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

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大学)




概况简介


广西大学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0年9月批准进行重点建设,2001年12月通过验收,2002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主管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依托单位是广西大学。实验室面积 4000平方米,设备固定资产4040万元人民币,1个中试基地。 实验室定位于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着眼于广西丰富的亚热带生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强大的基础研究支撑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开发。在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已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在微生物分子酶学和植物抗逆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术队伍


实验室有博士生导师 7人,其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863高技术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973项目专家组成员2人。

研究方向


实验室总的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和植物遗传工程的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借鉴和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强调多学科协作和学科交叉,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原始创新研究。

病原菌功能基因组学

通过全面分析鉴定单个和多个基因的功能,发现新的与致病有关的基因及其调节方式、发现重要的代谢途径及其调节方式以及发现潜在的新的药物靶标,为建立综合性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崭新的方法和途径为害找到新的有效的途径。同时,为生命科学的重大基本问题如生长发育、行为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知识。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植物病原细菌野油菜黄单胞菌、青枯假单胞菌和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分子遗传操作系统,完成了野油菜黄单胞菌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野油菜黄单胞菌的全基因组随机插入突变体库,插入位点覆盖了全基因组的 88.39%(是迄今为止国际上覆盖率最高的病原菌突变体库),鉴定了一批与致病性相关、胞外多糖产生、胞外酶产生等方面的基因。目前进行的研究包括鉴定与培养特性、趋化性、运动性、营养代谢、胞外酶、胞外多糖产生等方面有关的突变体及其基因、鉴定在致病代谢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及其调控等。

病毒的宿主因子

通过功能互补方法系统性地克隆和鉴定与 RNA病毒复制和维持有关的 宿主因子、与症状表达有关的宿主靶标,研究 病毒复制的详细过程和引起病害的分子机制, 为建立抗病毒新策略、筛选和合成抗病毒新药物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手段。已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简单、方便、快速和可靠的克隆与病毒的复制和维持有关的宿主因子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实验系统,是国内目前唯一有能力进行系统性的病毒宿主因子基因克隆的实验室。

微生物分子酶学

以特殊微生物(古细菌或超极端微生物)和未培养微生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目标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基因表达和分子改性,为研制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酶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方法。已建立起从分子克隆、基因表达、工业发酵到后提取等一系列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掌握了分子定向进化技术,建立起极端微生物的培养、特性研究及基因克隆的技术平台。

植物抗病虫及抗逆分子机理

从水稻、玉米和番茄中克隆和鉴定与抗病虫、抗旱有关的功能基因并研究其抗性机理,结合转基因技术,获得具有优良抗逆性状和农艺性状的作物新种质。已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基因分离、克隆技术体系和植物基因转化系统 。其中,水稻高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和分子标记、水稻广谱抗性基因和水稻病毒宿主因子基因的克隆已取得明显进展。用表达异源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转基因玉米研究抗旱分子机制的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用 DNA芯片技术研究玉米抗旱分子机制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科研成果


1992年以来,共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研究课题50余项,获得研究经费2800万元。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2部;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学成果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高效固氮工程菌”、“生态有机肥”和“基因工程酶法转化木薯淀粉生产海藻糖”3项科研成果已产业化,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验室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农业部948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攻关等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取得了众多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才培养


该实验室是广西培养生物技术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有微生物学博士点、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累计已培养毕业博士 10名、硕士153名,培训区内外进修人员16人。目前在读博士生48人,硕士生157名。

机构组成


领导班子

主任:陈保善(博士,教授,长江学者)

副主任:梁智群(博士,教授)、冯家勋(博士,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

主任:唐纪良(教授)

副主任:薛勇彪(研究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王忆平(教授,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