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呼图克图

呼图克图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呼图克图


清朝授予蒙、藏地区喇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呼图克”为蒙语音译,其意为“寿”,“图”为“有”,合为“有寿之人”,即长生不老之意。原是藏语“朱必古”之蒙语音译,意为“化身”。凡册封“呼图克图”者,其名册皆载于理藩院档案中,其下一辈转世,须经清廷代表(钦差)主持金瓶掣签仪式而加以承认。西藏地区这类活佛地位低于达赖和班禅,但可出任摄政。



简介


亦作“ 呼土克图 ”。蒙语xutugtu音译。意为有寿者。 清王朝授于藏族及蒙古族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凡属此级活佛,均载于理藩院册籍,每代“转世”必经中央政府承认和加封。

历史


乾隆 以后,“转世”须经 清 廷主持的金瓶掣签确定。 西藏的大呼图克图有些具有出任地方政府摄政的资格。《清会典事例理藩院喇嘛封号》:“ 乾隆 二年议准 喀尔喀额尔德尼班禅第达呼图克图、 乍雅班第达 呼图克图各徒众甚多,凡官差出兵皆与 扎萨克 佐领下人等一同行走,应各给予管理徒众印信。”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喇嘛》:“当呼必勒罕未出之前,彼教于佛前诵经祈祷,广为访觅,各指近似之幼孩,于佛前纳穆吹忠,择一聪慧有福相者定为呼必勒罕,幼而习之,长成乃称呼土克图,传袭其号,以掌彼教。”

在历史上,藏传佛教流传各地(包括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的大活佛,只有得到清朝(1644—1911)政府的册封和承认,才能称为呼图克图。这些活佛都要在清朝专门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正式注册,并且由政府发给印信。到清朝末年,在理藩院注册的呼图克图共达243人。 呼图克图与‘呼毕勒罕’一词之意义,似同实异。呼图克图系受政府册封的一种行政上之职衔。而‘呼毕勒罕’则为转生而仍不昧本性的修行者。凡是呼图克图,必为‘呼毕勒罕’;然为‘呼毕勒罕’的行者,则未必尽受册封为呼图克图。

根据清朝理藩院的档册,乾隆至道光年间,共计有呼图克图一四六位。其中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位称为蒙藏佛教的四圣。达赖统领全局;班禅辅佐达赖而领后藏;哲布尊丹巴领漠北蒙古;章嘉领漠南蒙古。又,漠南蒙古以章嘉为首,实际上有八大呼图克图,是清廷册封的八位高僧。彼等各有领域及驻锡的寺院,平时常驻于北京,每年前往领域视察一次。呼图克图又分为两大系统,漠北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漠南蒙古以章嘉呼图克图为首。特别是章嘉活佛,与清朝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主管着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宗教事务,有很高的权威。由于格鲁派普遍实行转世制度,所以呼图克图也实行这一制度。 另外,一些中小寺庙也实行该制度,但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他们就不能称呼图克图。

两大系统


呼图克图又分为两大系统,漠北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漠南蒙古以章嘉呼图克图为首。特别是章嘉活佛,与清朝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主管着北京、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宗教事务,有很高的权威。由于格鲁派普遍实行转世制度,所以呼图克图也实行这一制度。 另外,一些中小寺庙也实行该制度,但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他们就不能称呼图克图。

四大呼图克图


由于清朝政府的扶持和赏赐,加之历史的原因,昌都四大呼图克图在各自所执掌的封地内,实行着典型的政教合一制度。他们既是各自封地内最高的宗教领袖,也是最高的行政长官,集政教首领于一身,在各自辖区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故在昌都有“格仓日西”之称,意为有独立管辖权的四个地方。

昌都帕巴拉呼图克图

帕巴拉活佛是昌都强巴林寺(简称昌都寺)的第一大活佛,也是康区历史最早、地位最高的格鲁派活佛世系。自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实行“金瓶掣签”制度以来,帕巴拉活佛世系是西藏最早经“金瓶掣签”认定的大活佛。他的驻锡寺庙是建于1444年(明正统九年)的昌都寺。

帕巴拉活佛世系形成于16世纪初。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三世帕巴拉被聘任为昌都寺的第十四任法嗣,从此历代帕巴拉正式成为昌都寺的第一大活佛世系,标志着帕巴拉活佛世系的形成。但帕巴拉作为著名的诺门汗一级的大活佛,是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清朝中央政府正式册封的。之后,诺门汗名号升为呼图克图。

1676年(康熙十五年),以五世帕巴拉帕巴甲娃甲措创建拉让为标志,形成了昌都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帕巴拉呼图克图政教合一的机关叫“孜拉让”,下面设有称之为“孜勒空”和“雪勒空”的两个机构。孜勒空主要管理帕巴拉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寺庙,雪勒空主要管理帕巴拉管辖范围内的5个小宗、18个甲本头人。清代,帕巴拉所管大小寺庙50座,僧人4500人,百姓7635户。

察雅罗登西饶呼图克图

察雅罗登西饶呼图克图的驻锡寺庙是建于1621年(明天启元年)的烟多扎西曲宗寺,简称察雅寺。1652年(清顺治八年),二世罗登西饶阿旺四朗伦珠被迎请到寺庙举行坐床典礼,标志着察雅罗登西饶活佛世系正式形成。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清朝政府正式册封了四世切仓罗桑朗结。

从第四世切仓开始,逐渐形成了察雅政教合一的地方组织机构—察雅拉让。其最高统治者是玛贡切仓罗登西饶活佛。察雅拉让机构分别由政权机构和宗教机构两部分组成。“谢佐”是拉让的最高行政长官,听命于切仓罗登西饶执行政务。解放前,察雅拉让所辖寺庙44座、13个“打桑”区(本意为驿站或信使,后演变为察雅的相当于区一级的行政区划)、72名“果孜”头人。

类乌齐帕曲呼图克图

类乌齐最大的寺庙叫扬贡寺,俗称为类乌齐寺。扬贡寺是由桑吉温于1277年(宋景炎二年)创建的,属达垅噶举派寺庙。该寺最初实行家族世袭法嗣的办法来继承法台。17世纪始实行活佛制。1723年(雍正元年),清朝正式赏赐给第一世帕曲阿旺扎巴称勒为“诺门罕”名号。1731年(雍正九年),清朝皇帝封帕曲为呼图克图,并封类乌齐为其采邑。在扬贡拉让下面有一个称之为“吉苏康”的办事机构。类乌齐寺势力最盛时僧人多达6000人、户数超万户。

八宿达察济隆呼图克图

达察活佛最初的驻锡寺庙是建于1473年(明成化九年)的八宿桑珠德青岭寺,简称八宿寺。后来,随着达察活佛地位的上升,逐渐将驻锡地移至拉萨的功德林。而桑珠德青岭寺,也随之成为功德林所属的一座寺庙。1632年(明崇祯五年),五世济隆阿旺曲吉旺秀应邀前往达察桑珠德青岭寺正式升任法座,标志着济隆活佛世系主持八宿寺。到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八宿寺及达察济隆受到康熙帝的册封。1676年(康熙十五年),五世赐给第六世达察济隆八宿寺及所属庄园和属民后,始设八宿拉让机构。拉让最高职位叫“强佐”,意为大总管,由他主持八宿拉让的政教事务。“强佐”由拉萨功德岭委任。清代,达察管辖有18座寺庙、800余户属民。

相关分词: 呼图克图 呼图 图克 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