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实验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实验中心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实验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实验中心位于科大西校区生命科学教学科研楼内,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实验中心,是中科大五个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之一,是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系统。中心始建于2000年初,是由国家“985”一期工程和国家“211”工程专项经费拨款及科学院专项经费与我校自筹资金建设而成,迄今,已拥有50多台件套先进的大中型进口仪器设备,价值四千多万人民币。



中心简介


有核磁共振谱仪、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系统BIACORE3000、等温滴定微量热仪、SLuCut显微分离系统、液质联用仪、转靶-X射线发生器及晶体衍射数据采集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蛋白及DNA测序仪、128导脑电仪、各种液相色谱仪(LC)、光谱仪等配套仪器,能对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及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定性、定量研究及分析。实验中心除承担本院的部分教学和各实验室的科研任务外,还服务全校并面向社会。

中心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教授,专家委员会成员有教授6人。公共实验中心主任为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牛立文教授,常务副主任为魏海明教授。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及兼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14人。

中心根据仪器功能分为蛋白质分析仪器I组、蛋白质分析仪器II组、核酸分析仪器组以及细胞分析仪器组。

科学研究


一、生物分析相互作用分析

基于的技术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使用的仪器:BIACORE3000

提供的服务包括:

1. 相互作用分析:可以做蛋白-蛋白,蛋白-小肽,蛋白-DNA,蛋白和药物分子,以及其它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可以摸索结合条件,测定结合动力学数据(ka,kd,KA, KD);

2.可以进行抗体筛选;依据动力学数据进行筛选,比单纯根据亲和力判断更为可靠,因为亲和力相同的抗体,动力学常熟可能相去甚远;

3. 复合物中目标分子的浓度测定,可以做大分子,也可以做小分子,包括药物等浓度的测定;

4. 还可以结合质谱技术寻找一些未知的蛋白等。

二、蛋白质分析仪器I组开发出NTA芯片

商业化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芯片中,NTA芯片是最昂贵的一种。通过多年的努力,蛋白质分析仪器I组开发出NTA芯片。经第三方测试表明,我们开发的NTA芯片多项指标优于商业化的NTA芯片。

新研制的芯片由于与6个组氨酸能够通过多点结合,所以结合更加稳定,多数蛋白结合到芯片上看不出明显的解离,大大拓展了NTA芯片的应用范围。

三、微量(12ul)样品的紫外定量

实验中心蛋白分析仪器I组针对生物样品量少的特点,利用动态光散射样品池和U2810紫外分光光度计,开发出对微量样品进行定量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与普通紫外分光光度法并没有本质差别,只是借助了动态光散射的微量样品池,该样品池体积12ul,实际测量时总共约需要20ul样品,测量完毕可以回收。所有U281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可以进行的工作均可利用该微量样品池完成。

U2810的特点:

U-2810双光束高性能分光光度计, 易于操作, 可靠并可有多方面应用. 采用最优秀的UV-Solution光谱软件, 外部计算机控制, 更灵活方便. U-2810内置USB 接口,用

于数据交换,可兼容USB存储器, 存储大容量数据.

在生化应用,医学,贵重样品测试中, 可选择50uL, 25uL及5uL微量池做小量样品

特点

光谱带宽可达1.5nm, 更高分辨率, 符合欧州药典标准

体积小巧,容易更换光学配件

更换光源只要将灯插到灯座上就可以了, 无需调节光路

以计算机配合UV solution控制仪器和数据分析

可用1台计算机,分别控制2台U-2810系统

可另选配确认及报告生成功能的软件

适合常规分析应用和研究

四、BIACORE3000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

BIA(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提供了实时观察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

BIA是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来实时跟踪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不用任何标记物的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 SPR) 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在发生全反射的界面涂上一薄层金膜(或其它金属膜)约50nm厚,由于金膜中有自由电子,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不停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具有一定的频率。当光由另一侧以大于临界角入射有金膜的界面,由于入射光会在界面方向有一分量,当这一分量与金膜中电子振荡频率相同时,两种能量会发生整合,使在某个角度上发射光能量降低,这个能量降低的角度成为SPR角。当紧靠在金属薄膜表面的介质折射率不同时, SPR角的位置将不同,根据SPR角的变化可以推断所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