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七带”查询结果

“七带”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七带铲头沫蝉

基本信息拉丁名:Cloviamultilineata(Stal)分类地位: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沫蝉科保护级别:未列入野生驯化:野生水生陆生:陆生发利用现状:野生未开发利用 详情>>

七带 带铲 铲头 头沫 沫蝉


七带短角单棘魨

形态特征栖地生态分布范围经济价值形态特征躯体延长而较高,侧扁,呈长椭圆形。体长为体高之2.6-2.9倍;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之2.0-2.5倍。口小,端位。鳃裂位于眼后半部下方,大部分在口裂线之上。体鳞小,菱形,其上散布约十多根小细棘;耻骨末端具两对不可活动之特化鳞,收缩时不达肛门;腹鳍膜不发达。第I背鳍棘较细,位于眼后半部上方;背鳍与臀鳍前鳍条远长于后鳍条,最长背鳍鳍条约为体长之0.12 详情>>

七带 带短 短角 单棘魨 单棘 棘魨


七带石斑鱼

形态特征栖地生态分布范围经济价值形态特征躯体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1-2.4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略凹。眼小,短于吻长。口大;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鳃耙数8-10+11-14。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下缘光滑。鳃盖骨后缘具3扁棘。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63-71;纵列鳞数105-120。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无缺刻,具硬棘XI,软条13-16;臀鳍硬棘III枚,软 详情>>

七带 石斑鱼 石斑 斑鱼


七带天竺鲷

分布本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印尼、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菲律宾、越南、澳洲北部等海域。深度水深18-52米。特征本鱼体延长而侧扁,眼大,口大略下位。鱼体呈褐色,体侧具3条狭窄的深色纵纹,第一条沿着第一背鳍的基底,第二条在眼睛上方,第三条从吻部延伸到尾鳍末端,尾鳍凹入,背鳍硬棘8枚;背鳍软条9枚;臀鳍硬棘2枚;臀鳍软条8枚,体长可达5.3厘米。生态本鱼栖息于沙泥底质海域,白天躲藏于洞穴中,夜间出 详情>>

七带 天竺


七带豆娘鱼

七带豆娘鱼(学名:Abudefdufseptemfasciatus),又称七带雀鲷,七纹豆娘鱼,俗名厚壳仔、立身仔、中小型之雀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雀鲷科的其中一种鱼类,一般常将其作观赏鱼之用。中文学名:七带豆娘鱼拉丁学名:Abudefdufseptemfasciatus别称:立身仔、厚壳仔、七带雀鲷二名法:F411 Pomacentridae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辐鳍鱼纲目:鲈形目 详情>>

七带 豆娘


七带九棘鲈

分布深度特征生态经济利用科学分类七带九棘鲈又称五十九刺鮨、七带鲙、岛九棘鲈,俗名七带格仔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鮨科的其中一个种。分布本鱼分布于太平洋区,包括日本南部、南海、台湾、塔希提岛、关岛、萨摩亚群岛、斐济群岛等海域。深度水深45~100米。特征鱼体较高,幼鱼体色鲜黄而在背鳍中央及尾柄处有若干实为其底色之白色细横带;各鳍色黄或透明,腹鳍色黑;背鳍软条起始处有一大黑圆斑,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孔数 详情>>

七带 带九 九棘 棘鲈


七带猪齿鱼

简介(名称分布深度特征习性)经济利用科学分类简介名称七带猪齿鱼,又称七带寒鲷,俗名四齿仔、西齿,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隆头鱼亚目隆头鱼科的其中一种。分布本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琉球群岛、台湾、印尼、澳洲昆士兰、新喀里多尼亚、新几内亚等海域。深度水深6~40米。特征本鱼体长卵型,前部轮廓陡峭。吻略尖;上颌犬齿6枚,下颌犬齿4枚,向后外方伸出弯曲。体呈淡黄绿色,头部具3条、体侧具5条鲜红色的横带,横带外大 详情>>

七带 带猪 猪齿 齿鱼


七带犰狳

七带犰狳(学名:Dasypusseptemcinctus)上体两侧和4肢外侧常覆盖着骨板与鳞板,并由几列可动的横带分成前后两部,横带间由弹性皮肤连接,可将身体蜷缩成球状,以防御天敌侵害;耳小;舌能伸缩;前肢4指,指爪弯曲强大,后肢5趾,具爪;牙齿细小,钉状,终生生长。栖息于半沙漠区、干燥草地。吃白蚁、蚂蚁、蛇、腐肉和植物。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中文学名:七带犰狳拉丁学名:Dasypusse 详情>>

七带 犰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