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Mathew Arnold

Mathew Arnold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Mathew Arnold


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1822-1888)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他所倡导的“文化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学史及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阿诺德自称为“英国文化的倡导者”,后人尊他为“文化使徒”。作为英国19世纪思想领域的代表人物,阿诺德将社会道德批评与文化理想结合起来,对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作为19世纪人文知识分子,阿诺德把文化作为直接进行社会批判的武器,认为文化是恢复社会、实现个体完美的主导力量。

阿诺德的文化观全面、系统地反映在1867-1868年连续发表的6篇批评文章中。后来,这6篇文章于1869年结集出版,被冠名为《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在该书的前言中,他宣称:“全文的意图是大力推荐文化,以帮助我们走出目前的困境。在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所有问题上,世界上有过什么最优秀的思想和言论、文化都要了解,并通过学习最优秀知识的手段去追求全面的完美。我们现在不屈不挠地、却也是机械教条地遵循着陈旧的固有观念和习惯;我们虚幻地认为,不屈不挠地走下去就是德行,可以弥补过于机械刻板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文化了解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和言论,就会调动起鲜活的思想之流,来冲击我们坚定而刻板地尊奉的固有的观念和习惯。”“目前的困境”是指当时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生产空前扩张却缺乏理想,一派社会稳定、科技进步的繁荣景象下掩盖的自满、庸俗和物质崇拜。19世纪的英国社会盛行着地方主义、功利主义和庸俗风气,表现出一股狭隘的岛气。诞生在这样一个时期的社会批评家马修阿诺德提出了人类全面、和谐、普遍地走向“完美”的目标,并倡导以“美与智”的文化作为追求人类完美的途径和手段,以期抵制个人主义与工业主义所导致的混乱与迷惘的无政府状态。

在定义什么是文化时,阿诺德指出,文化的动因中既有科学求真的精神,又有道德向善的热情;文化既致力于获取知识,又重视采取行动,它渴求的是美好与光明的统一。在此书中,阿诺德认为,人类精神的理想在于不断地扩展自身的能力和智力,使自身变得更加完美;要实现这一理想,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帮手。“文化是指研习完美的文化,它引导我们构想的真正的人类的完美,应是人性所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和谐的完美,是社会各个部分都得到发展的普遍的完美。”

在阿诺德看来,文化的最高理想是追求完美,这种完美是建立在和谐基础上的完美,它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使人性的各个方面和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阿诺德认为文化是对个体和社会完美的追求和研究,是个体和社会追求完美的过程。文化有助于人们摒弃,诸如:财富、进步、阶级、工业和生产这类“固有观念”。通过暴露受这类固有观念蛊惑的人们的庸俗癖性,文化将引导人们“……认识到人性的完美是和谐的完美,开发我们人性的所有方面;作为一种普遍的完美,发展我们社会的所有部分”和谐完美的目标是个体和全社会的光明前景(“美好与光明”)。

这种寻求完美的文化精神,来源于阿诺德对左右文化的两股力量——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的批判。 “希腊精神最为重视的理念是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希伯莱精神中最重要的则是行为和服从。”“希伯莱精神一旦抓住了某些有关普遍秩序的朴素的、基本的默示,便以无比的认真和十足的干劲去领悟并遵循其中的道理,而希腊精神的特点则是以灵活的方式密切关注普遍秩序的整体运行,生怕疏漏了任何局部,生怕为了某一局部而不顾另一局部,它不会在有关普遍秩序的某种默示上驻足不前,哪怕是根本性的默示。”因此,希腊精神反对机械、孤立地看待事物和问题,要求了解事物的方方面面及其潜在的联系。希腊精神的主导思想是“意识的自发性”,希伯莱精神的主导思想则是“严正的良知”。 对文化而言,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同等重要,因为两者都“有着同样的终极目标,那就是人类的完美式救赎”文化不仅致力于看清事物的本相,获得关于普遍秩序的知识,而且还要付诸于实践,使文化所构建的完美理念通行于天下,从而显示出文化的道德品格和社会品格。所以,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不应是分离的,而是融合为一体——科学的观念和坚定的行动,共同促进人性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希腊精神和希伯莱精神互相更迭,要么希腊精神占据主导地位,要么希伯莱精神引导着人类在黑暗中前行,智性冲动和道德冲动交替出现。

相关分词: Mathew Arn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