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八卦掌

八卦掌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基本知识


八卦掌的流派有较大影响的五大流派:尹派,梁派,程派、张派、史派等。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个体现。它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又集八大圈手于一体,下配一至八步的摆、 扣、顺步法为基础,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为核心,在走转中全身一至,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 八卦掌是融养生和技击于一炉,涵养道德的拳术,是董海川先师将武功及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丰富经验,独创以掌为主的技术手段。以沿圈走转和“趟泥步、剪子腿、稳如坐轿”,扣掰转换以及避正打斜等为运动形式,有别于其它拳术。并且在治病、内功、技击和涵养道德方面,有明显的效应。尤其在内功和涵养道德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在走转中练得气贯四稍,达四肢百骸,通任督二脉,全身舒泰,飘飘欲仙。是内功中的高级动功。

八卦掌的起源

据考证为清代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约1797~1882)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

八卦掌的特点

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身型要求顶头竖项﹐立腰溜臀﹐松肩垂肘﹐实腹畅胸﹐吸胯提裆。步法要求起落平稳﹐摆扣清楚﹐虚实分明﹐行步如蹚泥﹐前行如坐轿﹐出脚要摩胫(两脚踝关节相贴而过)。走圈时﹐内脚直进﹐外脚内扣﹐两膝相抱﹐不可敞裆。身法讲究拧﹑旋﹑转﹑翻﹐圆活不滞。手型有龙爪掌﹑牛舌掌两种。主要手法有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16法。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变化无穷。每掌发出﹐皆要以腰作轴﹐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

八卦掌的动作要求顺颈提顶,松肩垂肘,畅胸实腹,立腰溜臀,缩胯合膝,十趾抓地。八卦掌以“滚钻争裹,奇正相生,走转拧翻,身随步走,掌随身变,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势似鹰,威猛如虎”;以曲刹直,以动扰静,以静刹动为修炼原则。

八卦掌分为“定架子”﹑“活架子”﹑“变架子” 3步功夫。“定架子”是基础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规规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势正确﹐桩步牢固﹐行步平稳﹔切实做到“入门九要”﹐即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闾上提﹑谷道内提)﹑顶(头上顶﹑舌上顶﹑手前顶)﹑裹(裹臂)﹑松(松肩﹑沉气)﹑垂(垂肘)﹑缩(胯根﹑肩窝内缩)﹑起钻落翻(臂内外旋)等要领﹔切忌挺胸提腹﹑努气﹑拙力(称为 3大病)﹐“活架子”主要练习动作协调配合﹐使基本要领在走转变换中运用娴熟。“变架子”要求内外统一﹐意领身随﹐变换自如﹐随意穿插﹐不受拳套节序限制﹐做到轻如鸿毛﹐变如闪电﹐稳如磐石。

游戏中的八卦掌


武功名称:八卦掌

出现游戏:《无限江湖》游戏以中国明代社会为背景,以中国传统武侠和历史故事为主题,细心研读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名家之作品,力求展现一个真实庞大的武侠世界。其丰富的游戏内容,精致的游戏画面,平衡的战斗系统,精彩有趣的任务,自由多样的发展路线,真实的在线互动交流,完善的客户服务等等将带给玩家不一样的游戏体验。武功套路:拳法

所属门派:武当

武功特效:武当内家掌法,讲究意领身随﹐变换自如﹐随意穿插﹐可配合八卦刀施展刀掌合璧之绝技。

武功招式

第一式 狮子滚球

第二式 横江跳马

第三式 白蛇伏草

第四式 鹞子翻身

八卦掌的基本内容


是八母掌﹐也称老八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各地流传内容不完全相同﹐有以狮﹑鹿﹑蛇﹑鹞﹑龙﹑熊﹑凤﹑猴八形代表的﹐也有用双撞掌﹑摇身掌﹑穿掌﹑挑掌等作为基本八掌的内容。其中每一掌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说。

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根据老拳谱记载﹐八卦掌拳系尚有十八趟罗汉手﹑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但目前很少传习﹐八卦系统所有器械﹐有刀﹑枪﹑剑﹑戟等﹐练法仍体现随走随变﹑械随身走﹑身随步换﹑势势相连的特点﹐另外﹐还有鸳鸯钺﹑鸡爪锐﹑风火轮﹑判官笔等短小的双器械﹐这在其他拳种中较为少见。八卦掌有利於训练人的柔韧﹑速度﹑耐力﹐对下肢力量的培养尤为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八卦掌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历史情况


据《蓝簃外史》“靖边记”中记载:“嘉庆丁巳(嘉庆二年,即公元1797年),有山东济宁人王祥教冯克善拳法,克善尽得其术。庚午春(嘉庆十五年,即公元1810年),牛亮臣见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曰:“尔步伐似合八卦。克善曰:子何以知之?亮臣曰:我所习坎卦。克善曰: 我为离卦。亮臣曰:尔为离,我为坎,我二人离坎交宫,各习其所习可也。”有人认为文中冯克善,牛亮臣所习拳法是八卦掌的雏形。(姜容樵《八卦掌》人民体育出版社1963年6月第一版)

清道光中叶以后至光绪六年,是八卦掌发展最盛的时期。北京一带,学习八卦掌的人颇多。而其中董海川又是八卦掌传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于北京传授“八卦连环掌”,简称“八卦掌".董海川生于清朝嘉庆三年(1797年10月13日),卒于光绪八年(1882年)。原名继德,后改为海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自幼好武,云游四方。投名师,访高友,学习了多种拳术,取其精华,整理了一套较完整的拳术套路练法——八卦掌。董老先师因为乡里打抱不平,涉嫌命案潜逃至京都肃王府为太监听差。匿迹消声,不露锋芒。府中人皆不知董公为技击家。当时有肃王府护院总管,自荐演武献技于演武庭前。肃王大悦。来宾及府中多人围观,人潮水泄不通。此时肃王唤董公献茶,由于观众拥挤,董公难以进入。他于情急之下,一手托盘,一手提壶,纵身跃过人墙,送茶至肃王面前,为客献茶。肃王大惊,问道:“你也精通武艺?”答曰:“略知一二”。肃王下令叫董老先师当场表演。先师从容献艺,只见他左翻右转,步法敏捷,掌法神出鬼没而多变。身体左旋右转,时高时低,身起时高一丈,身落时如鹞子钻林,行云流水,滔滔不绝。观众见状,目瞪口呆,鸦雀无声。正在此时,先师提气腾空,跃起数尺之高,旋转而下,落地无声。王爷大惊,问道:“此术何名”当时董老先师寻思,此掌乃自己所创,并未定名,情急之下乃定名为“八卦掌”。从此八卦掌开始见露头角。后来他又根据八卦学说加以整理补充,使之日臻完善,这是后话。当时,肃王又命董公与总管比武,以分高低。不到两个回合,董公一掌将对手打翻在地,对手含羞而走。后来肃王命董老先师为肃王府护院总管。从此,董老先师名声大震,授徒日多。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华。董老先师去世后,尹福,程廷华二人对八卦掌加以发扬光大,承先启后。遂在清末慈禧年间盛于民间。

另有一说,八卦掌是由明末清初四川峨嵋山一带碧云、静云两道士所传,至今九代。

再有李振清所传八卦掌(又称阴阳八盘掌)之说。李振清于青年时期(1850年前后)带艺投师,学阴阳八盘掌于河南,1870年前后回乡传授此拳。李振清之后有萧海波、任致诚等人继承。任致诚并于1937年将此拳著成《阴阳八盘掌法》一书,流传于世。

武术中的奇葩──八卦掌,属于武当门武术,是没有异议的;但对于其源流的追溯,却一直是武术界中极为关心而又众说纷纭的重大问题。在三、四十年代的有关著作中,曾说“八卦掌名师董海川”其师是江南雪山或谢花山一道人,那么雪花山究竟在哪里?道人是谁?则不清楚。以前武术家说董海川的八卦掌肯定有其师传,近年来却有人提出“董海川是八卦掌的创始人”,更有离奇者,说董海川根据推磨的原理创造了八卦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关于八卦掌之源流的有关重要情节简述如下:董海川小名董林,进深山遇到老道碧灯侠,学八卦掌数年后,随师到师叔碧尘侠处,由师叔传教其兵器。艺成下山时,二位师父董,所学八卦掌是刀形八卦掌,另有一位师伯碧月侠云游外地,所教为剑形八卦掌。以后只要见到剑形八卦掌就是师伯的门下。董海川在下山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未见到过剑形八卦掌,直到晚年八十岁左右时,十八岁的宋唯一前来拜访,一出手亮相是剑形八卦掌,董海川在惊喜之下,与师伯门下之师弟初次相见。这就是在北方武术界老前辈中所传颂的“八十董老公与十八宋唯一巧相逢”的故事。

据查:九华山曾名陵阳山,云冠山,灵农山。痤落在皖南青阳县境内,因诗人李白

有“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而得名九华山。九华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

一。俗言“释道不相往来”,佛教圣地是否能让道士存在?我们带着不安的心情,分别

拜访了印光法师、悟超法师(七十一岁)、慧霖法师(八十一岁)和一位不愿说出自己

姓名的师太及老石匠吴富金,他(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了同一个情况,就是“九华山地

区僧道同时存在。九华山有碧月侠、碧灯侠、碧尘侠三位师兄弟道长,他们先后在太逐

洞中修练习武,得道后,云游天下,又先后回到九华山羽化,他们的贴金肉身一直藏在

燕子洞中。九华山原有八个贴金肉身,五个是僧人,三个是道人,文革初期被烧毁七个

,仅抢护留下一个应身菩萨的现藏于百岁宫;三位道长及化德法师肉身,是同时火化的

。 ”对于这一重大情况的发现,使我们惊喜万分。它完全证实了我们老师所说有关源流

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寻访确有碧氏三侠其人,他们的出师及归终之洞是在九华山。同时

,这一发现也说明了:

(一)碧月侠的徒弟宋唯一是李景林的老师(二)董海川的师父是碧灯侠及碧尘侠

实地考察碧氏三侠师祖之二座洞府是必要的。沿着龙溪在东岩的山腰上觅路而行,初时羊肠小道依稀可见,逐渐上行,小道被比人高的茅草占没,道路无踪。山泉涓涓,荆棘牵衣,好容易到了燕子洞。洞不大也不险,口宽里窄,前高后矮,呈三角形,类似庐山仙人洞,约有八十平方米;周围形势险峻,山色幽森,洞上是悬崖峭壁,洞前是被毁的二清观庙基平台约三百平方米,平台外侧下临深壑;壑中是九华山五溪之首龙溪曲卧,水势浩大,银瀑飞泻,蜿蜒曲折,北下龙池;隔溪眺望,云雾缭绕,苍翠峥嵘,原来那是“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如莲九峰。

武功介绍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其实,八卦掌与八卦并无什么内在联系。

目前流行的八卦掌,又名“游身八卦掌”或“龙形八卦掌”,为董海川(1796年-1882年)在北京所传。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走圈)为主的拳术。也就是,以自己的一个臂长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然后沿着这个圆走圈。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也有一个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条直线上打拳。

传统八卦掌经许多名师的不断研究,以八卦为理论基础,一圈八步八个掌势,以单换掌为基本掌势,套路非常灵活,并不固定,习练者的不同,套路也不相同,但是现在许多演练的八卦掌已不完全按照这个传统了。

八卦掌注重身法的灵活性,要求练者在不断走圈中,改变敌我之间的距离及方向,避正击斜,伺机进攻;出手讲究随机应变,发挥掌比拳和勾灵活多变的特性。其手法有推、托、盖、劈、撞、搬、截、拿等。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一走、二视、三坐、四翻。这些特点为发展身手的捷径、灵活,特别是下肢的力量提供了必要的锻炼条件。八卦掌以“行桩”、“蹚泥步”内功功法为入门基础,以拧翻走转为基本运动形式,以掌法的变化为主要技击手段。内外兼修,强调身心合练,身捷步灵如龙游空,拧翻走转掌法幻变无穷。出手成招,刚柔相济,踢打摔拿溶为一体。拧裹钻翻,避正打斜, 围圆打点,循循相生无有穷尽。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其步法以提、踩、摆、扣为主,左右旋转,绵绵不断。八卦掌以走为上,要求意如飘旗,气似云行,滚钻争裹,动静圆撑,刚柔相济,奇正相生。好手行拳,真个是行如游龙,见首不见尾;疾若飘风,见影不见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常常能使对手感到头晕眼花。以此应敌,则避实击虚,手打肩撞,皆可以意为之。

八卦掌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上有独特的功效。

八卦掌另有对练和散手,器械有刀、剑、棍、鸳鸯钺等,其步法要求与掌法相同。八卦刀又名“八盘刀”,长1.4米,重2公斤,其长度和重量都超过一般的单刀。

八卦掌的器械主要有:

春秋刀、战身枪、连环剑、连环纯阳剑、连环蟠龙棍、五行棒、昆仑铲、八卦刀等。

功理要求


八卦掌的功理很多,主要讲究:

八要

1.三形三势:三形即“行走如龙,动转若猴,换势似鹰”。 三势即“步如蹚泥,臂如拧绳,转如磨磨”。

2.三空三合:三空即:“手心涵空,脚心涵空,胸心涵空”。 三合即:“意与气合,气上力合,力与意合”。

3.三圆三顶:三圆即“脊背要圆,两膀抱圆,虎口张圆。” 三顶即“舌顶腭,头顶天,掌顶前”。

4.三裹三敏:三裹即“气要裹,肩要裹,两肘要裹”。三敏即“心要敏,眼要敏,掌要敏”。

九论

"九论"是:论身、论肩、论臂、论指、论手肘、论股论足、论谷道、论腿。

1. 论身:头正身直,虚灵顶劲,以腰为轴,跨为先锋。

2. 论肩:肩宜松,松则肩穴开,气贯全身。

3. 论臂:前臂圆则内劲伸出,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如弓形其力无穷。

4. 论指:食指勾眉,中指上指,无名、小指并拢,大指微扣。

5. 论手肘:前手向外推,后手向下坠,前肘对准脚跟,后肘对准后脚尖。

6. 论股:前股领路,后股坐劲。

7. 论足:里足直出,外足微扣,足扣要小,足摆要大,足如趟泥,平起平走。

8. 论谷道:股道上提气通督脉,接至任脉,气如丹田,此所谓提肛实腹。

9. 论腿:上腿带动跨部,小腿后膝带动踝部。

歌日:十要九论理要明,生花变化妙无穷。

若能悟出此中妙,周身浑圆任意行。

技法主要讲究:


1.掌型掌法:

掌型有仰掌、俯掌、竖掌、抱掌、穿掌、劈掌、 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

掌法主要有:推托带领,搬扣劈进。穿闪截拦,沾连粘随。 削砸劈挎,缠挑刁钻。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2.步型步法:

步型:掰步、扣步、仆步、半马步等。步法:起落摆扣,进退跟撤,开掰插闪等等。

3.腿型腿法:

两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摆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齐至,暗腿为主。

4.身型身法:

八卦掌身形似游龙,腰如轴立,身法讲究拧裹钻翻,圆活不滞,身随步动,掌随身变,步随掌转,上下协调。

周身一动无有不动,拧旋走转似流水,上下翻动如骄龙。

技击原则


以掌为法,以走为用,溶踢打摔拿为一体,循循相生无有穷尽。避正就斜,顺势顺劲,虚实莫测,脱身化影。柔则绵里藏针,沾粘随化;刚则冷弹崩炸,迅如闪电惊雷。

八卦练功者从行步入手,内功为基,正形、通气、懂劲、熟技、明变。以八大掌为母掌,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实用掌法和套路。 八卦掌的器械种类很多,尤以八卦刀最为著名。

八卦掌不但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内家拳之一,在国内各地广为流传,而且更为国际友人所喜爱而广为传播。

程式总诀


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

走如风,站如钉,扣摆转换步法清。腰为纛,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

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扣摆步,仔细盘,转换进退在腰间。

脚打七,手打三,手脚齐进莫迟缓。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

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亦枉然。

人物介绍


董海川

八卦掌为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所创。董海川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清光绪九年春二月诸弟子于东直门外小牛坊村的坟前立碑纪念,先后建有碑文四座。因文革中遭受破坏,经李子鸣先生等人倡议,八卦掌门人共同努力于1980年迁至北京万安公墓,并立碑为记。

“董先师墓志”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意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因老气骸,始得寓外舍。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命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 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营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往之忱。

光绪九年春二月立石

此碑文为董海川亲传弟子五十六人所立,是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述,具有权威性,为八卦掌的早期传播和董海川的生平考证,提供了最重要的史料依据。众弟子中尤以尹福、马维棋、史计栋、程廷华、宋长荣、樊志涌、梁振圃、刘凤春等最为驰名。八卦掌主要有两个流派:一个是以程廷华的龙爪掌为代表的程派,一个是以尹福的牛舌掌为代表的尹派。其他流派基本都和这两个流派有关。

董海川先师的一生,在武术上是卓有贡献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留名千古的一生,他所创的八卦掌恩泽后人,造福人类。融养生与技击于一炉的八卦掌将永葆青春!董海川先师将永垂不朽

董海川 “ 仙逝 ” 后,在弟子们的努力推动下,八卦掌传人辈出,传播甚广。在其发源地北京,八卦掌成为很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第二代弟子以后,八卦掌开始向河北、山东、天津等周边地区发展,经过几代的努力,现在八卦掌已经流传到世界各地,成为很多人选择的武术。

八卦神掌落神州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了,其后学深研其理,充实其技。尤其是第二代宗师,尹福、程廷华、樊志涌、宋长荣、宋永祥、刘凤春、梁振普、史继栋、刘宝贞等,充实完善八卦掌技艺,自然贯通,形成不同风格,使八卦掌在神州大地上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董海川的各个弟子都是带艺投师的,董海川因材施教,因此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流派。八卦掌各个流派支系既有共性特征,又有突出的个性特色。

现已形成的主要流派有:尹福所传的尹氏八卦掌,程廷华所传的程氏八卦掌,史继栋所传的史氏八卦掌,樊志涌所传的樊氏八卦掌,梁振圃所传的梁氏八卦掌,宋长荣、宋永祥所传的宋氏八卦掌,刘宝珍所传的刘氏八卦掌,还有刘凤春秘传的刘氏八卦掌及张占魁所传的形意八卦掌等。

尹福

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因身长体瘦,人称“瘦尹”。 河北省冀县人,幼年来京,居朝阳门(齐化门)吉市口,以卖烧饼油条为业。尹派八卦掌其掌法特点是屈腿蹚泥,以自然步走转,步子小,趋于急行,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多穿点,动作刚猛, 以冷、弹、脆、快、硬见长。重腿法、步眼和腰身,出掌形似牛舌,故名“牛舌掌”。四指并拢,拇指内扣。出手冷脆快,富弹抖力,掌的运用轨迹接近直线,走自然步,趋于急行,以足碾地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身行变化简捷明快。

程廷华

程廷华,(1848-1900)字应芳,河北省深县程村人。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在京崇文门(哈德门)外花市上四条,以制镜为业, 江湖人称“眼镜程”投师董公门下,深得八卦掌之精奥。程派八卦掌其掌法的特点是屈腿淌泥,横开直入,拧翻走转,舒展稳健,劲力沉实, 刚柔相济,善摆扣步,以推、托、带、领、搬、扣、劈、进见长, 螺旋力层出不穷,拧裹劲变化万千。程氏八卦掌以 “ 龙形掌 ” 为基本掌型,该掌形虎口撑圆,拇指外张,四指内抱,食指上顶。掌式的运转曲线圆活,弧度较大,千回百折,形成螺旋,步行屈腿如蹚泥,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多双摆双扣,运作舒展大方,其风格为大开大合。走转拧翻,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圈中有圈,层层不断,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 “ 游身八卦掌 ” 。

史计栋

先生姓史讳计栋,字振邦,行六,人皆以史六称之,河北冀县小寨村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年),卒于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享年七十三岁。性廉而善辞令,与人无争,里人有纠纷,得一言辄解。在京师经营木业,开设义和木厂于东城,同业中劳资有争议,常被邀请为调解人,由先生居间仲裁,双方咸感满意,而争议息。

先生幼拜谭腿名家、当时人称铁腿秦凤仪学武术, 锻炼刻苦勤奋,家离师寓约十里,来去途中踢腿不停,凡数年尽得师传。后尹福亦从秦学,二人切磋钻研,相处颇为投机。秦殁后,尹重拜八卦掌大师董公海川门下,后史先生知其事,亦投入董公门墙。尹因先入董门为大弟子,马维祺次之,先生添列第三,艺名史立卿。 当时董公以拳勇显名于京师。号称“八卦派”,其术变化多端,尤以步法转换莫测奇妙,誉満九城。京师内外,及各地武术专家慕名来访者实繁有徒,然卒未有能出其右者。肃王曾赐匾,题为“大清一人”。

先生在董公门下,学习益勤奋,苦心钻研,行走时步型臀低于膝,不间寒暑,常练至汗出如渗,滴下粘稠如球状,技益精进,尤擅腿法,发腿击人,常出人意外,防不胜防。武林人士缄以“贼腿史六”誉之,师兄弟辈皆折服赞赏,董公深爱之,并其妻为义女。史先生谨请董公迎养到家,躬亲侍奉,殷勤热忱,情逾亲婿,董公感其义,倾艺悉授之。董公逝世,先生为之处理后事,营丧葬,立碑志记。

先生每晨至东城脚下,以身向城壁撞击。数十年不间断,家藏弹弓一张,悬诸梁上,用时身取下,以弹丸击物,发无不中。京师附近某地,强盗据山为寨,掠夺行旅,劫财害命,地方官无法缉获,先生应邀协助缉捕,擒获其魁首十一人,荡平山寨,为民除害,清政府赏授六品顶戴,声名大震,一日有砂手名家来访,先生率众弟子迎候于门,导之入室,门旁有极碑,某故眩其技,以掌抚碑,行于后者趋前亟视之,砖尽碎裂。既之,互通问候,某请较技,先生命学生杨荣本出场,杨应声出,恭手致敬,各立门户,某以拳进,杨稍撤避其锋,某再进,杨摆步旋转俯身以后蹬腿应之。某踉跄跌出丈余,仆倒于地。先生急命人扶起,某羞惭而去。事后见者告先生以极碑事。先生曰,砂掌等功,学以增重打击力,以及自身可以抗痛,有其作用,若不仗技艺经用之以取胜,未必尽能如意。先生与人角赛事甚多,不胜心述。

宣统元年生生突患急症,病危时弟子伴送乘火车回原籍,当时医药不及现代,未能挽救逝世。无子,以兄子为嗣,葬之日,来吊唁者数千人,盛极一时,当其未病时,国人惩于外侮,武术界人士拟于天津等创武术会,以增强人民体质,挽救民族衰弱,先生为发起人之一,参与其事,介绍其友人及门徒入会,虽因种种关系未能成立,其爱国热忱,令人敬佩。

先生授艺,首重武德,一再谆谆教诲,要求极严,所传技艺,有:八卦六十四拳掌法、腿法多种与各种器械,北京弟子中,著名者有:韩福顺、张德修(善亭)、于庆进、杨荣本。寿山等。因先生当时住在东城,被称为八卦掌东城派。

史氏八卦掌出掌为 “ 钩镰手 ” ,食指、中指二指并拢,虎口撑开,其余二指内抱微屈。步法有蹚泥步和鸡形步两种。讲究五形五势,八字八法,尤善腿法,因此其八卦掌步法和腿法更加快捷、巧妙。

宫宝田

宫宝田,字少滦,于清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生于现乳山市马石店镇青山村。十三岁时去北京元亨利堆房(米行)学徒,堆房老板正黄旗龙票,将米专供各王府食用。宫宝田经常往王府送米,得以认识正在王府护院的董海川得意弟子尹福。尹福经多次观察考究,认定宝田是习练八卦掌的难得之才,遂领宝田去拜见老师董海川。这是宫宝田第一次拜见师祖董海川,董海川握住他的手上下端详,连声说:“难得,难得!”再三叮嘱尹福着意培养。从此,宫宝田便辞去米行差事,行了拜师礼,做了尹福的徒弟。

尹福对宫宝田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在练功上则要求他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一招一式都是尹师手把手的教,反复纠正,千次演练。据说尹师每天要发给宝田一个木碗,汗水滴不满木碗,练功不能停止。宝田的师叔很多,他们被小伙子的聪灵和毅力所感动,都愿意向他传授自己的绝招。五年后,师祖董海川又亲授秘宗和八卦拳谱。就这样,二十三岁那年,宝田便已登堂入室,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特别是轻功,堪称精妙,人称“宫猴子”。

后来,董海川推荐宫宝田去某王府护院,临别时叮嘱他切记“天外有天,功夫无边,让人三分,武林走遍。”宝田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一天深夜,宝田忽听有人翻墙,就手提花枪走出门外,忽觉眼前人影一晃,一枪刺去,哪知花枪竟被对方牢牢抓住。情急之下,宝田撒手撇枪跃出丈外,同时拔剑在手封住门户。那人轻叹:“好利落的身手,不愧名师之徒。”说罢抛枪掠墙而去,这件事印证了董师祖的话,宝田晚年常向家人和弟子们谈起此事,用来教育后人要谦虚谨慎,严守师训。

1897年,宫宝田被召入皇宫当了侍卫,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宝田护驾逃往西安,由于办事得力,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赏识,钦赐“黄马褂”一领。1905年,看清楚了清廷的腐败无能,对功名利禄心灰意冷的宫宝田,称病辞差,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

宫宝田回乡后,从未向人言及宫廷内幕,更不肯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功夫。1911年冬,由东北窜到他家乡的一股土匪,抢掠民财,宫宝田亲闯匪窝,通过与匪首比武,使这股土匪知难而退,自此乡亲们始知宝田武功高强。

1913年秋,当时牟海县的西南乡,一伙乡民向烟台贩运粉条,与道平一带一伙儿强人发生冲突,双方大打了一场,这还不算,又各自组织人马,准备刀枪见报红,此事有人告知了宫宝田。面对这人命关天的大事,宫宝田二话没说,当即策马赶到现场。宝田还没来得及下马,即被那伙强人围住。此时,房上有一群麻雀在吱吱乱叫,宝田脚蹬马鞍,飞身手捉麻雀轻轻落地,口中念道:“小小麻雀,竟敢无礼”。在场的人被这一手飞身捉雀之技,惊得目瞪口呆。后经宝田调解,一场大动干戈的流血事件避免了,宫宝田“身轻如燕,能伸手捉飞鸟”的声名也就传遍了胶东半岛,前来拜师求艺之人络绎不绝。

1922年,东北军阀张作霖慕名邀请宫宝田担任奉军武术教练。张作霖见他身材瘦小,疑其徒有虚名。宫宝田看出张作霖的心思,便请求见识见识张作霖的枪法,自己甘愿做靶子。听到宝田建议,在座的人全惊呆了,因为谁都知道,张作霖玩起枪来比吃饭用筷子还熟,夜间打百步以外的香火头,百发百中,弹无虚发,何况一个大活人呢?张作霖也心存疑虑,对宝田吼道:“你不要命了!”后见宝田神态自若,也就勉强答应。众人来到花园里,个个为宝田捏了一把汗,宝田走到二十步开外,选好地形,面对张作霖站定,张作霖拔枪在手,说道:“打你左肩”,枪随声发,只见宝田站在原地,只是身子转了转,毫毛未伤。张作霖又道:“打你右肩”。枪响后,宝田仍在原地不动(实际上张在开枪之际,宝田的眼一直盯着张的手,在张扣动枪机之际,宝田闪身躲过子弹),张作霖有点心急了,大声喊道:“你小子是寸存心出我的丑哇”!说完,又举枪欲射,可眼前不见了宫宝田,正在楞神之际,宝田在张作霖的背后发话:“谢谢大帅枪下留情!”张作霖回身掷枪于地,哈哈大笑说:“真有两下子,本帅折服了!”以后,张作霖实际上让宫宝田做了自己的保镖。

在张作霖帐下,宫宝田着实为张作霖的人身安全做了许多化险为夷的事。1928年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未随同行的宫宝田闻讯后甚是悲伤,后在张学良撤并西进时,他辞职二次返回故乡。

宫宝田回乡后,深感国难当头,但由于自己年事已高,无能为国效力,终日长叹难眠。后决心将自己有生之年习武育人,报效国家。所以便在家乡、烟台、黄县等整个胶东半岛,广传八卦武技。成名的弟子有上海的王壮飞、广西的姜胜伍、台湾的刘云樵等。

1943年农历5月25日,宫宝田与世长辞,终年72岁,遗体安葬在本村。

杨荣本

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杨荣本(法号:福源上人)

福源上人,俗姓杨,名荣本,山东掖县海兴庄人氏,生于1873年4月,他诞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伯父及父亲均擅长武术,以勇名闻于乡里。福源幼年随伯父学武。后入袭太和殿当侍卫,又经人介绍,拜董海川先生的干女婿史计栋为师,苦练八卦掌,艺益精进。并在京都俄语学校习俄语,辛亥革命后,福源解职,先去东北,在哈尔滨邮电局当俄文邮务员、当过俄文翻译,到过苏联,并定居在哈尔滨开设过电料商店,同于经营有方,颇有盈余。又与人合资创办电影院,自任经理。影院除开放电影外,并演杂技拳击,时或邀请日、俄大力士及拳击家到院里表演献技。福源常逗拳击家与之友谊角技。日人狡猾,再三邀请,决不就范。俄人则一邀即见。福源先与交斗几合,出掌击其隙以为戏,常使对方无法招架而捧腹下蹲认输。哈尔滨当时是俄国租借地,十月革命后,白俄人云集,彼辈喜酒,醉后动轧在马路上侮辱中国妇女,受害者累累。一日,数俄人醉戏一妇女,该女人呼叫救命。群众敢怒不敢言,福源道经该地,见状上前解化。俄人不听,以为多事,反以拳击子,福源被迫还手,一挥手击者跌出数尺,众俄人一拥而上,冀以多为胜。不料福源一伸手一抬腿,那些俄人被拳打脚踢得落花流水,狼狈窜去。翌日哈市报纸纷纷报导其事,因未留名,誉为无名义侠。国人阅者人心大快,一时传为佳话。

“9.18”事变后,日本人侵占东北,关东四省沦亡,福源毅然参加游击队,后在部队当过营长,抗战失败,他只身逃避进关,因看破社会,半路出家,削发为僧,在宜兴海会寺受戒,于江苏省宜兴县(今改为市)张渚龙地山等处任庙内书记职。常州徐哲东先生闻其名特来拜会,叙谈数日,欢其技,深为拜服,在所著“国技论略”中曾记其事。

“8.13”事变后,上海沦陷,接着日军又攻陷南京。寺院被日本人烧掉。福源后到了江西南昌南海行宫寺院,1948年国事紧张。福源就云游他去,不知所终。

福源所传东城派八卦掌,八卦母掌、八八六十四掌、八卦散推、空手对练、三角步、又有剑、刀、枪、戟、钩、锐等器械。

孙志君

孙志君先生,八卦掌、门人四世,山字代,中国武术八段。原北京市武术协会八卦掌研究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会长、第三届委员会监事长、第四届顾问,现任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委员。生于1933年,原籍河北省深县程家村,和“游身八卦连环掌”(程派八卦掌)的启始者程廷华同村。幼年前后拜于刘子扬(程殿华的高徒)、程有生(程廷华之侄、程殿华之子)、程有信(程廷华次子)三位八卦掌老师门下。下盘八卦掌是程有生老师严教而成。专修程派八卦掌,兼习河北形意拳六十多年,对八卦掌有较深造诣。

1964年在北京武术冠军赛中,获八卦掌及器械两项冠军。1983年在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金牌,被评为全国优秀武术运动员。在年过七旬之时2004年又以中国武术运动员的身份在河南郑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竞赛中获八卦掌与刀术两枚金牌。

1982年开始在北京市东城武术馆曾担任教练和国际班(八卦掌)教练员近十年之久。1983年在全国千名武术优秀辅导员评选中,被评为优秀辅导员。多年来授徒于国内外,桃李满天下。曾两次去日本进行武术交流。1992年、1993年和2005年三次到新加坡教学、讲学、授艺,将程派八卦掌武技传入新加坡。2006年到韩国授艺,影响广泛。

1983年在中国武协主办的传统武术挖掘整理中,被选为当代程派八卦掌代表。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武技以录像和文稿的形式奉献于众。1990年和1992年在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和北大音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中国传统武术》和《八卦掌》两套录像带,之后又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了《程派八卦掌》其中内容包括:散手、擒拿与反擒拿光盘一套。1994年和2002年及2004年,先后在新加坡和中国人民体育出版社及台北市新潮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游身八卦连环掌》一书。2001年由北京市北影天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出版了《游身八卦连环掌》、其中包括器械:刀、枪、剑、钺;一套(六盘)光盘。之后又由该公司出版了《八卦掌对练》、《八卦刀对练》、《游身八卦连环掌技击解析》和《河北形意拳》。为发扬与发展中国传统武术造福社会做出了贡献。

狄兆龙

八卦掌第四代传人狄兆龙

狄公兆龙先生,中国武术名师,第四代八卦掌传人,中国史式八卦掌研究会创建人,生于一九0九年八月十六日,卒于二00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农历正月十五日,享年94岁。

狄兆龙先生,江苏溧阳人,出身名门望族,幼时体弱多病,初拜沧州来溧少林名师张风祥习武,竟至疾除,体格日益强壮。

一九三三年和友人游江苏宜兴张公洞时,幸遇清末著名武术家、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宗师八大弟子之一史计栋先生的高徒杨荣本先生(山东莱州人,清皇宫侍卫,清亡削发为僧,受戒于南京宝华山,

法号:福源)前后随师于宜兴海会寺、张渚太华寺等寺庙学习八卦掌及多种器械达八年之久,此后无论寒暑春秋,直至耄耋之年从不间断研习。[当时从学者有彭袭明(侨居香港今96岁著名画家)、王永昌、曹润亭]。

狄公一生酷爱武术,为继承弘扬中华武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人忠厚、谦逊,倡导武术与健身完美的结合,德高望重。自一九五八年至二00一年期间,多次参加省和全国及国外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并获大奖,且被许多武术馆校和团体组织及新加坡武协聘为顾问、理事、教练、名誉会长等职。(狄公演习的九子寻母剑长1.43米,重5斤,被中华武术界赞为“天下第一长剑”)。

狄公为传播八卦掌不遗余力,一九七六年退休后赴全国各地传播八卦掌,他授徒严谨,诲人不倦,一生教授的弟子和学员不下万人,许多外国武术爱好者也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一生曾传授过:八卦六十四掌、指路拳、指路剑、片散流刀、粘身枪、七星杆、八母枪、九子寻母剑、游身连环子午鸳鸯钺和鸡爪锐、龙形双匕首、杨式太极拳、形意拳等)。

狄公在医术和气功上有较高的造诣,工作于溧阳市中医院伤科,经他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狄公在全国多家武术刊物及报纸上发表八卦掌械方面文章和论文,一九九六年完成编写《武当秘传八卦掌》著作已多次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并在海内外发行,他示范演习的八卦掌代表掌法和剑术已收入中

华武术展现工程之中。

狄公高尚的人格,精湛的武艺,崇高的武德将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陨星在长空坠落,天宇间久久留存着它的光芒。

高继武

八卦掌第五代传人高继武

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会长(第五届2008年至今)

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

北京怀柔传统武术学校副校长兼总教练

香港云手武术制作公司北京地区主管

英国中定国际传统武术协会名誉会长

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

中国武术八段

北京人,1942年出生于京城武术世家。祖父高文成系八卦掌第二代传人尹福、大枪刘德宽两位先生的得艺弟子,精通多种门类传统武术,其所传八卦掌拳术独树一帜,具有极深的影响,父亲高子英是当代著名的八卦掌拳师,是京城八卦门承前启后的人物,门人众多,是京城八卦掌拳术的主要传人之一,贡献巨大。

高继武7岁随父高子英习武,至今近60余年。自少年时代起习练长拳、刀、枪、剑术等。青年时代开始习练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术。多年来一直从事民间武术教学活动,弟子及学生众多。习武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赛成绩 1999年,获北京市“渔阳杯”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形意八卦掌老年组第一名。2001年获“东升昊博杯”八卦掌第二名。

二、发表文章 1996年,在《武魂》杂志第一、二、三、七、八期上,连续发表了《八卦掌六十四手单练法》及《八卦掌六十四手实战对练法》等文章。2006年10月,应邀到湖南省坪石参加“中健行杯”首届武林大会,发表论文《八卦掌的起源与发展》,荣获大会论文一等奖。

三、出版光盘 2002年由北京市青少年音像出版社拍摄出版了《八卦掌技法述真》VCD光盘;2003年由北京武术院监制、广东鸿翔音像出版社拍摄出版了高继武主讲的八卦掌VCD教学光盘:《定势八卦掌》、《八卦掌六十四手》、《八卦片旋刀》、《八卦子母鸳鸯钺》等VCD教学光盘。光盘至今畅销国内外。

四、出版书籍 2007年高继武所著《八卦掌精华》一书,在美国纽约出版发行(英文版),全书360页,书中系统介绍了八卦掌的功法与技法,此书目前已在欧美各国上市销售。

五、交流活动 2004年9月,应邀赴马来西亚槟城传播八卦掌拳术。2005年5月,应邀赴美国纽约、康乃狄克州立大学等地讲学,传授八卦掌拳术。2006年3月,再次应邀赴美国纽约传授八卦掌拳术。2007年3月,代表中华传统武术八卦掌参加了在广东东莞市举办的《中国功夫电视擂台赛》,并现场展示八卦掌技艺,技惊四座,被大会推选为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2007年12月,应邀赴泰国篷士落教授八卦掌拳术。

六、宣传资料 八十年代初曾担任《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科教影片武术指导,此片在意大利都灵国际影展获“特别奖”。2002年10月,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武林纵横》,广泛宣传八卦掌拳术的风格及特点。2007年3月,接受博武国际武术网的独家专访。博武网随后刊播采访高继武专题及文章,同时链接高继武的习武视频。

七、任职情况 1980年至1985年在北京市新源里少年之家、北京钢铁学院任武术教练。2002年6月,曾任北京怀柔传统武术学校副校长兼总教练。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会长;香港云手武术制作公司北京地区主管;英国中定国际传统武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八段。

八、民间教学

从1985年起至今,先后在左家庄街心公园、积水潭公园、官园公园从事民间的义务教授八卦掌拳术。

九、弟子成绩

奈杰萨顿(英国人):1986年11月,在天津第二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上获“八卦掌”冠军。

王 悦:1993年在首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上,获女子八卦掌和短器械两项优胜奖。1994年获“八卦掌”竞赛套路第三名(男女混合排名),短器械“八卦钺”第二名(男女混合排名)。

纪宏伟:1999年在北京市“渔阳杯”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八卦掌”女子青年组第三名。

赵五一:2004年在北京市传统武术“八卦掌” 比赛,获短双器械“八卦钺”第二名;长器械“八卦枪”第二名。2006年在北京市首届“海川杯”传统八卦掌比赛获男子中年组“八卦刀”第三名。

付 洋:2005年在北京市“李子鸣杯”传统武术比赛中获女子青年组“八卦掌”第一名。

李成海:2006年在北京市首届“海川杯”传统八卦掌比赛获男子中年组“八卦掌”第一名。

张振英:2006年在北京市首届“海川杯”传统八卦掌比赛获女子老年组“八卦掌”第一名。

韩正贤:2006年在北京市首届“海川杯”传统八卦掌比赛获女子中年组“八卦掌”第二名。

多年来,高继武先生一直将继承、传播、学习中华传统武术精髓为已任。常年来,始终坚持在民间传授八卦掌,弟子及学生多人、多次在传统武术比赛活动中获奖,为传承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不懈努力、无私奉献。为了将毕生积累的习武经验及传统八卦掌技法总结提炼,撰写并发表了数篇武术论文,著书并拍摄教学光盘,为武术学好者提供了良好的习武教材。近年来,非常注重与武术界同仁的交流与沟通,经常参加武术界的学术交流活动,开扩了眼界,广交武林朋友。为扩展传播中华民族武术的渠道,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并将传统武术成功的推介到海外,提升了中国传统武术八卦掌在国外的影响力。今后,高继武先生将努力把毕生积累与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相结合。终身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武术贡献自已的力量。

洪其骏

八卦掌第五代传人洪其骏

洪本烈(其骏)生于福建泉州,自幼喜欢武术性情豪放,虚心敏学,曾跟当地武师学习南少林拳术,又到重庆学习散打。后拜狄老先生为师学习史派八卦掌,蒙赐授八卦六十四掌、指路拳、指路刀、九子寻母剑、鸳鸯钺、鸡爪锐、粘身枪、七星杆及气功等。

1992年3月参加重庆市武术散打擂台赛,获 56公斤级第三名;

1992年9月获重庆武术协会的武术拳证及裁判员证书;

1993年回祖籍泉州在泉州柳城武术馆任散打教练;

1993年获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大奖赛(南少林传统棍术表演)比赛,表演奖;

在南少林武术节文化踩街中,训练大型单刀队参加踩街活动获优秀奖;

1996后6月当选柳城武术馆第三届常务理事;

1994年2月参加武术文化知识国际大奖赛获三等奖;

1994年6月3日正式递帖,磕头,拜狄兆龙先生为师 ,成为八卦掌的第五代传人;

1994年9月参加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举办的“八卦掌(转掌八势)教练员”培训班

1994年9月获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研究员 ;

1995年1月获万籁声功夫研究会 特邀研究员;

1995年7月获第二届中华民间武艺精粹邀请赛 男子成年组拳术一等奖;

1995年7月获首次“炎黄武林先贤英名杯”获<<计栋杯>>奖;

1995年9月获第二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观摩表演赛中成年男子组八卦掌传统掌法优秀奖;

1995年10月创办闽南八卦拳会;

1995年首届国际武术气功交流表演 大会在开幕布式表演;

1998年当选第四届柳城武术馆常务理事兼总教练;

1999年至2005年在大连传授八卦掌;

2005年创办史派八卦掌网站;

2006年2月创办大连武术网网站;

2006年5月荣获大连武术套路比赛成男一类拳一等奖;

2006年5月聘为大连武术协会委员;

2006年6月加入中国武术协会。

■其他: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 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

樊氏八卦掌以 “ 瓦垅掌 ” 为基本掌型,该掌形虎口撑圆,四指并拢微屈,掌指竖立,中指上顶,掌心涵空。步法以 “ 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官 ” 为主,走转圈为辅。走转时为踩步,行走自然,落地生根,变掌换式不讲摆扣步,其拳式紧凑、轻捷灵活。

樊凤兰(1884-1967)女,满族,北京人,八卦掌主要传人之一,八卦掌第三代名家。其父樊志涌是八卦掌祖师董海川的得意弟子之一,江湖人称“樊疯子”、“樊十”。 八卦掌门中人称樊凤兰为“大姑”,她自幼随父樊志涌习练八卦掌,聪慧好学,成为樊氏八卦掌的全面继承人,樊大姑所传樊氏八卦掌的主要特点是以“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宫”为主,走转为辅,而且自成体系。

中国传统武术除了要继承,更重要的还要创新,但不能离谱,对传统武术的内容要有个区别、分析,如系糟粕,只有抛弃。樊大姑做到了这一点,她把樊氏八卦掌的精华留给了后人。

从传承上看,中国传统武术呈现了“一代不如一代”之势,这种情况带有普遍性,无论普查或抽查全国某一地区的拳种,深入了解,必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传统武术的衰退由来已久。清末明初,由于鸦片战争,社会动荡,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粗略估计,中国传统武术总量失去十之五六,有的拳种整个门派消失了,有的门派内里已空,名存实亡,多数技艺丢失,残缺不全,难复旧观,还有假冒顶替混杂其间。解放以后,由于党和国家日益重视,传统武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武术获得振兴之机,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全世界得以发扬光大。笔者用了二十年时间对樊(大姑)氏八卦掌进行了系统整理,由于历史原因,我也未能得到全部传承,庆幸的是我掌握了主要的樊氏八卦掌的技艺和相当的一部分。

我学到的樊派樊大姑氏八卦掌内容如下:

一、 基本功法:无极桩,八卦桩,穿手,靠子,单操功法,内功功法等。

二、 掌法拳法套路:八大掌(共八趟,每趟42式到48式),乾坤掌(32式),走8字(走S八式),八式捶,本字拳,六路短拳等。

三、 器械套路:八卦转刀,旋环刀,八卦连环刀,八卦穿云剑,八卦剑,无极双剑,连环双刀,八卦六合棍,八卦大枪,双头枪,春秋大刀,八卦阴阳钺,状元笔,九宫八卦锤,双手梢子等。

四、 散手对练:“八打”,“双人搭手”,“鬼腿十二手”,“顺手擒拿”,“交手擒拿”,用法破法等。

五、 辅助功法:抖大枪,拧棒子,打沙袋,抓坛子等。

樊(大姑)氏八卦掌适合男女老少,青壮强弱者和无疾病学练。

樊(大姑)氏八卦掌的优点是全身性活动,不偏于部分肢体,无畸形,而且运动量有大有小,节奏有快有慢,功法有内有外,适合各类人群选择。

樊(大姑)氏八卦掌传人

北京武协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 文大生

2007年5月6日

梁氏八卦掌以 “ 龙虎掌 ” 为标准,该掌形拇指外展,虎口撑圆,食指回指眉梢,中指上竖,中指、无名指分开,无名指小指内旋,其形似龙爪,又似虎爪,故称 “ 龙虎掌 ” 。步法抱膝摩胫,如趟似踢,其特点是以正击斜,借力发劲。

宋长荣一派八卦掌特别注重下盘功夫,要求运动时前脚起,后脚蹬,掌要与肩齐,掌要握力,步法为 “ 驼形步 ” 。

宋永祥一派八卦掌的基本掌法为 “ 荷叶掌 ” ,要求坐手腕,掌心内含,指根外旋,劳宫穴稍内含,手指的第二节后勾,指尖往前探,五指分开,大拇指尖微往里扣,其余四指梢各个距离相隔一厘米。其特点是换掌时要叠步,摆扣均衡,暗掌多于明掌。

刘宝珍(贞)的八卦掌又称八卦阴阳掌,两臂分前后,后臂抱肩,横卧于胸口前,另一臂微曲肘,四十五度侧前上伸,两肘垂地,后前臂里拧,坐腕,掌形成指尖向上挑的阴掌,前掌坐腕,形成微向上平托阳掌。两掌虎口撑圆,四指分离,掌指尖微扣,掌心内吸,前掌指尖与眉平齐,后掌置于前肘里下侧,后肘对胸口。行步转圆速度较快,变掌换式不讲摆扣步法。

刘凤春一派八卦掌。由于刘凤春入门董海川门晚,受董教浅,程廷华强教之,刘凤春长年苦练不辍,功夫深厚,仅单换掌一势就练了三年,所以 “ 翠花刘 ” 的单换掌未逢过敌手。

张占魁的八卦掌集形意、八卦、迷踪拳为一体,刚柔相济,身法灵活。掌形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向上分开竖直,拇指斜向上与食指作八字形,掌心向外,手腕上屈。步法为蹚泥步。

八卦神掌落神州,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八卦掌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在内功、外功的实效上都有独到之处,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无论男女老少都适合练习。八卦掌不仅在我国大江南北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传到了亚洲、欧洲和美洲世界各地。

虽然如此,但八卦掌与太极拳相比,推广普及方面的广度、深度和知名度都远远不如太极拳。这就希望八卦掌同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从而使这一优秀的武术拳种流传下来,更好地为人民祛病延年、健康长寿做出贡献。

对于八卦掌,很多人只是注意到它迅捷的步法,却往往忽视掌劲的练习,八卦掌要注意一手出,要具备各种劲力,比如穿、钻、拧、裹等等。劲力要注意协调平衡地运用。

“八卦”最早见于《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它将武功与导引吐纳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不仅有强身健体之功用,而且能够锻炼攻防搏击的技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享誉武林。

相关分词: 八卦掌 八卦 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