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AT-3教练机

AT-3教练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AT-3教练机




简介


AT-3“自强”是由中国台湾省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研制的双座教练机,1975年7月开始设计,1978年1月开始制造,原计划以诺斯罗普公司的J-85发动机为动力,后因美国国会不准将发动机制造技术输至台湾而搁浅。安装加雷特公司TFE731-2-21发动机的两架原型机分别旦1980年9月和1981年10月进行了首飞,台湾空军订购50架生产型AT-3教练机。1982年3月开始生产,第一架生产型AT-3于1984年2月首飞,同年3月开始交货。AT-3的主要型别有:AT-3A,单座陆/海军攻击型,装有海上攻击系统等电子设备,1989年首飞;AT-3B,双座飞行训练与近距支援型,1987年开始研制,但目前只有原型机;AX-3,武装型,挂载武器有“鱼叉”反舰导弹、

前视红外电子系统、雷达、自主式惯性导航系统。主要用户是加拿大大皇家空军,共生产了63架飞机。截止到1996年年底,共生产了67架。

发展历程

台湾空军官校在70年代以前,使用较为老旧的美国T-34初级教练机,高级教练机也只有美国T-33一型。有鉴于T-33已经服役许久,且性能也逐渐不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情况下,军方航空工业发展中心(AIDC,简称为航发中心) 便决定自制发展一种新式的高级战斗教练机种,以取代日渐老旧的T-33教练机。航发中心在1975年3月首次对此计画提出评估,并且选择美国诺斯若普(Northrop)公司作为发展新机型的合作对象。

诺斯若普公司曾经与台湾合作生产F-5E/F战斗机,在当时他们也有意替美国海军设计一种新型的教练机VTXTS,于是双方便在次年正式展开新型教练机的初步合作设计,台湾日后AT-3的诞生自此迈开起跑点。初步设计的过程一直顺利地进行着。不料正式合作的十个月后,美国政府否决台湾的军机设计合作计划案,与诺斯若普的合作关系被迫宣告中止。

有鉴于空军对新型战斗教练机的需求日益迫切,航发中心于是决定自行研发生产AT-3,藉由当初与美方共同合作开发的经验与技术资料以及美方人员的指导,加上航发中心人员不眠不休的努力下,第一架实验型XAT-3(编号69-6001)正式在1980年7月17日上午10点钟出厂,并且于同年九月十六日完成试飞作业,象征了台湾的自制航太工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XAT-3在出厂之后的试飞结果一切都合乎要求。军方于是决定先订购五十架的AT-3,交给空军官校作为高级教练机之用。AT-3正式进入量产,1988年拨交官校使用,而仍以T-34C作为初级教练机。最初在机头、机翼、垂尾涂红色作为警示信号。后来全部改为与“雷虎”飞行队相同的红白蓝涂装。目前所有的AT-3均服役于高雄冈山空军军官学校飞指部,作为官校战斗科飞行学员的高级教练机。过去曾有约20架三色丛林迷彩涂装的AT-3隶属于空军第35羚羊夜攻中队,这是我国空军在F-16交机前第一个专责对地攻击与夜间作战的单位,现在此任务F-16均已胜任(搭配导航及标定荚舱),35中队早期驻防于台中清泉冈及新竹基地,后来为统一后勤维修,调防至冈山基地。现在原35中队的AT-3,在中队解散后均改装回AT-3标准规格,并编入官校飞指部的训练机群编制中。

设计特点

AT-3为传统悬臂式低单翼主翼构型。水平尾翼为单片全动式,与方向舵均由液压致动器动作。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单轮组,鼻轮采用二段伸长式起落架支柱,以便在起飞时获得较大升力,缩短滑行距离。机体及机翼材料主要是钢和镁,少部分使用石墨纤维复合材料。座舱为纵列双座式设计,座舱罩向右侧开启,后座较前座高出30厘米。

为满足作战需求,动力装置选用2具美国盖瑞特(Garrett)公司TFE731-2-2L无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以获得中低空、中低速至穿音速飞行时的最佳性能,并减少因单一发动机故障而失事的机率。该型发动机主要结构包括一级风扇、四级轴流式低压压缩器、一级离心式高压压缩器、反流式燃烧室、一级高压涡轮、三级低压涡轮等,可产生14:1的总压缩比,旁通比约为2.7:1。TFE-731-2-2L的最大推力为1.587公斤,一般巡航(0.8马赫,12,200米)推力为344公斤,整体推重比约为0.61。

AT-3上有两具独立的燃油供应系统,并具有“交互供油”(Cross feed)的功能,当某一具供油系统故障或受损时,另一具供油系统将会自动接替供给两部发动机燃油。而每个燃油箱本身也具备自动防漏与封闭的功能,容量为815升(215加仑),两个油箱的总容量为1630升。除了内部主油箱以外,AT-3两翼下的内侧挂架可各加挂一个568升的副油箱,能够有效延伸滞空的时间。

由于航空工业发展中心冈山介寿二厂于1983年才开始生产TEF731-2-2L发动机,故XAT-3一、二号原型机使用的发动机型号不明。

AT-3的航电系统主要交由于1990年4月1日成立的介寿三厂负责。在AT-3中大部份的航电系统,包括通讯及导航设备,大都集中在前段机身中的大型航电舱中。其主要航电设备包括超高频通讯系统(UHF),敌我识别器(IFF),战术导航仪(TACAN),姿态与航向参考系统(AHRS),攻角指示器等等。

AT-3上同时也配备了平视显示器(HUD),在选用航电配备方面,则包括雷达高度计、多普勒雷达、前视红外线、惯性导航系统、雷达警示接收器,以及干扰丝等等,可搭配不同作战需求使用。

武器


AT-3的武器挂载能力为2727千克,在两翼下方共有四处挂架,加上机腹下方与翼梢的挂架,共有七个挂架。机腹挂架可挂载重量为910千克,可携带一枚907千克的高爆弹或一具AN-M3型12.7mm双连装机枪吊舱。两个内侧挂架之挂载重量为636千克,包括227千克炸弹或燃烧弹以及568升副油箱。两个外侧之挂架可承载272千克之武装,包括19枚装火箭囊等欧翼端挂架可挂载红外线导引AIM-9“响尾蛇”导弹或台湾自制的“天剑一型”空对空短程飞弹。其他可使用的武器包括通用炸弹,集束炸弹,LAU-3/10/60/68火箭发射器,以及UU-25A/A、-25C/A、-25E/A炽焰弹散布器、A/A37U15TTS型射击训练拖把,及各式训练弹,四管火箭发射器等等。AT-3前座也装置有照相枪。

发展型号


XA-3

台湾航空工业发展史上首架专用喷气式对地攻击机。其发展计划始于1979年,将本计划定名为“雷鸣计划”,要求航空工业发展中心必须在4年内完成2架以XAT-3为蓝本的XA-3对地攻击机之原型机。主要修改重点为将双座修改为单座,加装1门30mm机炮,并增加武器携载能力和种类。1982年3月25日,台湾“国防部”正式核定改装自AT-3教练机的XA-3攻击机,命名为“雷鸣”号攻击机。首架原型机于1982年7月8日在一架XAT-3的伴随下完成首飞,涂装为三色丛林迷彩。同年10月22日,XA-3首度在飞行中成功试射30mm机炮。该机机体为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并使用较多的石墨纤维复合材料以减轻重量,增加强度。主翼则为多梁式结构。航空电子系统方面与AT-3使用者相同,但加装平视显示器(HUD)、瞄准具及照相枪。武器酬载重量为2,727公斤,两翼下及机腹下共有5处挂架,可携载火箭弹发射器、机炮吊舱及各类炸弹;翼端挂架则可挂载AIM-9空空导弹或天剑一型空空导弹。然而台湾“国防部”于1983年7月在未说明原因的情形下终止XA-3的发展计划,使本计划于制造2架原型机后结束。

AT-3A

原名A-3“雷鸣”攻击机,是AT-3的单座强化攻击型;其强化原有的机身结构,并在机首右前方安装一门30mm机炮,载弹量增加至3000kg以上,使得AT-3A的最大起飞重量由AT-3的7955kg增加至9117kg,至于其他的航电系统与发动机则与AT-3雷同。由于机身重量增加,AT-3A的部份飞行性能指标要比AT-3略微下降些。

AT-3B

近几年据称台湾海军积极推动成立航空司令部,准备筹建一个中队以上的固定翼攻击机,担任快速制海打击任务,AT-3的生产重新燃起生机;如果台湾海军能采购尽备空射雄风二型反舰导弹的AT-3B,可能使已改制为国营汉翔公司的航发中心重开AT-3生产线。该型号以AT-3为基础,加改装AN/APG-66雷达、2具多功能显示器(CRT)、油门操纵杆“手不离杆”控制设计(HOTAS)、MIL-STD-1553B数据链以及空射雄风2型反舰导弹射控装置等新型航电装备而成,已知1987年有台军序号0825以及0902这2架分别为单座及双座的AT-3进行过此类改装,其设计目的是作为基础教练机型(即部队转换训练机),及争取台湾海军航空兵反舰攻击机的潜在订单;在某一年的汉光演习时,曾有成功发射空射雄风2型反舰导弹,命中60千米外靶舰的记录。然而由于台湾海军对固定翼攻击机始终缺乏兴趣,目前该计划似乎也已经陷于停滞。

技术数据


机长 12.90米(包括空速管)

机高 4.36米

翼展 10.46米

机翼面积 21.93平方米

空重 3855千克

最大燃油量 1270千克(内部油箱)

正常起飞重量 5216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7938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 736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898千米/小时(海平面)

最大巡航速度 882千米/小时(高度11000米)

失速速度 167千米/小时

最大爬升率 51.3米/秒(海平面)

实用升限 14625米

起飞/着陆滑跑距离 458米/671米

航程 2279千米

续航时间 3小时12分

相关分词: AT 教练机 教练 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