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 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

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请输入要查询的词条内容:

M2“布莱德利”步兵战车


1978年12月,FMC公司向美军交出2辆XM2样车,其余6辆于1979年3月完成。同年12月,XM2和XM3正式命名为M2型和M3型,又统称为“布莱德利”(Bradley)战车。首批生产型车辆于1981年5月交付使用,1983年3月M2型正式装备美军。

该车车体为铝合金装甲焊接结构。车首前上装甲和顶装甲采用铝合金,炮塔前上部和顶部对车首前下装甲均为钢装甲,侧部倾斜装甲采用铝合金,车体后部和两侧垂直装甲为间隙装甲。间隙装甲由外向内,第一层系6.35mm厚的钢装甲,第二层为25.4mm的间隙,第三层为6.35mm厚的钢装甲,第四层系88.9mm的间隙,最后一层为25.4mm的铝装甲背板,总厚度152.4mm。车底底装甲采用5083铝合金,其前部三分之一挂有1层9.52mm的钢装甲,用以防地雷。整个装甲能防14.5mm枪弹和155mm炮弹破片。

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有4个潜望镜,3个在前部,1个在左侧。中间1个可换成AN/VVS-2微光驾驶仪。 炮塔能旋转360,位于车辆中央偏右。炮塔内,炮手的位置在左,车长居右,两人各有1个向前开启的单扇窗盖。炮手有昼夜合一瞄准镜,夜间采用热像仪。车长有光学中继显示装置,放大倍率为4×和12×。此外,生产型车辆均有固定电源和备份昼间瞄准镜,一旦昼夜合一的主瞄准镜失灵,可供炮手或车长应急瞄准使用。炮手和车长均有用于前方和侧部观察的潜望镜。

主要武器为1门25mm的M242链式机关炮,俯仰范围为-10~+60,系麦克唐纳道格拉斯直升机(McDonnell DouglasHelicopters) 公司生产,采用双向单路供弹, 可以选择不同的弹种,该炮既可发射厄利空25mm炮弹,也可发射美国M790系列弹药,其中包括M791曳光教练弹,可单发也可连发。连发的射速有两种:一种为100发/min;另一种为200发/min。废弹壳可自动抛出炮塔外。目前正在研制的新弹种还有XM919和XM881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后者采用贫铀弹芯。辅助武器有1挺7.62mm的M240C并列机枪,位于主炮右侧。车载武器还有“陶”式反坦克导弹,采用双管箱式发射架,内装待发弹2枚。发射架为升降式,行军时撤收放在炮塔左侧,俯仰范围为-20~+30。该导弹可3750m距离上击毁对方装甲。为便于炮塔旋转、武器俯仰与操作,采用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公司的炮塔驱动和稳定系统,该系统能使武器在越野时行进间射击。整个系统由炮塔定位和控制用的旋转驱动总成、武器定位和控制用的武器俯仰驱动总成、陶式反坦克发射架定位和控制用的俯仰驱动总成、陶式反坦克发射架的升降装置、电子控制总成、3个陀螺装置、炮手和车长用的各种仪表和电缆等组成。

行动部分采用扭杆悬挂。每侧有6个双负重轮、2个单托带轮和1个双托带轮,单托带轮仅仅用于支撑履带内侧。履带为单销式,有可更换的橡胶衬垫。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负重轮处均有液压减振器。该车载员7人,1人坐炮塔前部左侧,面向后;1人在炮塔左侧,面向前;1人在车体后方左侧,面向车内;还有4人位于炮塔后方,2人面向前,2人面向后。车内载员通过车后跳板式大门出入,大门用液压装置操纵。大门的左侧还开有小门,以备应急出入。载员舱顶部有1舱口,两侧和后部各有2个射孔,每个射孔上方均有潜望镜,便于车内步兵射击。该车在水上采用履带划水推进。浮渡时,如果由受过训练的乘员操作,装在车辆四周的折叠式围帐5min即可升起。该车披挂附加装甲时会使车辆过重,影响浮渡。为提高浮渡性能,拟在车辆每侧裙板上增挂3个气囊,平时装在用铝装甲板制成的箱中。浮渡前由乘员从车内乘用简易的压气机充气,充气所需时间不到4min。浮渡时,所有气囊均潜入水下,如果有的被轻武器击中,还可立即重新充气。在炮塔前部火炮两侧各有1组电操纵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4具。此外,还有热烟幕施放装置和故障诊断装置,前者与苏联坦克装甲车辆上的相似,后者用以检测发动机、传动装置、电气设备和火控系统中的故障,以便于及时排除。

数据性能:

车长:6.6米

车宽:3.2米

车高:3.0米

乘员:3+6人

最大输出功率:600马力

公路最大速度:64千米/小时

主要武器装备:M242型25毫米机关炮,7.62毫米机枪,TOW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2具