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是翻译学的入门教材。全书综览现当代重要的翻译学说,加以阐释和评议,更辅以逾八种语言的文本为解说。每章专述一个翻译学议题,各章又互相参照,层次分明,包括:主要观点及术语表、小结、剖析与讨论要点、个案研究,中文版另附术语对照表、参考文献及补充。本书各章均由任教于各高等院校的翻译学教授及博士译成,译文准确忠实,并照顾到中文读者的研习需要,适量保留外文原文,俾便查考。

书名: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作者:(英)芒迪

译者:李德凤

ISBN:9787100054249

定价:¥32.00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7-8-1



编辑推荐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是翻译学的入门教材,广获欧美高等院校采用。全书综览现当代重要的翻译学说,加以阐释和评议,更辅以逾八种语言的文本为解说。每章专述一个翻译学议题,各章又互相参照,层次分明,包括:

主要观点及术语表 小结

剖析与讨论 研讨要点个案研究 中文版另附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及补充读物

媒体推荐


书评

芒迪的著作为研究翻译这门发展迅速的学科拍了快照,清楚而精辟,形象鲜明,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研习翻译学的师生都极具价值。

作者简介


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译员。现任教于英国利兹大学现代语言及文化学院,并翻译现代西班牙及拉丁美洲小说。

目录


鸣谢

缩略语表

序言

第一章翻译学的主要方面

1.1翻译的概念

1.2翻译学是什么?

1.3翻译学发展简史

1.4霍姆斯/图里的“翻译学结构图”

1.5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

1.6本书的目的及各章概览

第二章20世纪前的翻译理论

2.0引言

2.1“字对字”还是“意对意”

2.2马丁路德

2.3忠实、灵魂与真理

2.4早期为创建系统的翻译理论而做的努力:德莱顿、多雷与泰特勒

2.5施莱尔马赫与对异质的尊重

2.6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英国翻译理论

2.7走向当代翻译理论

第三章对等和对等效应

3.0引言

3.1雅各布森:语言意义与对等的本质

3.2奈达和“翻译科学”

3.3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3.4科勒:对应(Korrespondenz)与对等(Aquivalenz)

3.5对等的近期发展

第四章翻译转换模式

4.0引言

4.1维奈和达贝尔内的模式

4.2卡特福德与翻译“转换”

4.3捷克关于翻译转换的著作

4.4范勒文-兹瓦特的翻译转换的比较—描述模式

第五章功能翻译理论

5.0引言

5.1文本类型

5.2翻译行为

5.3目的论

5.4面向译文的文本分析

第六章话语分析和语域分析方法

6.0引言

6.1韩礼德的语言和话语的分析模式

6.2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6.3贝克的篇章和语用层面分析:一本为翻译人员而写的读本

6.4哈蒂姆和梅森:语境和语篇的意符层次

6.5对翻译采取话语分析和语域分析的批评

第七章系统论

7.0引言

7.1多元系统论

7.2图里与描述性翻译研究

7.3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

7.4其他描述性翻译研究模式:兰伯特、范戈普以及操控学派

第八章文化研究的多样化

8.0引言

8.1作为“重写”的翻译

8.2翻译与性别

8.3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8.4理论家们的意识形态

第九章翻译异质性:翻译的显形

9.0引言

9.1韦努蒂:翻译的文化及政治目标

9.2译者关于自己工作的叙述

9.3出版行业的权力网络

9.4关于韦努蒂理论的讨论

9.5翻译的接受和评论

第十章翻译的哲学理论

10.0引言

10.1斯坦纳的阐释步骤

10.2庞德与语言的能量

10.3译者的任务:本雅明

10.4解构主义

第十一章跨学科的翻译学

11.0引言

11.1学科、跨学科还是分支学科(次学科)?

11.2斯内尔-霍恩比的“综合法”

11.3跨学科方法

11.4展望未来:合作或分裂

附录:相关网站

注释

参考书目

英汉词汇对照表

索引

译后记

译者简介

书摘


得出拙著《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TheoriesandApplication)获译成中文出版,本人深感荣幸,并非常乐意为中译本写此序言。该书于2001年4月由卢特里奇出版社初版。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至那时为止散落于不同出版社、以不同语言发表的主要翻译理论汇集到一本书中,并逐一对之清楚地加以总结和批评。该书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取得成功,表明我的目标已经达到,令人满意。

本书的成功,使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因为要筛选及评估这样庞杂的文献,其过程可谓充满陷阱;许多本该收录的作者却不得不放弃,这也是无可避免的。另外,本书要涉及诸多领域的文献,并对之进行提炼,极可能会把有关理论简单化,使得介绍流于表面;而在有关细节上也极可能出错,从而受到在翻译学某些领域造诣极深的学者的批评。另外某些学者也会提出批评,觉得他们更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在此,我也想指出,本书成书过程中得到了美国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韦努蒂(LawrenceVenuti)的鼎力相助,在整个写作的不同阶段,他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仔细阅读书稿,并提供修改意见。

我力求为截止20世纪末翻译学的各主要思潮作出不偏不倚的评价。像其他在多语领域工作的研究者一样,我发现自己受到语言的限制,因为我只有几种最熟悉的语言。我的母语是英语,主要的外语为西班牙语和法语,但我也可以阅读其他罗曼语言(加泰罗尼亚语、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以及德语和相关的语言(如荷兰语),只是不如西、法两语那么熟谙。对本书的一个合理批评就是,书中未能给某些语言文化极其丰富的翻译传统以应有的位置,汉语和阿拉伯语就是两个最明显的例子。直到近来,翻译学一直主要只是欧洲的一门学科。当然,正如本书第八章所述,自20世纪90年代起,斯皮瓦克(GayatriChakravortySpivak)和尼南贾纳(TejaswiniNiranjana)等学者的后殖民主义和语境理论成了翻译学研究的一个新焦点。近期出版的有关中文翻译传统及其他非欧洲语言的论文集也更加丰富了翻译学研究。以后若修订《翻译学导论》,肯定会吸纳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从2001年本书出版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翻译学还取得了其他一些重大发展。其中最显著的包括影视翻译(配音和字幕翻译)、翻译技术(从机助翻译工具到借用单语语料库语言学技术),以及与诸如创意写作和文体学等相关领域的交叉。创意写作和文体学等领域直到近来还几乎只关注单语研究。我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描述性翻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