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呼吸内科)(IPF)系指原因不明的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侵犯肺泡壁和临近的肺泡腔,造成肺泡间隔增厚和肺纤维化。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其至小气道和小血管也可受累。其临床特点有进行性呼吸困难,Velcro罗音,进行性低氧血症。肺功能受损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障碍为主。IPF较少常见,且诊断困难,患病率约2-5/10万,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绝大多数病程为慢性,起病骤急者罕见。



症状表现


约15%的IPF病例呈急性经过,常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而发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加重,多于6个月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绝大数IPF为慢性型(可能尚有介于中间的亚急性型),虽称慢性,平均生存时间也只有3.2年。慢性型似乎并非急性型演变而来,确切关系尚不了解。

症状

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呼吸浅快,可有鼻翼搧动和辅助肌参予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

2、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易有继发感染,出现粘液脓性痰或脓痰,偶见血痰。

3、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急性型可有发热。

体征

1、呼吸困难和紫绀。

2、胸廓扩张和膈肌活动度降低。

3、两肺中下部Velcro啰音,具有一定特征性。

4、杵状指、趾。

5、终末期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相应征象。

诊断依据


1.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的临床症状。2.肺部有典型的弥漫性间质疾病阴影。3.未发现任何致病原因。4.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5.肺活检可助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 1.糖皮质激素为本病首选药。2.免疫抑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者或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3.中医中药作辅助治疗用。4.其他对症措施:如氧气疗法,抗生素治疗控制肺部感染等。5.肺移植。

用药原则 1.轻症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者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2.重症或急性型者宜用大剂量氢化可的松作冲击疗法。3.联合中医中药可减轻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

预防常识


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原因不明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可能改善症状,免疫抑制剂多与激素联合应用。疗程要长,切忌停药太快。及早防治呼吸道感染,延缓病程发展。

肺间质纤维化的神经是如何分布的


肺和支气管树共有三种神经纤维支配。它们与哮喘和慢支的发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传入神经纤维:肺和呼吸道的传入到神经中枢中去的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在呼吸系统它有数种“感受器”(接受刺激的神经末梢器官):①刺激感受器:分布在支气管和不同口径的中小细支气管,它们能接受各种物理、化学的刺激(如煤烟味、粉尘、化学气体等等) 。②咳嗽反射感受器:分布在咽喉与气管上端,它们受到刺激后主要能引起咳嗽反射。③张力感受器:分布在无数肺泡内,能感受肺泡扩张或水肿等的刺激。 除了以上三种外,还有:①在鼻咽部和副鼻窦粘膜上有通过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传入的感受器。②在颈动脉分支或颈内外动脉的分支处尚有能敏锐地觉察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与压力的化学感受器与压力感受器。它们虽然并不位于支气管内,但受到刺激兴奋后和上述分布于肺、支气管内的感受器一样,都能反射性地再通过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兴奋呼吸道,促成哮喘的发作。

(2)副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在呼吸道的主要副交感神经也是迷走神经,它们能自脑部的神经中枢发出兴奋性冲动,当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释放出神经递质,作用于分布在支气管平滑肌、腺体和血管壁上的相应的受体,使这些器官发生效应,而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和血管充血、粘膜肿胀。 (3)交感神经传出纤维:它们的末梢分布在各级气管和支气管,当交感神经发生兴奋性冲动后, 能在其末梢释放出肾上腺素等介质,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发生生理效应,其效应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正相反: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并使小血管收缩,粘膜肿胀消退。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评价

1.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胸片肺部病源几乎消失。

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功能损害有所恢复,胸片病源减少。

3.未愈:症状、体征、肺功能及胸片均无改善。

4.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属于原因不明性疾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可能改善症状,免疫抑制剂多与激素联合应用。疗程要长,切忌停药太快。及早防治呼吸道感染,延缓病程发展。

5.免疫抑制剂与激素治疗本病,副作用很大,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较好。

重度肺纤维化患者要重视心脏问题

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肺部组织遭受损害,细胞在长期不断的自我修复过程中,原有的功能组织被大量的没有任何功能的纤维化组织所替代,肺部组织出现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以及传统治疗无效的根本原因。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医学专家指出,纤维化危害的不仅是肺,纤维化可发生于人体多种器官。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深,就会引起心脏疾病。

1.引起心肌纤维化: 心肌纤维化是指单位质量心肌组织中的胶原含量——胶原浓度增加,它可引起心肌结构紊乱、僵硬度增加、组织异质性增高,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结构基础,也是猝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潜在危险因索。

2.引起心脏缺氧 心肌缺氧时,细胞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ATP迅速水解,使次黄嘌呤在细胞内堆积,此时黄嘌呤脱氢酶(Hx)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XO),再灌注时,有氧气介入,Xo催化HX和氧产生O2—,后者在后者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作用下,生成 H2O2。缺血再灌注时可导致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氧自由基(OFR)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细胞膜系统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损伤,甚至会造成整个细胞的死亡。 3.继发肺动脉高压引起心脏重构 肺纤维化等免疫性疾病均可继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使右房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右房通过其储存器功能、管道功能和助力泵功能的重新分配,最大限度地代偿以保证右室充盈量,长时间则使右心室肥厚、扩大,当失代偿时就会发生右心衰。 因此,重度肺纤维化患者均存在心脏疾病,大多数为隐匿性慢性心功能不全,严重期就可表现为急性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检查

血液学检查:血沉增快,免疫球蛋白增高,没有鉴别意义。但胶原血管病的各种免疫指标检查,有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1.胸部X线平片变化 早期IPF患者可显示双下肺野的模糊如磨玻璃样密度增高阴影,提示肺泡性浸润性病变病理基础,为肺泡炎X线特征表现。随病程进展,肺野内出现线性条索状纹理,错综如细网格样,称网状影。晚期则出现粗线条和粗网纹,待肺泡闭锁,细支气管代偿扩张成囊状,周围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时,胸片上即出现蜂窝肺。

多数无纵隔、肺门区淋巴结肿大,胸膜不受侵犯,但常因肺大泡破裂出现气胸。

2.胸部CT 由于CT没有组织结构上的重叠,且分辨率高,近年来CT亦应用于IPF的诊断,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其效果明显优于胸片和常规CT,HRCT可发现胸片上无异常表现的肺内间质性纤维化,并有助于分析病变的形态,分布和严重程度。HRCT应做选择性扫描,一般作3个层面,即主动脉弓水平、气管分叉和膈上1cm水平,可代表3个肺野区域的病变情况,以减少放射剂量。HRCT检查呈现不规则线样改变,伴有囊性小气腔。当出现斑片状肺泡性渗出性模糊阴影时,反映炎症病变的活动性,小叶间胸膜增厚也是IPF的一种常见征象。由于CT能清楚显示纵隔和胸膜,可与一些易侵犯此处的间质病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CT可看到小、中结节和网结节影,有时可看到大片状高密度病灶,其中可见到扭曲并拢或扩张含气的支气管影像。晚期出现蜂窝肺。在大片纤维化附近可见局限性肺气肿,表现为局部含气量增多肺血管影稀疏。胸膜不规则增厚,尤以中下肺明显呈弥漫性分布。

3.肺功能检查 一般常规通气功能测定可发现有关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的气道阻塞,在与气道阻塞性疾病鉴别很有帮助。IPF肺功能检测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为特征。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主要症状

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呼吸浅速,可有鼻翼搧动和辅助肌参予呼吸,但大多没有端坐呼吸。

②咳嗽、咳痰早期无咳嗽,以后可有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易有继发感染,出现粘液脓性痰或脓痰,偶见血痰。

③全身症状可有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关节酸痛等,一般比较少见。急性型可有发热。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

(一)诊断技术

1.影像学检查

(1)常规X线胸 片摄片技术须注意穿透条件适当,应用中度增感屏,聚焦要小。早期肺泡炎X线上不能显示异常;随病变进展,X线表现出云雾状、隐约可见微小点状的弥漫性阴影,犹如磨玻璃。进一步进展则见纤维化愈趋明显,从纤细的网织状到粗大网织状,或呈网织结节状。晚期更有大小不等的囊状改变,即蜂窝肺。肺容积缩小,膈肌上抬,叶间裂移位。

(2)CT对比分辨率优于X线,应用高分辨CT(HRCT)可以进一步提高空间分辨率,对于IPF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肺泡炎与纤维化鉴别以及蜂窝肺的发现极有帮助。

(3)核素IPF常有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核素技术吸入99mTc-DTPA气溶胶测定肺上皮通透性(LEP)可见T1/2缩短,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间质性肺病,对于IPF并无特异性。

2.肺功能检查IPF的典型肺功能改变包括限制型通气损害、肺容量缩小、肺顺应性降低和弥散量降低。严重者出现PaO2下降和PA-aO2增宽。肺功能检查与影像学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特别是运动试验在影像学异常出现前即有弥散量降低和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可作动态观察,对病情估价很有帮助,用于考核疗效可能也是有用的。同样,IPF的肺功能异常没有特异性,无鉴别诊断价值。

3.支气管肺泡灌洗回收液细胞总数增高,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是IPF比较典型的改变,对诊断有帮助。目前仍主要用于研究。

4.肺活检IPF早、中期的组织学改变有一定特点,而且间质性肺病病因甚多包括许多有明确病因可寻者,因此肺活检对于本病确诊和活动性评价十分有意义。首选应用纤支镜作TBLB,但标本小,诊断有时尚有困难。必要时宜剖胸活检。

(二)诊断的建立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上述检查,IPF诊断能够成立。核心问题是排除其它间质性肺病包括原因已明或不明者。“特发性”或“隐原性”均用以表示原因不明,但不是所有原因不明和表现有肺纤维化的疾病都是IPF,如结节病。IPF是一个特定的疾病整体,虽然有可能它并不是一个均质单一的疾病。所以肺活检对IPF的诊断是必要的。但在不能接(耐)受创伤性检查者,只要有证据排除其它间质性肺病,建立IPF临床诊断亦是能够接受的。

(三)活动性判断目前虽有很多研究,但是尚无确定指征。除肺活检组织学评价外,据认为67Ga扫描、肺上皮通透性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数特别是淋巴细胞数以及介质测定对估计病变活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虽然临床表现、X线和CT征象、肺功能变化与活动性并不完全平行,但病程长短、纤维化程度及有无蜂窝肺、肺功能损害轻重等对估计活动性仍是有帮助的。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变化

1早期

IPF早期或急性期病理改变主要为肺泡炎。可见肺泡壁和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和少数中性及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泡腔可以不累及,但也可以有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包括脱落的Ⅱ型肺泡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间隔可有网硬蛋白增生,但尚少纤维化。

2中期

随着疾病发展,炎症细胞渗出和浸润逐渐减少,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肺泡壁增厚,Ⅰ型肺泡细胞减少,Ⅱ型肺泡细胞增生,肺泡结构变形和破坏,并可波及肺泡管和细支气管。

3后期

后期呈现弥漫性肺纤维化,气腔(肺泡、肺泡管、细支气管)变形,扩张成囊状,大小从1cm至数cm不等,谓之“蜂窝肺”。本病肺泡-毛细血管膜可以有不对称性或偏心性增厚,肺毛细血管床减少。但是IPF病理上无动脉血管炎或肉芽肿病变;有之,则应考虑结缔组织病或其它间质性肺病。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应做的检查

1、X线检查:急性型两肺广泛斑片状阴影,可有融合;慢性型两肺呈弥漫性网状、条索、结节状阴影;晚期膈肌上升,肺体积缩小。

2、肺功能测定:主要改变为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障碍,PaO2降低。

3、肺活检和支气管炎肺泡灌洗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4、实验室检查:血清lgG、lgM、lgA增高,血沉加快,部分患者可有类风湿因子或抗核体阳性。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可并发哪些症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并发症可有继发性感染,肺原性自发性气胸。最终发生肺纤维化,导致心、肺功能衰竭。广泛的肺纤维化容易并发肺癌,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