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天津中环线

天津中环线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天津中环线


天津市中环线是一条围绕津城市区的环城公路,道路两旁不仅高楼林立,树木成荫,还有众多的公园及园林小品令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因此说中环线就象一条彩练一样,把津城打扮得分外妖娆。



建设背景


解放初期,天津市区面积为61平方千米,市区道路仅有611条,全长275千米,总面积245万平方米,桥梁仅有72座。这些道路、桥梁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养护维修也跟不上。城市交通问题十分严重。

天津从解放初到80年代初,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2倍,机动车增长了45倍,自行车增长了30倍,而道路面积只增加了2.6倍,这是一个尖锐的矛盾。这给本身就十分紧张的城市交通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拓宽、打通市区主要干线迫在眉睫。

建设过程


中环线全长34.49千米,路宽40至50米。1986年7月1日全线通车,总工期仅10个月。这一工程的建成改变了东西不连贯,南北不畅通的旧观。中环线是相对穿绕市中心区的内环线及环绕市区边缘的外环线而言的,是一条贯穿市区内各区的中央道路,也是市区道路总体规划的“龙头”工程。其修建方式以打通、拓宽旧街道和兴建大型桥梁为主,并分期实施。

西半环

西半环为第一期工程,1985年11月13日动工。西半环从勤俭桥起,经勤俭道、红旗路、复康路、吴家窑大街、围堤道到光华桥。西半环全长18.36千米,路宽40至50米,分快慢车道,上下行分离。新建了四座大型立交桥(京津公路立交桥、长江道立交桥、八里台立交桥、解放南路立交桥)和两座人行天桥(吴家窑大街天桥、佟楼天桥),改建了六座过河桥,修筑道路面积84万平方米,桥梁总面积4万平方米,设计时速60千米,沿线交通信号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中的八里台立交桥是津沽大地第一座市内全封闭大型立交桥,它充分显示了天津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城建能力。

为修中环线,各单位和沿街居民都闻风而动。规划局听说园林局为修路要为树木搬家,主动而及时地位所迁树木安排好了去处;为修路,公共汽车需改线路挪站点,公用局本着既保证乘客及参建人员乘车方便,又为工程让路的原则,科学运筹;建设开发公司夜以继日地赶建周转民用房,仅仅18天,拆迁户全部搬迁完毕。在群众有力的支持下,八里台立交桥仅用36天就完成了吊装任务。离地面4米多深的排水管道日进速度为300米,这在建筑史上都是少有的,但天津人民做到了。

东半环

在不到6个月就完成西半环的基础上,东半环于1986年上半年即全面开工。它的工程规模比西半环大一倍,北接勤俭桥,南连光华桥,中经十一号路、红星路,穿盐坨村、张兴庄,过北环线铁路、南仓编组站等。沿途要打通三处重要路口,建五座大型立交桥和一座跨河桥,拓宽六条道路,扩建五座排水泵站。跨越在中山门附近的碟式立交桥,像一只巨大的蝴蝶静卧在绿阴浓郁的第二工人文化宫旁,造型典雅优美,风格独具,功能优越。它以最小的占地面积获取了最大可能的交通流量。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的设计者是一位仅有中专学历的青年人。东半环要在7月1日通车,工程人员以“为党旗增辉”为动力,大干、快干。市政二公司在污水河铺设10.5千米长的地下排水管道,仅用100天就完成了任务。党员干部带头投身第一线,把行李搬到工地,和工人一起三班倒,累了就在地铺上睡……

建成通车


1986年7月1日,中环线如期通车。乘车环绕长34.49千米、宽50米的中环线行驶,车速可达每小时60千米。道路两侧,绿地、花木相间,繁华的地段路口还建有雕塑和喷泉。从空中鸟瞰,中环线宛如一条多形态、多色调的彩练。

建设意义


中环线的建成通车,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它把市区14条主要交通干线连接成环,不仅增加了本身的交通量,而且疏解了市区道路网的交通量。中环线建成通车的第一年,就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28亿元,中环线还形成了广泛的社会效益,改善了市区环境。

中环线的建设,使天津城市建设的缩影,是全市人民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写照。政府为群众办事,群众为政府作劲。已故的原国家主席李先念视察天津中环线时,曾欣然命笔:“人民城市人民建。”这七个大字,道出了天津城市建设的内涵和特色。

中环彩练,永远是天津人民的骄傲。

沿线道路


东兴路、新围堤道、围堤道、吴家窑大街、复康路、红旗路、红旗北路、勤俭道、普济河道、铁东路、育红路、红星路、津滨大道。

沿线桥梁


东兴桥、中山门桥、光华桥、解放南路桥、八里台桥、王顶堤桥、长江道桥、西青道桥、红卫桥、勤俭桥、普济河道桥、盐坨桥、民权门桥、顺驰桥、东风桥。

相关分词: 天津 中环线 中环 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