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

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




简介


作 者:钟志贤 著出 版 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3-1

版 次:1

页 数:413

字 数:450000

印刷时间:2008-3-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04138972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大学,如果不能有效河中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则是对社会和个人的双重伤害。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文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面对提高大学育人质量,很多时候也许我们不能说点什么,但一定可以做点什么,革新大学教学模式就是一个我们可以做点什么的领域。

本书从审视知识时代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研究国际上一系列关于21世纪的能力需求报告,从多个角度描述了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以教学模式基本要素为思维框架,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十大局限,论述了改革的十大走向。本书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适应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钟志贤,男,1964年8月生。江西省瑞金市人。理学博士,1995年破格晋升正教授。现为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江西师范大学一类岗教授,江西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 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远程教育、素质教育和成功学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3项,省级课题(含重点招标课题,重点教改课题)8项。 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主要代表作有《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点击成功》、《远程教育导论——学与教的原理和方法》、《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另有学术论文150余篇,散文/随笔/报告文学80余篇。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各种优秀成果奖8次;《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被中国书刊协会(2000)评为优秀畅销书;《点击成功》被新世纪教育文库(2002)推荐为大学生100种必读书;多本著作被选为大学生/研究生教材或专业参考书;被专业网站评议为对中国教育技术学发展有较大贡献的学者之一。

目录


第一章 时代风标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

一、世纪流变:触摸知识时代的动脉

二、需求报告:专业机构的深度调查

三、特别关注:21世纪的信息与技术素养

四、见仁见智:研究者样的纵横探究

五、行业心声:呼唤21世纪的新型劳动者

第二章 十大局限

大学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客观主义倾向的教学理念

二、低阶能力的目标倾向

三、重知轻行的价值取向

四、“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

五、方法滞后的信息技术应用

六、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七、程式化的教学设计

八、机械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

九、标准化的培养方式

十、背离学习者发展的教学评价

第三章 发展引领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二、高阶能力的培养

三、知行合一的价值取向

四、双主体和互动对话关系

五、建构主义技术应用观

六、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七、弹性、灵活、递归的教学设计

八、创新性学习

九、个性化培养

十、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学评价

第四章 思维框架

理解教学模式及其变革取向

第五章 行动地图

革新大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视域

第六章 首要问题

理论基础、追求宗旨和目标倾向

第七章 学习方式

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

第八章 唤醒主体

解放教学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数

第九章 促进发展

创新教学评价理念与方法

第十章 模式参照

国际学与教的过程设计样例

第十一章 案例引证

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后记

书摘


第一章 时代风标: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

21世纪的帷幕刚刚开启,知识时代就切人了人类的生活时空。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从信息时代到知识时代,人类在自身创造的时代切换中不断超越,一路走来。新时代的来临往往意味着挑战与机遇的出现。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任何人都无法拒绝对时代变迁的认识和把握,无法做到“闭起眼睛,世界便与我无关”。如果你不信,大可去看看诸多已被网络化和现代化的千年古刹,看过之后,你一定会感叹:连一向跳出红尘、一心清修的“圣地”也要如此与时俱进,夫复何言?

作为一种正在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形态,知识时代表现出许多与信息时代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映射到社会、经济和教育等领域,对人才素质结构或劳动者技能产生了新要求,对学习、教育和培训等领域提出了新挑战。为此,世界上许多专门机构和研究者,围绕人才素质结构或劳动者技能的准备展开了系列研究。透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培养新型人才或劳动者技能方面,教育将面临怎样的时代挑战,可以看到研究者们对未来的一种殷切关注。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告诫人们:如果不事先做好准备,不从事有关未来的教育,就难以适应急遽变化的社会,势必在未来的冲击下手足无措。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得更为艺术:今天如果你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在人类命运的大抉择面前,东西方智慧可谓殊途同归,如出一辙。

一、世纪流变:触摸知识时代的脉动

(一)看风:从信息时代走向知识时代

今天,人类正从信息时代向知谀l时代过渡。相对而言,在信息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不断获取信息;而在知识时代,信息极大丰富,人们最需要的是不断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把信息转化成为知识。知识时代的挑战在于每个人能否形成“有别于他人的特征”——拥有他人没有的知识和能力。不同时代的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加尔布雷思(Galbreath)曾引述世界八大著名IT市场分析公司Meta Gmup的研究结果,描述了社会发展及其核心资源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