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汀州吹打

汀州吹打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汀州吹打


简介


“汀州吹打”,是浙江省政府(浙政发[2009]35号文件公布)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

云和汀州吹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流行于浙江省云和县大南山村及周边地区,其产生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相传闽西汀州移民迁至浙南山区并再造了“汀州府”,至此闽西汀州传统文化的代表“汀州吹打”,便在这一区域逐渐扩散开来。据大源乡大南山村清光绪三十年《五桂堂涂氏家谱》记载:“南宋武宗丁末年(1302),六郎公偕三子臻游寓于长汀福寿坊,后臻公遂定居长汀,又后光桂公迁浙江处州龙门乡大南山定居,世祖皆通音律”。现闽“汀州府”早已不复存在,然千里之外的浙江云和,依然生活着“汀州人”,他们执着地传承着闽“汀州府”早已失传的汀州吹打。

云和汀州吹打,由大小唢呐、二胡、越胡、板胡、锣、鼓、钹等乐器组合而成,表演时乐手动作自然舒展,刚劲雄浑,鼓点紧凑,层次分明,变化有致,形成粗犷豪放、雄浑激越的音乐特点和艺术风格,充分展现了汀州儿女粗犷豪迈的英雄气概。

云和汀州吹打,作为一种乡土文化具有极强的民俗依赖性,多在娶亲、丧葬及各类民间集会等场合演奏,娶亲等曲目主要有:《开场白》、《杀牲调》、《送担调》、《入门调》、《上宴调》、《敬酒调》、《下宴调》等;丧葬曲目主要有:《关公游材》、《送山调》、《下山水》、《上香调》《发表调》、《拜忏调》等。(浙江省文化厅2009年5月)

汀州吹打的曲目简介:

每当“好事”开场,一曲“过家溜”是最好的表示。

主家杀猪宰羊、一派忙碌,就吹起了杀牲调“上山虎”。

“鱼公乐”响起,是男方亲朋好友将婚宴用品送往女方家之时。队伍行走在山间,老林古道,红扁担,红猪头、红公鸡,箩框两肩挑,唢呐声声等着佳人归。

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家门,红红对联两边贴,长长板凳双头横,长者善意阻拦,迎亲队伍放起鞭炮,吹奏“双义对”,跨入女家门。

吹起“到青林”,正当好开宴。有朋远方来,青松迎客笑,高山伴流水,林竹佳人俏。和着欢快的曲子,宾客步入上厅。

新娘新郎艳丽的身影,频频举杯,“状元敬酒”欢快地吹奏,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北宋哲宗时。遥想涂氏当年,济公五子,进士出生,同时为官,“五桂”堂号由此而来。相传:济公答谢诸客,命五子敬酒,“状元敬酒”曲牌始创于此。

宴无不散时,手捧一枝花,祝君趾呈祥。本餐结束时,“一枝花”祝您吉祥如意。

“田唇豆子开白花,阿妈阿爸讲我不做家,做起家甗没我份,行出娘门别人家。”响起“上轿哭”,新娘该上轿。闺女在家十八年,今朝成为别家人,拜别双亲与姊妹,对此怎能不垂泪。听着唢呐悲泣之腔,再硬的汉子也同新娘一样呜咽泪下。

红轿四人抬,款款出大门,嫁妆后随行,从此到别家。一曲“担扁”,起轿出家门。

迎亲队伍路过村庄,踏过山水小桥,是一幅悦目的画卷。小桥流水人家、青山绿水红轿,似水流山涧,如龙行苍穹。一曲“水龙吟”,表达祈愿、祝福、平安。

红烛高照,双亲在上,一拜天地,二拜双亲,是夫妻拜堂之时。两只布袋一个接一个,新娘新郎从布袋走过,“一代接一代”,那就是“传代”。“孟公调”欢快节奏是最好的表达。

每当宾客休息、喝茶,“将军令”和“贵宾乐”是娱宾之曲。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床头红烛微摇曳,新郎缓步移床前,轻掀罗帕佳人面,共剪西窗莫等闲。美好的意境令人向往,悠扬的“六字过墙”唢呐声穿墙过户,撩拨起多少的想象。相传:济公五子大节,南宋绍兴十二年壬戌科进士,此曲专为进士洞房花烛夜所作。

每当丧事场面,更显其唢呐悲哀风情。

黑色棺木两头翘,男女子孙两边绕,左右三圈轮流转,泪眼纷纷共天嚎。当子孙围绕棺木“旋材”时,吹奏一曲“关公游材”。

抬起棺木,打起铜锣,为死者送上最后一程,只有一曲专用的“送山调”。山间草木皆悲戚,缞绖三里起哀号。悲鸟泣古木,山里起愁雾,亲朋苦相送,别家去坟墓。这就是“送山调”的哀鸣。

孝子手捧“香火”,沿着来时之路,带着“风水鸡”,伴其归来的是一曲“下山水”。

超度功德开场,香烟缭绕,一曲“上香调”伴着宏亮的锣鼓声,表示功德开场。

三天三夜的超度功德,管弦丝竹,佛经忏颂,根据各序列场景不同,主要有发表调、拜忏调、破狱调、招魂调,十殿调、添酒调、花押调、送神调等。

相关分词: 汀州 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