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卢舍”查询结果

“卢舍”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唐铜鎏金卢舍那法界佛像

【名称】唐铜鎏金卢舍那法界佛像【类别】雕塑【年代】唐【文物现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简介】铜鎏金卢舍那法界佛像,高15cm(底座失)。此尊佛像高肉髻,面形浑圆,两眉拉长,间距较窄,双耳垂至颈部,神情端严肃穆。右手作说法状,左手扶于膝部,结跏趺坐于阶梯式双瓣覆莲高座上。法衣上左右肩分别雕饰日、月,日中刻有三足乌,月中刻桂树和玉兔。佛胸前雕一悬浮于空中的宫殿。座帐呈倒山字形下垂,左右两侧分别雕牛头人身像 详情>>

唐铜 鎏金 卢舍 那法 法界 佛像


卢舍

拘卢舍,梵文krośa的音译,古印度的长度单位,又写作俱卢舍、拘屡奢等,巴利文kosa,藏文rgyan-grags,意译鸣叫、鼓声间,即指大牛之唤叫或鼓声之音响可达到的距离,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四公里。拘卢舍在当代印地语里作kos,根据印度人的一般说法,四拘卢舍为一由旬,这跟《大庄严经》卷四、《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五所说相一致。然而《佛本行集经》卷十二、《杂宝藏经》卷八的夹注则认为八拘卢舍为 详情>>

卢舍


卢舍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梵文Lo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佛有三身卢舍那佛(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其名有三义佛教密宗记载)释迦牟尼佛(应身佛)佛有三身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 详情>>

卢舍


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简介佛像布局建造背景建造技艺名称来源武则天与卢舍那大佛列入世遗修复维护简介龙门唐代石窟中,奉先寺大像龛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凡是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奉先寺位于西山南部半山腰间,后代称九间房。奉 详情>>

卢舍 大佛


卢舍那大佛像

参见:卢舍那大佛 详情>>

卢舍 大佛像 大佛 佛像


卢舍那佛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 详情>>

卢舍 那佛


卢舍那石佛

卢舍那像龛坐西朝东,开凿于唐高宗时期,是中国第二个波澜壮阔的造像高峰。据卢舍那佛座北侧、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补刻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碑》记载,奉先寺始造于咸亨三年(672年)4月,是唐高宗发愿为他的父亲太宗李世民建造的,皇后武则天施以两万贯脂粉钱赞助建造工程,至上元二年(675年)12月完工,历时3年9个月。据学者考证,这一时间应该是大卢舍那像的开凿时间,而并非是整座大龛的开 详情>>

卢舍 石佛


卢舍

概述(名称及读音佛名大意详解)各派见解(译名不同各派见解化身)佛学常见词汇概述名称及读音毗卢遮那佛(梵文वैरोचन,Vairocana),乃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又译为“毗卢折那佛”、“毗卢舍那佛”、“卢舍那佛”、“遮那佛”、“大日如来”(梵文Mahavairocana)。佛名又作毗卢遮那,鞞嚧杜那,毗卢折那,吠嚧遮那。佛真身 详情>>

卢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