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ict

ict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ict


1 信息通信技术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 。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也是在线测试仪的简称。



21世纪初,八国集团在冲绳发表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中认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事实上,信息通信业界对ICT的理解并不统一。作为一种技术,一般人的理解是ICT不仅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多种业务,也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且还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至于业务会多到什么程度,这个工具会“智能”到什么地步,目前的概念还十分模糊。三网融合只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IPTV、手机电视等恐怕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对于已经吹响转型号角的固网运营商来说,目前更多地把ICT作为一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是IT(信息业)与CT(通信业)两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的范围内。固网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ICT整体服务中,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事实上,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线路搭建、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受到了企业用户的欢迎。目前,IT与CT的交叉主要体现在IT企业对运营商的支撑系统的建设,值得一提的就是BOSS(Business Operating Support System),移动的称为BOSS,电信和联通的一般称为BSS。 2011年11月25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近日宣布正式推出其认证体系。华为结合自身优势及行业ICT融合的趋势推出CT及ICT融合领域的技术认证——华为认证体系,该认证体系成为业界唯一覆盖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

ICT全技术领域认证体系

华为认证体系以技术发展及行业特点为基础,分三个主要发展方向:第一,完整的职业认证体系,聚焦IP、IT、CT各专业技术领域;第二,(依托)华为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推出针对运营商、电力、政府、金融、大企业等体现行业特点的认证产品;第三,代表ICT技术发展方向的ICT多技术融合认证。

目前业界推出的技术认证体系,主要集中在IT、IP领域,而在CT领域的技术认证尚属空白。同时,随着ICT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同样需要面向未来ICT融合理念的技术认证产品,从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华为推出的认证体系不仅仅覆盖已有的IP以及IT领域,而且通过推出的CT及ICT融合技术认证,成为业界唯一覆盖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

ICT产业链各方受益

随着LTE、云计算等技术和全新解决方案的逐步应用,要求企业员工需要从不同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对这类产品和技术方案的理解和认识。

华为职业认证遵循华为ADDIE开发流程,匹配ISO17024认证国际标准,以岗位素质模型为基础,在大量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以三层进阶认证模式,满足从新员工到技术专家的不同需求,为企业明晰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整体提高企业人力 资源素质。

同时,华为针对在校学生推出教育合作计划,与院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课程、学生培训及认证领域不断加强合作,在践行华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将不断为国家及ICT产业的未来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此前,华为在培训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华为技术培训拥有专职讲师700余名,各类兼职讲师1000余名。培训中心总部设在中国深圳,在北京、杭州、昆明、南京等地设有多个培训分部,并在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英国、埃及、沙特、肯尼亚、巴西、美国等全球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培训分支机构,先后已有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企业和行业客户约300万人次接受过培训。

华为认证体系开发团队由近200位资深的认证架构与开发专家组成,采用业界领先的IPD及ADDIE开发流程,符合 ISO/IEC17024:200国际标准。目前华为与全球最专业考试服务公司Pearson VUE合作,考试服务可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

从1988年成立至今,华为公司持续稳健成长、卓越经营,已经成为行业领先的全球化公司,华为的产品和技术代表业界最高水平,指引行业发展方向。

作为业界唯一覆盖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华为认证以引领ICT技术认证为目标,以播种ICT行业的未来为己任!基于ICT人才职业发展生命周期基础,搭载华为"云-管-端"融合技术,全方位、助力构建产业人才个人职业发展黄金通道。华为认证将使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更高的发展起点,踏上未来成功之路。

^概述


在中国电信的企业战略转型指导意见中,ICT成为与互联网应用、视频内容以及移动通信并列的4大拓展业务领域之一。ICT产生的背景是行业间的融合以及对信息通信服务的强烈诉求,而固网运营商进入ICT领域是固网空间被四处挤压、企业进入发展的疲劳甚至是衰退期下的选择,严格说来属于危机转型或弱势转型。在转型的先驱者中,既有诺基亚这样从木材加工业成功转型到IT产业的公司,也有在转型过程中黯然落幕的百年老店AT&T。因此,中国的固网运营商有必要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与IT企业的距离。让我们做一个IT企业与CT企业的简单比较。

^相同点


CT与IT均属于信息产业,产业特点相近,产业链有多处节点重合,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许多IT厂商同时也是CT的设备供应商,如生产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的设备商。另一方面,CT本身就是IT服务业的主要客户,如2004年,中国IT服务市场行业结构中,电信行业所占比重为17.9%,仅次于金融行业(18.6%),名列第二。同时,在信息化进程中,IT与CT的融合越来越紧密。通常,一个成功的信息应用系统必然要将IT与CT这两方面的知识和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领域。

^不同点


1.资本结构不同。CT的行业特点是资金密集型领域,没有一定实力很难进入,具有规模经济性,设备、资金是主要的生产要素。IT服务行业是智力密集型领域,人是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IBM的IT服务营运收入比重在整个业务的比例中约为40%,与此同时,全世界13万服务专才占了IBM员工总数的一半。对IT服务提供商而言,人员投资是投资的主体。以IBM公司2003年与瑞士电力和自动化技术公司ABB的一笔服务合同为例,该服务合同在10年中将产生17亿美元营收,但IBM公司每年为此付出的人工成本将超过9000万美元,算下来,人工成本比例达53%。

2.提供的内容不同。CT服务主要提供的是功能型的产品服务,如电话、宽带接入、小灵通、组网等,附加一些增值的服务;IT服务主要是人的服务,靠技术服务与提供解决方案获利。

3.产品生命周期不同。CT产品生命周期长,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至今已百余年,宽带经历这么多年还处在成长期。IT服务则需要高技术的支撑,技术的演变相关性非常密切,产品生命周期短。

4.用工特点不同。CT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用工制度,员工的薪酬、岗位体系、职业发展等有较固定的模式,员工队伍比较稳定;IT行业知识型员工集中,用工制度灵活,员工流动性较大。据调查,因薪酬、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等原因,近4成的IT企业员工随时准备跳槽。

2 自动在线测试仪


^概述


In—Circuit—Tester即自动在线测试仪,是现代电子企业必备的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组件)生产的测试设备,ICT使用范围广,测量准确性高,对检测出的问题指示明确,即使电子技术水准一般的工人处理有问题的PCBA也非常容易。使用ICT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ICT Test 主要是*测试探针接触PCB layout出来的测试点来检测PCBA的线路开路、短路、所有零件的焊情况,可分为开路测试、短路测试、电阻测试、电容测试、二极管测试、三极管测试、场效应管测试、IC管脚测试(testjet` connect check)等其它通用和特殊元器件的漏装、错装、参数值偏差、焊点连焊、线路板开短路等故障,并将故障是哪个组件或开短路位于哪个点准确告诉用户。(对组件的焊接测试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3. ICT设备的制造厂家各异,全球主要ICT自动测试设备生产厂商主要有Agilent Technologies安捷伦(美国),Teradyne泰瑞达(美国)、Check Sum(美国)、AEROFLEX(美国)、WINCHY莹琦、Hioki(日本)、IFR(AEROFLEX并购)、Takaya(日本)、Tescon(日本), Okano(日本)、系统(台湾)、JET(捷智)、Tr(德泰)、SRC星河、安硕(ANSO)、Concord、Rohde & Schwarz、Scorpion 、Shindenski、SPEA、Tecnost-MTI、Testronics、WK Test 、Schuhll、Viper、等等品牌。不同品牌ICT的测试原理相同或相似。上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将美国同类产品加以简化和小型化,并改成使用气动压床式,代表的有日本TESCON,OKANO,使得ICT简单易用并低成本,使之成为电子厂不可或缺的必备检测设备,并迅速推广普及。80年代台湾由全球令西方头疼的电子电脑假货来源地逐渐成为电子代工制造重要基地,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开始完全仿制TESCON测试仪,并推出众多品牌的压床式ICT,其价格更加低廉,迫使曾全球第一市占率的日本TESCON淡出市场,并因台湾电子代工业大发展而大幅提高市占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即有开发类似的静态测试仪,1993年,中国本土品牌更领先日本韩国台湾及香港开发出全亚洲第一台windows版的ICT。时至今日,美国泰瑞达和安捷伦仍是领导品牌,成为事实上的此类技术的标准!

定义 在线测试,ICT,In-Circuit Test,是通过对在线元器件的电性能及电气连接进行测试来检查生产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种标准测试手段。它主要检查在线的单个元器件以及各电路网络的开、短路情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迅速、故障定位准确等特点。 是一种元器件级的测试方法用来测试装配后的电路板上的每个元器件

飞针ICT基本只进行静态的测试,优点是不需制作夹具,程序开发时间短。

针床式ICT可进行模拟器件功能和数字器件逻辑功能测试,故障覆盖率高,但对每种单板需制作专用的针床夹具,夹具制作和程序开发周期长。

^范围及特点


检查制成板上在线元器件的电气性能和电路网络的连接情况。能够定量地对电阻、电容、电感、晶振等器件进行测量,对二极管、三极管、光藕、变压器、继电器、运算放大器、电源模块等进行功能测试,对中小规模的集成电路进行功能测试,如所有74系列、Memory 类、常用驱动类、交换类等IC。

它通过直接对在线器件电气性能的测试来发现制造工艺的缺陷和元器件的不良。元件类可检查出元件值的超差、失效或损坏,Memory类的程序错误等。对工艺类可发现如焊锡短路,元件插错、插反、漏装,管脚翘起、虚焊,PCB短路、断线等故障。

测试的故障直接定位在具体的元件、器件管脚、网络点上,故障定位准确。对故障的维修不需较多专业知识。采用程序控制的自动化测试,操作简单,测试快捷迅速,单板的测试时间一般在几秒至几十秒。

^意义


在线测试通常是生产中第一道测试工序,能及时反应生产制造状况,利于工艺改进和提升。ICT测试过的故障板,因故障定位准,维修方便,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维修成本。因其测试项目具体,是现代化大生产品质保证的重要测试手段之一。

^模拟器件测试


利用运算放大器进行测试。由“A”点“虚地”的概念有:

∵Ix = Iref

∴Rx = Vs/ V0*Rref

Vs、Rref分别为激励信号源、仪器计算电阻。测量出V0,则Rx可求出。

若待测Rx为电容、电感,则Vs交流信号源,Rx为阻抗形式,同样可求出C或L。

1.2 隔离(Guarding)

上面的测试方法是针对独立的器件,而实际电路上器件相互连接、相互影响,使Ix笽ref,测试时必须加以隔离(Guarding)。隔离是在线测试的基本技术。

在上电路中,因R1、R2的连接分流,使Ix笽ref ,Rx = Vs/ V0*Rref等式不成立。测试时,只要使G与F点同电位,R2中无电流流过,仍然有Ix=Iref,Rx的等式不变。将G点接地,因F点虚地,两点电位相等,则可实现隔离。实际实用时,通过一个隔离运算放大器使G与F等电位。ICT测试仪可提供很多个隔离点,消除外围电路对测试的影响。

1.2 IC的测试

对数字IC,采用Vector(向量)测试。向量测试类似于真值表测量,激励输入向量,测量输出向量,通过实际逻辑功能测试判断器件的好坏。

如:与非门的测试

对模拟IC的测试,可根据IC实际功能激励电压、电流,测量对应输出,当作功能块测试。

^非向量测试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编写器件的向量测试程序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如80386的测试程序需花费一位熟练编程人员近半年的时间。SMT器件的大量应用,使器件引脚开路的故障现象变得更加突出。为此各公司非向量测试技术,Teradyne推出MultiScan;GenRad推出的Xpress非向量测试技术。

2.1 DeltaScan模拟结测试技术

DeltaScan利用几乎所有数字器件管脚和绝大多数混合信号器件引脚都有的静电放电保护或寄生二极管,对被测器件的独立引脚对进行简单的直流电流测试。当某块板的电源被切断后,器件上任何两个管脚的等效电路如下图中所示。

1 在管脚A加一对地的负电压,电流Ia流过管脚A之正向偏压二极管。测量流过管脚A的电流Ia。

2 保持管脚A的电压,在管脚B加一较高负电压,电流Ib流过管脚B之正向偏压二极管。由于从管脚A和管脚B至接地之共同基片电阻内的电流分享,电流Ia会减少。

3 再次测量流过管脚A的电流Ia。如果当电压被加到管脚B时Ia没有变化(delta),则一定存在连接问题。

DeltaScan软件综合从该器件上许多可能的管脚对得到的测试结果,从而得出精确的故障诊断。信号管脚、电源和接地管脚、基片都参与DeltaScan测试,这就意味着除管脚脱开之外,DeltaScan也可以检测出器件缺失、插反、焊线脱开等制造故障。

GenRad类式的测试称Junction Xpress。其同样利用IC内的二极管特性,只是测试是通过测量二极管的频谱特性(二次谐波)来实现的。

DeltaScan技术不需附加夹具硬件,成为首推技术。

2.2 FrameScan电容藕合测试

FrameScan利用电容藕合探测管脚的脱开。每个器件上面有一个电容性探头,在某个管脚激励信号,电容性探头拾取信号。如图所示:

1 夹具上的多路开关板选择某个器件上的电容性探头。

2 测试仪内的模拟测试板(ATB)依次向每个被测管脚发出交流信号。

3 电容性探头采集并缓冲被测管脚上的交流信号。

4 ATB测量电容性探头拾取的交流信号。如果某个管脚与电路板的连接是正确的,就会测到信号;如果该管脚脱开,则不会有信号。

GenRad类式的技术称Open Xpress。原理类似。

此技术夹具需要传感器和其他硬件,测试成本稍高。

^Boundary-Scan边界扫描技术


ICT测试仪要求每一个电路节点至少有一个测试点。但随着器件集成度增高,功能越来越强,封装越来越小,SMT元件的增多,多层板的使用,PCB板元件密度的增大,要在每一个节点放一根探针变得很困难,为增加测试点,使制造费用增高;同时为开发一个功能强大器件的测试库变得困难,开发周期延长。为此,联合测试组织(JTAG)颁布了IEEE1149.1测试标准。

IEEE1149.1定义了一个扫描器件的几个重要特性。首先定义了组成测试访问端口(TAP)的四(五〕个管脚:TDI、TDO、TCK、TMS,(TRST)。测试方式选择(TMS)用来加载控制信息;其次定义了由TAP控制器支持的几种不同测试模式,主要有外测试(EXTEST)、内测试(INTEST)、运行测试(RUNTEST);最后提出了边界扫描语言(Boundary Scan Description Language),BSDL语言描述扫描器件的重要信息,它定义管脚为输入、输出和双向类型,定义了TAP的模式和指令集。

具有边界扫描的器件的每个引脚都和一个串行移位寄存器(SSR)的单元相接,称为扫描单元,扫描单元连在一起构成一个移位寄存器链,用来控制和检测器件引脚。其特定的四个管脚用来完成测试任务。

将多个扫描器件的扫描链通过他们的TAP连在一起就形成一个连续的边界寄存器链,在链头加TAP信号就可控制和检测所有与链相连器件的管脚。这样的虚拟接触代替了针床夹具对器件每个管脚的物理接触,虚拟访问代替实际物理访问,去掉大量的占用PCB板空间的测试焊盘,减少了PCB和夹具的制造费用。

作为一种测试策略,在对PCB板进行可测性设计时,可利用专门软件分析电路网点和具扫描功能的器件,决定怎样有效地放有限数量的测试点,而又不减低测试覆盖率,最经济的减少测试点和测试针。

边界扫描技术解决了无法增加测试点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而且快捷地产生测试图形的方法,利用软件工具可以将BSDL文件转换成测试图形,如Teradyne的Victory,GenRad的Basic Scan和Scan Path Finder。解决编写复杂测试库的困难。

用TAP访问口还可实现对如CPLD、FPGA、Flash Memroy的在线编程(In-System Program或On Board Program)。

^Nand-Tree


Nand-Tree是Inter公司发明的一种可测性设计技术。在我司产品中,现只发现82371芯片内此设计。描述其设计结构的有一一般程*.TR2的文件,我们可将此文件转换成测试向量。

ICT测试要做到故障定位准、测试稳定,与电路和PCB设计有很大关系。原则上我们要求每一个电路网络点都有测试点。电路设计要做到各个器件的状态进行隔离后,可互不影响。对边界扫描、Nand-Tree的设计要安装可测性要求。

3 ICT状态机

ICT(Invite Client (Outgoing) Transaction)状态机是SIP中处理INVITE客户事务的状态机。与其类似的还有NICT(Non-Invite Client (outgoing) Transaction)状态机,IST (Invite Server (incoming)Transaction)状态机,NIST(Non-Invite Server (incoming) Transaction)状态机,分别用于处理SIP中的非INVITE客户事务、INVITE服务器事务、非INVITE服务器事务。

ICT状态机如左图所示。

说明:

cb_ict_Nxx_received:其中N表示一下几个值

3 -- cb_ict_3xx_received

4 -- cb_ict_4xx_received

5 -- cb_ict_5xx_received

6 -- cb_ict_6xx_received

相关分词: 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