆下奥陶统印渚埠组均呈整合接触。 详情>>

西阳 山组


下大民山组

下大民山组(XiadaminshanFm)的时代属晚泥盆世早期。分布于黑龙江大兴安岭中段。命名地点在黑龙江大兴安岭中段的大民山。为浅海相火山碎屑沉积,由凝灰质砂岩夹碧玉岩和灰岩组成,含珊瑚Pexiphyllumsp.、Hexagonariazarubinskiensis、Barrandeophyllumsp.等,厚约100米。与下伏地层关系不清。 详情>>

大民 山组


山组

命名:沿革:特征:命名:1965年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河南济源县邵源乡与山西垣曲县同善乡交界部北寨三担河—建虎门。沿革:现称的许山组,即原称的下安山玢岩组(阎廉泉,1959)、下熊耳群(地质部秦岭区测队,1959)、下熊耳组(河南省地质局地科所,1975)和张合庙组(河南地调一队,1986);河南省地科所(1962)又称崤山群付店组;河南省地矿局(1989)沿用许山组,归熊耳群下部 详情>>

许山组 许山 山组


扎尕山组

命名沿革特征备注命名四川地质局第二区测队1975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四川松潘县西南的扎尕山。沿革1961年四川地质局第二区测队以四川理县杂谷脑剖面为模式,将四川西部层位相当于中三叠统安尼阶至拉丁阶的一套变质砂岩夹板岩命名为杂谷脑组。1975年该区测队又以四川松潘西南的扎尕山剖面为模式,将层位与杂谷脑组下段相当的地层命名为扎尕山组。1987年饶荣标等鉴于在杂谷脑组下段发现了Daonellalomme 详情>>

扎尕 尕山 山组


赵家山组

命名沿革特征阶代码:C1.2—C2命名中国科学院南古所黔西地层队1965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贵州威宁县城东约3km赵家山附近的头坡。沿革吴望始等(1974)正式引用。吴祥和(1976)认为赵家山组是摆佐组的同物异名。杨式溥(1978)把赵家山组与摆佐组并用。张良(1981)修改了赵家山组底界,把产珊瑚Yuanophyllumsp.的一段地层划归新官厅组。吴望始等(1989)发表了鸭子塘至赵家山剖面 详情>>

赵家 山组


背锅山组

背锅山组晚奥陶世。最初命名地点在陕西陇县背锅山,故名。分布于宁夏固原、陕西陇县、千阳、醴泉、泾阳、耀县一带。含丰富的珊瑚类化石,如阿盖特珊瑚、小阿盖特珊瑚、结珊瑚等。厚约150—300米,与下伏平凉组呈假整合接触。 详情>>

背锅 锅山 山组


长龙山组

长龙山组属青白口系上部,由含砾长石砂岩、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及杂色页岩组成。形成年代距今约8亿年。在中国蓟县一带厚118米,燕山西段厚64米。富含微古植物,主要有:粗面球形藻、古巢面藻、巢面球形藻、及Tra-chysphaeridium、Polymatosphaeridium等。此处尚有宏观炭质化石(藻类):VendotaeniaSPChuariacircularis、Shouhsieniasho 详情>>

长龙 山组


关防山组

名称及代码命名沿革特征备考名称及代码地层名称:关防山组地层名称(英文):GuanfangshanFm阶代码:Jx地区代码1:29命名1983年张洪刚、李承炎等命名。参考剖面位于四川芦山县关防山。沿革张洪刚等(1983)将四川省地质局141队(1979)命名的大落池组和鹿子沟组合并建立关防山组,并重新厘定其界线,划归中元古代。参见黄水河群。特征为一套变质砂泥岩夹少量变质碳酸盐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厚 详情>>

关防 山组


红藻山组

名称及代码命名沿革特征备考名称及代码地层名称:红藻山组地层名称(英文):HongzaoshanFm阶代码:Z2地区代码:25命名王云山等1980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青海省大柴旦镇全吉山红铁沟之东侧红藻山地区。沿革本组属于原地质部青海石油局632队1956年所命名的全吉系的一部分,1977年王云山等改称全吉群,1980年又将该群进一步分成四个组,本组为最上部的一个组,时代归属于晚震旦世。特征该组主要 详情>>

红藻 山组


矿石山组

命名沿革特征备考命名地层名称:矿石山组地层名称(英文):KuangshishanFm阶代码:Ch地区代码1:261974年湖北省地质局区测队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湖北省神农架主峰。沿革江涛等1962年命名的神农架群,仅相当目前划分的神农架群下亚群,在其上同时创建了石槽河群,(相当现在划分的中亚群);杨开济(1964)将上述二群统称为神农架群,下部为大神农架组,上部为小神农架组;湖北省地质局综合队196 详情>>

矿石 山组


三衢山组

简介信息命名特征备考简介三衢山组(SanqushanFm)曾称三衢山石灰岩。时代属晚奥陶世钱塘江期中期。命名剖面位于浙西常山西南的灰埠—宋畈。为一套碳酸盐沉积。最大厚度可达1534米。顶部为棕黄色钙质砂岩夹灰岩;上部为灰黑色薄层灰岩,含丰富的珊瑚Agetolites、Palaeofavosites、Plasmoporella、Catenipora等;中部为灰白色厚层灰岩,产珊瑚Sibiriolit 详情>>

三衢 衢山 山组


沙尔布尔提山组

沙尔布尔提山组(SharburtishanFm)的时代属晚志留世。分布于新疆沙尔布尔提山一带。为灰色、灰绿色、褐色厚层—块状中粗粒凝灰质砾岩、含砾粗砂岩夹凝灰质细砂岩。含珊瑚Favosites。与上覆克克雄库都克组和下伏沙尔布尔组均呈整合接触。厚150~362米。 详情>>

沙尔 布尔 提山 山组


雾迷山组

雾迷山组(WumishanFm)曾称雾迷山灰岩。位于蓟县系中下部,分布于冀北一带。为一套富镁的巨厚碳酸盐建造,韵律明显,以含有各种燧石结核和条带状白云质灰岩为主,夹纯灰岩、白云岩、绿色砂页岩等。含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mopanyuensis、Scyphusparvus、Conophytonlituum;微古植物化石有Asperatopsophosphaeraumishanensi 详情>>

雾迷 迷山 山组


砚瓦山组

砚瓦山组(YanwashanFm,YenwashanFm)曾称砚瓦山石灰岩。时代属晚奥陶世艾家山期中期。分布于浙西、皖南一带。命名地点在浙江西南的江山市与常山县交界的砚瓦山。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浅灰绿色及紫黄色瘤状灰岩为主,下部含牙形石Panserinus带和Plingulatas带,另外普遍含鹦鹉螺Sinoceraschinenseyanwashanense、Michelinocerashua 详情>>

砚瓦 山组


云梦山组

名词解释云梦山组-命名云梦山组-沿革云梦山组-特征名词解释地层名称:云梦山组地层名称(英文):YunmengshanFm阶代码:Jx地区代码1:17云梦山组-命名1952年韩影山、黎盛斯、阎廉泉命名。命名剖面位于河南汝阳县寺沟石门根—白堂根。云梦山组-沿革现称的云梦山组系1964年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将韩影山等(1952)的紫罗山(马山口)砾岩、云梦山和莲溪寺三层合并而成。1976年金守文将该组纳入 详情>>

云梦 山组


山组

崮山组属于晚寒武世早期地层,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原称“崮山页岩”。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山,故名。泥质条带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夹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及页岩,顶、底部常以竹叶状灰岩与上覆长山组和下伏张夏组呈整合接触。全组厚25—60米,富含三叶虫如蝴蝶虫、蝙蝠虫等。 详情>>

崮山 山组


髫髻山组

简介命名特征备考简介髫髻山组(TiaojishanFm)曾称髫髻山层。时代属中侏罗世。分布于北京西山等地。命名地点在北京西山的髫髻山。为陆相中性火山岩系,以安山岩为主,下部为火山沉积岩,向上为安山集块岩、安山岩,含植物化石Coniopterishymenophylloides、Toditesdenticulata等,以及昆虫和叶肢介化石。厚度不一,最厚可达1600米。命名叶良辅,1920年。北京西 详情>>

髫髻 髻山 山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