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薰炉”查询结果

“薰炉”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薰炉


【注音】:xūn lú 香炉的演变,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经有烧炭取暖以及烹煮物品的容器了,直至西汉时期,东南亚以及西域一带的香料才开始输入中国。这些香料不但贵重,而且多为树脂类香料,必须放在燃料上薰烧,于是薰炉的形制随之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的豆形薰炉炉身比较浅,为了薰烧树脂类的香料,炉身要做的深些,以便在炉下部放置炭火。为了防止炭火太旺,炉身下部的进气孔缩成很窄的缝隙,同时将炉 详情>>

北宋磁州窑系白釉透雕薰炉

说明:1958年山西省太原市出土,山西省博物馆藏高11.6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4.4厘米燃香用具,炉体为高足碗状,上有盖,盖作半椭圆形,体盖子母口扣合。盖作镂孔装饰,顶部为橄榄形三角形,腹部为莲瓣形。通体施白釉,釉色纯白。此炉造型精巧,胎骨细腻,为宋代北方白瓷精品。 详情>>

北宋 磁州 州窑 窑系 白釉 透雕 薰炉


北宋定窑白釉五兽足薰炉

说明:1969年河北肯定州城内静众寺塔基地宫出土,河北省宁川市博物馆藏高17.9厘米口径10.6厘米底径11.2厘米胎白质细,釉色洁白,将军盔式盖。盖壁相瓶腹众有六个交错的桃形烟孔,炉身盘口,腹抖直,折为平底,炉身下塑五个兽面衔环蹄足,足踏于环形平托之上。 详情>>

北宋 定窑 白釉 五兽 兽足 足薰 薰炉


南朝青瓷薰炉

南朝青瓷薰炉高17.9厘米、底13厘米。炉体成圆盘承托重瓣莲,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花蕊塑一立鹤,炉身正面设圆拱形火门,花间设孔隙,烟香由此飘出。炉身下连喇叭形短支柱,立于炉座托盘上。托盘浅腹平底。全器施青黄色釉,开冰裂碎片。博山炉属薰炉的一种形式,此器造型秀巧别致,独具匠心,为稀见之精品。 详情>>

南朝 青瓷 薰炉


青瓷薰炉

参见:南朝青瓷薰炉 详情>>

青瓷 薰炉


青玉天鸡薰炉

青玉天鸡薰炉清,高9.7cm,口径6.5cm,足径6.5cm。薰炉以青玉雕琢而成,呈圆体罐状,器外等距离分布3只天鸡。天鸡昂首直立,羽翼开张,背部紧贴炉体。薰炉出烟口盖有圆形16孔玉片,足部有3透孔,以供穿系。足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填金四字款。关于天鸡的记载最早见于晋·郭璞《玄中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即鸣,群鸡皆随之鸣。”此 详情>>

青玉 天鸡 鸡薰 薰炉


三层五足银薰炉

参见:唐三层五足银薰炉 详情>>

三层 层五 足银 薰炉


唐三层五足银薰炉

名称:唐三层五足银薰炉类别:金银器年代:唐代收藏:南京博物院出土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文物鉴赏:唐三层五足银薰炉由盖子、笼子和炉子身三部分组成,壁上有五个环状纽,各系吊环,既可放置又可悬挂。 详情>>

唐三层 唐三 三层 足银 薰炉


铜鎏金掐丝珐琅四季花鸟大薰炉

铜鎏金掐丝珐琅四季花鸟大薰炉清中期此炉为薰香之用。可分为四部分:最底部为火盆,由三个铜鎏金象头支撑,火盆上饰华丽的缠枝莲纹,向外翻转的口沿上绘有木兰、茶花、牡丹、菊花等四季花卉。中间两节饰回纹,相间开光镀金镂雕云龙纹,镂空的设计以便通风透气。顶部半球形的炉盖上装饰有开光如意形缠枝莲纹图案,盖钮盘踞着镂空的立体金龙,香气可从空隙中透出。 详情>>

鎏金 掐丝 珐琅 四季 花鸟 大薰 薰炉


宣德云纹铜薰炉

名 称:宣德云纹铜薰炉制造年代:明材 料:铜规 格:通高91.9厘米介 绍此图所示作品是宣德年间的礼器,明宣宗朱瞻基认为当时典礼用的礼器与古制不合,下令工部参照《宣和考古图》查考秦汉礼器,结合宋代官、哥、汝、定等瓷窑器物形制与内府所藏秦汉以来的炉、鼎、彝器等形更制礼器。命工部尚书吴中会同司礼太监吴诚司铸千余件,以供宫廷寺观之用,是谓宣德炉。明代炼铜水平很高,铜的产量也很大,宣德炉以优质铜铸造,由汉 详情>>

宣德 云纹 铜薰 薰炉


元琉璃镂空三彩龙凤薰炉

元琉璃镂空三彩龙凤薰炉通高37厘米、口径22厘米。直口,短颈,圆腹,腹下承三兽足,颈部两侧贴两桥形耳。炉盖山峰重叠,一条黄彩蟠龙盘绕在山峰中,上有镂空,烟香从此飘然而出,这种形式保留了汉代博山炉的造型、盖与炉身用槽口衔接,颈部与腹部镂雕龙凤穿牡丹雕花装饰。通体施孔雀蓝、草绿、黄、白等多种釉色,十分精美,是元代琉璃制品中的珍品。 详情>>

琉璃 镂空 彩龙 凤薰炉 凤薰 薰炉


缠枝莲三足薰炉

缠枝莲三足薰炉制造年代:清材料:珐琅釉铜规格:高92.7厘米介绍:清乾隆时期,是我国古代掐丝珐琅生产的高潮期,无论是在生产规模、产量,还是在艺术风格、用途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繁荣阶段,对于后世的影响颇深。器物造型规整,掐丝纤细,色调浅淡典雅,镀金灿烂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的富贵气派和高超艺术水平。1994年香港苏富比公司将薰炉拍卖,成交价人民480,000元。 详情>>

缠枝 枝莲 莲三 三足 足薰 薰炉


画珐琅方夔纹薰炉

画珐琅方夔纹薰炉制造年代:清材料:珐琅彩料铜介绍中国最早的珐琅彩器当是明代景泰年间的铜胎珐琅器,也就是所谓的景泰蓝。明代多用国产蓝料,到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醉心于西洋的珐琅画,为迎合其口味,故多用外国进口颜料。康熙时珐琅彩料多源自法国,而当时法国译名为珐琅,因此将这类瓷器称为珐琅。珐琅彩料是用铅丹、硼砂、玻璃粉等熔炼而成的一种不透明的玻璃质物体,显白色,若加入金属氧化物便成为有色的珐琅,即珐琅彩。 详情>>

珐琅 方夔纹 方夔 夔纹 薰炉


龙凤足带盘铜薰炉

满城汉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鼎形、敞口、微鼓腹、平底、下有立兽踩朱雀状三高足,别具风格。腹有对称四环钮,下饰宽带凸弦纹。底部中心有一小圆孔,周有12个方形孔。盖面微隆,中心设环钮,周围镂圆孔12个。炉下有一圆形承盘,直壁折沿,一侧开一流状缺口。焚香时,灰烬落入承盘,可从缺口加以 详情>>

龙凤 足带 带盘 盘铜 铜薰 薰炉


掐丝珐琅三足薰炉

掐丝珐琅三足薰炉制造年代:清材料:珐琅彩料铜介绍掐丝珐琅源于明代景泰年间,至清康熙年间获得较大发展,其风格倾向西洋风格。图中所示炉由盖和炉身组成。炉盖有四层结构,最上层为圆形雕空錾刻云纹盖钮。下面三层的上、下两层饰繁密的掐丝珐琅彩绘花纹,中层为雕空、珐琅彩绘花纹。该盖自下往上逐层递减,成阶梯状。炉腹圆鼓,中间有两道凸弦纹,弦纹中间饰有华丽的珐琅彩纹。炉足较高,扁形,末端翘起。此种扁式炉足较为少见。 详情>>

掐丝 珐琅 三足 足薰 薰炉


兽形薰炉

兽形薰炉制造年代:明代材料:玉介绍:炉是明代常见的工艺造型,兼有实用与审美的两大功能,分大型和小型两种。这件兽形薰炉可以说是玉制小型薰炉中的精华之作。它以传说中的神兽为造型,头部设计成与躯干分离的炉盖,位于颈部的一圈飘飞的须髯和短鬣不仅极具装饰效果,而且恰好将头身由于分离造成的嵌合处巧妙地遮掩起来,使之浑然一体,充分地体现了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躯干部则创造性地将简约的龙凤形象布置于上,龙与凤的特 详情>>

兽形 形薰 薰炉


薰炉

名称:银薰炉制造年代:唐材料:银规格:高31.5厘米,口径16厘米,重3995克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图中所示作品是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郊何家村窑藏,为盛唐作品。 详情>>

银薰炉 银薰 薰炉


薰炉

【注音】:xūnlú香炉的演变,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经有烧炭取暖以及烹煮物品的容器了,直至西汉时期,东南亚以及西域一带的香料才开始输入中国。这些香料不但贵重,而且多为树脂类香料,必须放在燃料上薰烧,于是薰炉的形制随之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的豆形薰炉炉身比较浅,为了薰烧树脂类的香料,炉身要做的深些,以便在炉下部放置炭火。为了防止炭火太旺,炉身下部的进气孔缩成很窄的缝隙,同时将炉盖增高,轮廓 详情>>

薰炉


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是晚唐诗人张曙的词作。这首小词,委婉地抒写了相思之苦。作品名称:《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创作年代:晚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词作者:张曙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简析作品辑评作者简介作品原文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作品注释①薰炉:炉烟薰香。薰:香草,亦香气也。②帷:屏幔,帐幕。绣帷:锦绣的帷幔。 详情>>

浣溪 沙枕障 沙枕 枕障 薰炉 炉隔 隔绣 绣帷


鎏金莲花卧龟纹银薰炉

名称:鎏金莲花卧龟纹银薰炉制造年代:唐材料:银质鎏金规格:高29.5厘米,盖径25.9厘米,口径20.8厘米,重5363克收藏地:法门寺博物馆介绍图中所示作品为1987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塔地宫,为晚唐(咸通十年)制品,装饰尽管繁复,且通体鎏金,但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多平民气息。其装饰虽然单纯,但风格雍容高贵有贵族气息。 详情>>

鎏金 莲花 龟纹 银薰炉 银薰 薰炉


鎏金银竹节铜薰炉

参见: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详情>>

鎏金 竹节 铜薰 薰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