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和卓”查询结果

“和卓”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和卓


简介 大、小和卓 ( 大和卓 小和卓 ) 简介 和卓(Khwaja) 伊斯兰教对有威望人物的尊称。中国《元史》、《明史》译作“火者”,清代史籍多译为“和卓”。又译“和加”、“华者”、“华哲”、“虎者”、“霍加”、“呼加”、“霍查”等。波斯语音译,释义主要指:老爷、先生;长官、官吏;宦官、太监;富人、财主;商人;老师;长者,老人等。该词原为波斯萨曼王朝的官职称谓,后演变为对 详情>>

阿帕克和卓麻扎墓

阿帕克和卓麻扎墓在喀什市东北郊。又称为阿巴和加麻扎(或称阿帕霍加墓)。俗称“和卓坟”。是喀什地区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及其家族的墓地。包括墓室、礼拜殿、讲经堂。始建地17世纪后期,后迭经改建、扩建,规模日宏。礼拜殿外殿装饰华丽。圆拱形主墓室为陵园主体,4座小型尖拱支持中心圆拱顶,周围以厚墙依托,四角复以塔楼固定。塔楼以琉璃砖镶面,表现了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的特点。主墓室内共埋葬阿帕克和卓一家5代 详情>>

阿帕克 阿帕 帕克 和卓 麻扎


哈拉和卓

城堡名。在新疆吐鲁番东南六十里。堡西南有汉、唐高昌城故址,“和卓”或系“高昌”的音讹,“哈拉”是突厥语,义即黑。约元明之际迁建今堡。元代文献作合剌火者、哈剌禾州、哈剌霍州、哈刺和州、哈剌火州,明称为*火州,清作哈喇和卓。 详情>>

哈拉 和卓


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

基本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1年5月1日)丛书名:清史研究丛书平装:268页正文语种:简体中文开本:16ISBN:7300135935,9787300135939条形码:9787300135939商品尺寸:22.8x15.8x1.4cm商品重量:422gASIN:B00552YIZQ内容简介《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根据档案文献等第一手史料,全面 详情>>

清代 新疆 和卓 叛乱 研究


阿吉和卓

阿吉和卓(约1855~1922)中国新疆维吾尔族苏菲主义哲赫林耶派首领。名马立克(Malik),因曾去麦加朝觐而被其信徒尊称为阿吉(即哈吉)和卓。系拉希丁和卓长子。生于新疆库车。1867年其父被杀时,他仅12岁,被浩罕入侵者阿古柏软禁于阿克苏,令其向当地宗教学者学习伊斯兰教经典。1877年清军收复新疆后获释。不久去麦加朝觐,其间曾受教于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长老。回国后传播苏菲派学理和修持,信徒分 详情>>

阿吉 和卓


阿帕克和卓

简介相关事件历史评价简介阿帕克和卓(AfaqKhwadja,1625~1694)中国明末清初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著名领袖。原名希达叶图拉(Hidayatullah),一译“伊达耶图拉”,“阿帕克”为其尊号,意为“宇宙之主”。出生于库木勒(今哈密)。相关事件早年随其父穆罕默德·优素福在哈密旅居,1638年回喀什噶尔,协助其父领导白山派。其父去世后,接替了白山派教权,并支持亦兀勒巴儿思汗于1667年夺得 详情>>

阿帕克 阿帕 帕克 和卓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38号墓壁画

墓址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地区古墓群中,属于第三期(盛唐至中唐)。前室藻井周围绘云纹和飞鹤,四壁上部绘童子骑飞鹤、童子托盘骑飞鹤和飞鹤街花草等图案。主室顶部及四壁上部绘天文图,用白点表现二十八宿,星点间以白色细线相联。东北壁以红色绘圆日,内有金乌。西南壁以白色绘圆月,内有桂树和持杵玉兔。旁有残月,象征朔望。横贯墓顶绘白色线条。可能象征银河。主室后壁有6条幅壁画,均以紫色勾出边 详情>>

阿斯塔那 阿斯 斯塔 塔那 哈拉 和卓 38 号墓 壁画


大小和卓

人物介绍人物生平人物介绍和卓是波斯语的译音,本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后裔和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新疆伊斯兰教封建上层人物也自称“和卓”。这里大小和卓是指天山南路维吾尔族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罗尼都和霍集占。人物生平大、小和卓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大和卓是指波罗尼都(?一1759年),新疆喀什噶尔人,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长子。小和卓指霍集占(?一1759年),伊 详情>>

大小 和卓


大小和卓叛乱

大小和卓之乱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大、小和卓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大和卓是指波罗尼都(?一1759年),新疆喀什噶尔人,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长子。小和卓指霍集占(?一1759年),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木特的幼子。和卓是波斯语的汉语音译,意思是“圣裔”,就是专指伊斯兰教创始者穆罕默德的子孙,后用来称呼伊斯兰教学者和大阿訇 详情>>

大小 和卓 叛乱


额敏和卓

额敏和卓,新疆吐鲁番的维吾尔贵族,是吐鲁番历史上的统治者和精神领袖也是一个民族英雄。他生于公元1694年,去世于乾隆42年(1771年),享年83岁,吐鲁番阿斯塔那人。曾随清军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因供被封为郡王。人物简介归顺清廷(事件简介返回吐鲁番表扬)平乱之功建苏公塔(建设意义)晚年生活(病故评价)人物简介额敏和卓世代居住在鲁克沁。原来臣属于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清军西征准噶尔 详情>>

额敏 和卓


和卓

简介大、小和卓(大和卓小和卓)简介和卓(Khwaja)伊斯兰教对有威望人物的尊称。中国《元史》、《明史》译作“火者”,清代史籍多译为“和卓”。又译“和加”、“华者”、“华哲”、“虎者”、“霍加”、“呼加”、“霍查”等。波斯语音译,释义主要指:老爷、先生;长官、官吏;宦官、太监;富人、财主;商人;老师;长者,老人等。该词原为波斯萨曼王朝的官职称谓,后演变为对权贵和有身份之人的尊称。该词引入维吾尔语是 详情>>

和卓


喀什噶尔和卓家族

16世纪末中亚著名伊斯兰教圣裔麦赫杜姆·阿扎姆的子嗣。其中3支迁居中国南疆地区,史称喀什噶尔和卓家族。麦赫杜姆·阿扎姆(约1461~1542)系中亚撒马尔罕达哈比德人。相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的19代后裔,继为中亚苏菲派纳格什班迪耶教团第五代谢赫。1533年曾来到喀什噶尔传播该派教义,赢得了南疆广大穆斯林的崇敬和尊重。家族传承伊禅卡朗系统治南疆重大事件多斯和卓系家族传承麦赫杜姆的子嗣 详情>>

喀什 噶尔 和卓 家族


拉希丁和卓

简介个人经历简介拉希丁和卓(Rashid—al—DinKhwaja,约1808~1867)1864年中国新疆各地农民起义库车地区领导人。一译“热西丁和卓”。14世纪新疆伊斯兰教苏菲派著名首领额什丁的第十二世孙。维吾尔族。个人经历据《伊米德史》所记,约1808年生于库车。1864年前,为库车额什丁麻札清真寺教长。1864年,新疆各地爆发反抗清政府暴政的农民起义,拉希丁和卓被库车地区各族起义群众推举为 详情>>

拉希 丁和 和卓


毛拉·额什丁和卓

基本信息详细介绍基本信息毛拉·额什丁和卓14世纪中国新疆伊斯兰教苏菲派著名宣教师。又译“毛拉·阿儿沙都丁”。生卒年代不详。祖籍布哈拉。详细介绍据《中亚蒙兀儿史一拉失德史》记载,其祖先是13世纪初布哈拉的苏菲派长老,属和卓家族。蒙古成吉思汗征服布哈拉后,被流放到新疆喀喇昆仑山一带,后定居罗布·怯台镇。其父谢赫·哲马鲁丁(一译“贾玛里丁”)是该镇伊斯兰教长老,后因镇子被风沙埋没,又迁居阿克苏,招收弟子 详情>>

毛拉 额什 什丁 丁和 和卓


清代和卓后裔叛乱

简介经过影响简介清代和卓后裔叛乱是中国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流亡中亚的新疆白山派和卓后裔恢复宗教特权的叛乱活动。经过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结束了天山南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和卓政权,废除阿奇木伯克的封建世袭制度,统一了新疆。清乾、嘉之后,国势式微,边陲不靖,中亚浩罕汗国为垄断东方贸易,庇护与扶植大小和卓后裔,向清廷进行要挟。加之清政府在民族、宗教问题上采取歧视政策,使新疆 详情>>

清代 和卓 后裔 叛乱


西域和卓家族研究

图书信息中文名:西域和卓家族研究作者:刘正寅魏良弢图书分类:人文社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书号:7-5004-2378-0发行时间:1998年地区:大陆语言:简体中文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充分利用新刊布的穆斯林史料和新发掘的汉文史料,广泛吸收国内外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严密的考证和理论概括,二人通力协作,积十年之功,写成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系统的专著,填补了空缺,把我国对西域和卓家族史的研究推进 详情>>

西域 和卓 家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