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f1赛车

f1赛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f1赛车


1 一级方程式赛车

F1赛车是世界上最昂贵、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是商业价值最高,魅力最大,最吸引人观看的体育赛事。包含了以空气动力学为主,加上无线电通讯、电气工程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很多新的科技都是在F1上得以最初的实践的。



^基本概论


F1是FORMULA ONE的缩写,即一级方程式;1的解释有很多,可以理解为顶尖车手,顶级赛事,奖金等等。事实上,数学上的方程式并无“精确”的意思。正解:Formula在数学领域意为方程式,这也是翻译错误的原因。而在F1中,本意为“规格”,即统一规格的赛车,因级别最高,固称F1。F1,中文称为“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英文Formula One Grand Prix的简称。目前这项比赛的正式全名为--“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

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英文拼写为Formula One,简称为F1。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年收视率高达600亿人次。我们今天欣赏的F1比赛可以说是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与勇气的集合体。现在F1是赛车中的顶级赛事,全年的统筹安排,每站比赛的赛事组织,车队工作,电视转播等各个方面都井井有条,可以说现在的F1世界已经非常健全。但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F1也有它的起源、发展过程,在前进道路上也有不少曲折。

从历史上首次汽车比赛的1894年(巴黎到里昂)到 1900年间没有出现“方程式”(Formula)一词。当时的汽车比赛很简单,只是按燃烧方法(汽油机与蒸汽机)、座位数来分组比赛。在那时,汽车至少有两个座位,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单座赛车才出现。1950年国际汽联第一次举办了世界锦标赛(First FIA Drivers’ World Championship),并一直举办到今天。这段时间,是F1稳步发展的阶段。2011年,F1赛车共12支车队的24名选手参赛,引擎供应商为:考斯沃斯、法拉利、奔驰、雷诺,轮胎供应商为Pirelli ,2011年赛季冠军为来自红牛(Red Bull Racing) 车队的德国车手塞巴斯蒂安-维泰尔(Sebastian Vettel)。

^比赛制度


因为F1比赛的时间不是跨年度的,所以F1使用的是单一年度联赛制度,积累全年积分来决定车手和车队的成绩,以便产生冠军。在F1大赛举办过的所有比赛中(1950年至2010年),其中举办最多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洲,最少的是大洋洲只有11次。

以前的车赛常借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作为赛道,而且比赛规则也不完善,选手也由此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专业赛道的出现,而比赛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使车手有了更好的发挥。

^驾驶执照


就像一般的道路驾驶一样,F1也需要驾照。那是一张由FIA(国际汽联)发给的“超级驾照”--FIA Super Licence,这张车手执照只发给在F3000,F3或CART系列赛事表现杰出的车手。通常一位车手要花8年的时间从小型卡丁车(karting)逐步晋级到F1,但事实上仅有极少数人能够有能力与机会登上赛车金字塔的顶端。

荷兰中国裔车手董荷斌是目前唯一一位拥有“超级驾照”的华人赛车手。

2009年的超级驾照的起征点是10400欧元,另外获得积分起征点为2100欧元/分,还要另外附加2720欧元的保险费。而前年这一数字分别是1725欧元和456欧元。

^2012F1赛程


以下为2012F1详细赛程:

站次 时间 大奖赛

01 3月16-18日 F1澳大利亚大奖赛

02 3月23-25日 F1马来西亚大奖赛

03 4月13-15日 F1中国大奖赛(上海F1大奖赛)

04 4月20-22日 F1巴林大奖赛

05 5月11-13日 F1西班牙大奖赛

06 5月24-27日 F1摩纳哥大奖赛

07 6月8-10日 F1加拿大大奖赛

08 6月22-24日 F1欧洲大奖赛

09 7月6-8日 F1英国大奖赛

10 7月20-22日 F1德国大奖赛

11 7月27-29日 F1匈牙利大奖赛

12 8月31日-9月2日 F1比利时大奖赛

13 9月7-9日 F1意大利大奖赛

14 9月21-23日 F1新加坡大奖赛

15 10月5-7日 F1日本大奖赛

16 10月12-14日 F1韩国大奖赛

17 10月26-28日 F1印度大奖赛

18 11月2-4日 F1阿布扎比大奖赛

19 11月16-18日 F1美国大奖赛

20 11月23-25日 F1巴西大奖赛

^2011赛季


^2011年F1比赛赛程

01 巴林大奖赛 3月11-13日 【巴林站组织者于21日下午宣布取消】

02 澳大利亚大奖赛 3月24-27日

03 马来西亚大奖赛 4月8-10日

04 中国大奖赛4月15-17日

05 土耳其大奖赛 5月6-8日

06 西班牙大奖赛 5月20-22日

07 摩纳哥大奖赛 5月26-29日

08 加拿大大奖赛 6月10-12日

09 欧洲大奖赛 6月24-26日

10 英国大奖赛 7月8-10日

11 德国大奖赛 7月22-24日

12 匈牙利大奖赛 7月29-31日

13 比利时大奖赛 8月26-28日

14 意大利大奖赛 9月9-11日

15 新加坡大奖赛 9月23-25日

16 日本大奖赛 10月7-9日

17 韩国大奖赛 10月14-16日

18 印度大奖赛 * 10月28-30日

19 阿布扎比大奖赛 11月11-13日

20 巴西大奖赛 11月25-27日

^2011参赛车队及车手

车号 车手 车队及制造商

1
2 维特尔
韦伯 红牛-英菲尼迪

3
4 汉密尔顿
巴顿 迈凯伦-梅赛德斯

5
6 阿隆索
马萨 法拉利

7
8 舒马赫
罗斯伯格 梅赛德斯GP

9
10 库比卡**
佩特罗夫 莲花-雷诺

11
12 巴里切罗
马尔多纳多 威廉姆斯-考斯沃斯

14
15 苏蒂尔 
迪-雷斯塔 印度力量-梅赛德斯

16
17 小林可梦伟
佩雷兹 索伯-法拉利

18
19 布埃米
阿古尔苏阿里 红牛二队-法拉利

20
21 科瓦莱宁
特鲁利 莲花-雷诺-马来西亚

22
23 卡斯基延
里尤兹 伊斯巴尼亚(HRT F1)-考斯沃斯

24
25 格洛克
丹布罗西奥 玛鲁西亚-维珍-考斯沃斯

^2011车队积分榜

名次 车队 轮胎 积分

1 红牛 倍耐力 650

2 迈凯轮 倍耐力 497

3 法拉利 倍耐力 375

4 梅赛德斯GP 倍耐力 165

5 莲花-雷诺 倍耐力 73

6 印度力量 倍耐力 69

7 索伯F1车队 倍耐力 44

8 红牛二队 倍耐力 41

9 威廉姆斯 倍耐力 5

10 玛鲁西亚-维珍 倍耐力 0

11 莲花 倍耐力 0

12 HRT-F1车队 倍耐力 0

^比赛时间及奖金


【星期五】

【第一次练习赛】90分钟 奖金:5万美元

【第二次练习赛】90分钟 奖金:5万美元

【星期六】

【第三次练习赛】60分钟 奖金:5万美元

【排位赛】

【第一节排位赛】:20分钟<淘汰7名车手,他们将从正赛的第18名至第24名发车>(2006-2007年为15分钟)

奖金:每人获得3万美元

【第二节排位赛】:15分钟<淘汰7名车手,他们将从正赛的第11名至第17名发车>

奖金:第二节排位赛第一名获得7万美元,后面每人获得5万美元

【第三节排位赛】:10分钟<不淘汰车手,他们将从正赛的第1名至第10名发车>

奖金:杆位10万美元,其他9名车手5万美元

【星期日】

【正赛前练习赛】取消/30分钟

【正赛】FIA规定,每站比赛的正赛的距离不能少于300公里,不能大于310公里(摩纳哥站除外),比赛时间不能大于2小时

正赛最快圈速奖金:10万美元

正赛进步最多名次车手奖金:5万美元

^F1总冠军


F1的年度总冠军分为两种,车手总冠军及车队总冠军。在很多F1专家的眼中,车队总冠军的价值大于车手总冠军。计分方式是采用积分制,车手与车队的积分都是累积的。车队积分则以两位车手积分累加。假如比赛此时尚未完成2圈,车手不会获得积分,并且赛事干事有权要求修复赛车或者使用备用车(如果该年规则允许使用)重新发车。假如比赛在未达全部赛程75%时被迫中止,则积分必须乘上1/2,通过各站赛积累计分,方可决出本年度车手及车队的世界冠军。若最终积分相同,则比较分站冠军数,亚军数,季军数……直到一方比另一方多为止。如果依旧相同,还要比较正赛最快圈速的多少、杆位的多少,终级的方式将通过抽签决定。

^F1积分规则


2010年积分规则做了很大的修改,前十名都有积分,具体如下:

第一名:25分

第二名:18分

第三名:15分

第四名:12分

第五名:10分

第六名:8分

第七名:6分

第八名:4分

第九名:2分

第十名:1分

^F1车手的体能特质


F1车手是体魄最强健的运动员之一,因为F1赛车的驾驶方式和车手所必须承受的强大离心力,和驾驶一般车辆有天壤之别,不仅要体能状态优于常人,更要有沉着冷静分析的头脑!

观察F1车手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有看起来几乎与头部同样宽的粗壮颈部,因为在驾驶F1赛车时戴着安全帽的头部是外露于驾驶舱之外的部分,除了在过弯时必须承受4个G的横向离心力之外,在刹车时往前的减速力道更超过5个G,在那样的高离心力状态之下,头部和头盔的重量会变成原来的5倍,约25公斤,因此需要有特别强壮的颈部来抵抗离心力,并保持头部在一定的位置。

其次他们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极度发达的,以往操作F1的方向盘需要约30公斤的力量,即使今日的F1可使用动力方向盘来减轻车手负担,但是在高速时空气下压力的作用之下,转动方向盘仍是相当费力,过弯时更需要强壮的手臂来把赛车维持在车手想要的行进路线上,在300公里的比赛过程中,强壮的手臂与手腕是必须的。

此外在过弯时强大横向离心力,会让体内血液流向单边,但此时车手仍需有冷静的思考才能面对下一个弯道。而起跑时心跳高达每分钟190下,比赛过程中的心跳都在160下,因此赛车手的心肺功能必须异于常人的强壮。

而身体的耐热性对F1车手也是重要的,在凉爽的欧洲地区赛站比赛时,驾驶舱内的温度就可高达摄氏50~60度,虽然不断补充水分,但将近2个小时的比赛下来身体脂肪的消耗及脱水总和将超过4公斤,若是一般人在那样大量脱水的情况会造成休克,而F1车手在下车后却还能谈笑自若。

^F1旗语介绍


^黄旗

黄旗代表前方车道上有障碍物,比如一辆撞坏的或者出现故障的赛车。提醒车手要小心驾驶。如果障碍赛车停在赛道一侧,或者障碍物不在赛道上,那么黄旗会静止不动。如果障碍物在赛道上,那么黄旗就会来回摇动,以提醒车手做好准备改变方向。如果赛道被彻底堵塞,那么会摇动两面黄旗。出现黄旗的时候不允许超车。如果一名车手没有认真读取黄旗的信息,而仍旧以比赛速度开车来到赛道的事故发生地段,那么这名车手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红黄竖条纹旗

红黄竖条纹旗代表赛道前方路面有油,或者路面较滑,车手应该小心驾驶,直到信号旗收回为止。如果比赛官员挥动该旗帜,代表着前方不远处有所谓的湿滑地带。

^白旗

当出现白旗的时候,表示前方有慢速行驶的车辆。这可能是一辆救护车,一辆拖车,或者是赛会安全车辆。当看到白旗的时候,车手应该小心驾驶,甚至应该适当减速。

^红旗

红旗表示比赛或者试车因某种原因提前结束或暂停。红旗会在整个赛道各个位置同时出示,这个时候车手应该回到维修站,并在那里原地待命,以得知是否恢复比赛,何时恢复比赛。正式比赛中,赛程超过75%后出示红旗,则比赛结束,比赛最终成绩以挥动红旗前两圈的成绩为准。

^蓝旗

蓝旗表示后方有准备套圈的车辆正在接近,并且准备超车。被出示蓝旗的车手应该减速让行,必要时要让出赛车线。如果一名车手被出示挥动蓝旗3个弯内还没能够及时为快车让出线路,这名车手可能受到处罚。

^绿旗

绿旗表示比赛、排位赛开始或赛道存在的障碍已经得到清除,比赛恢复正常。

^黑旗

如果车手的号码显示在出发线,同时旁边有黑旗出现,这表示车手在跑完这一圈之后需要向维修站汇报。当一名车手因为比赛行为不当而需要对其进行调查,或者当车手在比赛中犯规的时候,需要向车手出示黑旗。出现该旗帜时,车手被取消比赛资格。

^黑底红圈旗帜

如果车手的号码显示在出发线,同时旁边有黑底红圈旗出现,这表示车手需要立即与检修站取得联系。当比赛官员怀疑车手的赛车存在机械问题而需要检修的时候,会出示黑底红圈旗帜。

^黑白方格旗

当出现黑白方格旗的时候,表示比赛或者练习赛结束了。这个时候所有车手都要返回检修车道或者集中到出发区。从这里车手们需要将他们的赛车开到赛前检录处,赛车在这里需要被检测以确保符合比赛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每次比赛的冠军,将会为他挥舞黑白方格旗;对于冠军之后的车手,黑白方格旗将会静止出示。

^因事故去世的车手


1954年7月31日,阿根廷车手奥洛甫马里蒙(Onofre Marimon)在德国纽伯格林赛道的练习赛中冲出赛道不幸身亡。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三个赛季(1951、1953、1954)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12次,但是却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玛莎拉蒂】

1957年3月14日,意大利车手尤格尼奥卡斯特罗蒂(Eugenio Castellotti)在意大利摩德那赛道试车时,赛车失控身亡,年仅27岁。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三个赛季(1955~1957)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18次,但是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58年7月6日,意大利车手雷格穆索(Luigi Musso)在法国兰斯赛道比赛时处于领跑位置,但却不幸在维修站出口的第一个弯道冲出赛道而身亡。其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六个赛季(1953年~1958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26次,赢得过一次大奖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58年8月3日,英国车手彼得科林斯(Peter Collins)在德国纽伯格林赛道比赛时,冲出赛道撞上一棵大树,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在医院里。其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七个赛季(1952年~1958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39次,总共赢得过三站大奖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60年5月13日,美国车手哈里施切尔(Harry Schell)在英国银石赛道的练习赛中冲出赛道不幸身亡。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十一个赛季(1950~1960)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64次,但是却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库珀车队】

1960年6月19日,英国车手阿兰斯特西(Alan Stacey)在比利时斯帕赛道比赛时,驾驶着高速赛车的他因撞上一只迎面飞来的鸟而身亡。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三个赛季(1958~1960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七次,但是却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莲花车队】

1960年6月19日,英国车手克里斯布里斯托(Chris Bristow)在比利时斯帕赛道比赛时,在一个弯道冲出赛道,严重受伤并最终死亡。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1959年1960年两个赛季的F1比赛,但其大奖赛累计次数只有四次,并且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库珀车队】

1961年9月10日,德国车手沃尔夫冈范奇普斯(Wolfgang von Trips)在意大利蒙扎赛道比赛中死于撞车,他当时效力的是法拉利车队。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六个赛季(1956~1961)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29次,共赢得过两场分站赛冠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62年11月1日,墨西哥车手里卡多罗德里格斯(Ricardo Rodriguez)在墨西哥大奖赛的比赛时冲出赛道而不幸身亡,年仅二十岁。其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1962年一个赛季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仅为5次,且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64年8月3日,荷兰车手德比尔福特(Carel-Godin de Beaufort)在德国纽伯格林赛道的练习赛中遭遇重伤,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在医院里。其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八个赛季(1957年~1964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31次,但是却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保时捷】

吉姆克拉克(Jim Clark)(英)是无可争议的天才,他独特的驾车方式和放荡不安的性格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为动荡的60年代做了精彩的注解。但历史注定要让他在1968年4月7日的德国霍根海姆赛道永远地停车。这位两届世界冠军的葬礼倾国倾城,无数年轻的女车迷将吉姆的灵车用白色的玫瑰淹没,而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农在葬礼上演唱了著名的《昨日》(Yesterday)。【当时效力于莲花车队】

1967年,法拉利车手摩纳哥折命 摩纳哥大奖赛上,【法拉利】车手L-班蒂尼(Lorenzo Bandini)在比赛领先的情况下,不幸撞车受伤后身亡。

1968年,法国车手乔谢勒(Jo Scheller)在法国的鲁昂赛道的比赛中冲出赛道,造成赛车起火;不幸被大火烧死。

1970年,荷兰大奖赛英国车手被烈火吞命 英国车手P-卡瑞基(Piers Rodriguez)驾驶的【威廉姆斯】赛车,在荷兰詹特弗尔德赛道上发生意外被烈火吞命。

同年,【莲花-福特(Lotus)车队】的奥地利车手林特(Jochen Rindt)在意大利蒙扎赛道测时赛上突发意外事故身亡,然而林特却因其积分领先群雄在身亡地被封王,林特就此成为F1历史上第一位逝世后赢得世界冠军荣誉的车手。

同样在这一年,【迈凯轮车队】的创办人麦克拉伦(Bruce Mclaren)在Goodwood测试Can-Am赛车时意外丧命。

1973年7月29日,英国车手罗格威廉姆森(Roger Williamson)在荷兰赞得福特赛道比赛时冲出赛道,高速的赛车撞击后起火,威廉姆森葬身火海。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1973年一个赛季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仅为2次,且一次也没有完成过比赛。【当时效力于MARCH车队】

同年, 【泰瑞尔车队】的法国车手弗朗西斯-塞维特(Francois Cevert)在测时赛上不幸亡故。

1974年,年仅26岁的HELMUTH KOINIGG【当时效力于Surtees车队】在美国站时,因为赛车悬挂失效,滑出赛道,在车中被防护栏斩首,当场死亡。这是他第二场大奖赛。

1977年,南非大奖赛引擎着火意外两命亡 1977年是祸不单行的一年,南非大奖赛的一次引擎着火,因救火的失误,赛车不仅撞死了准备救火的工作人员,而且还意外的导致了驾驶该赛车的英国车手汤姆-普莱斯(Tom Pryce) 【BRM车队】的死亡。镜头回放:在比赛的过程中,shadow车队的一辆赛车由于引擎故障,赛车停靠在pit对面的缓冲区,待车手爬出赛车后,引擎燃着起大火,工作人员从pit出来准备横穿赛道灭火,由于事情突然,工作人员在横穿赛道时没有注意到英国车手汤姆-普莱斯驾驶的赛车正恰巧极速而来,赛车的正面撞倒了一位工作人员,汤姆-普莱斯也因被撞倒的工作人员手中飞起的灭火器击中而双双死亡。汤姆-普莱斯失控的赛车一直飞到第一号弯即Crowthorne弯,与法国车手贾斯奎斯-拉菲特(Jacques Laffite)驾驶的Ligier赛车相撞。所幸这位法国车手虽退出了比赛,但未伤及其性命。另外,在这一年的日本大奖赛上,著名车手雅克-维伦纽夫的父亲G-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因驾驶的法拉利赛车失控而撞死了两位观赛车迷,自己却未丢性命。

加拿大车手吉雷斯维伦纽夫(Gilles Villeneuve)是雅克维伦纽夫(Jacques Villeneuve)的父亲。他在1982年比利时站练习赛中一头撞在了维修站口的护栏,几个小时后他因抢救无效死亡。15年后的欧洲大奖赛上,他的儿子为父亲也为自己夺得了唯一一个F1世界冠军,而加拿大政府也以吉雷斯维伦纽夫的名字命名了加拿大蒙特利尔赛道。【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86年,意大利车手埃里奥德安吉利斯(Elio de Angelis)在法国保罗-理查德赛道的排位赛中,因为赛车前鼻翼断裂,导致赛车失控冲出赛道身亡。其职业生涯总共参加过8个赛季(1980~1986)的比赛,总次数为109场,总共赢得过两场大奖赛,分别是1982年5月5日的圣马力诺站和1982年8月15日的澳大利亚站。1985年他曾与塞纳一同效力于莲花车队。【当时效力于布拉汉姆车队】

奥地利车手罗兰德拉岑伯格(Roland Ratzenberger)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1994年一个赛季的比赛,他的大奖赛累计次数为三场。但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赛车生涯终结于1994年4月30日的圣马力诺伊莫拉赛道的排位赛上。【当时效力于Simtek车队】

1994年5月1日,巴西车手埃尔顿塞纳(Ayrton Senna)在圣马力诺伊莫拉赛道比赛时,在领先位置上冲出赛道撞上围墙,不幸身亡。塞纳的职业生涯参加了十一个赛季的比赛,赢得过三次世界冠军(1988、1990、1991),他的去世是F1世界最巨大的损失。【当时效力于威廉姆斯车队】

此外,还有Chet Miller

Charles de Tornaco

Manny Ayulo

Bill Vukovich

Keith Anderews

Pat O''Conner

Stuart Lewis-Evans

Jerry Unser

Bob Contner

Giulio Cabianca

Gary Hocking

John Taylor

Bob Anderson

Gerhard Mitter

Jo Siffert

Peter Revson

Mark Donohue

Brain McGuire

Ronnie Peterson

Patrick Depailer

Riccardo Palletti等赛手

^赛车调校


为了具备更强竞赛能力,必须对F1赛车进行仔细的调校,以适应赛场的特点。

每换到一条赛道或每次遇到天气变化时,都要重调校教赛车。一些准备工作可以根据以往比赛地取得的经验,在以前的赛季中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事先在车队驻地进行,不管怎样调校都需要到赛道上检验。调校赛车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需要根据赛道特性结合车手驾驶风格来确定各项设置,同时需要车手和工程师之间良好的沟通。

F1赛车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调整的:从方向盘到引擎,从定风翼角度到车轮角度,从离地间隙到空阻系数。车手每次会出去跑几圈,每跑完一次就会回到维修站与他的工程师沟通,将发现的问题与用遥测技术打印出的数据进行比较,有时车队会通过遥测系统反馈的信息直接在赛道上对赛车进行有限的调校。

离地间隙:赛车的离地间隙会影响前后轮的协调状况(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并且可以用改变拉杆长度的方法进行调整。

雨天和晴天的调整不一样:在雨天,对抓地力和牵引力的要求更高,车队会采用最软的悬挂设置,最大的前后定风翼角度,同时需要使用雨胎。为了降低空气阻力,会选用小尺寸的刹车通风管和引擎冷却通风管。

干燥天气时:离地间隙10毫米左右,减小前后定风翼角度,根据赛道特性选用较硬的悬挂设置,更高的胎压,同时选用大尺寸的刹车通风管以提高刹车冷却效果,相应的引擎冷却通风管也会选用大尺寸的。

潮湿天气时:离地间隙比干燥天气时更高,同时调高前后定风翼尺寸,根据赛道条件选择中性胎或者干胎,悬挂会偏向更软的设置,刹车通风管尺寸会趋向于雨天的设置。

刹车盘的冷却通风管:F1赛车使用的是碳纤维的刹车盘,有很高的工作温度范围,最高时可以达到1350度,所以需要强有力的冷却效果,但是碳纤维刹车盘本身的工作温度区间是在600-1000度左右,所以选择合适的刹车冷却通风管尺寸是非常重要的。

^F1性能参数


一辆赛车从概念设计到制作完成需要25万小时的工作;

顶级F1车队制造赛车过程中,需要生产数目惊人的零件,比如宝马-威廉姆斯车队

在12个月中生产了大约20万个零件;

F1赛车可以在2.5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在5秒钟内达到200公里/小时;

F1赛车可以在7秒钟内从0加速到200公里/小时后减速到0;

F1赛车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秒钟内从200公里/小时减速到0,刹车距离为55米;

使一辆赛车从315公里/小时减到185公里/小时所需要的能量,相当于让一头大象往上跳10米的能量;

F1车手在比赛期间大约要换档2600次,宝马车队曾经统计过在大奖赛期间一台引擎大约要点火8百万次;

比赛中,F1排气管处的温度可以达到800℃;

每次比赛结束后,F1赛车底盘需要拆开,并进行200多项内容的检查;

一台3升10缸的引擎,重量低于100公斤;2008年开始用8缸的引擎,正常比赛阶段,百公里耗油量约在60升左右。

在F1比赛期间,一名车手失去大约600卡路里的热量。

2004年威廉姆斯赛车搭载V10引擎的马力达到了接近1000匹,在意大利蒙扎赛道跑出了369.7km/h的赛道极速记录,2005年本田车队先在莫哈韦沙漠机场跑出了415KM/h,接着在美国巴纳维亚盐滩跑出超过400km/h的极速,并且得到官方认证,2006年迈凯伦-奔驰赛车引擎突破20000转……后来由于国际汽联对赛车规则改革,现今F1赛车的极速受到了限制。2008年开始用8缸的引擎

^F1十大豪杰


一、纪录之王舒马赫

舒马赫是F1车手队伍中最有天赋的人物。1991年8月25日第一次参加比赛,2006年09月10号退役。7届F1世界冠军是当今世界F1车坛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2009年12月23日宣布复出,加盟梅赛德斯GP车队。每场比赛之前,他进行的准备也最为全面、最为稳妥。在车队里,舒马赫无疑是一面旗帜。无论在赛场内,还是在赛场外,他总是全神贯注于车赛,很少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即使在母亲去世之后,他仍然坚持参加比赛。他的行动不时鼓舞着队友与他一道奋斗。

34岁的舒马赫在东京得到了第六个冠军,创造了F1大赛的新纪录,他目前是保持纪录项目最多的车手。尽管年轻的车手对舒马赫总是怀抱冠军不放气愤不已,可是他们对舒马赫在湿滑的跑道上能够奇妙地控制高速飞奔的汽车也是钦佩之至。

最佳表现:1995年霍根海姆赛道。在湿滑的赛道上,舒马赫只用了几圈就超过了所有的对手并最终夺取了冠军。

北京时间2009年7月30日凌晨,法拉利官网宣布迈克尔-舒马赫将从瓦伦西亚站起顶替菲利佩-马萨出战本赛季余下的比赛。正当全世界车迷都期盼着车王舒马赫重返F1赛场的时候,车王却在8月11日(北京时间)宣布由于身体原因放弃重返F1的计划。

舒马赫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的一则声明写到:“我真的为了让它(老伤)暂时恢复而尝试了一切,但是,非常让我遗憾的是这没能奏效。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控制住穆杰罗私人F1试车之后引起的颈部疼痛,即便我们尝试了药品和理疗等一切手段。”

在今年2月的一次摩托车赛的备战当中,舒马赫意外摔伤当时他短暂昏迷,医院确诊车王颈部受伤,他也因此休息了3个月之久。在宣布复出之后,车王曾在意大利穆杰罗赛道租用法拉利F2007赛车进行了一天的测测试,那次试车之后舒马赫承认感到颈部疼痛,并进行了治疗。由于F1赛车队车手颈部肌肉的要求很高,因此,在身体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舒马赫被迫放弃了重返F1的计划。

“我现在真的很失望,我要对法拉利车队和所有支持我的车迷说一声抱歉。我还要再说一次,我真的竭尽全力尝试了各种能够重返F1的方式,现在我只能祝愿车队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好运了。”德国车王遗憾地表示到。目前,法拉利车队还没有宣布由哪位车手来顶替马萨出站F1欧洲大奖赛。

从法拉利宣布舒马赫复出以来已经12天了,这12天的等待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太遗憾了!

但在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3日18:30,梅赛德斯-奔驰F1车队通过电话会议宣布:F1七冠王迈克尔-舒马赫2010年将加盟奔驰F1车队复出现役梅赛德斯GP车队。

二、艺术大师方吉奥

“方吉奥”是F1最经常被提及的名字,他创造的纪录是无数后辈冲击的目标。2004年,35岁的舒马赫超越了方吉奥,成为第一个7夺年度车手总冠军的人,写下新的神话。在F1赛车界,方吉奥是有名的“艺术大师”。这位腼腆的阿根廷人的驾车技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且他对于赛车的了解恐怕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F1车手。正是依靠超人的技术和预判能力,方吉奥逃过了赛车场上的许多陷阱。

1934年以后,方吉奥开始参加赛车比赛。在阿根廷的赛车历史上,方吉奥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多次获得阿根廷汽车大赛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阿根廷的赛车跑道犹如死亡通道。为了让观众看着刺激,车手们在质量不高的跑道上开车狂奔,十分危险,经常出现车毁人亡的悲剧。1940年、1941年,方吉奥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比赛的冠军。此时,方吉奥迫切希望到赛车运动更为发达的欧洲开拓自己的事业。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的美梦一时间难以实现。

1950年,方吉奥来到欧洲赛车场时,他已经38岁了。在之后的7年时间里。方吉奥获得了5个世界冠军,在51站比赛中获胜24站。作为精明的F1大赛战略家,方吉奥不仅在比赛中展现了擅长控制比赛的能力,而且在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上,他也表现出超强的控制能力。刚来欧洲时,方吉奥只能与名气不大的车队合作,精明的他只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同,因为他知道凭着出类拔萃的表现,很快会有大牌车队上门找他。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方吉奥就进入了优秀车队。

最佳表现:1957年德国霍根海姆赛道。赛场上,方吉奥的赛车的轮胎出现了毛病,不得不在修理站呆了很长时间,比其他车手竟然落后了1分钟。但是最终方吉奥以3秒的优势夺取了冠军。同时,方吉奥在这次比赛中,连续7次创造了单圈速度最快的纪录。

三、巴西的民族英雄塞纳

1960年,塞纳出生在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从20岁开始,塞纳就是巴西的赛车英雄。自1982年以始,塞纳先后获得过福特方程大赛、英国冠军赛、欧洲冠军赛、英国F3大赛等著名赛事的冠军。1984年后,塞纳先后效力于雷诺、本田、麦克拉伦和威廉姆斯等F1车队,并且多次登上了冠军宝座。1.75米的身高、英俊的容貌、突出的战绩,使塞纳在欧洲和巴西的女性车迷当中颇有人缘。当年塞纳称雄F1车坛时,舒马赫和普罗斯特全都得让他三分。在塞纳看来,帮助他获得大赛冠军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上帝的帮助。上帝安排他进入了赛车运动。同时,上帝又给予他获得胜利的一切本事。与舒马赫等人不同,塞纳在赛场内外人气都很旺。天生的良好气质、文质彬彬的谈吐和无时不刻表现出来的睿智使得他总是超人一等。尽管他在赛场上有时表现得相当粗鲁,但是车迷们仍然爱戴他。在意大利的伊莫拉赛道上,塞纳赢得过6次冠军。可是,1994年5月的伊莫拉赛道却吞噬了这位巴西车手的生命。尽管塞纳的世界冠军的数量不如舒马赫多。可是在获得首发位置的数量方面,舒马赫很难超越塞纳创下的65次杆位的世界纪录。塞纳命丧赛车场之后,人们对法拉利车队、对塞纳所效力的威廉姆斯车队都提出了种种置疑。塞纳的家属也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疑问,但是最终对事故的调查还是不了了之。最佳表现:1988年的铃鹿赛道。第一圈比赛结束时,塞纳尚处在第16名,可是到比赛结束时,他后来居上夺取了冠军。

四、父子两代皆丧生赛场的阿斯卡利

1918年7月13日,阿斯卡利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他的父亲安东尼奥阿斯卡利是当时意大利最为著名的赛车手,经常带着儿子参加各种车赛。就在阿斯卡利的第七个孩子出生之前的两周,他在法国的大奖赛上丢掉了性命。从那时开始,小阿斯卡利就希望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车手。

受战争的影响,阿斯卡利的事业中断了几年,1947年,他重操旧业。法拉利车队的老板恩佐和是阿斯卡利父亲的朋友。在他的帮助下,阿斯卡利进入了法拉利车队。

1950年代,阿斯卡利在两年的时间里控制了大赛,夺得了冠军。史学家认为,他对比赛的控制程度只有当今的舒马赫才能够赶得上。1952年和1953年连获冠军的阿斯卡利在1955年出事了。他的赛车撞进了蒙特卡罗港口,车子入水后,阿斯卡利竟然靠游泳逃脱了死亡而且一点没有受伤。但是几天之后,在蒙扎赛道上练习时,阿斯卡利没有应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是追随先父丧生于赛车场。

最佳表现:1953年的希尔维斯通车道。阿斯卡利自始至终领先于方吉奥,最终获得了冠军。

五、克拉克魂归苏格兰

在阿斯顿.马丁的帮衬下,克拉克在1960年获得了参加F1大赛的资格。从1960年到1968年期间,克拉克共获得了25个分站赛冠军,还两度成为车手总冠军。尽管克拉克实现了人生之梦,成为了F1冠军,但是他的好运到此为止,最终这位叱吒F1赛道的车手魂归苏格兰。在1968赛季,克拉克首先在南非站获得了冠军,大有超过方吉奥再次获得总冠军的气势。可是,同年在霍根海姆举行的F2汽车大赛上,克拉克车毁人亡。事后,赛车界对于这位谦虚的苏格兰人总是念念不忘。在F1历史上,克拉克与方吉奥和塞纳齐名。

最佳表现:1967年的蒙扎赛道。比赛临近结束时,克拉克车胎被扎破,但是他仍然领先一整圈,最后一圈,在汽油耗尽的情况下,他驾驶着赛车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六、差点成为射击冠军的斯图尔特

斯图尔特最大的特点是有些结巴,这使他没有获得参加1960年奥运会射击队的资格。此后,斯图尔特借了一辆赛车,开始练起车来。在1965年斯图尔特正式成为F1车手之前,他还参加了F3的比赛。

他的过人之处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他的勇气和智慧。斯图尔特参加F1时,恰好是事故频发阶段,人们总将F1大赛与死神联系在一起。可是,斯图尔特却获得了3次车手总冠军。

他在事业处于最高峰时离开了F1跑道。其后,斯图尔特开始不遗余力地为车手的安全奔走。当今F1赛车的不少安全防护措施都是斯图尔特提出来的。

最佳表现:1968年霍根海姆赛道。当时,雨水和雾气包围了整个赛道。赛车场的能见度几乎等于零。但是,斯图尔特却在第一圈之后就领先了8秒,比赛结束获得冠军时,他比列第二位的车手提前了整整4分钟,这在F1赛车史上是罕见的差距。

七、两进F1的劳达

劳达是F1大赛中二进宫并且取得成功的为数不多的车手之一。1971年,奥地利人凭借自己的雄厚资金,进入了F1大赛,并且在法拉利车队获得了两个车手总冠军。

1979年,劳达突然退出。3年之后,劳达回到了F1大赛,但是这次加盟的不是法拉利车队,而是麦克拉伦车队。并且在1982年获得了个人的第三个F1车手总冠军。

劳达是F1大赛中的智多星。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分析一下本站比赛可能遇到的风险,衡量一下冒险是否值得。退役后,劳达还当过美洲虎队的掌门人。

最佳表现:1976年尼尔布格灵赛道。这时处处小心谨慎的劳达遇到的唯一一次致命风险,但是他巧妙地逃脱了。比赛中,汽车起火,劳达被烧得疼痛难忍,可是他最终还是获得比赛的第四名。

八、全能型车手莫斯

在英国,只要一提到斯特林莫斯的名字,人们就会想到F1大赛。莫斯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赛车世家里。他的父亲阿尔弗雷德.莫斯和母亲都是摩托车、赛车比赛的高手。尽管莫斯的全家都是运动员,可是他小时候却是多愁多病身。莫斯的肾病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差点断送了他的前程。

1951年,干过多种职业的莫斯终于来到了法拉利车队。可是当比赛快要开始时,车队却临时换人,这让莫斯深感失望。后来,法拉利车队曾希望他能回心转意,但莫斯始终没有同法拉利和解。在1951年到1961年的10年时间里,莫斯从来没有拿到过一次F1总冠军。可是,他在其他比赛中却为英国获得了不少冠军。

最佳表现:1955年安特里车道。莫斯击败了队友方吉奥,夺取了他的16场胜利的第一场。

九、驾驶自造赛车拿冠军的布拉海姆

布拉海姆是澳大利亚第二代车手中的佼佼者。布拉海姆15岁时离开了学校,到一家修车场工作。同时,心计颇深的布拉海姆每个晚上都到科加拉工程学院进修工程师课程。

1946年他凭手艺在悉尼开设了一家小小的汽车修理厂。不久,布拉海姆结识了美国人约翰尼.斯昆博格。布拉海姆专门为斯昆博格制造小型赛车,积累了不少制造赛车的经验。很快,布拉海姆从修车人、造车人变成了开车人。他第一次参加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比赛就获得了冠军。与此同时,布拉海姆与罗恩.陶拉纳克结成了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欧洲的F1赛场上。1955年,布拉海姆进入了欧洲的汽车大赛。

欧洲干净、整洁和平滑的车道,代替了澳大利亚崎岖不平、肮脏的赛道,良好的条件使布拉海姆更加热爱F1大赛。这位不苟言笑的澳大利亚人,是迄今F1赛车界唯一一位开着自己制造的赛车获得世界冠军的车手。

从1955年到1970年,布拉海姆参加了126场F1大奖赛的比赛,获胜14场。

最佳表现:1966年兰斯车道。40岁的布拉海姆迎来了他个人赛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刻。他驾驶着自己制造的赛车在兰斯车道上拿到了冠军。

十、绰号最多的车手普罗斯特

在13年的时间里,普罗斯特在F1赛车场上为法兰西民族多次获得了荣耀。

1985年,普罗斯特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骑士奖章。1999年,他又获得了20世纪世界体育大奖。

普罗斯特的赛车事业持续时间很长,因此在业内,绰号最多的车手莫过于他。由于他攻于心计,人们送给普罗斯特一个绰号“计算器”。同时,车手劳达还给他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婊子养的快儿子”。普罗斯特的鹰钩鼻子使其他车手暗地里称之为“大鼻子”。

普罗斯特与其他车手相比,他的稳定性是最值得称道的,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对参加的每一场比赛,普罗斯特赛后总要认真地评述一番,而且讲得出道理来。在F1赛车手当中,一提到“教授”,人们自然知道指的是普罗斯特。三度F1车手总冠军普罗斯特在麦克拉伦车队和威廉姆斯车队都是核心人物。

舒马赫崛起之后,普罗斯特显然走上了下坡路,但是他利用媒体的能力高于对手,所以仍然能得到好评。普罗斯特创下的199场F1大赛获胜51场的成绩曾被认为是最难打破的纪录之一。他费尽心血创建了一支F1新车队,却在新世纪开始之后不得不解散,这恐怕是普罗斯特一生中最难过的事情。

最佳表现:1985年蒙扎赛道。比赛中他展示了完美无缺的技术,获得了个人第一个年度车手总冠军。

^F1赛车的发展里程碑


F1赛车的发展里程碑

F1发展史---50年代

技术里程碑

碟式刹车(1951)

非涡轮增压引擎首次做到每公升压榨100马力以上(1953)

燃油直喷技术(1954)

可变角度阀门(1954)

出现后置引擎

引擎,重量变化

1950-1951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4500cc无压缩引擎

无重量限制

425马力,9300转,车重710公斤(1951年Alfa Romeo 159)

1952-1953

75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2000cc无压缩引擎

无重量限制

175马力,7200转,车重560公斤(1953年Ferrari 500)

1954-1960

75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2500cc无压缩引擎

无重量限制

290马力,8500转,车重730公斤(1955年Mercedes W196)也就是著名的银箭

F1发展史——---60年代

技术里程碑

四轮驱动赛车(1960)

六速变速箱(1961)

单体结构车架(1962)

侧包围以及小型空气动力翼片(1967)

尾翼诞生(1968)

引擎,重量变化

1960

75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2500cc无压缩引擎

无重量限制

290马力,8500转,车重754公斤(1960年 Ferrari 256)

1961-1965

无压缩装置引擎,排量介于1300cc至1500cc

最小重量450公斤

190匹,9500转,车重460公斤(1961年 Ferrari 156)

215匹,10800转,车重450公斤(1965年 Lotus 33)

1966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00公斤

360马力,9000转,车重540公斤(1969年Matra MS80)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1963-1965:只允许泵式燃油补给;自动点火装置;防滚架;双刹车系统;安全带固定标准出现;防火油箱,防火油料填充装置;

1968:电路中断隔离系统;倒档;适合快速逃生的驾驶舱;防渗漏油箱;车手头部上方5厘米处的防滚支架

1969:双灭火器;空气动力套件必须稳定且只能固定在赛车避震弹簧处;车体的高度与宽度开始得到限制

2)赛道:

FIA开始负责赛道安全性调查(之前由各个主办国自行负责)

3)车手:

强制使用防护性头盔

1968:推荐使用安全带防护套,防火赛车服,防碎片护目镜

4)竞赛组织:

1963:旗语开始被引入

F1发展史——---70年代

技术里程碑

光头轮胎(1971)

六轮F1赛车(1976)

涡轮增压引擎(1977)

F1进入”Wingcar”时代,大型车体包围开始出现(1977)

子午线轮胎(1977)

引擎,重量变化

1970-1971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30公斤

450马力,10000转,车重540公斤(1970 Tyrell 001)

1972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50公斤

450马力,10000转,车重560公斤(1972 Lotus 72D)

1973-1980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75公斤

500马力,12000转,车重580公斤(1975 Ferrari 312T)

500马力,11000转,车重610公斤(1977 Renault RS01)涡轮增压

500马力,12000转,车重585公斤(1979 Ferrari 312T4)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1970:胆囊状可变型安全油箱

1972:油箱中加入安全泡沫材料;赛车所有镁制部件必须厚度大于3mm;车尾出现15瓦红灯;头垫(headrest开始出现);座舱最小尺寸受到限制;外部灭火装置与电路切断系统控制;FIA制定油箱规范

1973:可变型圆形油箱;禁止在悬挂部分使用电镀工艺

1974:防渗油箱出现

1976:从赛车踏板至仪表盘部分开始使用“安全结构”

1977:规定使用踏板防护装置

1978:规定在车手及前防滚架后方安装隔离作用的隔板

1979:座舱开口扩大;双后视镜出现;改进的灭火装置

2)赛道:

1970:赛道设计思路必须公开;赛道边缘留出不少于3米的空间;双护栏;观众必须在安全网后方3米以外;维修区域和赛道间要求有隔离设备;关于赛道宽度,表面材料,坡度改变等形成规范要求;禁止使用稻草堆做为赛道缓冲设施;FIA强制性赛道调查

1972:赛道安全标准出台;碎片防护网规范标准

1973:带有抓地桩的安全拉网(catchfence);抢救设备出现;发车格尺寸规范化

1974:安全拉网+减速沙地联合使用

1975:赛道工作人员(Marshal)布置到赛场各个位置

1977:规定沙砾石减速带

3)车手:

1971:要求车手装备在事故后,保证5秒内可以让车手逃离座舱

1972:六点式安全带出现;车手号码制度产生

1973:所有车手需要接受身体医学检查

1975:FIA制定防火服规范标准

1977:头盔必须通过FIA检测

1978:车手需要获得FIA认证,方可具备参加F1的资格

1979:生命支持装备强制使用(可在事故发生后自行提供氧气给车手)

4)竞赛组织:

1971:人员,设备,相关职责由赛事主管确定;工作人员信号出现

1973:防火措施提供

1974:医疗服务提供;现场抢救中心出现,强制性的医疗救护训练

1975:两排两列的交叉发车形式确立;前后两车间隔12米

1978:发车前后两车间隔14米

1979:FIA确认使用静止启动发车方法。

F1发展史——---80年代

双底盘(1981)

碳纤维底盘(1981)

逃生空间(survival cell)(1982)

气动阀门控制(1986)

主动式悬挂(1987)

半自动变速箱(1989)

七档变速箱

引擎,重量变化

1980-1983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75公斤(1980),585公斤(1981),580公斤(1982),540公斤(1983)

480马力,10000转,车重588公斤(1980 Williams 07B)

640马力,11000转,车重540公斤(1983 Brabham BMW BT55)涡轮增压

1984-1985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40公斤,每场比赛不得使用220升以上的燃油

750马力,12000转,车重540公斤(1985 McLaren-TAG MP4/2B)涡轮增压

1986

1500cc带有增压装置的引擎

最小重量540公斤,每场比赛最多使用195升燃油

1400马力(HILL没有打错字),12000转,车重540公斤(Williams-HONDA FW11)涡轮增压

1987-1988

最小重量500公斤(1987),540公斤(1988)

每场比赛最多使用195升燃油(1987),155升燃油(1988)

涡轮机最大压力值4.0bar(1987),2.5bar(1988)

850马力,13000转,车重540公斤(Williams-HONDA FW11)涡轮增压

或者

3000cc自然进气引擎

最小重量500公斤,无燃油使用限制

590马力,12000转,500公斤(Tyrell-Ford 016)

1989

3500cc自然进气引擎(涡轮增压技术被禁止使用),比赛中途不得加油

685马力,13000转,车重500公斤(McLaren-Honda MP4/5)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1981:强化的逃生空间被引入F1;车手脚部前端空间加大

1983:车辆底部必须保持平整;侧扰流包围被禁止使用;尾部红灯功率加大到21瓦

1984:比赛中途禁止加油;油箱中置

1985:正面撞击试验引入

1988:车手脚部必须位于前轮轴后侧;逃生空间和油箱必须通过静止碰撞试验

2)赛道:

1980:赛道必须具有永久性的医疗救护中心

1981:轮胎墙出现;维修区宽度不得小于10米;

1984:混凝土墙取代了原来的防护栏杆

1985:带有抓地桩的安全拉网被禁止使用

1987:临时街道赛道标准出台

1989:赛道两边护栏最低高度不得小于1米;维修区为1.35米

3)车手:

1984:F1“超级驾照”制度诞生

1989:类似于国际奥委会的药检制度产生

4)竞赛组织:

1980:医疗工作需要得到FIA认可;快速救援车规范出台

1981:今天的无交叉发车形式确立

1986:永久性的FIA医疗服务检察员制度出台;强制要求配备医疗直升机

1987:发车区前后车距离调整为16米

1988:FIA永久性赛事主管制度诞生

F1发展史——---90年代

侧扰流板(1991)

上翘式鼻翼(1993)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1990:更大的后视镜;快拆式方向盘

1991:FIA开始测试安全带;油箱执行FT5标准(之前为FT3);防滚架测试;逃生单元的测试改为动态撞击测试

1992:撞击测试标准更为严格;撞击试验中使用水来填充油箱,模拟满油箱状态。并且使用75公斤的假人测试撞击最大冲撞情况(并检查安全带固定状况)

1993:头垫的位置加大(丛80立方厘米加大到400立方厘米);赛车前部突出被减少(丛100厘米减到90厘米);尾翼高度被削减(从100厘米到95厘米);前定风翼离开车底板的最小水平高度被加大(从25cm到40cm);轮圈的宽度被缩减(从18英寸缩减为15英寸);仅允许使用一种与普通油料成分相近的燃油。

1994:轮圈仅允许使用一种仅金属材料制成;灭火器规范更为严格;头垫厚度下限定为75毫米(之前没有强制要求);座舱侧面承载能力要求提高(从2000daN加大到3000daN);驾驶辅助设备(牵引力控制,防抱死刹车,全自动变速箱)被禁止;四轮转向技术被禁止;减少下压力提供(更小的前翼,扩散器变短,变流板被禁止);携带油料最多不得超过油箱基准线下方10毫米

1995:引擎排量从3.5升减为3升;底盘必须超出车手脚部30cm(之前为15cm);正面撞击试验速度提高到12m/s,撞击试验之后变形要集中在鼻翼范围之内;鼻翼承受冲撞能力提高33%;逃生空间侧撞试验被引入;强制要求当引擎熄火之后,车辆自动挂入空档;阶梯状底板设计产生;减低前翼高度和长度;后轮上方不得出现翼片等空气套件;尾翼最大高度下降10厘米

1996:前翼厚度要求大于10毫米,以防止轮胎可能对赛车前部造成的损害;赛车逃生单元中安装数据收集器(黑匣子);座舱侧面高度被加高;侧头垫强制要求75mm;座舱两侧必须通过静止状态下的承重测试;尾部小翼尺寸被缩小

1997:FIA事故数据收集器(ADR)安装在所有的赛车上;吸能设计引入变速箱领域;后撞试验开始被引入;撞击试验结论中必须显示方向盘,车架的吸能状况;禁止使用尾部小翼以及车体中部的翼片;悬挂的设计必须防止事故时轮胎撞击到车手并且提供120度的衔接角度防止事故时轮胎脱离

1998:宽度从2米缩减为1.8米;必须使用带有沟槽的干地轮胎;强制使用单球胆设计油箱;加油舱口必须加盖;座舱尺寸加大;侧头垫范围被延展到了方向盘两侧;后视镜尺寸从5X10cm加大到5X12cm;翻滚试验引入;逃生单元前部冲击区域被加大;侧撞测试速度提高(能量为原来测试的两倍);座舱前移200mm

1999:轮胎和悬挂之间必须有绳索联接,以防止轮胎飞出或者撞击到车手;座椅设计必须在必要的紧急情况下保证车手可以连同座椅一起从赛车中被移出;禁止使用含有铍合金的底盘;前撞试验的速度进一步提高;车手头盔与防滚架之间的距离被加大(从50cm加大到70cm);后部与侧部的头垫要求“一片式”设计,并带有快拆设计;不对称刹车比

设计被禁止;车队私人测试也必须使用FIA的事故数据记录仪(ADR)

2)赛道:

1992:路肩高度降低;维修站最小宽度为12m;维修区入口处必须设置之字弯

1994:维修站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防火用具;FIA通过电脑分析认定的27个“高危险性弯角”中的15个,在那一年通过安全改进从名单上消失;对于轮胎墙进行测试,以便得到其对于人类冲撞影响的数据;建议在轮胎墙之前设立传输带

1995:建议使用平滑衔接的路肩;碧浪型沙砾与沟犁减速区取消;首个维修区碎片防护设施出现;

1996:FIA认定的“高危险弯角”中通过安全设施改进和赛道重新设计,只剩下2个;临时街道赛场的挡墙与碎片防护设施指导标准出现;FIA测试吸能挡墙

1997:经过一年的调查,FIA对于路肩型号与高度作出标准化要求;赛道必须经过F1测试后才能获得FIA认可;轮胎墙必须采用栓式连接结构;安全设施工作情况通过车载ADR进行分析

1998:高效轮胎墙测试标准出台;维修区前方100米要求保持直线;信号灯成为旗语的补充

1999:维修区碎片防护设备普及化;赛道信号平台建议拓宽50cm,对于新建赛道则是强制要求;某些缓冲地带采用沥青材质

3)车手:

1993:赛后人员控制措施实行

1994:认证的头盔标准减为3种(Sell/BSI/SFI);耳机取消;头盔重量必须小于1800克;车手服装与头盔需要接受测试

1995:3英寸宽的安全带护垫成为强制标准;F1超级驾照标准更加严格

1996:安全带搭扣方向必须朝下

1997:私人测试也需要在FIA监管下进行

1998:建议使用双肩固定设备;车手必须能够在10秒内拆下更换方向盘

1999:建议使用高可见性的车手手套,以便发车线出现问题后及时反映;座舱安装灯号系统,作用为“工作人员信息显示”;安全带必须符合FIA 8853-98标准

4)竞赛组织:

1990:车手救出演习成为强制要求

1992:安全车制度引入

1993:练习赛维修区限速50km/h

1994:练习赛维修区限速80km/h,正赛120;工作人员穿戴防火用具,维修区必须要有烧伤急救用品;成立“专家顾问咨询”小组,负责把新科技投入到F1安全发展中

1995:对于私人测试所需要的最低安全服务标准给出建议意见;澄清兰,黄,白旗语规则;FIA救护官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

1996:FIA医疗车与安全车标准出台;改进安全车程序;车队参与防火练习;起跑灯号与

程序改变

1997:修订事故干预程序;安全车马力加大,可以作为大雨天气时“行进间起跑”方式的引导车;职业车手驾驶安全车

1999:至少要有4辆医疗车,除此以外还有一部FIA首席救护官Watkins博士的专车;比赛和练习赛时,维修区出口处用红绿信号灯以及蓝旗进行控制;

^F1中国大奖赛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于2004年进入中国,赛道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从2004年至2008年,F1中国站一般都在赛季末段举行,也就是中国的“十一”黄金周前后。但在2009年F1赛程改革后,2009年F1中国站提前至4月16-17日举行引引。2011年4月17日,2011F1中国大奖赛结束正式比赛争夺,第3位起步的汉密尔顿利用成功的策略和额外的软胎赢得冠军。

中国大奖赛历届冠军

赛季 车号 车手 车型 引擎 成绩 平均时速

2004 2 巴里切罗 法拉利F2004 法拉利3.0V10 1:29''12.420 205.185

2005 5 阿隆索 雷诺R25 雷诺3.0V10 1:39''53.618 183.234

2006 5 迈克尔-舒马赫 法拉利248F1 法拉利2.4V8 1:37''32.747 187.644

2007 6 莱科宁 法拉利F2007 法拉利2.4V8 1:37''58.395 186.826

2008 22 汉密尔顿 迈凯轮MP4-23 梅赛德斯2.4V8 1:31''57.403 199.049

2009 15 维特尔 红牛 雷诺2.4V8 1:57''43.485 149.287

2010 1 巴顿 迈凯轮MP4-25 梅赛德斯-奔驰FO 108X 1:44''42.163 ?

2011 3 汉密尔顿 迈凯轮MP4-26 梅赛德斯-奔驰FO 108Y 1:36''58.226 ?F1上海国际赛车场

上海国际赛车场是F1赛车大奖赛在全世界比赛场地的第十七条赛道,也是继马来西亚雪邦和日本铃鹿之后的亚洲第三个F1赛车大奖赛的比赛专业场地。2004赛季国际F1赛车大奖赛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并拥有2004年至2010年F1大奖赛举办权。

上海国际赛车场位于嘉定区安亭镇,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由赛车场区、商业博览区、文化娱乐区和发展预留区组成。其中一期工程赛车场区用地2.5平方公里,由德国Tilke公司总设计,将于2004年上半年建成。届时,以F1为代表的各等级汽车大赛均可在此举办。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是由上海久事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嘉安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公司注册资金为8亿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实业投资、赛车场建设、承办赛事和运营,土地开发等。

上海国际赛车场于2011年得到为期7年的举办权,这使得F1在中国得以更为广泛的发展。

?

2 1987年发行赛车游戏
英文名:Famicom Grand Prix:F1 Race

研发:任天堂

发行年:1987

平台:红白机

磁碟机系统上非常有趣的一款赛车游戏, 不但画面佳, 音乐及音效也非常棒. 游戏中不仅仅是赛车, 玩家必须先用手中的现金购买自己喜爱的赛车, 并用它出赛. 游戏中提供许多不同性能的赛车, 但越高级的赛车自然索价不赀. 玩家必须藉由比赛慢慢地累积奖金, 才能购买更高级的赛车.

3 德国DONIC公司出品的一款乒乓球套胶

官方介绍:

海绵厚度:1.8 / 2.0 / MAX

颜色:红 / 黑硬度:中

控制:5+

速度:10

旋转:10+

产地:德国

通过增强内能快速胶效果

带来更快的球速及强烈旋转

内能快速胶效果让这张套胶有着最快的速度与旋转。

DONIC F1的内能性能十分优越,仿佛是灌了很多次快速胶的套胶一样。高性能的套胶让选手有更多的可能性。除了高速度与高旋转之外,也有着良好的手感及与快速胶一样的声音。

因此如果在这张套胶上再使用快速胶灌胶的话,很容易让套胶过度膨胀,DONIC将不保证使用快速胶后的任何效果。

另有F1 HARD (加硬型)套胶官方介绍:

厚度:1.8 / 2.0 / MAX

颜色:红 / 黑

硬度:硬

速度:10+

旋转:10

控制:5

DONIC DESTO F1-HS感觉不硬的海绵,以及更快的速度。

许多选手喜欢使用硬海绵的胶皮,并在使用多层的快速胶之后感受到极致的速度及旋转表现。我们根据相同的原理设计出DONIC DESTO F1-HS,结合了快速胶效果及50度的硬海绵,内建快速胶效果中和了高硬度的海绵,让它在击球时有着更软的手感、更好的控球。这样的结果让DESTO F1-HS像是一般中硬度的传统胶皮涂上多层快速胶一般。DONIC F1-HS,你所能想象的最高速,Formula系列的产品极速新登场!

4 赛车FLASH小游戏


^基本信息


游戏名称:F1方程式赛车

游戏类型:体育小游戏

游戏大小:72K

^游戏介绍


最早的F1赛车游戏。按键可以自定义。有众多F1方程式衍生的赛车小游戏,其中在百度应用上出现的一款F1赛车游戏就是由志先科技网络推广部(现志先信息部)的葛冬冬开发完成的,采用Java语言编写,其独特的游戏闯关模式,生存模式,单人游戏,多人游戏模式等令众多游戏迷赞不绝口, 其开发的还包括拳皇97,双截龙等小游戏,多达数款,葛冬冬在网络推广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在业内受到一致好评。

^操作指南


^如何开始

按F键选择,按H键开始。

^操作方法

方向键控制移动,K键加速。

^游戏目标

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相关分词: f1 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