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修觉寺

修觉寺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修觉寺


修觉寺位于四川新津县岷江东岸。唐时大诗人杜甫和唐明皇李隆基都曾在此驻留,留下了诗篇墨迹唐时建筑的双塔,排在寺门的左右,放翁过修觉山不果登览中“白塔映朱阁,间见青林间:两句,已经将它描写在内了。右塔侧有二井,相距数尺,泉水通流。听说春夏汲东井,秋冬汲西井,则所得甘冽异常,反之则否,呼为”灵泉“。



基本信息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顾颉刚先生,曾于1940年12月来新津游修觉山时写道:“山上有修觉寺,大殿供铁铸南岳大帝一尊,高丈余,但不铸像年月,传说与玉皇观的东岳大帝同为唐代所铸。新津十二景,“修觉诗碑”为其一,碑上刻的是杜工部和陆放翁的诗。唐明皇幸蜀,也曾驻驿,寺前有遗址,一据说就是苏东坡读书处,今名“东坡亭”(注:疑为红胜亭)。寺石岩间刻“修觉山”三个大字,字径三尺许,半已经剥落。“修”字但存在其中,“觉”已经模糊,唯“山”字大体尚完好,相传唐明皇驻驿时所写,或说唐禧宗幸蜀时书,但都没有确实证据,而其笔法大似东坡,因此也有东坡所写的说法。左岩下又有一泉出自石凹,岁月久了,变成一池,虽天旱不竭,他的特效是能治愈皮肤上所生的疮瘠等,这比寺前的灵泉更灵了。

玉皇观就在修觉寺的右上方,里面的塑像最整齐。所塑十二真人像,竟有文殊、普贤二真人在内,这可见封神演义的影响。作封神演义的陆西星,因他写的商末故事,而那时释迦尚未出世,所以把佛菩萨们一起拉到道教里来而改称为真人,那知此书传到四川,道士们就真照着塑起像来,这是在别地所没有看到的。观中俯临成嘉路和岷江的一面,建有玉皇楼,此楼有“新津游览第一”之称。凭栏远眺,景色绝胜,远山近水,豁人心目,夏天于此避暑,定饶雅趣。 ”

读顾老此段游记,使我们对当初比较完好时的修觉山上的庙宇建设及人文风景均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更感失去这些名胜古迹的遗憾!

修觉诗碑


古渡新津,面山临水,城南青山逶迤相接,隔河相望的天社山诸峰,树绿山青,刹观错落。尤其是方圆不足一里的修觉山上,竟有四庙一亭:白观音、修觉寺、宝华寺、玉皇观(雪峰观)和纪胜亭。其间,绝壁、古柏、灵泉、白塔、诗碑、岩刻、殿宇交相辉映,变化纷呈。修觉寺创建于初唐,寺前山岩上,有相传为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驻跸时手书“修觉山”三字的岩刻。史载,唐宋诗人杜甫、陆游、苏辙、范成大,明代散文家钟惺等名家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传世的佳作名篇。诚南诸峰,以修觉山名气最大,古人往往只知修觉山而不知宝资山、天社山。

诗圣杜甫曾三游新津,写下了八首赞美新津风光的诗篇传世。其中传诵至今的名句,如“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等便分别出自杜诗的三首五律——《游修觉寺》、《后游修觉寺》 、《 题新津北桥楼》。原修觉寺大殿右侧的阶沿上,曾置有新津十二景之七的《修觉诗碑》。诗碑镌刻的正是上述杜甫的三首五律,系清代乾隆时新津知县徐荛手书(徐荛是历史上治水和复修通济堰的重要人物),此碑三尺见方,笔力雄劲有格。此碑现存五津中学校内石阶花圃之中。邑令王梦庚《修觉诗碑》诗,有“名山胜处诗难好,杜老题余格尽低”的喟叹。

相关分词: 修觉 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