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作品名称: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①。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②。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③。

结庐就嵌窟④,剪竹通径行。

谈空对樵叟⑤,说法与山精⑥。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⑦。

注释


①楹:房柱。这两句的意思是:状貌奇特的西山,在房前突兀而起,巍然耸立。

②这两句的意思是:明禅师所居之西山兰若(寺院)一带,停午(正午)时分,不见阳光,景物不如清晨鲜亮,而至黄昏时,夕阳照射下,又显得满目葱葱。

③无生:指涅盘,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最胜王经》卷一:“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为涅盘。”

④嵌窟:深洞。

⑤空:佛教认为空是出世法,是事物的本体。万事万物都由一定的因缘组合而成,因缘合事物就存在,因缘散事物就不存在。所以说,一切事物从本质上看都是空的。

⑥山精:原指山上的精怪,这里泛指禽兽。

⑦冶城:在今湖北省黄陂县东南。

作者


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赏析


一首诗的开头很重要。这篇作品,发端很有特色。开门见山,径写西山的形象性状,除了写景生动,渲染了兰若所处的环境外,也暗示了对明禅师禅法的赞美。紧接着的两句,表面上是写从早到晚景物的变化,实则说明了诗人一整天流连于此,乐而忘返,见出其地所富有的吸引力。所以底下就明写吸引力之所由来——来自“禅坐证无生”的明禅师。而点出人物后,又无一赘笔,马上转入对其生活的描写。首先是居处:“结庐就嵌窟,剪竹通径行。”见出其追求阒无人迹的幽静。其次是活动:“谈空对樵叟,说法与山精。”见出其环境虽然幽静却并不寂寞,同时,也将其度世心肠及高深禅法并作一笔表出。“说法与山精”一句显出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说的是僧人竺道生初至苏州,不被了解,故对着顽石说法,竟致使得顽石点头,可见其法理之精。在作者心目中,明禅师显然也是如此。最后归结到自己:一天游观已毕,将要归去。这里又有一点独特之处。一般人写离开寺院,或多或少,总有又入红尘的遗憾,往往以对比句加以唱叹。而在这首诗里,作者所表现的由禅院到田园却是和谐的,因为他当时隐于襄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世之人。所以,由于具有这种心境,使得他把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场景也融入了诗中,禅境中遂带有几分田园之气。试比较《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不难发现二者的相通之处。李嗣业《慰弘禅师集天竺语诗序》说:“唐人妙诗,若《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此亦孟襄阳之禅也,不得专谓之诗。”正是对他的这一特色的体认。

相关分词: 游明 禅师 西山 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