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法藏”查询结果

“法藏”查询结果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法藏


中文名:法藏 出生地:长安 出生日期:643 逝世日期:712 职业:僧人 主要成就:华严宗开创者 代表作品:《华严经》 简介 法藏的学说 佛学常见词汇 法藏生平经历 简介 法藏 (643--712),唐代僧人。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本康居国人,共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 17岁入太白山求法。后去云华寺师事智俨,听讲《华严经》,得其嫡传。高宗咸亨元年( 详情>>

北京法藏寺遗址

北京法藏寺遗址位于今幸福东街南端铁道西侧。初称弥陀寺,因寺中建有砖塔一座,故俗称白塔寺或法塔寺。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始建;明景泰二年(1451)太监裴善静重修并改名为法藏寺。清代法藏寺荒废,独存法塔一座,塔中空,内设旋梯可以登临。寺共有7层,总高约30多米,平面呈八角形,各层每面设明窗,每窗上置一佛像,共58尊,是北京地区楼阁式塔之一。1965年拆除。 详情>>

北京 法藏 藏寺 遗址


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法藏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图书信息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0年9月1日)精装:319页正文语种:法语开本:16ISBN:9787811117592条形码:9787811117592尺寸:29.4x22.2x2.8cm重量:1.6Kg内容简介《敦煌丝绸艺术全集:法藏卷(法文版)》是继2007年发行的《敦煌丝绸艺术全集(英藏卷)》后该系列的第二部图书,经过中、法双方近三年的研究和整理后问世。全书收 详情>>

敦煌 丝绸 艺术 全集 法藏 藏卷


法藏净苑

果园法藏寺法藏寺,又名法藏净苑。位于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张家冲。距长沙市区50公里。始建于公元2004年,为释心林所创。其依山而建,三面环山,聚水藏龙,花卉夹道,清净静谧,风景秀美,得山川之灵气,享人文之璀璨。占地约40亩,总体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为四合院式风格。有主建筑、三圣殿、地藏殿、伽蓝殿、学习室、寮房、斋堂、客堂、关房、往生堂、化身窑、放生池等。主建筑两层。前门有圆柱6根,气势宏伟。正 详情>>

法藏 藏净 净苑


法藏评传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目录图书信息作 者:陈永革 著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7-1版 次:1页 数:525字 数:382000印刷时间:2006-7-1开 本:纸 张:胶版纸印 次:ISBN:9787305047527包 装:精装内容简介法藏(643-712)专宗华严,是唐代阐释华严经义学与建构华严教义学的一代学僧。他基于“经论互补”的佛学立场,依据作为印度佛教“经王”的《大方 详情>>

法藏 评传


法藏菩萨

【法藏菩萨】(梵Dharma^kara,藏Chos-kyih!byun%-gnas)阿弥陀佛因位之名。又称法藏比丘。法藏是梵语昙摩迦留(Dharma^kara,昙摩迦)之译。魏译《无量寿经》译为‘法藏’;唐译《如来会》译为‘法处’;汉译《平等觉经》译为‘法宝藏’;宋译《庄严经》译为‘作法’;《大智度论》卷十及卷五十称为‘法积’。《无量寿经》卷上说过去久远无量劫,锭光如来出现于世,次有光远等五十二佛 详情>>

法藏 菩萨


法藏因缘传

简介概说编译因缘内容影响简介《付法藏因缘传》也称做《付法藏传》,或《付法藏经》,六卷。各经录原来题作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概说本书的记录,最初见于梁代僧祐《出三藏记集》卷二《新集经论录》载:“《付法藏因缘经》六卷(阙)。……宋明帝时西域三藏吉迦夜于北国以伪延兴二年(472)共僧正释昙曜译出,刘孝标笔受。……并未至京都。”其后,隋代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九,载“《付法藏传》四卷(见《菩提留支录 详情>>

付法 法藏 因缘


果园法藏

果园法藏寺法藏寺,又名法藏净苑。位于长沙县果园镇新明村张家冲。距长沙市区50公里。始建于公元2004年,为释心林所创。其依山而建,三面环山,聚水藏龙,花卉夹道,清净静谧,风景秀美,得山川之灵气,享人文之璀璨。占地约40亩,总体建筑面积1800余平方米,为四合院式风格。有主建筑、三圣殿、地藏殿、伽蓝殿、学习室、寮房、斋堂、客堂、关房、往生堂、化身窑、放生池等。主建筑两层。前门有圆柱6根,气势宏伟。正 详情>>

果园 法藏 藏寺


法藏

1989年,释法藏法师出生在吉林长春。母亲因残疾,医院断定不能生产,后母亲去大庙祈求佛菩萨,回家当月,怀孕有子。临产前,母亲去大庙感谢神明,此时临产法师。因法师祖父是出家方丈,法师从小便信奉佛教。一位出身平凡慈悲济世的法师祖父跪拜,法师也随之跪拜,更能说出智慧之语,无不惊奇。年仅五岁的法师,一梦醒来,受到神明庇护,法眼开启,便有神通,可以预知命运,看见天龙护法,解除他人疾病痛苦。年幼的他,在学习同 详情>>

释法 法藏


法藏

概念解析相关记载概念解析(一)三藏之一。即指论藏。对法,即论典。汇集一切论典,称为对法藏。(二)即世亲所造之俱舍论。梵名阿毗达磨俱舍,译作对法藏。对法,指六足、发智等诸论;藏,指俱舍论。以俱舍论含摄六足论、发智论等之妙义,故称之为对法藏。俱舍论卷一(大二九·一中):‘由彼对法论中胜义入此摄故,此得藏名。’相关记载俱舍论一卷二页云:其论者何?谓对法藏。何谓对法。颂曰:净慧随行名对法,及能得此诸慧论。 详情>>

对法 法藏


法藏

中文名:法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日期:643逝世日期:712职业:僧人主要成就:华严宗开创者代表作品:《华严经》简介法藏的学说佛学常见词汇法藏生平经历简介法藏(643--712),唐代僧人。华严宗实际开创者,宗内称为三祖。本康居国人,共祖父侨居长安,以康为姓。17岁入太白山求法。后去云华寺师事智俨,听讲《华严经》,得其嫡传。高宗咸亨元年(670),荣国夫人杨氏死,武后施宅为太原寺,度僧以树福田。于是同 详情>>

法藏


法藏比丘

阿弥陀佛在因位于世自在王佛所,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据佛教传说记载他在成佛前的一世间,是妙喜国的国王---世饶王。在他当国王时非常喜欢听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也很强,佛讲的这些道理他很快就理解了。此后他决定潜心悟道,并放弃了王位,出家为僧,法号即法藏比丘。他认为人在世间,苦海无边,于是他决定要帮助芸芸众生脱离苦海。他感到众生的苦是来自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的世界。来自内心世界的苦是因为众生的贪欲恶欲 详情>>

法藏 比丘


法藏大师

法藏大师,唐代高僧。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为严宗三祖。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才出家为沙弥。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余次。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 详情>>

法藏 大师


法藏法师

法藏法師一、出生与出家简历: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北投,俗姓陈,祖籍关西客家人,因家贫及生父以白色恐怖而入狱等因缘,故出生四十日即受领养,养父姓梁,安徽合肥人,养母为台湾人。出家前主要亲近莲因寺上忏下云长老,对于日后僧格之养成影响甚深,于莲因寺期间以斋戒会因缘,得以亲近上显下明长老(任侍者),学习《教观纲宗》等天台教理,自觉与天台教理宿有因缘。一九八五年毕业于成功大学物理系,八七年空军义务役毕,是年秋出 详情>>

法藏 法师


法藏

法藏寺,佛教寺庙名,上海、香港、天津、吉林各有一座名为法藏寺的寺庙。寺庙简介:(弘法事业之一:讲经说法)弘法事业之二:三皈授戒(皈依:授戒:)弘法事业之三:自然康复教育弘法事业之四:建立禅修中心弘法事业之五:慈善事业(建筑活动得名)北京法藏寺天津法藏寺果园法藏寺上海法藏寺(兴慈创建法藏寺沪上讲经道场法藏寺复兴)吉林省榆树市法藏寺河北省沧州市法藏寺寺庙简介:法藏寺法藏寺位于京东第一山距离北京城区六十 详情>>

法藏 藏寺


法藏永劫尊者

五百罗汉第玖拾玖尊法藏永劫尊者,当即禅宗初祖摩诃迦叶。法藏指佛教教义及其他一切内容;劫是佛教的时间单位,永劫意为无穷尽的时间。意译饮光,其先祖能饮日月余光,因而得名。尊者生于古印度罗阅祗国一富有的婆罗门家族,乃天神降临世间,在诸比丘中,被称为"头陀第一"。 尊者成年后,厌恶世间的生活,离弃新婚妻子进深山修行,身穿破纳,自行剃发,以苦行求得解脱。后在王舍竹园中皈依佛陀。迦叶具有五德为他人所不及:一、 详情>>

法藏 藏永 永劫 尊者


方便法藏尊者

方便法藏尊者:生平(尊者法相:禅诗:偈解:)方便法藏尊者:五百罗汉第捌拾柒尊法藏(643一712),唐代僧。俗姓康,字贤首,号"国一法师",祖先康居国。至其祖父时,举族迁至长安,为华严宗第三祖。尊者早年师事智俨,深入《华严》玄旨。智俨示寂后。乃依薄尘剃度,时年二十八。初以能通西域诸国语与梵文经书,参与义净之译场,先后译出《大乘入楞伽经》等十余部。曾为武则天演述《华严》十玄缘起之义旨,而指殿隅金狮子 详情>>

方便 法藏 尊者


法藏尊者

五百罗汉第叁佰壹拾壹尊会法藏尊者,为阿弥陀佛的前世身。又称法藏比丘。原是一位国王,捐弃王位,出家为僧,法号法藏。法,谓法性;藏,为含藏,指佛陀所说之教法。以教法含藏多义,故称法藏,或指含藏此等教说之圣教、经典等;经典含藏众多之法门,故有此称。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前,世自在王如来之时,有一国王听闻佛说法后,即发无上正直道意,乃弃王位出家,号曰法藏,其高才勇哲,超异于世,未久即见二百一十亿 详情>>

会法 法藏 尊者


法藏

五法藏(梵pan~cadharma-kos/a^h!,藏chos-mdsod-ln%a)小乘犊子部所立,将所知一切法分为五类。即过去藏、现在藏、未来藏、无为藏、不可说藏。略称五藏,又名五法海。《成实论》卷三〈有我无我品〉云(大正32.260c)∶“汝法中说,可知法者谓五法藏∶过去、未来、现在、无为及不可说。我在第五法中。”此五藏中,前三者是将有为法别开为三世,故总称为三世藏,即有为聚也。第四是无为 详情>>

五法 法藏


隐山法藏

史载,天下西湖三十六。唐宋时,几经疏浚的桂林西湖水域近干亩,荷叶田田,烟波浩淼。隐山则如银盘中的青螺立于湖心,以其“一山尽空,六洞互透”的幽奇之境成为胜游之地。在隐山东麓老君洞前,有一座华盖庵(即今法藏寺),原为三清殿,建于唐代。清代乾隆五十八年(1793),李宜民建佛堂,取名华盖庵。李宜民重修华盖庵后,命人将钱塘圣因寺五代名僧贯休和尚所绘的十六尊者像摹刻{六块碑碣,置于庵内,并把十数块共万余字的 详情>>

隐山 山法 法藏 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