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白牦牛

白牦牛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白牦牛


高原明珠-----白牦牛是中国及世界稀有珍贵的地方类半野生特有种群,它生长在高寒缺氧气,枯草期和冰封期长达半年左右的严峻自然条件下,这里天是蓝莹莹的天、水是清粼粼的水,牧草茂盛加杂着中草药的鲜花盛开,雪白的牦牛和碧绿的草地袅袅的炊烟和悠悠的笛声绘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在这冰清玉洁和环境里生产的畜产品,真正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



简介


白牦牛产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以该县的西大滩、朵什乡、抓喜秀龙滩(汉语称永丰滩)和阿崐沿沟草原为主要产地。

天祝白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午中的一个珍贵而特异的地方良种。其产区是我国白牦牛毛、绒及尾毛的主要产地,甚至牦牛尾是重要外贸物资,经济价值高,是我国的特产。根据毛纺工业及外销的需要,应积极开展本品种选育,加强对公牦牛的选择,提高毛、绒的产量和质量。

白牦牛全身白毛,皮肤为粉红色,多数有黑色素沉着斑点。公牦牛头较大而额宽,额毛卷曲;角粗长,向外上方或后上方弯曲,伸出,角尖细。颈粗,垂皮不发达。耆甲显著隆起。前躯宽阔,胸部发育良好,胸深、背腰较低而呈现凹陷,腹稍大不下垂,荐部高,尻多呈屋脊或斜面窄。四肢较短,骨骼结实,蹄小而质地致密。母牦牛头大小适中而俊秀,额较窄,角细长,前后躯发育不如公牦牛悬殊,腹较大,一般不下垂,乳房发育差,全身毛长。

白牦牛成年公牛体高为121厘米,体重为260千克;成年母牛分别为108厘米和190千克。驮重为75千克,最高达100千克,日行30~40千米。成年公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为36%,骨肉比为1:2.4;母牛分别为52%,40%和1:3.7;阉牛55%,41%,1:4.1。

成年公牛剪毛量为3.6千克,最高为6.0千克,抓绒量0.4千克,尾毛重0.6千克;母牛分别为1.2千克、0.8千克、0.4千克。阉牛分别为1.7千克、0.5千克和0.3千克。公牛尾毛长52厘米,母牛为45厘米。

一般母牦牛12月龄第一次发情,初配年龄,母牦牛为2~3岁,公牦牛为3岁。发情季节,为6~11月份,个别母牦牛12月份发情,7~9月份为发情旺季,目前,崐均为自然交配。当地公、母牦牛配种比例为1:15~25,繁值率为56.4%~75.6%。年产奶量400千克,日产奶最高4.0千克,乳脂率为6.8%。

特点


身体高大,毛长且密,自古以来是藏族农牧民的主要工具。作为生产畜力使役,它比其他耕畜更能吃苦耐劳,即使整日不停歇地干活,也毫无疲倦之意。牦牛经过长期驯化锻炼,具有相当强的抗寒本领和耐饥能力。在海拔3000多米、气温降至摄氏零下30多度的高寒冰山雪原上,它驮着200多斤重的货物,可以连续跋涉近30天,一路上履冰卧雪,风餐露宿,即使雪霜盖身,冰凌结体,依然泰然自若,精神抖擞,昂首阔步,因而被誉为“雪域之舟”。它对主人很忠诚,当主人乘骑它的时候,它行走得平平稳稳;遇到严寒袭击,它就让主人偎倚到它那毛茸茸的腹下,取暖御寒。功用:白牦牛的绒、毛,清亮高雅,柔软轻松,弹性特好,保暖性强。用白牦牛的绒、毛生产的呢料做成的衣服,美观大方,结实耐用,别具一格,可以穿很长时间而不坏。白牦牛的价值还不止这些。它的肉以富含蛋白质而名列肉类前茅;肉味嫩香可口,风味独特,是国内外市场上罕见的高级肉类。它的皮是制革的高级原料。白牦牛奶是奶中珍品,是生产特优奶粉的原料。它的角、骨、蹄,在工业生产中有各种用途,牛尾也是出口的紧缺物品。

生态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之间,在青藏高原北缘和祁连山东端,东西宽142.6公里,南北长158.4公里,总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海拔在2040--4847米之间,境内4000米以上的大山有马牙雪山、雷公山、牛头山、歪巴郎山、代乾山等。这里峰峦叠嶂,山顶终年白雪皑皑,山涧森林茂密、流水潺潺、景色秀丽、矿藏丰富,年平均气温--0.2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11.3毫米。

天祝,又名华锐,意为英雄的部落,地处青藏、内蒙、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敬爱的周总理亲自命名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兰新铁路和312国道横贯县境,县城华藏寺距中川机场80公里,离省城兰州135公里,去丝路重镇武威136公里,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便利。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人口21.74万。

天祝,素有北国峻秀、高原金盆之美誉,是甘肃省综合资源最丰富的少数民族县。境内森林茂密,河流广布,矿藏富足,野生动植物繁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秀美的“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神奇的马牙雪山天池,肥美的抓喜秀龙草原,境内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石羊河流域六大水系的发源地。

天祝,文化积淀丰厚,天祝,民俗风情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质。

经数千年沧桑风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有国宝级文物铜牦牛,世界之最宗喀巴纯木雕坐佛,汉、明、清长城遗址,天堂寺、祝贡寺等十五座藏传佛教寺院,以及壁画、堆绣、唐卡等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里是清代四大活佛之一大国师章嘉若贝多吉的出生地,也是英雄史诗土族《格萨尔》传唱最为集中的地区。气候寒冷,草原辽阔无污染,牧草生长茂密,水源丰富是这一地区独特的生态特征,也是目前中国惟一能繁育白牦牛的基地。

天祝白牦牛体质结实紧凑,体表少褶皱,耳垂皮小,体表散热面积小,寒冷条件下体表散热少;被毛由不同毛纤维类型组成,具有保温性良好的空气层,保暖性高;白牦牛鼻孔大,气管粗短;胸腔大而发达,心脏、肺脏发育好,血液中红细胞(红血球)数量多(天祝白牦牛为6.60百万/立方毫米,黄牛为4.50百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含量高,携氧量多,从而增加血液中的氧容量。

上述种种适应寒冷气候、缺氧条件和气压低等生态环境的特性,保证了白牦牛生理或生命的正常活动。

体态特征


白牦牛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育良好,尻部倾斜,四肢较短骨骼粗而结实。两性异形显著。

公牦牛头部大而宽,头心毛多为卷曲状,角粗长。成年公牦牛基围为25.4(大于或小于2.12厘米),角外弧长为43.5(大于或小于3.54厘米)角向外上方或后上方弯曲伸出,角尖锋利,角轮明显 。

母牦牛头大而适中,额头较窄,角细小。有的白牦牛没有角,额部的又长又密,往往覆盖住双眼。

性格特征


白牦牛的主要特征是一身白毛,夏天它的毛就被剪的短短的,因为夏天毛太长,会很热。但到了冬天,它的毛又很长 ,用来抵御风寒,冬天它可以在冰冷的河水中行走,它可以在最低零下40℃的情况下生活。

它不受拘束,喜欢自由自在,它喜欢群居,而且生性善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它经常在一起决斗,可能是为了求得白母牛的喜欢。但不好的一点就是不会耕地,因为它气管不好,一出力,就会得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它的嗓子有可能会变哑 。

生活环境


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野牦牛一年四季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冬季聚集到湖滨平原,夏秋到高原的雪线附近交配繁殖。野牦牛性情凶猛,人们一般不敢轻易触动它,触怒了它会以10倍的牛劲疯狂冲上来,有时还会把汽车撞翻。中国牦牛占世界总数的85%,其中多数生长在西藏高原。

经济价值


甘肃天祝天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实施世界稀有珍贵畜种天祝白牦牛系列食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公司先后和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甘肃省农业大学、兰州大学等相关科研单位联手合作,共同研制出一系列的白牦牛产品。

产品以肉分类的有白牦牛分割肉系列以及白牦牛熟食品系列,如香酱牛肉、香酱熏牛肉、牛三珍、牛蹄、牛肚等真空包装的十多个品种;以白牦牛骨髓为原料开发的有高级白牦牛骨髓油、骨髓壮骨粉、骨髓营养粉、骨髓油茶粉等产品;因白牦牛的纯白色毛、尾能染色,可制成各式古典戏装及假发,因此经济价值高,为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的珍品。

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其中白牦牛肉、白牦牛骨髓状骨粉等产品,还先后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骨髓粉也荣获第八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白牦牛肉还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为A级绿色食品。市场也日益从北京、深圳、香港延伸开去,产品还远销东京、汉城等海外地区。

天祝白牦牛其肉细嫩味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的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成年公牛平均体重264.1公斤,母牦牛为189.7公斤,屠宰率52.0%,骨肉比为1:2.42。白牦牛肉含蛋白质21.13%,较其他牛肉高出4个百分点,且球蛋白比例高;含脂肪仅为1.41%,较其他牛肉低3至8个百分点,每千克脂肪中含胡萝卜素19.1克,是普通牛肉的2.65倍;含钙、磷等矿物质1.15%;并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且比例合适,易于吸收;热能值高达2297.43千卡/千克,比其他牛肉高600—1000千卡,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成年公牛的剪毛量平均为3.62公斤,产原绒量为0.4公斤,尾毛量(两年剪一次,愈长价值愈高)为0.62公斤;成年母牦牛相应为1.18公斤、0.75公斤、0.35公斤。国内外牦牛毛、绒、尾基本为黑色,惟有天祝白牦牛产纯白毛、绒、尾。

贡献价值


乳制品

1、鲜奶

全奶 刚挤下来的纯奶,可以不经煮沸消毒立即饮用。其味香甜,煮沸的全奶,不加食糖,即有浓厚的甜味。

2、酥油

酥油作为食用,有酥油糌粑、酥油茶、油茶,以及煎炒油炸各种饼类、蔬菜和各式点心、糖果等。

酥油糌粑 将酥油盛瓷碗内,用奶茶或清茶溶化,拌以糌粑(或加入奶渣),用手捏成团,以奶茶、清茶或是肉类蔬菜等辅食。

酥油茶是一种茶与酥油的混合乳剂,只作饮料,不用于拌和糌粑。

3、乳清

鲜奶提制酥油、奶渣后的剩余物。一般就地倾倒,在半农半牧区,用以喂猪,在土法制革中,用来作浸泡剂。

肉制品

1、鲜牛肉

将屠宰后的胴体切割成块,置大锅内加水清煮,煮沸后维持片刻,即可食用。

2、风干牛肉

风干牛肉的食用方法多样。有生食,用藏刀削切成薄片,边削边吃;或用手指,顺肌纤维撕裂扯断而食之。生食多辅以奶茶,或作为一种零食。熟食有两种,一是熏烤、煨烧,取一段风干肉,埋于牛粪灶的燃灰下或置于灶上用余火烤,有香味后取出,抹去尘灰,用刀割食。再是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置锅中加水煮熟,取出切割后食用。以上各种食用方法,一般都不用食盐和其它调料。

3、腌熏牛肉

将牛肉切成细条,拌上食盐,放于容器内,一两天后取出,悬挂在帐篷内炉灶上方,任其烟熏、风干。须食用时取下煮熟。

4、牛肉灌肠和血肠

用洗净的牦牛小肠,灌以鲜牛肉或血而成。

皮制品

1、生皮 即未经鞣制的牦牛皮,也不去被毛,用途较为普通。其主要用于酥油的包装。再是将生皮切割成网状,捆扎在木箱外面,待生皮干后,即固定在木箱上,也有用整张牦牛皮包裹木箱的。另有用生皮切割成细条作为皮绳。 2、熟皮 是经土法鞣制的革,民间都采用油脂法。将毛板浸泡后除去被毛,割去皮下结缔组织,然后用陈年酥油(已变质不能食用)满涂于皮板上,卷紧,让油质浸透。也有在涂抹酥油后用手揉捏柔软后,用刀修正正背两面的,使光整。 3、裘皮 多属犊牛皮制成。犊牛死后,剥下被皮,除净版面的结缔组织,浸泡在乳清中。数天后取出,用陈酥油鞣制,使皮板柔软,梳直被毛即成。一般供作儿童裘衣。

毛制品

1、长毛

指着生于牦牛前胸、前臂、体侧或后腿的长毛(其状似围裙,故又称“裙毛”),专供搓作牛绳,捆扎帐篷和作缰绳等用。

2、绒毛

绒毛多用来编织帐篷(藏族)、披衫“察尔瓦”和短上衣(彝族)。

3、尾毛

历史上用来作为贡品,尤以白色尾毛更为名贵。

其它

1、内脏

分为可食与不可食两部分。可食部分包括心、胃、小肠、大肠(盲肠除外)、肝和肾,小肠可用来灌制血肠或灌肠用,瘤胃用作酥油的包装,瓣胃是成都地区著名的“毛肚火锅”的正宗菜肴。不可食部分有肺、盲肠、脾、胰、胆囊、膀胱、母牦牛子宫及其附件、乳房,以及公牦牛的生殖器官。

2、骨头

一般废弃。也可加工成骨粉、骨胶等,作饲料、肥料或工业用。

3、粪便

是草地牧民的主要燃料。冷季,作为堆砌粪圈的原料,也用于木板圈的涂料

图腾文化


白牦牛神话传说在华锐乃至整个藏区的广泛流传一定程度上张扬了白牦牛图腾崇拜的地位,在白牦牛骷髅、白牦牛头骨上镌刻六字真言首字,摆在寺院墙头、人家院墙和嘛呢堆上用来降魔祛邪。寺院法会尤其是跳神活动中也可看到喇嘛们头戴白牦牛头造型面具,且舞且蹈的情景。华锐藏族对白牦牛图腾的崇拜与其它民族动物崇拜不尽相同,其它民族对动物的崇拜是以禁止捕杀为前提,而华锐藏族对白牦牛的崇拜除对群牛中的神牛不役用任其自生自灭外,对其它白牦牛可捕杀亦可役用。因为它是华锐藏区极其重要的食用畜和役用畜,在现实生活中它带给人们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阉割后的白牦牛有很强的耐久力,是牧民们出圈驮运的重要工具,一头白牦牛驮负100公斤的重物也能趟过河流,穿越沟壑,攀援高山,是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所不可替代的。白牦牛之所以成为图腾,还应当归功于人们对白牦牛漫长的驯化过程,这一驯化进程始终以矛盾的形式存在着,一方面人们在食用、役用白牦牛,另一方面又对白牦牛内在的精神进行着阶梯式的提炼和升华,个中有一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先民们对白颜色的深切况味和情有独钟。他们时常生活在银白色的世界里,目睹了高昂的雪崩,奔涌的江河,扬扬洒洒洒的飞雪、悠闲飘逸的白云……久而远之,对白色有了一种特殊的体验和感悟,在他们的心目中认为,惟有白色方能带来福祉,惟有白色方能净化心灵,所以就将神的灵气、雪山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附着于白牦牛、哈达和其他白色之上,由此产生了别树一帜的白牦牛图腾文化。

艺术形象


早在古代,先民们就已掌握了白牦牛绒毛易染各种色彩的特性,将白毛染色加工成古代兵器上的缨穗、旌旗上的缨穗和帽子上的红缨子,并视其为一种力量的象征,在硝烟弥漫的古代战场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也为展示士兵们的飒爽英姿增添了几分亮色,谱写了抗御外侵、保护家园的壮丽凯歌。

不仅如此,用白牦牛毛做成的长髯、胡须、假发、拂尘、头套也普遍运用在戏剧表演的装饰上,成为戏剧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道具。随着华锐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白牦牛文化内涵的开掘,白牦牛拂尘、牛角梳、牛角藏刀等各种造型的精美工艺品以及用牛头骨制成的雪白似玉的图腾已悄然走进了旅游市场,它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睐。白牦牛的粗毛亦可制成花样繁多的地毯、帐篷、毡垫、壁毯,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弹性,用在壁毯上的花纹也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图案组合,而是由藏八宝图案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组成的,修剪后的壁毯图案呈立体状,整个图案线条分明,配色均匀,栩栩如生,视觉冲击感强,往往给人一种典雅、华贵、大气的美感。

白牦牛舞


据史料记载,白牦牛舞有四人表演的,有六人表演的,最多有十人表演,有关白牦牛舞的起源说在学术界中争议较大,迄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论。有持起源于吐蕃时期之说的,也有持起源公元17世纪之说的,但有一点则必信无疑,那就是应合了图腾崇拜,其目的旨在通过舞蹈这一特殊表演形式来展示藏民族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愉悦的精神风貌,反映白牦牛与藏民族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企盼六畜兴旺、百姓安康。

在传统白牦牛舞中六人扮演的堪称一绝。六人分别蒙白牦牛皮扮演公、母牦牛,一人扮演吉祥人,头戴白色面具。出场时,先是一头白牦牛抖擞长毛,竖角悬蹄,此时白人出场,口念驯牛之词,接着其余五头白牦牛相继出场,白人将六头白牦牛用牧鞭逐个驯导,边唱边舞,白牦牛时而奔东,时而奔西,时而嘶鸣,时而用角抵人,表现出野性的冲动。在整个表演中不时有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在烘托和渲染,随着剧情高涨,舞蹈动作由缓变急,令人目不暇接,剧情发展到结尾时白人终于将六头白牦牛驯服,此时,白人手捧六条洁白的哈达一一搭在被驯化的白牦牛角上,然后跨上领头的白牦牛翩翩退场。

发展到今天的白牦牛舞在体裁和题材上都有较大突破,某些方面甚至出现质的飞跃,表演人数可依场面大小自由选定,表演内容也已摆脱了传统单一的驯牛情节,在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大前提下,将白牦牛舞与藏族服饰表演、藏族歌舞表演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或反映重大历史事件,或反映庶民生产生活,或反映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或反映各民族团结奋进共享美好生活的喜人景象。

白牦牛故乡


白牦牛故乡---美丽的华锐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境内兰新铁路和312国道纵贯南北,山脉与交通线交汇处的乌鞘岭,是地扼东西的通道,势控河西的咽喉,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全县面积7100多平方公里,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少数民族,共21.74万人。县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山涧森林茂密,景色宜人。有郁郁葱葱的苍茫林海,有终年积雪的雪山冰川,有碧草如茵的广阔草原,有世界上独有的珍稀畜种——天祝白牦牛。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天祝享有“高原金盆”的美誉。由多种文化融合而成的“华锐文化”自成体系,内涵丰富,使旅游业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并己逐步在为天祝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天祝旅游资源集雪山、草地、森林、河流和藏传佛教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为一体,形成具有地域及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堪称旅游观光胜地,是省内近郊旅游主要线路之一。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祝三峡为中心的森林度假、宗教朝拜圣地天堂寺、登山探险游览区,以抓喜秀龙、乌鞘岭为中心的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游览区,和祁连布尔智森林草原休闲度假区。“闲看浮云落日,静听松涛鸟语。”二十一世纪,绿色旅游已成为人们新的追求时尚。天祝,这片神奇

传说


说是古时候,华锐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华秀和弟弟阿秀商量去寻找新的草场。于是华秀告别了弟弟,祈祷山神给他指出一条生活之路。正在祈祷中,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位身穿战袍、骑着

白色骏马的神灵,他随着一朵五彩云向东方缓缓飘去。华秀见此情景,便带领部落中的老老少少,赶着牛群、羊群向彩云飘去地方前进。正当人们和牛群快要走出一条石峡口时,所有的牛群都停住了脚步,哞哞的叫个不停,那声音非常的悲凉、凄惨,仿佛要与世隔绝了。人们见此情景,也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想起可爱的家乡,想起远方的亲人,是那么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前行了。正在这时,从身后一座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牦牛,它像雪一样洁白,十分的漂亮。白牦牛大叫一声,向石峡口奔去,说来也怪,所有的牦牛看见了白牦牛,也都停止哀叫,向石峡口奔去。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赶到峡口时,眼前一片惨景。所有的牦牛都已惨死,只有那只白牦牛正在和一只巨怪角斗,斗的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人们都在为白牦牛担心,心中充满了恐惧。突然,只听那只巨怪惨叫一声,便不知去向了。人们知道,这是白牦牛用它的坚强毅志和顽强的精神战胜了巨怪。人群中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母牛见此情景,哀叫个不停,白牦牛听到叫声后,走了过去用舌头舔着小母牛,舔着舔着小母牛通身变白了。就在此时,天空中传来了骏马的嘶鸣。人们抬头望去,只见那穿着战袍的神灵和骏马向地面降临。在人们面前横起了一座雄伟、壮丽的雪山,这就是马牙雪山。华秀便对大家说,这就是我们的家乡了。那喝了马牙雪山泉水的牦牛就更白了,一群群地,像天上的白云。"雍容华贵着长裘,乐在高原享自由。最喜春光芳草绿,牧歌远荡白云悠。"

这首黄锡京的诗,说的就是天祝的白牦牛,也就显示了物是以稀为贵的。

相关分词: 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