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萨满遗风

萨满遗风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萨满遗风


萨满文化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形成时期,它是建立在渔猎经济基础之上,是原始渔猎经济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吉林省辖区内的吉林、通化、四平、九台、伊通、永吉等市县就是萨满文化遗存的故地。这些地区分布大量的萨满文化遗存。如九台市的石氏家族的萨满曾为吉林省长春市文化活动奉献过萨满歌舞。鄂温克、达斡尔、朝鲜族、锡伯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和部分汉族人也对萨满文化情有独钟,因而形成了民间保留的萨满文化实物较多的局面,并且他们是以散存的方式存在于民间之中。

吉林省是萨满文化母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萨满文化遗存,九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萨满文化的遗存地,被誉为“萨满之乡”和“萨满活化石之乡”。

锡克特里氏(石姓家族)、关姓等几大家族仍然保存着良好的萨满文化遗存,莽卡乡东哈村锡克特里哈拉石氏家族是正宗的八大户满族成员(八旗子弟),家族中的萨满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 掌握着家族的文化、祭祀等,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自然宗教特点,是文化留存遗迹较多,保存最完好,萨满艺人最多且最形象、逼真的区域,极具研究、开发价值。

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信仰和继承着与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萨满教。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文献《三朝北盟会编》中,它是女真语,意指巫师一类的人。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也都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某些遗俗。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如风、雨、雷、电神等)、图腾崇拜(如虎、鹰、鹿神等)祖先崇拜(如佛朵妈妈等)。在萨满举行宗教活动的仪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铃、铜镜、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绘有各种神的图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时候都刻绘有色彩丰富的神灵面具。这些满族面具,无论是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民俗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由于满族萨满面具是宗教用品,一般只由萨满传世珍藏,外人很难见到。

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和神灵奇力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萨满分为家萨满和野萨满。家萨满作为侍神者,主要负责族中的祭祀活动。野萨满(又称大神)是神抓萨满,即神灵附体的萨满。神抓萨满的活动包括医病、躯灾、祈福、占卜、预测等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满族萨满平时与族内普通人一样,他们的服务是不取报酬的,也没有超越他人的权限,他们可以结婚生子。萨满死后,所用的神器、佩饰、服装等随葬。新萨满要经过挑选、培训(满语学乌云),最后才能确定。 满族萨满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时使用。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要求,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死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

满族面具以反映女神为主,其形成时间大约为原始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满族面具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满族面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在清朝,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着玛虎戏。“玛虎”为满语,即假面舞,或称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兽革、龟盖、贝壳制成。近世多用高丽纸、桦树皮制成,再刻绘人、鸟、鬼怪脸面形象,或慈祥,或狰狞,千姿百态。

《清史稿》一百零一卷中记述:“乾隆八年,更名庆隆舞,内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是为武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是为文舞。”又载:“扬烈舞,用带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跃倒掷,像异兽。”文中所提“马护”既“玛虎”,亦指假面。又具《爱辉十里长江俗记》记述:玛虎之爱耍者,并非只在清宫里,满族民间旺族和大的部落早在金代就有玛虎戏。

有的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无形文化遗产中的歌谣、音乐等尚未得到深层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就公益性的文物事业机构来看,吉林省博物院收藏了8万多件实物藏品,而萨满文化实物仅有20件。显而易见,萨满文化实物在全部文物中所占的比例确实是微乎其微。伊通县博物馆所存的“萨满”实物较多一些,如瓦丹、掐拉器等等。

满族面具是满族文化的稀世珍贵遗产,它不仅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美术、戏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启示,并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它也为旅游和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巨大的开发商机。

相关著作

《萨满遗风》辽宁铁岭市文联编辑孙金瑛著,16开本,20个印张,70克轻度纸张印刷。定价68元。

毕宝魁教授评价此书:这是我们视野中的一个新窗口,这是我们认知中感觉很神秘的一个领域,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好品味的书。

相关分词: 萨满 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