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天祝青铜牦牛

天祝青铜牦牛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天祝青铜牦牛


天祝青铜牦牛是甘肃省有两件动物形象的国宝之一,四足伫立,凝听天籁,呈现出恬然和浑厚的纯朴气质。堪称我国青铜雕塑史上卓绝千古的作品。



历史记载


黄河扬波高歌,白塔举目致意。

出土地点及它的影响


一件出土铜牦牛,在甘肃省城兰州甘肃省博物馆内展出,轰动了文物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文物专家和爱好者,也使到兰州参观访问的各国驻华使节们大开眼界,凡看了铜牦牛雄姿的人都啧啧称赞,不住的发出钦佩的感叹,久久不肯离去。这是发生在1984年10月的事,这是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

是这件铜牦牛,又得到了首都北京的考古学家、金属冶炼专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及文物爱好者的好评,被铜牦牛高超的铸造技艺、生动的体态形象所倾倒。他们认为,这是我国至今出土的一件罕见的大型铜牦牛。这个论断,象是平静的湖水中投进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花,更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雪域铜牦牛,得到了如此评价,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

还是这件铜牦牛,伴着众多甘肃最高水平的文物,带着甘肃人民及中华各民族的友情,跨洋过海,来到日本国秋田县展出,接着又在新泄县展出,它以中华灿烂的古文化内涵向日本人民展示了其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智慧,赢得了日本朋友的高度评价,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荣誉。这是1989年10月发生的事,这是一个欢欣鼓舞的季节。

这件出土大型铜牦牛,实属罕见的珍贵古代艺术品,填补了我国游牧民族一个方面的文物空白。现作如下记载:

出土时间:

1972年6月

出土地点: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原哈溪公社(哈溪镇)友爱大队峡门台生产队

铜牦牛概况:青铜质牦牛,身长118厘米,前脊高61厘米,背高51厘米,臂高52厘米,腹径30厘米,尾长30厘米,角长40厘米,重75公斤。

铸造年代:

“不晚于明代”

出土详情


铜牦牛重见光明,经历了日月的坎坷。这是峡门台生产队正组织社员修建饲养院,在距地下50余厘米处出土了这件铜牦牛,在生产队库房存了一周后,便拉运到哈溪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出售,当时的具有一定文物知识的收购员一看,认定是珍贵文物,便拒绝收购,并叫他们请示公社领导,后送公社保存入库,达六年之久。1979年秋,公社将铜牦牛第二次拉进废品收购站,按废铜出售,价值人民币180元。年底,收购站将铜牦牛及其它废品拉运到天祝火车站废品仓库。

1980年6月,天祝县文教局副局长多识在哈溪下乡时得知铜牦牛有详情后,立即返回县城与农副公司协商,并通知文化馆前去征集,最后以360元价格收回,安全保存至今。

铜牦牛出土而重见天日,那么是谁将其深埋,时达数百年之久呢?可以肯定,这是铜牦牛出生以来的第一将劫难。时过境迁,到了七十年代,出土后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珍惜,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冷落。在废铜烂铁的家族中默默度日,又谁看上她一眼呢?时值愚昧和无知,蚕食着文明的肌体,在这被扭曲和不幸的岁月,疯狂尚未冷却,珍品视为废品,似乎是天经地义。十年浩劫之后,铜牦牛才被智者发现。这真是慧眼识真宝,铜牛终归家。

这件雄性特征的铜牦牛,虽经风雨,至今完好无损。在这兴旺发达的年代,有了公正的地位,公正的评价,才得以大放光彩。

牦牛被誉为“高原之舟”,是当之无愧的。巍峨雪域高原,峰峦叠嶂,沟谷纵横,滩原如毯,气候严寒,空气稀薄。自古以来藏族人民以大无畏的气魄,十分艰辛的开拓了这块“生命禁区”。同样,野生的牦牛也被逐渐驯化为家畜,成为藏族人民离不开的伙伴和饮食生活的重要来源,甚至成为部落敬仰的“图腾”而受到崇拜。牦牛既是三千米以上区域内的重要运输工具,又是雪域民族牛奶、酥油、奶酪、肉食的主要供应者,用其结实耐用的皮张可制成生产和生活的绳、袋、靴子等用品,用毛织成帐房、袋单等用品,用其肉、乳、毛还可换回粮食和其它生活用品。牦牛的血、角、毛和骨都成为工业、工艺品,骨髓可制成骨髓粉(钙品),滋养人体,牛头、牛角、牛尾和骨可制成工艺品。千古莽莽岁月,牦牛默默无闻的把一切奉献于高原民族,对藏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此,为她立一座历史的丰碑,何尝不可呢?

华锐是白牦牛的故乡,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000多米,这儿有终年不化的雪山,茂密的林森,宽阔的草原,使这块唐末形成的藏民族聚居地一开始就以牦牛做为自己的最重要生活畜种,使其生存、发展。

这件铜牦牛出土于天祝,绝非偶然,这是历史的必然反映,多亏了古代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这件价值连城的珍品。

这件铜牦牛的铸造,采用了写实的手法,立意别致,形象逼真,表达含蓄,耐人寻味。你看她:坚实地立在高原,双目炯炯,凝视前方,牛嘴仰张,下齿外露,鼻孔张圆,你似乎听见“哞”的叫声,宽厚低沉的声音,传遍草原;她是像等待着,那姗姗来迟的“情人”,还是朝夕相处的同伴?她是亲近帐篷中煮奶打酥油的主人,还是发现了什么特异的目标?其造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内涵使人深思!

这件铜牦牛的出土,显示了古代藏族人民高超的冶炼技术、铸造技术和艺术水平。据笔者从本地地名考释中得出结论,祁连乡的“禄述”部落,意为冶铜遗迹之意,这个名子清时期就已出现,最迟在明代就已采掘、冶铜。采矿坑洞、冶炼遗迹及废料尚存。这遗迹离哈溪不远,这样、采矿、冶炼、设计、铸造便融为一体了,作为藏族的图腾、主要畜种—铜牦牛就诞生了。

诗歌记载


有“图腾”,就有崇拜;有奉献,便有丰碑。牦牛应该如此,这是藏族人民真实的感情的写照,也是灿烂的古文化凝结的一颗闪光的晶体。有《铜牦牛出土》一诗为证:

餐风露宿真苦心,

踏破雪原显雄风;

历经劫难返人间,

灿然如故夺天工。

相关分词: 天祝 青铜 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